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義▪P2

  ..續本文上一頁離心即無功夫。心佛相依,借口持念,耳聞,此乃用功之命脈處。

  

  ◎口念耳聽心記數

  

  佛家有「多散衆生數息觀」,每個衆生都是心散亂的,天南地北地亂想,這就離不開輪回六道;佛陀大慈悲,教我們不要亂想,斷絕凡心,回歸正念。怎樣回歸正念?數息是一種方法,但沒有佛功德力,還是念佛好。念佛怎樣念?平時你一面念還是一面天南地北地想,現在要叫它不要想;初步你聽念佛的聲音,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明明白白,心中念一句你知道一句,乃至百千萬句,句句你都清楚。照這個方法念,久之怎麼不得一心?如何不得叁昧?「叁昧」就是正定不邪思。

  

  ◎散亂念佛也成佛

  

  只要萬事放下,執持一句阿彌陀佛,現前就能得到叁昧,心歸一了嘛!放不下,千念萬念又怎樣?當然也不是沒有用,念念消罪障,念念也是在爲成佛打地基喔!都是功不唐捐、德不虛棄的。不要以爲千念萬念得不到一心,就都沒有用。句句都有用,這是真實的功德,連散亂念佛都能成佛道,怎麼會沒有用?遠遊浪子回家途中千步萬步辛苦都未到家,但總是步步接近故鄉,最後一步就回到老家。

  

  ◎身口清淨帶業生

  

  凡夫能做到至誠,誠之至極,那就是一心。就算你是下根之人,心很散亂吧!只要有個至誠心在,口中佛號無間斷的念,那些散亂就沒用了。就像你雖有貪瞋癡,但能至誠念佛、遵守佛戒祖規,又怎會造殺盜淫呢?我們凡夫就是要在身、口業上注意清淨,雖意業不能清淨,但是一定要把握至誠心。身、口不造惡業,以至誠心稱佛名號,雖然念佛時心散亂,但因有誠心,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這就叫「帶業往生」。

  

  ◎莫念煩惱專念佛

  

  你不要一面念佛,一面打著那些殺盜淫的妄想,那徹頭徹尾就是貪瞋癡在作祟;這不是在念佛,簡直是在念壞事、想作惡!錯誤啦!趕快攝心于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念佛對治煩惱敵

  

  你要理煩惱,煩惱上愈加煩惱,煩惱就變成魔鬼,變成殺人的敵手了。煩惱愈想就愈煩惱,世間有句話:「是非以不辯爲解脫」、「退一步海闊天空」,理不了的。那怎樣?當然要用方法對治,就是念阿彌陀佛回敬,萬事平安。

  

  ◎一句彌陀法中王

  

  念佛功夫一直用不上,就應當生大慚愧心;自覺業深障重,方致多生障礙。慚愧心一生,就能發出至誠心來念佛。「一句彌陀法中王,雜亂紛飛也無妨;萬裏浮雲遮天日,人間處處有余光。」只要能抱定至誠心,蓦直念去,保住身、口不造惡,雖散心持名,亦能「帶業往生」。

  

  ◎製心一處貓捉鼠

  

  用功要加心力,製心一處。古人說過:用功要如貓捉老鼠,把全副精神聚在一起。你一面念佛一面想其他事情,當然愈念妄想愈多。一切妄想不要理它,應該做的事情你安排個時間,到時候做就好了嘛!何必老是找苦自生妄想?

  

  ◎一行念佛收攝心

  

  念佛時好好地念,其他的行暫放在一邊。用這一行先把心收攝好;心不收好,身、口沒辦法安靜。心怎樣叫做收攝好?就是完完全全是覺悟、是佛念,不能有一點昏沈散亂。一昏散、無明,就造世間惡業障--大的來說是殺盜淫;小的來說是嫉妒障礙、我慢貢高,不知什麼叫慚愧!

  

  ◎不念自念如妄想

  

  有人說:「好奇怪!念佛能不念而自念,這真是不可想象。我很想念都念不來,怎能不念而自念?夢都夢不到,人家講了我也不相信。」那麼請問你:你打妄想,叫它不要想它要想;好的不想,偏偏要想壞的,這你應該能領略到吧!妄想打熟了就能不想而自想,所以說念佛念到某一程度,就能不念而自念。以前是顛倒想,現在把它轉過來念佛、念法、念僧;這一切都是利人的,自他快樂。你那些妄想、顛倒、煩惱,一切都是害人害己的,小而害自己,大而害世界國家;那都是自己的敵人,你還把它當好寶貝,舍不掉、離不開!諸佛如來這樣慈悲來教化你,要你離妄想、離五欲,你還不願意,這是妄想,不想而自想。

  

  ◎睡夢念佛功夫成

  

  你真能發起至誠心念佛,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日久功夫相應時,睡也是阿彌陀,那才可說沒有空過光陰。你睡著了,仍能聽到念佛聲,這就對了;若一躺下即呼呼大睡,什麼也不知,就是還未達聖境界。念佛功夫好的人雖睡眠中作夢,仍在夢中念佛,用功應至此境;時到功成,終能得一心不亂,入實相定,往生西方是上品蓮臺呢!

  

  ◎八苦定靜真功夫

  

  用功要有真功夫,否則不必到命終才起顛倒障,現前只要有一點煩惱來,就什麼功夫都沒有了。這樣怎麼抵得住生死大苦?功夫要達到--在病苦中仍能有安身之法,到臨死八苦交煎時仍能定靜,那了生死方真有把握。「阿彌陀佛」這聲聖號必要把握得住、念念不忘,才是真功夫呀!

  

  ◎執持聖號達一心

  

  「阿彌陀佛」這句聖號只要你能不斷地執持,散亂由它散亂,到最後自然就能達到一心,不能執持談何一心?何謂「執」?好比把一件東西緊握在手裏。不但要「執」住,還要有恒心,不要讓它掉了,這就是「持」。所謂「執持」就是「念念相繼,無有間斷」,就像上午念佛,下午也要念;今天念,明天還要念,這就是執持。平時要念,有苦難時更要念,念到大家苦難解脫方罷休!到那時則念未來佛,廣于十方世界度苦惱衆生。

  

  ◎至誠念佛必生西

  

  如果你身還在造殺盜淫,口還是兩舌、惡口、妄言、绮語,這樣連人都做不好,怎可能念好佛?你能守戒:身不亂動、口不亂說,念佛又能合乎彌陀的大願,這樣決定能生西方。因爲阿彌陀佛第十八大願說:「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至心就是至誠心;又能歡喜信受、好樂的執持名號,一句佛號念得法喜充滿、清淨安然。此時,世俗之情完全沾染不到,這樣念佛,百念百生、萬念萬生,決定萬修萬人去。凡夫能如此念佛,就能往生西方凡聖同居土。

  

  ◎修行功果分四土

  

  如果你念佛已達一心,不爲貪瞋癡所亂,證到阿羅漢果位,那就不是凡夫,就能往生方便有余土。證了羅漢果再能發菩提心度衆生,不爲塵沙惑所阻礙,以度衆生的功德回向西方,就能往生實報莊嚴土。在實報莊嚴土修得清淨了,就到上上實報--常寂光淨土,與佛同住。四土完全依修行功果而分配,這是非常的公道,不會委屈人的。

  

  ◎一心不亂無瞋愛

  

  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那就無我了。什麼叫做一心不亂?被人家罵,你聽進去能像贊歎你一樣;被人打一捶,就像拍拍你的肩一樣。沒有瞋恚、貪愛這些煩惱,那就是定力,一心就是有這種不亂的定力。得這樣的功夫,那多麼自由自在!要想得此法樂,你就必要做到上述之功力。

  

  ◎功夫相應聖者心

  

  念佛就是要回歸到自己本有的清淨心,如果你能念到對世事淡然,不被它沾染,這就叫做「功夫相應」。功夫一相應,那你太偉大了!雖然還是凡夫身,但對一切境都是聖者的心念了。這沒有其他秘訣,只要至誠多念佛就相應。

  

  ◎老實念佛淨業成

  

  如何使意業相應?就是念佛的時候,不要理它散心、一心,就是安守本分,繼續無間的老實念佛。從朝至暮,不論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種種病苦、不如意事,一切逆順境界,還是一聲「阿彌陀佛」。假諸時間執持久了,功夫上了路就能任運而持。時候一到淨業自成,不昏沈又不散亂,即可得到寂靜輕安的法樂、證得念佛叁昧。到那時妄想已成正智,愚暗有光明普照,智慧廣開,任運行佛道。

  

  ◎佛我一如最淨樂

  

  當我們將全部精神住在一句佛號時,「阿彌陀佛」四字聽得清清楚楚;到達身心靜極時,連四字佛號也無。亦不分何者是我、何者是佛,至佛我一如、物我不分之境,入于無相的佛國。唯念佛人才有如此最淨之樂,世人無分啊!

  

  ◎打七念佛轉凡心

  

  我們打佛七就是要克期取證,要先做到身不亂動、口不亂說,而後將心守好,在這七日中要有所成就。打七的作用就是要把八識裏的壞念頭打掉,如此才能把凡夫之心轉爲佛心,念佛即是轉凡心爲佛心。凡心可憐,佛心誠尊貴。

  

  ◎心佛一體互感應

  

  「心即佛,佛即心」、「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一體而平等。由這個道理來說,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念佛其實就是念自己的心。佛是衆生心中的佛,衆生是佛心中的衆生,衆生念佛即念我們自己的心佛,還有不感應道交的嗎?何況我們衆生也是佛心中的衆生,佛陀是大慈大悲,那會不慈悲他心中的衆生?

  

  ◎因心念佛成果佛

  

  念佛就是念自己的心。當知因心雖是佛,但只是理即佛,未修功德,沒有果佛的福慧相好,不是事相上功德圓滿之佛。因此,念阿彌陀佛就是爲了求阿彌陀佛--福德之佛加被我們,使我們因心能斷惡修善,轉凡心爲佛心,將來也和阿彌陀佛一樣成佛。這才是念佛的意義,也是念佛的目的。現在念佛修萬行,將來命終往西方是爲成佛果。

  

  ◎將心刻成彌陀佛

  

  大家只要好好把心專注在佛號上,是心念佛時,是心即是佛,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一念忘了佛號,與佛相背--背覺合塵,就徹頭徹尾是一個迷惑衆生。佛與衆生同一個真谛實相性,法藏比丘有智慧,把自己刻出一尊阿彌陀佛;我們卻聰明顛倒,將自己刻一個可憐凡夫像。念佛就是在造佛,一聲聲阿彌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鑿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彌陀佛來。迷惑衆生壓根兒既不知念佛亦不想刻佛,塵劫顛倒枉受諸苦,誠令佛陀無限悲傷也。

  

  ◎念佛法樂超欲樂

  

  要知佛者「覺」也,念佛當下就…

《靈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