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開示節錄(81、4、3–9)編輯組▪P5

  ..續本文上一頁事永遠忙不了、理不了,愈理愈亂,要用般若慧劍斬世事,如快刀斬亂麻,斬得俐俐落落的。要有大丈夫的勇氣,否則你想來也來不了。你想下一次才來,下一次還有下一次,到那個下一次呢?你不要長期騙自己啊!

  

  如果你斬不了、下不了決心,我再告訴你,告訴你什麼?佛法的「無常觀」。我跟諸位講佛法、講真理喔!不要帶著凡情來聽。假如今晚閻羅王要請你去,你還有什麼打算?世間人也知道「今晚脫了襪和鞋,明早不知來不來?」學佛的人要有這個智慧,要看透世間,不看透世間就真的是笨蛋!

  

  不要想:「我今天賺了錢,明天還要賺錢,多賺一點錢好做功德。」你是那麼想,想得美,早點覺悟吧!要知足常樂,你不知足,欲望深坑沒有止境的,那決定會栽到裏頭去。世間法沒有圓滿的,一圓滿就糟糕了,物極必反嘛!你看十五的月亮很圓,到十六就缺了,不會再圓,因你的福報就那樣大,想多一點都不可能。所以正當鋒芒時,趕快急流勇退,不要等患難來了才要掉頭,那太遲了。聰明的人如何要舍己爲人,你才真有福報。

  

  現在佛教的靈魂––出家人太少了,無法普遍地宣揚佛法,這樣不但人間苦,連天人都恐怖。爲什麼?每逢六齋日,天人就下來視察世間,看有沒有人供養叁寶,供養叁寶才有福德生天,天宮才不會沒人。有叁寶人家才能供養,連叁寶都沒有了,想發心也供養不到了。所以我鼓勵大家多多發心出家爲僧,使此五濁惡世轉化爲清淨國土,無量的凡夫都轉爲大菩薩。

  

  六、各盡本分興佛教

  

  目前大陸雖有佛教,然複興佛教的正軌責任還是要靠我們。臺灣雖然一般人對佛法沒什麼正信,但民間信仰非常之廣泛,雖屬迷信,但總比不信好;信神有神在,有了「舉頭叁尺有神明」的觀念,起個壞念就不敢再起了,怎麼還會做壞事?這就是心中有神能製人于未犯,比法律只能製人已犯好上幾千萬倍。信神教都有這個好處了,何況信佛教?有信神教的基礎,就易于信佛了。再說心即佛,佛即心,那個沒有心?人人有心,只要一向他宣揚佛法,觸動他的善根,自然就會學佛的。所以必要找因緣化度衆生,切忌懈怠!

  

  臺灣佛教,自從民國叁十八年,經過大陸來臺的法師、居士們化導,約二十余年前,各地高等學府都成立了佛學社,很多青年學子研究佛學,這是佛教起死回生的現象。到了近叁、五年,臺灣信仰佛教人士之多更如雨後春筍。這樣看來,老和尚要度二百萬出家人有什麼難的?臺灣有兩千多萬人口,兩百萬才十分之一嘛!只要大家發菩提心,把佛法的種子遍撒,一位發心度一百人,輾轉化度,那臺灣還不成佛國嗎?所以使臺灣成佛國,然後化度五大洲,這不是不可能的事。事在人爲嘛!萬不可怕難就不敢做,做就有希望,怕難畏縮則希望都沒有分了。

  

  「人能弘道」,弘揚佛法完全要靠人,人才最重要。我們山上雖有很多小沙彌,個個善根具足,但「十年植樹,百年樹人」,至少要經過二、叁十年的培養,才真正能擔負如來家業,要等他們來弘揚佛法太慢了,「遠水救不了近火」嘛!所以我現在總希望找大的苗、大的樹,移植到這邊來,馬上就可遮蔭,開好花、結好果,普施法果以療衆饑。所以要世間有成就的人出家較好。

  

  這次戒子有好幾百人,當然有很多棟梁之材,諸位在家的學問都有了,在座四、五十歲的人,不但學問有,世事經驗也豐富,這樣出家修行,辦種種行政事務是很好的。希望你們受了戒,要發大心出家!

  

  在家居士身雖也可以度人,但不會有什麼大發展,還有種種阻礙。不要說別的,單是怎樣把家庭理好,這煩惱就夠你受的了,怎還有多余的力量爲衆生呢?就算還有力量,那也只是副業嘛!你總要先把家裏事情安排好,才有心爲衆生、爲佛法;若能打破家的觀念來山上出家,不就可專心一致了?一出家就是如來法王子,這樣仗叁寶功德度衆生才有力量。因緣具足的人不要失之交臂啊!

  

  當然有些人因緣不具足,想出家也沒辦法;但因緣可以培養,一切沒有自然的。不過也要本身有智慧、福德,才能培養。真是沒因緣出家的,那就好好在家護持叁寶、護持道場,建立道場令人修道。能種這個因,有了福報,將來你自然有出家修道的因緣。所以你們要忠心叁寶以作進一步出家之緣。

  

  如果要在家修行,那麼賺錢還是要賺,工作還是要做,要把工作做得好好的;更要以菩薩心做工作,爲人民服務,這就是菩薩道。好好藉工作的因緣,行菩薩道利益衆生,才能培自己福慧;不要有私我之心,與己有利之事就爭,與己沒利之事就不做,甚至搗亂。你心不正、沒良心,怎會得好報?即使得好報,那也是禍之根,因果絕不虧人的。大家要有智慧,站在本位上善盡自己的力量,絕不後人,而且更要進步跑在人前作領導。

  

  七、慈悲後代令學道

  

  如果自己的時間已過去了,太陽不會從西邊出來,你還有下一代嘛!做父母的總要慈悲,要令兒女離苦得樂,世間樂不外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樂是地獄五條根,是苦的根源啊!諸位是佛教徒,智慧與人不同,你若真正慈悲兒女,就應讓他們學道得解脫,才是真正離苦得樂,不要反做而離樂得苦。

  

  說到父母的慈悲,自自然然想到我本人,當我在童年想出家時,父母若不是大慈悲,有超人的福德、智慧,怎舍得我一個獨子出家?我若不出家,今天又如何創建靈岩山寺,與諸位在一起修佛道呢?如果當時父母不許我出家,在家同普通人一樣,那恐怕經中日戰爭、國共戰爭等種種患難,也不知死多少回了。就算不死,揀好的來說,到現在這年齡應該含饴弄孫了。這樣的生活是樂嗎?是究竟嗎?世間有句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其實一家都是同林鳥,不用等大限來,在戰亂時就要受妻離子散之苦了,終有愛別離的時候到來。一家人能信佛,將來同生西方,就沒有別離之苦了。

  

  由于我出家,仗叁寶功德,在共業的苦難中才有別業而解脫;今天不但自己修行,還希望住持佛法,且以出家身分要實現度二百萬僧伽的願望,這就帶動千百萬人種下出家之因。佛法講種、熟、脫叁種次第,未種者令他種因,已經種者令他熟,已經熟者令他得解脫。乃至久遠的將來,成佛廣利一切衆生同得解脫。如普賢菩薩所發的大願一樣––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願王無有窮盡。父母當初若舍不得我出家,現在有這種發心嗎?沒有,絕對不會有!萬法因緣生,沒有因緣,絕不會感果的。

  

  現在靈岩山寺有這麼多青年出家,當然他們的父母也有大智慧、福德因緣。但對有些父母我就不敢恭維了,把兒女當做自己的財産,想養兒防老,以私情、小我的心說:「我辛辛苦苦把你栽培這麼大,你要出家去,真是不孝!」做兒女當然要聽父母話,可是父母說的話沒道理也聽,那父母就誤了你的道業前程。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所聞的是人間之道就這麼寶貴了,何況兒女們要學無上的佛道,怎能以小心眼來障礙呢?雖然是父母,障兒女修道,愚蠢的過錯也是免不了因果之責。

  

  諸位不要嫌老和尚啰嗦,今天你們下山,明天想聽老和尚啰嗦也聽不到了。不要急、不要忙,能在這兒多坐一個時辰,多聽老和尚一句話都是有益的。

  

  我要說的話太多了,我全身毛孔都變成口也說不完,畢竟你們要走,留也留不住。過去女兒出嫁,母女互相舍不得抱頭痛哭,就是愛別離苦;今天有人要下山了,下山就是下苦海啊!想想也真是難過!這是道情惜別之苦。希望你們受了戒,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好持戒、念佛,求生西方,將來大家同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愛別離苦了。祝福大家同生西方、同成佛道!

  

《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開示節錄(81、4、3–9)編輯組》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