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者能隨緣變現一切法,這是說第二義谛,第二義谛是講諸法因緣生。第一義谛呢?不是緣生法,緣生就緣滅嘛!緣生有始,緣滅有終,有始有終那是假的,不是真理。真理是無爲法,法爾就是如此;事相上就不是自然的,是落于緣起因果。因此事相上不能講自然,要在因果上講自然;有良因必感好報,不會有苦果的。這是自然的道理,法爾的真理啊!
六、修因感果緣生法
因果,比如兩手一擊就會發出音聲,這是自然而有的。我們的手有沒有聲音?沒有,你把手拿來化驗分析也沒有,一擊就自然有;因果自然就是這樣,自然如是。你修好因決定感好果,快樂的好果是自然而有的;你做惡遭惡報受苦,那也是自然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未報,時間沒到。」善人還沒享到長壽、富貴的善報,那是時間未到;時間一到,決定有報。皇天不負苦心人,諸佛菩薩絕對是大慈悲,只要你做善事,功德永永遠遠都存在的;做了惡事,不管跑到天上、地下、大海裏,終究無處可逃,到時自然要受惡報。
我們有與佛同一體的佛性,只要能修四攝六度種種佛法、修超人之道,將來你因圓果滿就成佛。你守五戒:仁義禮智信,你就暫住于人的本位;若違反這些,那就失去了人的本位。你能行十善就會升天。一切事物都含概在因果之內,都是修因而感果的。
佛法是講因果不講自然,「自然」並不合乎佛法的道理。佛法講什麼事皆因緣所生法,那有自然的?那「因」又從那裏生呢?從本體、無性而生。佛法講無性,是指一切事物無性;因爲一切法皆是幻化,現前雖有而不真實,但不是說什麼都沒有,無性之性才是真正的本體。好象海水本是平靜的,爲什麼有波浪?因爲有風,風吹海水打起浪來;若沒有風的「緣」,就沒有浪了。雖有浪,浪是假有,當知浪的本身是水;凡夫人性也是如此,若破除無明風,就回歸無性。無性即空,空即實相,實相即是法身佛。
七、空色不二真俗谛
以上所講的人性、佛性,雖是二個名詞,其實同是一個理體。體,到底是什麼呢?告訴諸位!佛法的真谛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相是第二義谛,也就是俗谛,皆是虛妄的假法;但在虛妄之法上應了解到當體不可得,那就叫做空,空才是真真實實的真谛。「空」有二義,請注意看下去!
空,並不是沒有,一般人以爲空就是沒有,不錯!茶杯內沒有茶當然是空的,但佛法所說的空不是這樣;空才是真實有,正因爲茶杯中心是空的,才有它的用。就像太空,如果太空的「空」也是沒有,怎麼還有「太空」這個名詞?太空正因爲它是「空」,所以才有無量無邊的銀河系星球、山河大地。如果不是空,試問一切山河大地又在那裏生、存?一切法從空緣生,因空而有,空包含一切法、長養一切法。記好!空是名詞,並不是空無沒有之空。
又正因爲雖明「色即是空」,更要明白「空即是色」,空是第一義谛,有空才能生一切法。因此,第二義谛不能離開第一義谛,離開第一義谛那裏有真理?事相沒有了根本,恍恍惚惚、飄飄浮浮的,就會隨著因緣而散滅。所以我們最寶貴的就是有一個真理,真理就是空性,也就是佛的性、人的性。但千萬要記得「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有人以爲這一切是活生生的事實,怎麼說它空呢?我們要正確了解佛法,不要把佛法錯解了!空,不是在沒有的地方看,是從有的地方去看空。空是指本體無形了不可得,非是因緣生法;緣生法現在雖有是假有,雖是假有,有它的功行在。如茶能止渴、飯能止饑,茶飯不是真的,否則到了肚子,茶老是茶、飯老是飯,怎麼變化營養?就因爲它是假的,所以能變化,有假的功用在。
佛法一面講空,一面在事相上抓得緊緊的,告訴我們要斷惡修善。不是講空,就隨便幹壞事:「空了嘛!做壞事那還有地獄?」不是這樣邪說!當知空中有地獄、空中有天堂。因爲空才有,不空就沒有,這地方差之毫厘,謬以萬裏。佛法叫人一切看破,爲什麼還叫人精進呢?看破是叫你在財色名食睡上看破,不看破就有苦,看破就能放下,放下你就自在;當下就自在,那還等到明天?噫!我們不都是很聰明嗎?爲何于此又糊塗呢?
八、凡夫成佛是本分
雖然十方有無量的衆生,我們也是各有各的凡夫心;其實大家都是同一個體,同一個心。真理只有一個,好象太空只有一個;但是你有你的房子空,他有他的屋內空,各人家的房屋內都有空,其實你房裏的空就是太空,沒有太空,怎麼有這座國父紀念館的大廳堂?大家現在坐的空間就是太空之空,離開了國父紀念館的空,也沒有個太空喔!館在太空內只是一些些極微耳。
太空是一個,但分成無量無邊的空––我們的口有空、鼻子有空、耳有空,乃至毛細孔都有空,無量無邊的空都是一個太空、都是同體。
諸位!我們說到這裏應該都明白,無量的凡夫心都是佛種子,現在之所以當凡夫,就是真如(佛性)顛倒了;我們要把它順過來,好好修佛法就能成佛。人佛一體,成佛不是分外事,是本分應承當的。有人這麼問:「能不能在一、二個鍾頭內,就說到佛法的真谛?」那需要一、二個鍾頭?一句話就說到了:「凡心就是佛!」你不要當自己是凡夫,你就是「真谛佛」嘛!這一句話即是真谛,明白了嗎?俗谛雖有是假的,真谛雖空即是無相之實性。
祝福大家將來都要成佛!祝福大家同成佛道!成佛道你才快樂,祝福大家快樂、快樂!
時間已到,今晚你們聞到了佛法,即使來回有塞車擁擠的小小苦,但是終生受用;不但自己受用,你的父母,乃至整個的國家、世界都能受用。我們要想世界安甯,大家要學佛;大家不學佛,永遠不能安甯。最後祝福大家晚安,平安回府!
第二天 - 孺慕故鄉
陳院長履安大居士、王副院長金平先生、各位長官,諸山長老、各位法師、諸位老居士、大居士,及諸位善男信女們:大家好!
一、叁界有苦極樂無
昨天晚上所說的是:「人佛一體」,今天晚上要講的是:「孺慕故鄉」。
「孺」者幼童之通稱,「慕」就是一種向往,至心希求想要達到,猶如幼子思念父母那樣深切,所以叫「孺慕」。想到那裏呢?到我們故鄉。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由于時間寶貴,就不說這些了,我所要講的是佛法故鄉。
諸位!我們的故鄉到底在那裏呢?直接了當、不拐彎抹角的說,就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之正西,相隔十萬億佛國土之外的一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這是一個只有最極清淨快樂,無有衆苦的世界,所以經雲:「彼佛國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
彼世界沒有苦,我們這世界卻充滿種種苦。這又怎麼知道呢?在我們這娑婆世界,佛陀早在叁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不但這地球是苦,其實叁界都苦,所謂:「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叁界是指除了我們所住的欲界,還有色界、無色界,那是屬于天界,都是苦。人間固然是苦,天上也苦喔!
對佛法沒有深入了解的凡夫俗子總認爲:人間雖是苦,天上是最快樂的呀!可是以佛法的觀點來看,天上之樂比人間還要苦。就像常有一些信衆告訴我:「老和尚!我們貧窮好苦喔!」貧窮當然是苦,你知不知道富貴比貧窮還要苦?他們說:「富貴人比我們貧窮人還要苦嗎?」那當然!因爲你沒有富貴過,不知道富貴之苦。你現在想要富貴,可是到了富貴的時候你就知道:還是貧窮好!因爲富貴確實比貧窮還要苦。
在生活方面,富貴當然比貧窮好一點,但是苦起來時,就比貧窮人感覺更加苦。天人之樂固然樂,到了五衰相現時,那種苦比欲界人還要苦。這很容易了解,就像八年抗戰的時候,富貴人家的少爺、小姐逃難,他們那種苦比貧窮人苦得太多了。因爲平時都是嬌生慣養,一到做了難民,逃也逃不動。
難民的命那比得上一只螞蟻呢?所以俗語說得好:「甯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臺灣的青年有福報,沒做過難民。過去八年抗戰以及內戰,這些戰爭之苦我卻是受夠了、嘗夠了!每一回憶起來總是倍感可怕,不禁仍有余悸!
二、止惡修善求解脫
佛陀告訴我們:人有生苦、老苦、病苦,還有人人最怕,也是最難解決的死苦!這是一律平等喔!不是富貴就可不死,永遠享受人生,沒有這回事!除非你回到故鄉才可無量壽––永遠不生不滅。說到生苦,剛出世的嬰兒雖不知道生苦,但我們從每一個胎兒出生的時候,總是哭叫「苦哇!苦哇!」可以領略到苦的滋味。聖人有喻言:嬰兒出胎猶如從大山小洞口縫中鑽出之苦。
有一次,我問一位信徒,她是産科的護士:「剛剛出世的孩子總是哭,有沒有不哭的?有沒有笑的?」她說:「不哭是有,但要把他打哭。」爲什麼?「因爲如果不哭,呼吸力不夠,所以要打哭。笑的嬰兒就從來沒有見過。」這是證明有生苦。
病苦大家都受過了,沒有人不怕的。老苦,雖然青年人還沒有老,但是看看年老的人,吃也吃不動、走也走不快,一切都不如人,就知老了苦。還有死苦,一死,金銀財寶、名利富貴,這一切都帶不去;辛苦了一輩子,積了很多的財産,一點也帶不去,空忙一世,這是多麼傷心!爲何不即早布施修福呢?太愚蠢了!有錢不舍的人就能永久富有嗎?你自問可能嗎?不可能啊!
人生是苦、無常,大地山河是不是就能長久、萬萬年呢?不是的!佛陀早告訴我們:「人命無常,國土危脆」,一切都是無常的,這是我們最苦的地方、最要改良的地方。切不可再懈怠啊!今天修已遲了,你還膽敢待明日?
有沒有方法解脫,不再受苦呢?有!我們釋迦佛之所以出生在人間、成長在人間,就是要解除我們生老病死,以及人世間互相殘…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國父紀念館佛學講座開示(82、7、10–11)編輯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