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嚴法師教禅坐▪P11

  ..續本文上一頁醫,以前他也很怕自己會生養到智障的子女。但自從他成爲一個智障學校的義務校醫後,才發現智障的孩子,其實也有非常純真和乖巧的一面。師父前天開示要把智障兒當菩薩看待的自動還債觀念,他覺得他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印證。 

  

  另有位師兄因事業投資關系,經常前往大陸,發現正如師,, 父所說,大陸的人更缺乏身儀、口儀和心儀,比臺灣的人更沒有禮儀。他發心要把在法鼓山所學到的禅心、佛心帶到大陸去弘揚。

  

  我們每個人都有太多的煩惱,斷煩惱便成了一項最重要的課題。如能做到不要太重視自我,不要太主觀,以空無的觀念去對應煩惱的現象,並把心胸打開,去無限的包容、做平等的關懷一切人,相信將如師父所說,我們會體驗到「煩惱就是智慧的泉源。」

  

  第七組報告:往住坐臥皆是禅

  

  我們這組的成員,來此之前,跟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一樣,對佛教不了解,經這叁天的學習,對佛教有了比較深刻和正確的認識,回去之後,將盡可能把正確的訊息,傳播給我們的社會。

  

  經過叁天的禅修熏陶,有些粗略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打坐在心理上有助于培養定力、專注目標和掌握自己。

  

  (二)長期持久的打坐,可鍛煉出健康的體魄,來應付繁忙的工作和生活。

  

  (叁)在工作上應建立一明確的觀念,即是「有部屬才會有主管」。有了這樣的心態,就較懂得尊重人,對于和部屬相處及領導有很大的幫助。

  

  (四)我們都知道行、住、坐、臥皆是禅,這叁天中學到的經驗是,當快步經行時,不但要勤,且動得俐落;慢步經行時,不僅要慢,且慢如蝸牛。人生正是如此,順境來時如快步經行,痛快無比。逆境到時,卻仿如蝸牛爬行,漫漫長路無止盡。但無論順逆都不要忘了要如師父所說的:「腳踏實地,步步爲營。」

  

  

  

  師父結語

  

  安全的方法與正確的觀念

  

  從第一屆社會菁英禅修營開始,就有關于禅修營名稱及飲食方面之建議,但是我們一直未有改變,是有原因的。

  

  每一屆禅修營報名的人數都很多,限于法鼓山的人力及場地等等因素,只能錄取叁、四十位。各位均是從衆多報名的人當中遴選出來的,確實是帶動社會發展及進步的菁英。

  

  有人提到這幾天被照顧得太周到,希望也有動動手的機會。其實過去叁屆都有象征性的請學員菩薩們掃地、抹桌椅、擦玻璃窗等簡單的事,可是發現大家似乎不會做,做得並不好,比如說,玻璃窗越擦越模糊;而且因爲要工作,沒有休息,結果一上課就打瞌睡。所以這一屆就取消工作,讓各位菩薩在這叁天中接受完全的服務、招待,以便好好地學習。

  

  叁天下來,已有人發心要做義工了,這是被人服務後,慚愧心出現,自負心減少之故。今後不管你們是到法鼓山的農禅寺或到其他什麼地方做義工,這個禅修營的舉辦,已算是成功了。

  

  有一位菩薩建議,在禅修營舉辦前,先在媒體上做廣告,讓更多的人知道以便來參加。這可千萬使不得,我們並不反對媒體報導,但不能做廣告。

  

  我是秉持將自己所懂的佛法,來會通世間法,以生活化的方式,傳授給大衆,我個人特別強調,要以「安全的方法」和「正確的觀念」並重,方法是佛法的實踐,觀念是佛法的方針。用佛法的實踐和方法指導世間的平安與淨化,是我多年努力的一點心得。

  

  有人詢及社會菁英禅修營結束之後的後續修行問題。各位如有興趣,以後可以參加禅七的修行。將來法鼓山建設好了,會一個梯次一個梯次、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定期舉辦。在法鼓山未建設好之前,農禅寺也有定期的禅修活動。農禅寺的環境沒有法鼓山這回禅修營的理想,各位如欲體驗苦修的滋味,歡迎到農禅寺來。

  

  (本文由蘇麗美居士從錄音帶整理成文,再經聖嚴法師逐字逐句叁番刪修,定稿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聖嚴法師教禅坐》第四篇 結營前的綜合討論 完

  

  

  

  第五篇 禅修的功能

  

  菩薩的意義

  

  諸位菩薩,我謹代表本禅寺歡迎諸位來參加我們的華人社會菁英禅修營。

  

  今天課程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禅坐的方法和概念,第二是禅坐的精神和功能。我們會讓諸位學會打坐的基本方法,也能獲得正確的禅修觀念。至于禅坐的精神及功能,有叁個層次:一是自我肯定;二是自我提升,又叫作自我的成長;叁是自我的消融,完成自我的消融,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了。

  

  我稱諸位是「菩薩」,諸位一定很不習慣,因爲一般人印象中的菩薩,是供在佛龛的偶像,諸位怎麼可能是菩薩呢?其實菩薩的意思是對自己用智慧化解煩惱,對他人用慈悲救濟苦難。有智慧使心中不起煩惱,有慈悲使心中沒有敵人。能夠做到這兩點,就是菩薩。諸位相信自己還不是菩薩,可是來參加禅修營的目的,就是爲了學習菩薩精神,培養智慧和慈悲。如何才有智慧?能夠肯定自我,成長自我之後,就能消融自我,能夠消融多少自我?就有多少智慧的功能。如何能有慈悲?能夠消融自我,自然能夠包容他人關懷他人,能夠包容他人關懷他人,就是慈悲的表現。

  

  菩薩的意思,便是用無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來自利利人。如何自利?是使自己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智慧。如何利人?讓自己多一些慈悲的心腸,讓別人少一些苦難的困擾。

  

  

  身心的放松

  

  今天課程的第一個項目,是教諸位學打坐。打坐的基本要領,是先放松身心,才能放下身心。現代人,尤其是生活在美國紐約的人,都是非常緊張,上班趕時間緊張,在公司辦公室緊張,下班開車緊張,回到家裏和先生、太太孩子在一起時,也有可能緊張。假日出去玩樂時也很緊張,趕緊出去,趕緊回來。最近報紙上有一則臺灣的消息,說有四、五個人在一家卡拉OK裏又唱又喝又吃,很興奮的玩樂之後,下了樓出電梯時,緊緊張張的爭先恐後,正巧遇上從外面進來了四、五個人,也是緊緊張張的要進電梯,兩隊人馬,便在電梯口發生了沖突,結果新來的一夥人,忿怒地開槍,把另一夥准備離開的人,打死了幾個,打傷了幾個。如果他們在我們東初禅寺或者農禅寺打完坐,走出寺門,一定很輕松,即使有人緊緊張張地沖進來,打坐之後出來的人遇到他們,一定會輕輕松松地說:「阿彌陀佛,對不起,你先請。」

  

  我們想在緊張的環境內求生存,就需要放松身心。然而,許多人希望放松自己的身心,卻沒有門徑。告訴諸位,學習打坐,就能夠讓我們練習如何放松身心。(以下有關練習放松和打坐的具體方法從略)

  

  

  

  打坐的功能

  

  打坐的功能有叁項:第一是達到身心平衡,第二是達到精神穩定,第叁是達到智慧心及慈悲心的開發。

  

  身心平衡:就是身體平衡和心理平衡,這就是身心健康。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像水牛,心理脆弱像老鼠,就不能說健康。

  

  精神穩定:精神的含義比較難理解,那不是心理,也不是生理,但是跟身心有關,它會産生無形的功能,會從有形的行爲表現出來。

  

  智慧及慈悲的開發是什麼?如果有了身心統一,以及自己和宇宙統一的經驗,精神就能統一。如果把精神和身心的執著超越了,就有智慧力及慈悲心開發出來。這裏說的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學問,而是絕對的決斷力。

  

  

  

  打坐的反應

  

  打坐時可能産生的反應現象有四類:

  

  第一類現象是痛、麻、酸、癢,其中除了心痛和頭痛是有病以外,其他如腿痛、腰痛、肚子痛都是正常現象;麻的情況通常都在腿部,並沒有危險,有兩種麻法:一種是站起來時,覺得兩條腿不是自己的,甩甩腿,慢慢地走幾步就好了;另一種是麻痹,腿上有一塊皮膚捏著時好象不是自己的,不要緊張,過一殷時間自然會好。酸的情況,通常是在腰部或者是在關節,起坐以後,用手按摩幾下就會好;我們打坐時爲什麼要用大毛巾蓋住兩腿?就是爲了避免風寒,以免酸痛發生。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皮膚養,這是體內有一種濁氣或油垢,經過皮膚毛孔排出時,會感覺癢,另一種是骨頭癢,這是經絡的氣脈不順,才會發生。打坐時調整氣脈的運行,就産生了養的感覺。最好不去管它。

  

  第二類現象是暖與熱、涼與寒。發熱發寒是生病了,不能打坐,要看醫生診治,清涼感和溫暖感就很好。像

  

  第叁類現象是氣動。在打坐時出現動的現象,分爲兩種:一是氣動,一是靈動。氣動又分爲兩種:一種是不規則地動,一種是規則地動。

  

  不規則地動是每次打坐時就會出現,但是動的部位,動的方式不固定,有時手抖,有時腿跳,有時頭搖。規則地動是每次打坐都在固定的一個部位,發生動的現象。

  

  動的時候會有大動和小動的不同。我有一個弟子,可謂本領大得很,有一次打坐時因爲有人大聲咳嗽,結果使他「砰」地一下跳起來,翻個斤鬥,再坐下來。人家受到驚哧,他還在那裏坐得好好的。過了幾年以後的現在,已平靜了。另外有一位女醫生,現住在美國,她學打坐已經十來年了,最初開始時,全身的氣動很厲害,到現在,動的現象越來越少。還有一位住在我們附近的女畫家,她的氣動不僅在打坐時,即使在做家事時,只要多用一點力一接觸家具,馬上會有反彈的現象,當她知道排氣的方法後,現在已經正常了。

  

  打坐時發生氣動的人,如果你學會排氣,可以從腳底心、肛門或者從喉嚨呃氣的方式排出。不管氣動發生在身體的那一部位,你的注意力不要放在鼻孔或小腹的出入息,要放在腳底心的湧泉穴,注意一段時間之後,氣動的現象就會消失。有人因爲動得厲害,不能繼續打坐,就暫時不打坐…

《聖嚴法師教禅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入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