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類現象是靈動。發生靈動的人,大致上是有點神經質,有點歇斯底裏的;期待心很強的人,也容易發生靈動的現象。靈是什麼?是一種漂浮在我們生活空間的靈體、靈力,在我們環境裏處處都可能有。神經質、期待心與恐懼感很強的人,這些靈體就容易有機會乘虛而入,來的時候,會自然而然使你身體出現某些動作,譬如會做出各種手印,有規律的重複和變化,常常于一個手印反複叁次、七次、十四次、二十一次,最多有七七四十九次,之後再變換另一種手印,很有規律。但這不是你的自我意識在控製,而是靈體的力量在操作你身體的動作。
由靈動也可以産生靈感,這不是寫文章的靈感,而是一種靈力的感應,能讓你聽到看到平常人不容易聽到和看到的。這種靈力感應,可能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所謂真的,即是本來你不可能聽到的,而你聽到了,譬如你在這裏打坐時,卻聽到在曼哈頓的先生或者太太講了一句什麼話,你立刻打電話去問,他(她)回答說:「是啊!我剛才講過這句話,你怎麼知道的?」你會奇怪,你在皇後區的東初禅寺打坐時,産生了特異功能。請不要高興,那根本不是特異功能,而只是由一種靈力的媒介,給你傳遞了消息。
靈動在初期發覺後,是容易控製的,只要心裏想著說:「這是靈體在使我動,不是我自己在動,我不要讓靈力支配我,我要指揮身體不要跟著靈動。」就能漸漸的擺脫靈動了。十多年前,曾有一位居士在我們東初禅寺打坐,坐著坐著,卻站起來打太極拳了。我問他:「你打過太極拳嗎?」他說:「沒有。」我再問他:「跟誰學過太極拳嗎?」他仍說:「沒有。」我說:「這一招姿勢不是這樣的。」並且幫他糾正過來,他又恢複成那個錯誤的姿勢,並對我說:「師父你教我的姿勢是錯的,我的姿勢是對的。」我問他:「誰告訴你的?」他說:「我聽到一個聲音在告訴我:剛才法師教你的姿勢是錯的。」這已是靈動及靈感雙重表現了。我勸告他:「如果你繼續接受這種來自靈力的命令,就會成爲靈媒了!」後來這位居士在出現靈動,做出打拳的動作時,出現靈感,聽到靈體的聲音,他就暗示自己:「我不跟著做動作,也不想聽他的指示。」不久之後,這種現象就不再出現了。
打坐會有身心反靈,是平常事,無所謂好壞,當成幻覺處理是最安全的。
有一位太太,在我們禅七中,連坐了兩支香的時間都沒有起座,我走過去從她背後用香板拍她的肩膀,隔了幾秒鍾,她緩緩地轉過頭來問:「師父,你爲什麼把我叫出來?」接著他約她個別談話,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說,她剛才是到極樂世界去了。她首先是看到她座位前面的牆壁上,出現一幅圖畫似的景色,接著便投進了那個境界,一直到我拍她肩膀時,就回來了。對于一般信徒而言,這的確是能讓人生起信心的好現象,但在禅修者而言,這是幻境。也有人看到牆壁上的花紋變成老虎、獅子等,由靜態的變成動態的,這些都是幻覺。在打坐時,凡時耳聽、眼看、鼻聞到的異象,全是幻境。
有的人不在打坐時,也會聞到某種香味。曾有一位居士告訴我,有一天她在一座大樓底下聞到一股檀香味,覺得好喜歡,于是跟著香味尋找,尋到樓上一戶人家,敲開門,屋裏供著一尊像,檀香味就是從那尊像上散發出來的。
幻境、幻覺有可能是真的,多半是假的。假的是只有你一個人看到、聽到、聞到,周圍的其他人沒有感覺到。真的是當你發現時,其他的人也可發現的感官境界。比如你正在我們寺內打坐時,看到自己的孩子摔了一跤,打個電話去問你太太,真的是孩子摔了一跤。這雖是真的,依然要當幻覺處理,否則你就有很多麻煩了。所謂走火入魔,便是這樣形成的。《楞嚴經》裏說,凡是任何一種境界出現,不管是幻境還是幻覺,不管是你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感受到的,若當作聖境執著,就會著魔,當作幻覺則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你才能夠繼續修行清淨的佛法。
因此禅宗的修行經驗一定是非常清淨的,即所謂魔來魔斬,佛來佛斬。意思是任何反應、任何感應都要當成平常現象和幻覺幻境處理,才是最健康最安全的禅修觀念。因爲初學坐禅的人,沒有辦法判斷異常經驗的是真是假,幹脆一律視爲是假是幻,是比較妥當正確的。一旦有了重大的禅修經驗,那就應該到師父這裏來請求勘驗了。
自我的肯定
自我肯定,就是對自己有信心,如果沒有自信心的人,就會像一只火雞,遇到警報時,會把翼翅及尾羽豎起來虛張聲勢一番,或者像一只澳洲的駝鳥,它害怕敵人襲擊時,便一頭鑽進沙堆裏,躲起來,自欺而不能欺人地茍且偷安一番。能夠自我肯定的人,不會虛驕,不會逃避。自己是什麼就是什麼,有半斤就是半斤,有四兩就是四兩,實實在在。有許多人希望由他人來承認和肯定自己是真正的人物,他們自己也假裝著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這就不是自我肯定。其實,一個人若無自知之明,就會常遇到挫折。除非這個人的福氣好,處處能夠歪打正著。否則的話,他會處處碰壁,還不知錯在那裏,最後就變成沒有信心。因此,要想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肯定,必先完成自我肯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自我肯定,才會建立起自信。
孫子兵法主張:「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其實,以常人而言,知己要比知彼更難,例如在家庭裏,夫婦倆人如果經常吵架,老是互相指責對方,看對方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問題就是出在夫婦兩人都只看到對方的不是,而未明白自己的習氣。凡是知彼而不知己的人,一定是煩惱多多,既不會做人,也難于成事。
自我的肯定,不等于自我的膨脹、自我吹噓、自我誇大。自我肯定必須建立在自我了解的基礎上。譬如像我這樣的人,好多人跟我講:「聖嚴法師,以你的智慧和才能,如果不當和尚,也能當到部長。」但我知道自己的底細,最好還是當和尚,我不是當部長的材料。例如一九九二年,臺灣的執政黨不斷地找我,要我擔任不分區的國民大會代表。當時我很感謝國民黨,和尚之中的確該有人出來問政,但是我很清楚,我自知不是一個適合當國大代表的人。類似的機會,包括名、利、位、女色等,蠻不少的,可是我還只是肯定自己,最好是只做一個普通和尚。又如一九七五年時,我在日本留學,已經取得了博士學位。那時正逢臺灣退出聯合國。日本又承認了大陸政權,臺灣的前途未蔔。就有一位日本教授對我很關心地勸說:「臺灣已成了國際孤兒,你今後如何打算?」我說:「是啊!今後聽天由命,一切都靠因緣。」他說:「我介紹你到一個寺院當住持如何?」我說:「有一個寺院住持做也不錯啊!」教授說:「不過,依日本的習慣,寺院住持,必須娶妻。」原來當時有一小寺院的住持去世了,留下遺孀及一個年輕的女兒,卻未有兒子來接住持的位置,那對母女就必須離開寺院。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那位教授想我這個人大概可以遞補一下。後來母女倆人來看我,這就是相親喽。我想那怎麼行!我還是適合做一個不娶老婆的中國和尚。幸虧我能自我肯定,所以今天還能夠在這裏跟你們諸位講自我肯定。
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的份量,應該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材料,然後來充實自我,發揮自我;不放棄自我的既定方向,不動搖自我的基本信念,就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失落了自我。例如也有人曾對我說:「你是個文學博士,也寫了不少本書。如果你是個在家居士,肯定是一個名作家。」我說:「好在我作了和尚,要不然就沒有文章可寫了。」也有人建議我說:「你們法鼓山及東初禅寺不是需要很多錢嘛?何不跟我們合夥來做生意,賺了錢就可以弘揚佛法。」我說:「千萬請你不要害人。我若做了生意,必定一敗塗地!」像你們諸位都是在事業上已經成功的社會菁英,你們一定知道,脫離自己的專長,改行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要考量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先天資質及後天條件,那就是因緣的配合,也就是知己知彼,或者叫做識人識己識時務。
要想自我肯定,必須增長優點,改善缺點,若能自知缺點,也是一種優點;若是誇張優點,便是一種缺點。
如何知道自己的缺點?如何發現自己的優點?打坐便是好方法。諸位是不是常聽說「身不由己」和「心不由己」二句話?你會發現心不由己的妄念或雜念太多了。自己的心中所想的,往往不是自己要想的;自己希望要想的,往往反而想不出來。妄想雜念,是非自主的思緒和念頭,與妄想雜念相對的是自主自律的正知正念。我們能夠經常自主地指揮自己的念頭,去想什麼和不想什麼的時候是很少的。常常心不由己,品德就有問題。所以,一般沒有修行經驗的人,其品德大致上都不是很健全的。如果一個人的品德已經十全十美,那就是成佛了。因此,平常人的品德不健全是正常現象。然而,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品德不健全。所以常常聽到有人說:「請你不要侮辱我的人格。」這似乎是說,他的品德本來已經很完美,可是被他人侮辱之後就不完美了。其實,人人都應該坦誠地承認自己的品德尚有許多問題,才能面對自己的缺點,改善自己的缺點;能以真面目見人,坦誠承認自己的缺點,反而是一種美德。
如何衡量優點和缺點?不能光用別人的判斷,要用你自己的標准,別人看你是缺點,也許恰恰是你的優點。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很難有絕對標准,從這邊來看,認爲是優點和長處,但是從另外一個立場看,很可能被認爲是缺點和短處。原因是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反適相成的,例如你的缺點,恰恰也是另一個人的缺點,配在一起,臭氣相投,正好他需要你。反過來說,如果你的長處正好是另一人的長處,兩強相抗,他就容不得你了。
人與人相比,都有多福、少福和無福的區別。一個人今天因緣未成…
《聖嚴法師教禅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