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现象是灵动。发生灵动的人,大致上是有点神经质,有点歇斯底里的;期待心很强的人,也容易发生灵动的现象。灵是什么?是一种漂浮在我们生活空间的灵体、灵力,在我们环境里处处都可能有。神经质、期待心与恐惧感很强的人,这些灵体就容易有机会乘虚而入,来的时候,会自然而然使你身体出现某些动作,譬如会做出各种手印,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常常于一个手印反复三次、七次、十四次、二十一次,最多有七七四十九次,之后再变换另一种手印,很有规律。但这不是你的自我意识在控制,而是灵体的力量在操作你身体的动作。
由灵动也可以产生灵感,这不是写文章的灵感,而是一种灵力的感应,能让你听到看到平常人不容易听到和看到的。这种灵力感应,可能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所谓真的,即是本来你不可能听到的,而你听到了,譬如你在这里打坐时,却听到在曼哈顿的先生或者太太讲了一句什么话,你立刻打电话去问,他(她)回答说:「是啊!我刚才讲过这句话,你怎么知道的?」你会奇怪,你在皇后区的东初禅寺打坐时,产生了特异功能。请不要高兴,那根本不是特异功能,而只是由一种灵力的媒介,给你传递了消息。
灵动在初期发觉后,是容易控制的,只要心里想着说:「这是灵体在使我动,不是我自己在动,我不要让灵力支配我,我要指挥身体不要跟着灵动。」就能渐渐的摆脱灵动了。十多年前,曾有一位居士在我们东初禅寺打坐,坐着坐着,却站起来打太极拳了。我问他:「你打过太极拳吗?」他说:「没有。」我再问他:「跟谁学过太极拳吗?」他仍说:「没有。」我说:「这一招姿势不是这样的。」并且帮他纠正过来,他又恢复成那个错误的姿势,并对我说:「师父你教我的姿势是错的,我的姿势是对的。」我问他:「谁告诉你的?」他说:「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刚才法师教你的姿势是错的。」这已是灵动及灵感双重表现了。我劝告他:「如果你继续接受这种来自灵力的命令,就会成为灵媒了!」后来这位居士在出现灵动,做出打拳的动作时,出现灵感,听到灵体的声音,他就暗示自己:「我不跟着做动作,也不想听他的指示。」不久之后,这种现象就不再出现了。
打坐会有身心反灵,是平常事,无所谓好坏,当成幻觉处理是最安全的。
有一位太太,在我们禅七中,连坐了两支香的时间都没有起座,我走过去从她背后用香板拍她的肩膀,隔了几秒钟,她缓缓地转过头来问:「师父,你为什么把我叫出来?」接着他约她个别谈话,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她刚才是到极乐世界去了。她首先是看到她座位前面的墙壁上,出现一幅图画似的景色,接着便投进了那个境界,一直到我拍她肩膀时,就回来了。对于一般信徒而言,这的确是能让人生起信心的好现象,但在禅修者而言,这是幻境。也有人看到墙壁上的花纹变成老虎、狮子等,由静态的变成动态的,这些都是幻觉。在打坐时,凡时耳听、眼看、鼻闻到的异象,全是幻境。
有的人不在打坐时,也会闻到某种香味。曾有一位居士告诉我,有一天她在一座大楼底下闻到一股檀香味,觉得好喜欢,于是跟着香味寻找,寻到楼上一户人家,敲开门,屋里供着一尊像,檀香味就是从那尊像上散发出来的。
幻境、幻觉有可能是真的,多半是假的。假的是只有你一个人看到、听到、闻到,周围的其他人没有感觉到。真的是当你发现时,其他的人也可发现的感官境界。比如你正在我们寺内打坐时,看到自己的孩子摔了一跤,打个电话去问你太太,真的是孩子摔了一跤。这虽是真的,依然要当幻觉处理,否则你就有很多麻烦了。所谓走火入魔,便是这样形成的。《楞严经》里说,凡是任何一种境界出现,不管是幻境还是幻觉,不管是你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的,若当作圣境执着,就会着魔,当作幻觉则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才能够继续修行清净的佛法。
因此禅宗的修行经验一定是非常清净的,即所谓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意思是任何反应、任何感应都要当成平常现象和幻觉幻境处理,才是最健康最安全的禅修观念。因为初学坐禅的人,没有办法判断异常经验的是真是假,干脆一律视为是假是幻,是比较妥当正确的。一旦有了重大的禅修经验,那就应该到师父这里来请求勘验了。
自我的肯定
自我肯定,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如果没有自信心的人,就会像一只火鸡,遇到警报时,会把翼翅及尾羽竖起来虚张声势一番,或者像一只澳洲的驼鸟,它害怕敌人袭击时,便一头钻进沙堆里,躲起来,自欺而不能欺人地茍且偷安一番。能够自我肯定的人,不会虚骄,不会逃避。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半斤就是半斤,有四两就是四两,实实在在。有许多人希望由他人来承认和肯定自己是真正的人物,他们自己也假装着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这就不是自我肯定。其实,一个人若无自知之明,就会常遇到挫折。除非这个人的福气好,处处能够歪打正着。否则的话,他会处处碰壁,还不知错在那里,最后就变成没有信心。因此,要想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必先完成自我肯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自我肯定,才会建立起自信。
孙子兵法主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以常人而言,知己要比知彼更难,例如在家庭里,夫妇俩人如果经常吵架,老是互相指责对方,看对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问题就是出在夫妇两人都只看到对方的不是,而未明白自己的习气。凡是知彼而不知己的人,一定是烦恼多多,既不会做人,也难于成事。
自我的肯定,不等于自我的膨胀、自我吹嘘、自我夸大。自我肯定必须建立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譬如像我这样的人,好多人跟我讲:「圣严法师,以你的智慧和才能,如果不当和尚,也能当到部长。」但我知道自己的底细,最好还是当和尚,我不是当部长的材料。例如一九九二年,台湾的执政党不断地找我,要我担任不分区的国民大会代表。当时我很感谢国民党,和尚之中的确该有人出来问政,但是我很清楚,我自知不是一个适合当国大代表的人。类似的机会,包括名、利、位、女色等,蛮不少的,可是我还只是肯定自己,最好是只做一个普通和尚。又如一九七五年时,我在日本留学,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那时正逢台湾退出联合国。日本又承认了大陆政权,台湾的前途未卜。就有一位日本教授对我很关心地劝说:「台湾已成了国际孤儿,你今后如何打算?」我说:「是啊!今后听天由命,一切都靠因缘。」他说:「我介绍你到一个寺院当住持如何?」我说:「有一个寺院住持做也不错啊!」教授说:「不过,依日本的习惯,寺院住持,必须娶妻。」原来当时有一小寺院的住持去世了,留下遗孀及一个年轻的女儿,却未有儿子来接住持的位置,那对母女就必须离开寺院。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位教授想我这个人大概可以递补一下。后来母女俩人来看我,这就是相亲喽。我想那怎么行!我还是适合做一个不娶老婆的中国和尚。幸亏我能自我肯定,所以今天还能够在这里跟你们诸位讲自我肯定。
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份量,应该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材料,然后来充实自我,发挥自我;不放弃自我的既定方向,不动摇自我的基本信念,就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失落了自我。例如也有人曾对我说:「你是个文学博士,也写了不少本书。如果你是个在家居士,肯定是一个名作家。」我说:「好在我作了和尚,要不然就没有文章可写了。」也有人建议我说:「你们法鼓山及东初禅寺不是需要很多钱嘛?何不跟我们合伙来做生意,赚了钱就可以弘扬佛法。」我说:「千万请你不要害人。我若做了生意,必定一败涂地!」像你们诸位都是在事业上已经成功的社会菁英,你们一定知道,脱离自己的专长,改行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要考量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先天资质及后天条件,那就是因缘的配合,也就是知己知彼,或者叫做识人识己识时务。
要想自我肯定,必须增长优点,改善缺点,若能自知缺点,也是一种优点;若是夸张优点,便是一种缺点。
如何知道自己的缺点?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打坐便是好方法。诸位是不是常听说「身不由己」和「心不由己」二句话?你会发现心不由己的妄念或杂念太多了。自己的心中所想的,往往不是自己要想的;自己希望要想的,往往反而想不出来。妄想杂念,是非自主的思绪和念头,与妄想杂念相对的是自主自律的正知正念。我们能够经常自主地指挥自己的念头,去想什么和不想什么的时候是很少的。常常心不由己,品德就有问题。所以,一般没有修行经验的人,其品德大致上都不是很健全的。如果一个人的品德已经十全十美,那就是成佛了。因此,平常人的品德不健全是正常现象。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品德不健全。所以常常听到有人说:「请你不要侮辱我的人格。」这似乎是说,他的品德本来已经很完美,可是被他人侮辱之后就不完美了。其实,人人都应该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品德尚有许多问题,才能面对自己的缺点,改善自己的缺点;能以真面目见人,坦诚承认自己的缺点,反而是一种美德。
如何衡量优点和缺点?不能光用别人的判断,要用你自己的标准,别人看你是缺点,也许恰恰是你的优点。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很难有绝对标准,从这边来看,认为是优点和长处,但是从另外一个立场看,很可能被认为是缺点和短处。原因是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反适相成的,例如你的缺点,恰恰也是另一个人的缺点,配在一起,臭气相投,正好他需要你。反过来说,如果你的长处正好是另一人的长处,两强相抗,他就容不得你了。
人与人相比,都有多福、少福和无福的区别。一个人今天因缘未成…
《圣严法师教禅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