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嚴法師教禅坐▪P2

  ..續本文上一頁——將兩肩肌肉放松,自覺如無肩無臂無手的狀態。

  

  4舌尖微舐上颚——舌尖舐在門牙上龈的唾腺處,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則緩緩咽下肚去。

  

  5閉口——無論何時,只用鼻息,不可張口呼吸,除非有鼻病。

  

  6眼微張——閉八分開二分,視線投置于身前二、叁尺處的地上的一點,不是要看什麼,只因睜大了眼睛,心易散亂;閉起了眼睛,則易昏沈。如果睜眼過久覺得疲勞,不妨閉上一會兒。

  

  打坐的目的,是求心境平穩,而心情與呼吸有著極爲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想調心,必先從調息入手。不論中國的道家、印度的瑜伽、西藏的密宗或中國的天臺宗等,談及修行禅定的次第,必定重視呼吸與氣的調適問題。

  

  人體的生理及心理的動靜,與呼吸的氣和息,有著依存的關系。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鍾十六次的出入息。禅修者的呼吸在漸漸的緩慢深長微細之時,稱爲「息」。由息的力量,推動血液製造能源,由能源産生蘇活生理機能的作用,稱爲「氣」。當禅修者感受到由氣所産生的作用時,稱爲「覺受」,有覺受經驗的人,便會覺得坐禅,確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恩惠了。

  

  現在請大家起立一起練習打坐前的運動。做好運動之後,坐下來做頭部運動和深呼吸。

  

  (四)放松身心

  

  一般的圓蒲團,不宜整個坐滿,看個人情況可坐二分之一或叁分之一,以利于腰幹之挺直;腿下可置硬軟適中的方墊。打坐時身心要完全放松,所以身上盡量不要戴項鏈、手表或眼鏡等物品,最好穿寬松之衣褲,腰帶放松,讓身體完全無壓力負擔。

  

  大家坐好之後,開始把身體放松,在心裏依序告訴自己頭部、眼球、臉部肌肉、頸部、肩部、雙臂、背腰、小腹、腿部一一放松,把重心放在臀部,把氣沈到丹田。任何部位甚至皮膚都要完全放松,只要有壓力就會緊張,緊張便會影響神經系統,乃至于消化及分泌系統。

  

  身體完全放松之後,眼睛微張約二、叁分眼,眼球不要用力,頭腦不想任何事,臉部肌肉放松略帶微笑,心裏要有喜悅感,舌舐上颚、下巴內收、腰椎挺直,兩個手在臍下結法界定印,左手掌上、右手掌下、雙手兩個大拇指相接。之後便不再注意身體,將重心放在臀部和坐墊之間,開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此時把身體交給蒲團,把心交給方法。

  

  如果有瞌睡或昏沈的現象,把眼睛睜開睜大,等精神好了再微閉。注意呼吸是非常無聊的事,容易昏沈或胡思亂想,腦中妄想紛飛。我們應該上課的時候專心上課,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專心睡覺,做任何事都要把心專注其上。

  

  (五)數呼吸

  

  注意呼吸時間久了,可能覺得很無趣,現在教給各位另外的方法:1數呼吸(數息法),2念佛號。這些方法同樣是要達到心無二用,令心念專注之目的。

  

  先練習數呼吸,注意呼吸之出入。一般人呼吸,出息時間較長,入息時間較短,所以我們數呼吸時,只數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時候數一個數目,到了吸入的時候,仍停留在該數字上,到下一口氣呼出的時候,才換下一個數目。

  

  平常人每分鍾呼吸大約十四至十六次。不能故意控製呼吸,否則胸部會不舒服。

  

  當打坐經驗相當豐富之後,呼吸自然會逐漸慢下來,到每分鍾四至五次,那已經要入定的程度了。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鍾十次,心已經相當安定、平穩。

  

  如果呼吸急促必然是非常煩悶、恐懼、急躁、興奮的現象。呼吸和脈搏是息息相關的,呼吸有問題,脈搏必然也會有問題;脈搏快,呼吸也一定有問題,所以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數息法是在每一個出息時數一個數字,從一數到十,然後重回到一再數到十,周而複始,反複地數。數息的時候,一旦起了妄念或雜念,無論中途數到多少,都得重回到一數起,因此往往無法順利從一數到十,不是數不到十,就是數過了頭而不自覺。開始數息可能覺得新鮮,等數了一段時間後也會覺得無聊,所以要練習著對于每一口氣的每一個數目,經常保持新鮮感。

  

  (六)數佛號

  

  有些人不數息,呼吸很正常,一旦數息,呼吸便急促不自然。如是這樣,可試試念佛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

  

  念佛之法,除了單純地念佛號之外,也可念佛數數,即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數一個數目,如何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也是從一數到十,周而複始。其目的宗旨在讓自己的心念能集中專注。  

  

  念佛數數法與呼吸無關,不需配合呼吸,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不疾不徐,念一句佛號數一個數目,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個數目的存在,再繼續往下念第二句佛號第二個數目,很清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數的數目上,與數息法在每一個出息上數數的意義是相同的。  

  

  各位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作工夫,隨意法、數息法、念佛法、念佛數數法均可,但最好只選一樣,不要一下用此法,一下用彼法,要專心一意在同一個方法上調心。

  

  (七)調心方法

  

  調身、調息、調心的調,就是調整的意思。打坐時候的動作、姿勢與調身有關;調息則與呼吸的出入有關。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而然會平靜下來。心息相通,心能平靜,各種胡思亂想,種種心理活動及沖動,自然也會穩定下來,是爲調息、調心。

  

  念佛與呼吸無關,與調心有關。心緒非常昏亂,念佛可以念得急促,心緒相當平靜,念佛就當緩慢。念佛數數也是從一數到十,再回頭重複的原因,是爲防止變成機械式的數數,即口在數數,而腦在胡思亂想,數目卻仍數得很好。我們從小就已會數數,這就是爲什麼有人數息時一不小心,一數就數到一百、二百,並認爲數到二百比數到十還容易。

  

  每十個數字要回頭一次很麻煩,但我們的目的不在數數,是要使我們的心隨時隨地專注在一點上,不離開這個範圍。亦即心不離開我們用功的方法。數息不離呼吸出入的感覺,念佛不離佛號,也就是把心收回來攝在一點上。其目的是希望達到自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肯定的功能。

  

  若對自己的心念活動不清楚,即表示對自己是不夠了解的;若對自己的了解越深刻,則對自己的信心便越堅固,能發揮的能力也越強大。對自己越不了解,越容易做錯事、說錯話,那是因爲心不由己地胡思亂想,口不擇言地胡說八道,身不由主地輕舉妄動,這些在在都顯示自己不了解自己,所以無法掌握自己。

  

  想避免發生這些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現象,就必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對自我了解越清楚,發生錯誤的機會就越少;相對的,自我的思考、判斷及言行舉止,也會越正確。當我們對自己的心念越能掌握,對自己的信心便越加強,就能達到從自我認識而自我肯定而自我成長的目的。

  

  佛法是教我們要放棄自我、要無我的,但在達到無我之前,先得要建立自我;先要提得起,才能放得下。當自我是什麼都不知道時,如何放得下呢?

  

  (八)起坐前的全身按摩

  

  打坐結束,要起坐(出定)之前,心要先動,告訴自己要起坐了,身體跟著慢慢搖動,雙手合掌,雙手放在膝蓋上,將身體做較大幅度的搖動,把每一個關節都搖動後;把腿放開,然後做全身的按摩。

  

  按摩的順序是先搓熱兩掌,用拇指背輕輕按摩雙眼眼眶,並用搓熱的手掌心敷壓眼球;再用雙掌按摩臉部、額頭、後頸、兩耳、雙肩、兩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尤其是兩臂腋下多淋巴結處、後腰腎部及命門,多多按摩有益健康;接下來右邊大腿、膝蓋、小腿,左邊大腿、膝蓋、小腿及輕柔轉動雙足腳踝。

  

  打坐的人,後腰非常重要,應多按摩。

  

  按摩小腿時從膝蓋骨下叁指的足叁裏處,往下一路按下去,會有點痛,但對胃腸有調節作用。  

  

  當生活、工作緊張,壓力大時,火氣大,肝火上升,容易便秘。在肚臍眼左、右兩側各叁指處,用二或叁個手指稍微用力壓下去,壓叁、五次就有效了,大便不通比氣不通還不舒服,也會影響打坐的興趣。

  

  此自我按摩的運動法,可使初學坐禅而感到的疲勞,完全消除,身心感到柔和溫暖與舒暢。按摩時,必須將注意力集中于掌心或指頭。整套按摩約十五分鍾可做完,如做得簡單些,則約叁、五分鍾亦可做完。除了打坐之外,平常感覺疲累、困倦時,都可做做全身的按摩,對消除疲勞很有功效。

  

  現代人很流行找人按摩消除疲勞,其實自己的氣是最好依靠自己打通。

  

  (九)打坐注意事項

  

  當腦筋清楚,體力充沛的時候,最適合打坐,最好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鍾,如能坐到半小時至一、兩小時更佳。

  

  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後,喝些溫開水再坐較好,如覺得累,喝一杯咖啡提神亦無不可,沒有嚴格限製,但不要喝太濃的咖啡,會使心腦興奮,不易定得下來。

  

  吃太飽、喝醉酒、太疲倦、做過劇烈運動或剛有過性行爲者,身心均處在乏力狀態,不宜打座。

  

  向來有子、午二個時段不宜打坐的說法,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與以前的人不同,如碰上只有子、午二個時段才有時間打坐時,只要坐的時間不是太長,亦是無妨的。

  

  我們要學習放松,隨時練習在使用頭腦時能不用眼睛,用方法使眼睛、小腹放松,可以節省很多能源,此外,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使能做到「開源節流」。

  

  能源充足能使我們身體各管道沒有阻力,氣脈便能暢通,那麼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也都能通暢,我們用打坐、運動的方法來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是屬于健身(調身)。

  

  …

《聖嚴法師教禅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入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