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解釋「人道」一詞有八義:聰明、勝、意細微、正覺、智慧增上、能別虛實、聖道正器、聰慧業所生。這些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因爲人有這些能力,可以分別、分析、記憶、思考,所以稱爲人。更重要的是六界衆生之中,只有人是修行佛法的道器,也就是說人的身體是修行佛法的工具,而其他衆生卻不容易成爲修行的工具。也正因爲衆生可得不同的身體,此生爲人,來世不一定爲人,故得人身時是最好修行的時候。
《大涅槃經》卷一八謂:「人者名曰能多恩義,又複人者身口柔軟,又複人者名有憍慢,又複人者能破憍慢。」其實應還有很多特性是人所具有的,如憍慢外還有嫉妒。或許其他動物也會有嫉妒心,但人的嫉妒心更強。其他的動物可能有懷疑心,但傲慢唯有人類才有。爲何有傲慢?因爲人有思想的能力,他是以自我爲中心,加上判斷,就比較會産生傲慢。
由以上可知梵文「摩奴阇」──「人間」,翻譯成中文是「思考」及「思考者」。動物的構成條件有四:1.細胞,2.神經,3.記憶,4.思考。越低等的動物,所具備的條件越少,唯有人類四種條件具足。其他高等的動物,如狗、猴,最多僅有少許記憶,唯獨人類能夠思考。
二、人間在何處?
我們已很清楚人是住在這個世間,但是不是僅有這個世界有人呢?根據佛經上說,這世界是在一個有形的山丘,但是我們看不見,我們稱爲「須彌山」。
須彌山的頂層是天人所居,底層是地獄衆生所住,須彌山的四方有四大洲可住人。我們是在須彌山的南方,而東方、西方、北方也都各有一個地方可住人。不同地方的人類壽命和福報,以及自然環境都不相同。我們不知道須彌山的東方、西方、北方在那裏?但佛經中說人類最長壽的是北方,每個人可以活到一千歲。
除了我們知道的地球以外,其他的地方是不是還有人呢?有人問「人身難得」,還有「人身一失萬劫不回」,似乎是說很不容易爲人的,失去人身的機會很多,得到人身的機會很少。可是我們地球上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否和佛法不相應呢?
其實佛經中曾提到,娑婆世界是以須彌山爲中心,而以須彌山爲中心的世界是個小世界,一千個小的世界稱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大千世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多少個像地球這樣的地方啊!雖然我們眼睛看不到,但在這整個娑婆世界,就是一個佛所教化的範圍,釋迦牟尼佛稱爲娑婆教主。諸位不要誤會,認爲釋迦牟尼佛只是我們地球上的教主,其實是整個叁千大千世界的教主。而在這世界出現以前,已有很多的世界存在,當我們這世界毀滅時還有很多其他的世界將會生起。
叁、人從何處來?
人最初是由那裏來的呢?基督教說人是上帝造的,先有地球、世界,然後再造人,不論此種說法是否正確,讓我們看佛經裏的說法。
根據《長阿含經》卷一四《梵動經》、卷二二《世記經.世本緣品》等,均介紹到人的起源,其中說:世界由存在到毀滅共經四個階段,即成、住、壞、空。經曆這四個階段稱一個大劫。當世界在完成這四階段時,就有一些衆生,從第二禅天的光音天的天人中,因福報享盡,壽命結束,漸往下至梵天,再到有物質的地球世界來。
「天」分爲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人都有形相;色界天人則只有心理、精神的現象,而無物質現象存在。原在二禅天──光音天的衆生是無物理現象,即無身體,存在的只是精神、心理現象。但後漸降到了地球,最初仍然飛行自在,未感覺到身體,漸漸在地上沾了地氣,吃了地上的東西,身漸粗澀,不能飛行,逐漸也會老化、死亡,那就是我們的祖先。
那麼光音天的人是從哪裏來的呢?他們是從不同的世界修行禅定,修成之後而生到禅定天。所以衆生應是從無始以來就有,並無開始,但地球上的人則是有開始的起點。
四、如何生爲人類?
除光音天的衆生來成爲人類的祖先外,以後所有的人類是怎麼來的呢?
《雜阿含經》:「行十不善業,生于地獄,若生人中,即受諸難。行十善業,生于天上,若生人中,得免諸難。」此處所講的是因果報應。十不善即指十惡業,包括殺、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瞋、癡。亦即身業叁、口業四、意業叁。若造此十種不善因的全部,即墮地獄。若只造一部分,可能生于人間,但卻受種種阻難。相反地,十善即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做人時,十善業均能做到並不簡單,若全部做到,則可生于天上,若做一部分,生于人間,可免受諸難。
《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雲:「于十善業,缺漏不全,以是十業,得人趣報。」
《辯正論》卷一引《魔化比丘經》雲:「五戒人根,十善天種。」即持五戒之人,均能生到人間爲人,修十善則能生到天上去。五戒即指: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盂蘭盆經疏》卷上雲:「一人乘,謂叁皈五戒,載運衆生越于叁塗生于人道。」人乘即人所乘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到人間所乘的交通工具、所具備的條件。到天上也有交通工具稱天乘。成聲聞、緣覺的條件是二乘,而成菩薩的條件稱大乘。最高的交通工具即佛乘。如何成佛?便是修行佛法。而修行佛法可分五個層次,最低的稱人天乘,便是叁皈、五戒、十善。也就是說受叁皈、持五戒、行十善得生于人間。
印順法師《佛法概論》第叁章說,人間有四特勝:1.環境有苦有樂,2.知慚愧,3.有智慧,4.能堅忍。具備這些條件後才可爲人,所以說人身難得。且因唯有人的身體是修行最好的工具,所以人身更是可貴。
五、什麼是淨土?
淨土的定義:淨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薩等聖人所住的國土。是佛的功德所成的世界,也可能是佛的願力所成的世界。其和我們的世界不一樣的地方是無病、無惱、無苦的環境。但因爲修行的成果不同,所建造的淨土也不一樣;同樣地,在淨土裏佛所建造的和凡夫建造的不同。因此淨土分爲四種等級。
淨土的等級:
法身土──法身所居住,永遠且普遍存在的。是無形,也可說沒有一個形相不是在此淨土中。
報身土──報身即佛的功德身,佛的功德能和聖位菩薩的人共同分享,能使聖位菩薩在佛的淨土中,繼續成就佛和菩薩的道業。
化身土──化身佛的淨土,化身佛乃是度凡夫。我們這世界也是淨土,若學佛、接觸佛法,就會感到淨土就在面前。當然也有死後往生的世界是在佛國裏,而凡夫所居佛國的淨土也是化身土。
凡聖同居土──即使我們到西方、東方或任何一個佛國淨土,我們自己仍是凡夫,雖然可以看到許多菩薩、羅漢和佛,但在同一個地方,菩薩所能感覺的淨土和凡夫所感覺的淨土是不同的,此稱凡聖同居土。
淨土的種類:由經典可分四類。
1.唯心淨土:《維摩經》雲:「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說心清淨的話,所見的世界亦是清淨的。此「心淨」系指心無煩惱,心中只有智慧的光明、無煩惱的黑暗。此時所見的世界也就是淨土,即使在地獄,心無煩惱,地獄亦成淨土。所以,因意念的轉變,世界也完全不同,如心非常煩惱,則所見的世界亦成地獄。若能看開、想通,所見的就是淨土。有句話說「化火焰爲紅蓮,化紅蓮爲火焰」,便是指只要意念轉變,世界便爲之而轉變。
2.他方淨土:十方諸佛的淨土,和我們這世界最有緣、感覺最親切的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3.天國淨土:是在欲界天裏的兜率天,分內院和外院,外院是凡夫所居,內院是彌勒佛教化衆生的地方。
4.人間淨土:可從幾個地方看到,一是在彌勒佛到人間成佛時會出現。二可到須彌山北方的北俱盧洲看到。目前那兒是人間淨土,可惜還沒有交通工具可以讓人去參觀,因此,我們最好努力在這個世界建設人間淨土。
人間淨土的建設及理想現象可由《正法華經》卷叁的〈應時品〉看出:「平等快樂,威曜巍巍,諸行清淨,所立安穩,米谷豐賤,人民繁熾,男女衆多,具足周備。」
目前,我們在這世界上所感受到的是不安、憂慮、沒有保障,且感到缺乏不夠,希望得到的東西,不容易得到;不希望得到的東西很多,所以這不是淨土。但我們可能在這世界建設淨土的境界嗎?答案是可能的。若是不能,釋迦牟尼佛便不須在人間出現。而人間過去可曾出現過淨土?是的,有的是個人見到淨土,即「唯心淨土」,有的是一個家庭、一個範圍或區域的人所建造的淨土。
六、爲何建設人間淨土?
因爲佛是在人間成佛,而成佛後教化的對象是以人爲主,而且所有衆生中能修道成佛的只有人才有可能,所以我們既然是在人間,又遇到佛法,當然要從人間淨土開始著手。而也因爲佛法的修行是從「人」的基礎開始才成佛,所以若「人」都沒做好,則成佛的可能性也沒有了。
前面我們提到受叁皈、持五戒、行十善者可以生在人道和天道,但是否受叁皈、持五戒、行十善者僅可生在天、生在人間呢?不是,若未聽聞佛法、修持佛法的人,因不能解脫,所以只能在人間和天上。如果聽聞到佛法後,知道「無我」、「空」的道理,就會出叁界入佛道。
對于佛法修行道理,都有它的層次,第一層教我們不要造惡因、墮地獄,因此爲了不墮地獄,所以不造惡業。第二層是修善業,因爲修善業可生人間及天上,如此我們便不會做壞事。這些都是以「自我」的出發點來教化,因衆生都是自私、自我的,所以爲了自己的利害關系,便會去惡修善,此即爲基礎佛法的層次。這是人天乘的說…
《禅與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