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唉啊!一切的事情都是忙。特別是在美國,連玩的時候都顯得很忙。而最忙的人,最需要禅的方法來幫助。
我常遇到一些很忙的人,便勸他們打坐學禅,他們說:「師父啊!我們忙成這個樣子,那裏還有時間,有那種閑工夫學打坐?打坐,是和尚們做的事。」我說:「現在的和尚跟過去不一樣了,現在的和尚也是好忙,但是,因爲忙,所以要打坐,只有打坐之後,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諸位相不相信,忙的人往往有忙錯的時候。忙的時候,不會那麼細心或穩定,所以,工作效率不一定好。
由一項統計顯示,凡是打坐修行的人,早上打過坐之後,一天之中,發脾氣的機會,會減少。打坐後,一天的心情往往會比較穩定。因此,忙的人若能抽空打坐,他的工作效率會提高,工作的時間會縮短;相對的,自然會有更多空閑的時間。所以,今天日本工商界或政界最忙的人,他們多半打坐。現在的日本總理中曾根維持每天打坐;過去的老總統蔣介石先生也每天打坐。在很困擾忙碌的時候,只有打坐能幫助你,因此,打坐並不是和尚們沒有事情才做的事。
五、禅的層次
禅有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我們稱爲靜坐;第二個層次叫作定;第叁個層次名爲禅。真正禅的核心,是第叁個層次,剛才所講的一些效果和作用,都是靜坐的階段。
(一)靜坐
諸位想不想知道,靜坐怎麼坐?我免費教一個方法。很簡單,只要把身體全部放松,坐正坐直,背不要靠在椅子上,把眼睛閉起來,手放在膝蓋上。身體的放松很重要,心情也要放輕松,能夠不想任何事最好,如果不能不想,就專心地想一件事。如果你正好想到「我可愛的兒子」,你便想:我可愛的兒子、我可愛的兒子……,但是,只可在心裏念著這一點,不可想我的兒子正在做什麼。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腳掌上,就這樣坐五分鍾,你的身體會輕松而舒服,心理的壓力也會比較少。學會了,請回去坐,如果你用這個方法靜坐,保證有用。
(二)定
現在,我們進一步講第二個層次──定的作用。我的翻譯王明怡居士告訴我,現代的人,盡量想辦法找刺激,也就是刺激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以及觀念,越刺激越好。例如電影裏的金剛,塑造成那麼大;還有每年紐約的梅西百貨公司,在過年遊行時,做了一些像鴨子等非常大的橡皮卡通人物,很多人都去看,就是爲了找刺激。刺激什麼呢?刺激我們的眼睛。通常上了年紀或有病的人會耳鳴,年輕人則很少有此現象。而二、叁個月前,我才知道,現在美國的年輕人也會耳鳴。我問這些年輕人,什麼原因造成耳鳴?他們說,因爲聽搖滾樂。由于音量大,聽久了、聽多了,便造成耳鳴。爲什麼要聽呢?求刺激嘛!而且不那麼大聲不過瘾。如果打坐修定,眼或耳的官能很容易滿足,而且比那些刺激,微妙太多了。
入定的第一個層次,叫作光音無限。那個光,不是這個現實世界中,一般所見單純粗糙的光,而是內在的光,不是睜著眼睛才能看到的光。還有,這個世界上再美好的事物,和禅定中我們所見到美好的東西一比較,往往也會被比下去。有一次,有一個青年,參加禅七,從第二天開始,便常常坐著不起來,後來我問他:「你坐得很好嗎?」他說:「很好。」又問他:「你發現什麼了嗎?」他說:「唉啊!坐下去以後,牆壁上就出現了另外一個世界,我便走進去了,那個世界,好安靜,好清涼,好美,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這麼美的地方,所以,我很喜歡,每次打坐就想進去看看。」但是,我告訴他:「這是幻覺與幻境,沒有意義,不可停留在那裏。」雖然,這是幻境,如果要找刺激或求美的話,那種境界,已經比現實世界裏,所見到的美要美多了。
另外,在世間用耳朵聽的音樂,中國的音樂,只有五個音,西洋的音樂有七個音,更微妙的音便沒有了。在光音無限裏,那種音樂是人間所沒有的,所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那個音樂不止七個音,聽起來是那麼的柔和、舒暢,好象會使全身都融化了似的。似乎每一個毛孔裏,都充滿了輕松、柔軟的感覺,幾乎令人忘了身體的存在。還有,美國現在的年輕人,沒用過迷幻藥的很少,我的弟子中,除了中國人以外,美國人中沒有一個沒用過迷幻藥的。我問他們,用迷幻藥究竟有什麼好處?他們說,那是很奇妙的,世界完全變了;可以暫時的把現實世界全部忘掉,進入另一個時空。我說,那並不稀奇,用打坐的方法,只要達到身心統一、內外統一的程度,即會有離開了現實世界的感覺。
談到肉體的刺激,性行爲是肉體刺激中,方式最激烈的一種。可是,如果用打坐的方法,還不到入定,只要達到輕安的程度,就可感覺到,男女間性的刺激甚至比不上輕安十分之一的快樂。一旦有了輕安經驗以後的人,對性刺激的興趣就會轉淡,所以,防止愛滋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坐。其次,打坐的人在味覺方面,也常會有一些勝妙的覺受。此即所謂「天廚妙供」,也就是食物的味道特別好,是人間所沒有的。爲什麼打坐的人會有這樣的經驗呢?因爲,打坐之後,唾液的分泌會增多,消化功能因而更好,食欲也佳;加上吃東西的時候,不是以貪心來吃,而是很自然地把食物送到嘴裏,吃起來的感覺自然會有所不同。有一次禅七中,一個女孩經過相當好的打坐經驗後,吃飯時我問她:「今天的晚餐如何?」她說:「啊!太好了,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的晚餐。」
由此可知,找物質的刺激,不如去打坐,在現實生活的世界裏,想要滿足刺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相反的,凡是滿足刺激的事,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經常都是有損害的。刺激越多,身體所受的傷害越大,也越容易生病。如用打坐來滿足我們的官能,而不找尋刺激,對我們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叁)禅
現在,我們講第叁個層次──禅。中國禅宗的禅,是智慧的意思,也就是沒有自我中心;沒有了自我中心,才有真正的智慧。有自我中心的時候,雖然有智慧,但那樣的智慧並不客觀,是主觀的;既然是主觀的,便不是真智慧。因爲一有了主觀,就有利害沖突的關系。所以,我們可以說,禅是一種絕對客觀的智慧。佛法的目的和功能,在于智慧的追求和開發,因此,一切經典所指示的修行方法,都是爲了開智慧。而自我中心的破除,必須用修行的方法,此可分爲二種方式:第一種,是從修定開始;第二種,則不需要任何修行,而是直接把自己的妄念及自我中心,徹底地粉碎掉。第一種方法,是一般所通用的,稱爲漸悟。第二種方法,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稱之爲頓悟。
漸悟好象是漸漸地把鏡子上的灰塵,一點一點的擦掉,到最後,擦得非常幹淨,甚至看不出有鏡子的存在。反射的時候,可看到形像,但是,並不知道那是鏡子。這種鏡子,餐廳裏面也有,本來餐館很小,但是,因爲叁邊都裝了鏡子,看過去即顯得十分深廣。把鏡子擦幹淨,是一種漸悟,也就是用修定的方法,慢慢地把自我自私的心理問題淡化,到最後,問題自然消失。但是,頓悟比漸悟更好,我也用鏡子來作比喻。如果鏡子很髒,我們不去擦它,而是用一個很大的石頭把它打碎,或用黃色*把它炸掉(本來除了鏡子之外,並沒有牆壁),鏡子打掉以後,看得更遠更廣,一望無涯,清清爽爽,再也不需要用任何東西來擦它,而一下子鏡子就徹底的沒有了。所以,頓悟所見的智慧,力量遠大而深廣。
從修定的方法而言,叫作禅觀。禅觀的方法很多,我們今天沒有時間介紹。禅的方法最簡單,叫作禅機或是參禅。老師幫助學生修行時用禅機,學生自己修行時則用參禅。
最後,謝謝王明怡先生的翻譯,同時也感到光榮,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前任校長潘維和博士也在場指教。非常感謝諸位撥出兩小時的時間來聽講,如果覺得時間太長,謹在此致歉;若覺時間太短,明天下午二點還有一場演講,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十八室大禮堂。謝謝大家的光臨指教。(一九八七年六月五日,講于麻州羅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well, Mass.﹞)
禅的文化
文化的內容應當包括思想、道德、藝術叁個層面,故今天這個講題──「禅的文化」,也從禅的思想理論、禅的道德實踐、禅的藝術表現等叁方面來講述。
一、禅的思想理論
禅的思想,淵源于印度,但成長于中國,其根本是來源于因緣變化而成的「空」的思想。這種「空」的思想,傳至中國即配合了「無」的觀念。「空」並非「空間」及「虛空」之意,而是生滅變化之過程──即指世間一切都是由有到無、從無到有之生滅變化的現象。由于有無之間,經常變化流轉,並非永遠不動,故稱之爲「空」。在《中觀論》曾述及「衆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意即凡由各種不同因素所産生之生滅現象,它的本身無自性,故即是「空」。其後經由菩提達摩祖師將禅法傳入中國,在菩提達摩所著之〈二入四行〉中,對「空」、「無」二字,皆有論述。提及「空」時,以「萬有斯空」解釋一切現象皆空,在述及「無」時,也以「空」義相連,而雲:「此理,衆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來闡述無所執著,無所分別之謂。
至六祖惠能的《壇經》時,特別重視「無相」,也是從《般若經》中的「空」義産生出來,《六祖壇經》所言的「無相」即是采自《金剛經》。無相是指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無非假相、空相,包括物質、思想、語言、文字等現象皆稱爲「相」。這些相都不是真實的存在,故名「無相」。六祖所指「無相」之「無」,並非離開世間現象外,另有一個出世間的真理世界;事實上,真理就在現前的假相世間,一切現象本身就是真理…
《禅與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