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鑰▪P7

  ..續本文上一頁這些都能將我們波動散亂的情緒轉爲穩定及和諧的情操。之後再藉禅的修行方法,用公案、話頭來幫助我們達到開悟目的。《六祖壇經》的四弘誓願:度衆生,斷煩惱,學佛法,成佛道。若想開悟,也必須發這四願!一般人稱作發菩提心。發願度衆生,不是度外邊的衆生,心外無衆生,而是自心內的衆生;斷煩惱,不是說我們有來自心外的煩惱,而是斷自心的煩惱;佛法非由佛說,乃是自心本具,故學自心的佛法;佛也不在心外,自心中原有佛性,所以是成自心的佛道。就這樣自然而然的度衆生,斷煩惱,學佛法,成佛道,不需要去向外追求的。既然我們所要追求的已經是自然有的,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何必需要向外追求。不過,此處的「無所求行」及「稱法行」,並不等于自然主義的外道,雖無所求,但要努力,因爲稱法而行,所以要處處示現度衆生的大行大願。

  

  四行的一二行明因果因緣,是初機的有相行;叁四行則進入無相行,明與理入分開,實與理入相應。初心的禅者,宜從行入漸進。

  

  (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聖嚴法師講于Case Western /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io. 張智惠居士整理)

  

  

  

  

  

  

  禅修的要領(一)

  

  

  

  

    一、禅修基本方法

  

  (禅七第一天晨坐開示)

  

  今天,是禅七的第一天早上。

  

  有些人昨天晚上沒有睡好,是因爲周圍環境生疏;還是因爲靠近馬路邊聲音嘈雜;或者是室友打鼾;再不然就是沒有睡意。無論什麼原因,第一個晚上睡不好,都是正常的。但是也不必擔心,今天白天不會有多大影響,今天晚上一定能睡著的。

  

  禅修者,最重要的是方法。

  

  禅修的方法,有五個基本項目:1.調睡眠,2.調飲食,3.調身,4.調呼吸,5.調心。這五項,是有連帶關系的,如果其中有一項做得不好,禅修就不容易上軌道。睡眠的先決條件,是把頭腦放松、全身肌肉放松、神經放松,才會睡得香甜安穩。其次,在禅修過程中,飲食七八分飽,不可吃容易發火、起瞋、生淫欲的食物。至于調身、調息、調心,這叁項是同時並行的。如果能把心調好,身體、呼吸就不會有問題;如果身體舒暢健康,也會平穩輕松;如果呼吸緩慢穩定,身心也會跟著調柔。

  

  我們這裏使用的方法,有數息、念佛、參話頭、默照禅等。方法能使心念安定、集中、統一、放下萬緣。但是,要用輕松、綿密而又不能著急的態度來用方法。遇到好的情況,不必貪戀;遇到壞的情況,也不必討厭;這叫作平常心。

  

  一次次的用方法,丟了方法,發覺時馬上再回到方法。不要對失敗覺得失望,更要緊的是把身心放松,好好用功。

  

  二、接受禅修訓練

  

  (第一天早齋開示)

  

  諸位是來修行的,修行的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實際上,以現在的名詞來說,叫作訓練。訓練我們的身、口、意叁種行爲,變得更安靜、很清淨。在接受訓練的同時,當然,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爲,從煩惱的凡夫,變成一個身口意叁業清淨、甯靜、有智慧、有慈悲的人,當然不是很容易的事。

  

  禅七中,你們要試著接受這個環境,不要用懷疑的、抗拒的心態,來看修行的過程和方式。這樣,才會很快的進入修行的狀態中。否則,禅七對你來講,只是增加煩惱,浪費時間。

  

  在我主持的每一次禅七,只有規則和時間是相同的,其余的情況,幾乎每次都不太一樣。因爲,每一次參加的人員不相同,成員的心態和程度都不相同,因此我講的開示內容,也不會完全相同,所以這是活的禅七。

  

  禅七期間,我們的要求很嚴格,但是,並不可怕。諸位在還沒有熟悉規則之前,請不要害怕、不要緊張。

  

  第一次來的,不要認爲你是個生手而緊張害怕;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用緊張。已打過幾十次禅七的老參,雖然已經很熟悉禅堂的規則,可是,請不要倚老賣老,還是要保持第一次參加禅七的新鮮感,還要不斷地提起初發心,來努力用功。諸位要有心理准備,禅七的前兩叁天,身心有些不舒服的反應,是意料中的事,這是禅修過程的現象,不能說失敗。

  

  師父在小參時的責任,只在解答方法上、身心上的問題。請不要問經教義理及禅宗曆史典故等跟目前禅修無關的問題。師父也不想知道你的曆史背景,請不要主動告訴我你過去的禅修經驗,我並不想知道。也請不要問師父修行開悟的經驗;這是我的事,跟你的修行沒有關系。

  

  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不要東看西看;眼睛只有在做事、走路、待人接物的時候使用,「看」看你正在做的什麼,面對什麼。修行時,要不視亦不見,否則,徒然浪費時間,也增加妄念。眼睛,要向內看,用「心」眼來看你自己的內心在做什麼,是什麼?能夠如此,妄念、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禅修者,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修行的時間;每一個地方都是修行的所在,不只是在禅堂打坐。如果,能將禅七的修行,帶到諸位的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動,清楚知道那是妄念那是正念,那就是修心。

  

  叁、珍惜禅七因緣

  

  (第二天晨坐開示)

  

  水向下流時,不需要任何壓力,但是,如果要使水往上流,就要加壓力。修行,好比逆流而上。

  

  諸位來接受訓練,主動地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在接受不斷折磨的同時,要抱著不是討厭、不是痛苦的心態;而要感覺到,這是一份幸運、一份福報。

  

  諸位想一想,我們的一生之中,能有多少時間來作這樣的精進修行?利用有用的身體聽到有用的佛法,而且,正在用佛法訓練我們。

  

  今天全世界有五十多億人口,聽聞佛法的不多,知道佛教的人很少,來參加禅修訓練的人更少。我聖嚴,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老師,但是,要找到像我這樣的老師,來指導禅的修行,在今天這世界上也沒有幾位。東初禅寺的場地有限,設備、環境都不夠好,然而,在今日的北美地區,能夠如此提供禅七精進修行的道場並不多。所以,諸位都是少數裏的少數,能有聞法、修法的因緣,實在應該感到很幸運。因此,在未來的一周之中,不論是苦、是樂,都要以欣賞、享受的心情來接受它。

  

  衆生之中,只有具備人的身體,才能夠修成佛道。我們的身體,雖然只是個臭皮囊,還是需要用它來修行,那麼,色身即是最好的修行工具。請諸位專心的用功,只管將身體交給蒲團,把心念交給方法。

  

  禅修期間,就像進入一場戰爭,諸位是戰場上勇猛的戰士,但是,最優秀的戰士,一定能夠沈住氣,不慌、不亂,保持頭腦的平靜、清晰,儲蓄實力則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爭。

  

  四、現在最重要

  

  (第叁天晨坐開示)

  

  有人把禅修形容作跟自己約會。開始的時候,是有這麼一點味道在裏面。但是,以佛法的觀點來看,禅修的目的是要達到無我、無相的境域,當然也就無所謂跟自我約會不約會了。

  

  日本禅師鈴木俊隆寫過一本英文書,書名叫作ZenMind,Beginners”Mind《禅心初心》。意思是說,禅的心,就是初發心。所謂初發心,就是從自我開始,不斷的跟自己在一起,跟自己約會。然後,要放下自我,這才是最後的目標。

  

  我,是不實在的,因爲一般人的心,都不是跟自己在一起,而是跟自己以外的東西在一起。譬如現在的環境、過去的回憶、未來的想象。所以類似「依草附木」的遊魂,沒有自己固定的身體,它們飄蕩不定;孤魂野鬼,依靠草木爲身、爲家、爲自己;但是,那不是無我,而是沒有辦法安定下來做自己的主人。

  

  禅修者,不要管過去、未來、以及所有一切的好壞,最好只管你自己的現在。簡單地說,就是「生活在現在」、「開始在現在」、「佛就在現在」。最後,連「現在」也要放下,才是真的悟境現前。

  

  現在,是有活力的,有力量的;不是呆板的,死氣沈沈的。

  

  現在的每一個念頭,都是新鮮而有趣味的,都是新的開始,沒有需要後悔的事,沒有值得自負的事。

  

  如果,能感受到自己時時都是在開始,就不會有時間去妄想,或者是昏沈。因爲,人如果離開了現在的立足點,即使活著,已沒有立場,也是一個沒有自主能力的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位祖師說過:「夜夜抱佛眠,朝朝共佛起。」每天晚上抱著佛睡覺,每天早上又跟佛一齊起來、一同生活。這個佛是誰呢?是我們自心的佛。不過,只有悟後的人體驗到,未悟的迷人,卻只見妄念煩惱不見清淨的佛。

  

  諸位一定有很多的妄想。在身體沒有負擔時,心向過去看,念頭隨環境轉;身體有不舒服時,心念老是想這兒痛,那裏不自在。請你們把身體放下,把當前的環境放下,譬如像鄰座的人在動、馬路上有聲音、空氣不好、天氣太熱等的念頭,通通放下。如果,能夠活在現在,只體會當下一念的話,就不會産生這些妄想了。

  

  要讓你的每一個念頭,都是正在開始用方法。身體的問題不管它;環境的問題不管它;過去、未來的事情不管它;接下去能否用得上力,會不會發生什麼問題,通通不要管它。只要能夠不斷地將身心放松、頭腦放松,然後,只管一次又一次地開始用方法,如果發覺有妄念,再叁再四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方法,就是得力,就是進步。

  

  每一次回到方法,都是另一次新的開始,都有一種新鮮的感覺;要以享受和欣賞的心情,來滿心歡喜地活在現在。

  

  五、共通的禅修問題解答

  

  (第叁天早齋開示)

  

  今天上午,爲諸位作個別談話,…

《禅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與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