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钥▪P7

  ..续本文上一页这些都能将我们波动散乱的情绪转为稳定及和谐的情操。之后再藉禅的修行方法,用公案、话头来帮助我们达到开悟目的。《六祖坛经》的四弘誓愿:度众生,断烦恼,学佛法,成佛道。若想开悟,也必须发这四愿!一般人称作发菩提心。发愿度众生,不是度外边的众生,心外无众生,而是自心内的众生;断烦恼,不是说我们有来自心外的烦恼,而是断自心的烦恼;佛法非由佛说,乃是自心本具,故学自心的佛法;佛也不在心外,自心中原有佛性,所以是成自心的佛道。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度众生,断烦恼,学佛法,成佛道,不需要去向外追求的。既然我们所要追求的已经是自然有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何必需要向外追求。不过,此处的「无所求行」及「称法行」,并不等于自然主义的外道,虽无所求,但要努力,因为称法而行,所以要处处示现度众生的大行大愿。

  

  四行的一二行明因果因缘,是初机的有相行;三四行则进入无相行,明与理入分开,实与理入相应。初心的禅者,宜从行入渐进。

  

  (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圣严法师讲于Case Western /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io. 张智惠居士整理)

  

  

  

  

  

  

  禅修的要领(一)

  

  

  

  

    一、禅修基本方法

  

  (禅七第一天晨坐开示)

  

  今天,是禅七的第一天早上。

  

  有些人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是因为周围环境生疏;还是因为靠近马路边声音嘈杂;或者是室友打鼾;再不然就是没有睡意。无论什么原因,第一个晚上睡不好,都是正常的。但是也不必担心,今天白天不会有多大影响,今天晚上一定能睡着的。

  

  禅修者,最重要的是方法。

  

  禅修的方法,有五个基本项目:1.调睡眠,2.调饮食,3.调身,4.调呼吸,5.调心。这五项,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其中有一项做得不好,禅修就不容易上轨道。睡眠的先决条件,是把头脑放松、全身肌肉放松、神经放松,才会睡得香甜安稳。其次,在禅修过程中,饮食七八分饱,不可吃容易发火、起瞋、生淫欲的食物。至于调身、调息、调心,这三项是同时并行的。如果能把心调好,身体、呼吸就不会有问题;如果身体舒畅健康,也会平稳轻松;如果呼吸缓慢稳定,身心也会跟着调柔。

  

  我们这里使用的方法,有数息、念佛、参话头、默照禅等。方法能使心念安定、集中、统一、放下万缘。但是,要用轻松、绵密而又不能着急的态度来用方法。遇到好的情况,不必贪恋;遇到坏的情况,也不必讨厌;这叫作平常心。

  

  一次次的用方法,丢了方法,发觉时马上再回到方法。不要对失败觉得失望,更要紧的是把身心放松,好好用功。

  

  二、接受禅修训练

  

  (第一天早斋开示)

  

  诸位是来修行的,修行的本身就是一种修炼。实际上,以现在的名词来说,叫作训练。训练我们的身、口、意三种行为,变得更安静、很清净。在接受训练的同时,当然,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从烦恼的凡夫,变成一个身口意三业清净、宁静、有智慧、有慈悲的人,当然不是很容易的事。

  

  禅七中,你们要试着接受这个环境,不要用怀疑的、抗拒的心态,来看修行的过程和方式。这样,才会很快的进入修行的状态中。否则,禅七对你来讲,只是增加烦恼,浪费时间。

  

  在我主持的每一次禅七,只有规则和时间是相同的,其余的情况,几乎每次都不太一样。因为,每一次参加的人员不相同,成员的心态和程度都不相同,因此我讲的开示内容,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这是活的禅七。

  

  禅七期间,我们的要求很严格,但是,并不可怕。诸位在还没有熟悉规则之前,请不要害怕、不要紧张。

  

  第一次来的,不要认为你是个生手而紧张害怕;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紧张。已打过几十次禅七的老参,虽然已经很熟悉禅堂的规则,可是,请不要倚老卖老,还是要保持第一次参加禅七的新鲜感,还要不断地提起初发心,来努力用功。诸位要有心理准备,禅七的前两三天,身心有些不舒服的反应,是意料中的事,这是禅修过程的现象,不能说失败。

  

  师父在小参时的责任,只在解答方法上、身心上的问题。请不要问经教义理及禅宗历史典故等跟目前禅修无关的问题。师父也不想知道你的历史背景,请不要主动告诉我你过去的禅修经验,我并不想知道。也请不要问师父修行开悟的经验;这是我的事,跟你的修行没有关系。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要东看西看;眼睛只有在做事、走路、待人接物的时候使用,「看」看你正在做的什么,面对什么。修行时,要不视亦不见,否则,徒然浪费时间,也增加妄念。眼睛,要向内看,用「心」眼来看你自己的内心在做什么,是什么?能够如此,妄念、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禅修者,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修行的时间;每一个地方都是修行的所在,不只是在禅堂打坐。如果,能将禅七的修行,带到诸位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楚知道那是妄念那是正念,那就是修心。

  

  三、珍惜禅七因缘

  

  (第二天晨坐开示)

  

  水向下流时,不需要任何压力,但是,如果要使水往上流,就要加压力。修行,好比逆流而上。

  

  诸位来接受训练,主动地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在接受不断折磨的同时,要抱着不是讨厌、不是痛苦的心态;而要感觉到,这是一份幸运、一份福报。

  

  诸位想一想,我们的一生之中,能有多少时间来作这样的精进修行?利用有用的身体听到有用的佛法,而且,正在用佛法训练我们。

  

  今天全世界有五十多亿人口,听闻佛法的不多,知道佛教的人很少,来参加禅修训练的人更少。我圣严,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但是,要找到像我这样的老师,来指导禅的修行,在今天这世界上也没有几位。东初禅寺的场地有限,设备、环境都不够好,然而,在今日的北美地区,能够如此提供禅七精进修行的道场并不多。所以,诸位都是少数里的少数,能有闻法、修法的因缘,实在应该感到很幸运。因此,在未来的一周之中,不论是苦、是乐,都要以欣赏、享受的心情来接受它。

  

  众生之中,只有具备人的身体,才能够修成佛道。我们的身体,虽然只是个臭皮囊,还是需要用它来修行,那么,色身即是最好的修行工具。请诸位专心的用功,只管将身体交给蒲团,把心念交给方法。

  

  禅修期间,就像进入一场战争,诸位是战场上勇猛的战士,但是,最优秀的战士,一定能够沉住气,不慌、不乱,保持头脑的平静、清晰,储蓄实力则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四、现在最重要

  

  (第三天晨坐开示)

  

  有人把禅修形容作跟自己约会。开始的时候,是有这么一点味道在里面。但是,以佛法的观点来看,禅修的目的是要达到无我、无相的境域,当然也就无所谓跟自我约会不约会了。

  

  日本禅师铃木俊隆写过一本英文书,书名叫作ZenMind,Beginners”Mind《禅心初心》。意思是说,禅的心,就是初发心。所谓初发心,就是从自我开始,不断的跟自己在一起,跟自己约会。然后,要放下自我,这才是最后的目标。

  

  我,是不实在的,因为一般人的心,都不是跟自己在一起,而是跟自己以外的东西在一起。譬如现在的环境、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想象。所以类似「依草附木」的游魂,没有自己固定的身体,它们飘荡不定;孤魂野鬼,依靠草木为身、为家、为自己;但是,那不是无我,而是没有办法安定下来做自己的主人。

  

  禅修者,不要管过去、未来、以及所有一切的好坏,最好只管你自己的现在。简单地说,就是「生活在现在」、「开始在现在」、「佛就在现在」。最后,连「现在」也要放下,才是真的悟境现前。

  

  现在,是有活力的,有力量的;不是呆板的,死气沉沉的。

  

  现在的每一个念头,都是新鲜而有趣味的,都是新的开始,没有需要后悔的事,没有值得自负的事。

  

  如果,能感受到自己时时都是在开始,就不会有时间去妄想,或者是昏沉。因为,人如果离开了现在的立足点,即使活着,已没有立场,也是一个没有自主能力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位祖师说过:「夜夜抱佛眠,朝朝共佛起。」每天晚上抱着佛睡觉,每天早上又跟佛一齐起来、一同生活。这个佛是谁呢?是我们自心的佛。不过,只有悟后的人体验到,未悟的迷人,却只见妄念烦恼不见清净的佛。

  

  诸位一定有很多的妄想。在身体没有负担时,心向过去看,念头随环境转;身体有不舒服时,心念老是想这儿痛,那里不自在。请你们把身体放下,把当前的环境放下,譬如像邻座的人在动、马路上有声音、空气不好、天气太热等的念头,通通放下。如果,能够活在现在,只体会当下一念的话,就不会产生这些妄想了。

  

  要让你的每一个念头,都是正在开始用方法。身体的问题不管它;环境的问题不管它;过去、未来的事情不管它;接下去能否用得上力,会不会发生什么问题,通通不要管它。只要能够不断地将身心放松、头脑放松,然后,只管一次又一次地开始用方法,如果发觉有妄念,再三再四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方法,就是得力,就是进步。

  

  每一次回到方法,都是另一次新的开始,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要以享受和欣赏的心情,来满心欢喜地活在现在。

  

  五、共通的禅修问题解答

  

  (第三天早斋开示)

  

  今天上午,为诸位作个别谈话,…

《禅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与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