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慧。
「命根氣欲盡,支節悉分離」,等到命根、氣息快要盡的時候,已經是束手無策,意識茫茫不知所歸。最後,等到一口氣不來,生命就結束了,所以人命在呼吸間。因此要了解爲什麼要打坐?打坐是調身、調息,進一步就是要止息,也就是不要這個氣息了。因爲知道氣息是無常的,等到氣息沒了,命也就沒有了,所以要修止、修觀。但是,衆生不知道這個道理,就非得等到命根氣息快斷的時候,讓「支節悉分離」。支節就是四肢五官,也就是四肢五官、五髒六腑,這時候都會漸漸腐爛,乃至于筋肉和關節都會分開、散掉,都會失去作用。等到這個時候,就如經文所說的:「衆苦與死俱,此時徒歎恨,兩目俱翻上,死刀隨業下,意想並慞惶,無能相救濟。」
「衆苦與死俱」,佛法說人生好象苦海一樣: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和五陰熾盛苦,人生的苦濃縮起來就是這八苦。不但今生受苦,來世還要再受苦,過, 去、現在、未來都是在苦海當中。有時在人間受苦,有時在修羅道受苦,有時在天上受苦。有人說天上是快樂的,怎麼說天上是受苦?因爲天上的快樂在人間看來是很長遠,但在快樂當中,不覺得時間長,反而還覺得時間很短,當天人壽命盡時,會有五衰現前,這時更苦,所以天上仍有死苦。人間是苦樂參半,修羅也是苦,地獄則是時時刻刻都在受苦,而鬼道有饑餓、憂愁、驚慌的苦惱,畜生道有被宰殺的痛苦,所以是衆苦,而且最後都離不開無常、離不開死亡。
人在身體健康時,孔武有力,不會覺得衆苦與死俱。過去在佛陀時代,有一村落的長者們,聽說佛要到村落來,就命五百位年輕力士去嚴整道路。在急忙打掃環境,整理清潔道路時,路中有一大石,于是五百位力士共同合力,然而,如此大的力量都沒辦法把石頭移動分毫。佛陀看到就說:「你們想把石頭移開嗎?我來移。」于是佛陀手輕輕一拿,就把石頭舉起,又把石頭往空中一拋,五百力士只聽到空中呼呼有聲,瞬間就看不到石頭了;這些力士都感到驚怖,接著,佛陀又把石頭收回,把這大石頭打得粉碎,粉碎的微塵從空中落下。這五百力士看到這麼大的石頭碎成微塵,覺得實在可惜,佛知道他們的心念,于是又把石頭的微塵通通組合起來,恢複回以前的大石頭。
這些力士看到覺得好奇,就問:「世尊!您是用什麼力量能舉起大石、粉碎大石、又能將大石組合回來呢?」佛陀說:「我是用父母所生力舉起大石。禅定力更大,剛才把大石收回,又把它打得粉碎,就是用禅定的力量。解脫力又超過禅定力,能使這微塵恢複成原來的石頭。」這些力士又問:「世尊!除了解脫力,還有更大的力嗎?」佛說:「除了解脫力,還有福德力。我就是福德力修圓滿的緣故,才能于菩提樹下,降伏魔障,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每個人都要修福修慧,有了福報、德行,人家看到都會很恭敬、順從,這就稱之爲福德力。有福德力,常處順境,就容易做大事、立大功,成就自己的功德、德行和事業,這就是福德力。佛有無上威神力,人人見到佛就肅然起敬,心生歡喜,就稱爲福德力。佛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一說:「善來比丘,袈裟自著,須發自脫」,這位善來比丘就證羅漢果,這就是福德力的緣故。
五百力士又問:「世尊!除了福德力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力量?」佛就說:「還有智慧力。有智慧,能夠斷除無始劫來所積習的煩惱。」如羅漢能夠漏盡煩惱,證得漏盡通,這是靠智慧力。有很多事情能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也是靠智慧産生的力量。如果一個人沒有智慧,也不知道反省檢討,眼睛總是向外看人家的是非、過失,而不向內觀照,就是沒有智慧;因爲有智慧力,就能夠反照自心、明察秋毫、觀察入微。所以,衆生的心是粗中之粗,菩薩的心是粗中帶細,佛的心是細中之細。智慧力能夠降伏自己的煩惱,能夠調身、調心,所以要成就如來十號中的調禦丈夫,就是要有智慧才能調伏。
五百位力士又說:「智慧力真不可思議,能夠超凡入聖,調伏身心。除了智慧力之外,還有沒有更大的力量呢?」佛講:「還有神通力。有神通力可以降伏無智、貢高的六師外道。」五百力士接著又問:「除神通力,還有其他更大的力嗎?」佛說:「雖然有父母力、禅定力、解脫力、福德力、智慧力和神通力,最後還有一個最大的力,誰也逃不過,就是無常力。」佛陀就說一偈:「禅定與解脫,福德智慧力,如斯諸力等,無常力最大。」
佛告訴五百力士:「當知如來身如金山峰堅固,到最後還是歸于無常。有智慧的人,應當追求無常所不能逼迫的境界。」佛又說:「你們應當知道,今日世人的壽命漸漸減短,色力薄劣。其實這顆大石,只是過去的人平常拋擲戲弄的石頭而已,你們可以看這大石的兩旁,還有手指拿取的痕迹。」當時五百力士,聽佛所說,甚感驚訝,生稀有心,于是摧伏了心中的驕慢。此時佛觀五百力士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就爲他們開示四谛法門,于是五百力士無始以來所積習的錯誤知見,就此摧破,證得了初果羅漢。
有形皆歸壞,無論是凡夫、聖者,到最後都將歸于無常。明白了,就要修行,世間上無論如何大的富貴、權勢、威德,到最後無常一來,命根通通會壞掉,沒有任何人可以脫離無常。要脫離無常,就是要證到涅槃,如來有法身、報身和化身,法身是無始無終,恒常不滅,剛才所說的是如來應化之身,應化到這個世界來普度衆生,示現無常給大衆了解,即使佛有這麼大的威力,最後還是要入涅槃,免不了無常,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值得驕傲的。
無常的道理大家要了解,否則心始終沒有辦法定下來、靜下來,因此蒙蔽心眼,而不見死來侵。等到命根氣欲盡,支節悉分離時才來講:「早知如此,我就趕快布施」就已經來不及了。「此時徒歎恨」,這時候怎麼樣歎息、悔不當初,也是沒有辦法,無計可施了。
--------------------------------------------------------------------------------
(二十)940508
「兩目俱翻上」,人快死的時候,兩眼一瞪,眼白一翻,氣就斷了,所以還有什麼好斤斤計較、放不下的呢?了解以後要趕快用功、趕快修行。
「死刀隨業下」,是說死後隨著善、惡業去受報,善業就受善報,惡業就受惡報,就像刀子是不講情面的。六道輪回都是業,業有黑業、善業、不動業、淨業、白業。黑業就是造諸惡業,充滿貪瞋癡,沒有一點善法,所以要受地獄、畜生、餓鬼之報。善業就是人間果報,分爲上品善、中品善、下品善,上品又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也分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品也分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除黑業、善業外,還有不動業,就是四禅八定。修四禅八定最高可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但是無常一到,業報受盡,還是要再輪回,所以還是隨業。除此還有淨業、白業,有善根者,人間天上不斷地用功,修菩薩行,是淨業,有智慧回光反照,把業障漏盡,最後悟到真空,則是白業。如果悟到真空妙有、真如法身,也就逃離了死刀,就不是業,而是真功德。一般衆生都是隨著善業、惡業、不動業和黑業在輪回受報,被這些業蒙蔽了自己的心眼。
「意想並慞惶」,即快死時,身旁的親人哭哭啼啼,自己也作不了主,不知將往何去?所以心裏始終恐懼驚慌、憂慮不定。「無能相救濟」,沒有人有能力來救濟,除非自己有修行,能夠坐脫立亡,乃至預知時至,再不然就是靠別人來助念。因爲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所以「無能相救濟」,沒有人能夠解脫你的死亡,安定你的身心。
「長喘連胸急」,氣息産生窒息的現象時,身體會扭曲,手會亂抓,胸口一直在伸縮、掙紮,這就是長喘連胸急。「短氣喉中幹」,就是氣息非常的短,沒有辦法正常地出入息,這時口水沒有了,喉嚨幹燥了,已經快到死亡邊緣。所以要趕快提起正念:念佛的人要不斷地念「南無阿彌陀佛」,打坐的人要趕快安住正念,保持清楚明白、如如不動的心。但這一切還是要靠平時的練習,才能保持這念心的存在,才能脫離死苦。佛法是人生的真理,等到將死時再想辦法,已經來不及,因爲「死王催伺命」,閻王已經在等著你去受報,無常殺鬼等著要來接你、催促你,換句話說,就是無常逼迫使你無法作主,等著你去受報。人死後,除大善大惡之人立刻生天及下地獄外,其他善惡業夾雜的人都有中陰身,中陰身最慢四十九天就會去投胎、受報,就會看到閻王小鬼帶著鐵鏈、刑具等著伺候,以及種種驚心恐怖的境界。
「親屬徒相守」,徒就是罔然。到這個時候,親戚、好友、兒女在自己身邊環繞、照顧,又有什麼用?以前有位婦人,丈夫死了非常悲哀,所以在告別式時請法師去誦經。先生剛死不久,中陰身還在附近,看到心愛的妻子這麼傷心難過,便舍不得放下,守在妻子身邊。由于先生太愛他的太太,當這婦人擤鼻涕時,就附在鼻涕上,變成一只吃鼻涕的蟲。婦人看到鼻涕在地上很不清潔,就想要用腳把它擦掉。這時,有天眼通的法師跟婦人說:「你千萬不要去擦這個鼻涕,因爲你先生非常愛你,你一擤鼻涕在地上,他的中陰身馬上就變成一只蟲去吃這鼻涕。」所以即便臨終時親屬徒相守,仍是要隨業受報的。
「諸識皆昏昧」,即是所有眼耳鼻舌身意通通都昏沈、顛倒、愚昧、無知。所以平時要時時刻刻保持覺性,最後修到六根歸一、能夠作主。自己審視看看,晚上作夢時,有沒有功夫作得了主?夢到人家拿大魚大肉給你吃,作不了主就吃了,這「識」就是昏昧。看到好的境界就貪,聽到好的…
《無常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