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常經▪P25

  ..續本文上一頁音樂就聽,有好的花就去欣賞,這就是作不了主。如果作得了主,人家喊你去,都不會去,爲什麼?知道逐物起照,無論任何境界,當下這念心都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識也就變成智了。平時喜歡看外面色塵境界,耳朵喜歡聽音樂、歌聲,鼻子喜歡聞種種香味,這就是迷失本心,所以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作不了主,稱爲「諸識皆昏昧」。當業障現前,就要隨業流轉,雖想念佛、誦經,也都作不了主,昏昧迷糊中,拿到東西就吃,看到好東西就看,甚至看到親戚朋友來,以爲真正是親戚朋友,這些都是業識幻現。

  

  「行入險城中」,因爲意識作不了主,就隨著平時所造的善惡業,行入險城中。我們色受想行識五蘊的身體也是一個城,人快死時,看到山崩地裂,就是身體的地大在分散;遍地猛火,整個世界在焚燒,就是身體的火大在分散;當大小便失禁,看見到處都是水災泛濫,無路可逃的境界就是水大分散;最後一口氣不來,看到遍地猛風在吹,就是風大分散,這些都是險城。所以人將死時,都是驚慌恐怖的惡夢,倉皇沒有依靠。

  

  如果晚上作夢是夢到誦經、打坐、說法、在寺廟裏等種種好的境界,這就不是險城了。一般人因爲拼命追求五欲之樂,夢不到這些境界,所以會入到險惡的境界。夢到吃東西,是真的在吃、喝嗎?不是。哪個人願意下地獄?願意上刀山、下油鍋?誰也不願意。但因平時貪著種種的財色名食睡,臨終時五陰境界現前,業識幻現,所以喜歡遊泳的人,會看到清涼的池水,跳下去才知道裏面都是熱騰騰的油湯;貪著草原美景的,一跑過去,花草通通變成刀槍劍樹,所以把恐怖的境界看成是好的風光,作不了主,就要去受苦。

  

  打坐也要有正知見,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五陰境界是我們的險城,所以打坐不能貪著境界,凡是所看見、所聽到的都不可執取,修行才能成就。這裏是指一般的行入險城中,如四大分散,或見到種種親人,其實並不是親人,是怨家變現的,乃至于看到種種險惡、恐怖的境界,是自身地大、水大、火大、風大變化出來的業識幻現,如果不知道這是業障,就會跟著這些境界受報去了。

  

  「親知鹹棄舍」,死亡時,所有認識的親戚、朋友,無論是遠親、近親,通通會舍棄、遠離自己。爲什麼?因爲聞到人死亡後所發出的臭氣,看到死亡的恐怖面孔後,即使再親的人、再愛的人、再要好的朋友,通通會舍棄自己。「任彼繩牽去」,這時候沒有別的,所看到的境界就是業。「繩」,稱爲業繩,是比喻業就像繩子牽著你,要你東就東,要你西就西。像牛的氣力很大,什麼都不怕,就怕穿條繩子在它鼻孔上,即使是小孩子牽到這條繩子,要它東就東,要它西就西。這條業繩也是一樣,無論你有多大的權力、威勢、富貴,都會使你不得自在,該到地獄就到地獄,該到畜生道就到畜生道,該到人道就到人道;到人道,要你到貧窮下賤的地方就要去,要你受生成六根不具的也是要去,無法作主,任彼繩牽去。

  

  不只是一般的衆生,天人也有業繩,天上的男衆稱爲天子,天上的女衆稱爲天女,管理天官的最高統治者就是天王。佛經記載,有位善住天子,五衰現前,不久將亡。所謂五衰:第一,他頭上戴的冠花自然枯萎;第二,兩個腋下自然流汗;第叁,身體臭穢;第四,天衣自生垢穢;第五,不樂本座,而且還會看到旁邊有一個天人在等候他的寶座。天人有天眼通,佛陀時代,善住天子看到自己死後將到舍衛城投胎成一只癞子豬,身上長滿癞痢、惡瘤,于是心生恐懼,馬上去找釋提桓因爲他想辦法。釋提桓因就說:天上的人都是如此,誰也逃不過死亡這一關,不過你還是很有福報,釋迦牟尼佛在善法堂爲母親說法,你趕快去求佛陀,或許能有一線生機。于是善住天子就去見釋迦牟尼佛,請佛陀救他,佛陀對他說:只有受叁皈依、受五戒的方法,想再進一步,就要修禅定,入甚深禅定,才可以超越死亡。天人生活很快樂,要他修行打坐是很難的事情,善住天子爲了不墮惡道,就對佛陀說:世尊,只要能讓我不墮惡道,做什麼都沒有關系。于是佛陀馬上爲他受叁皈依,其余的佛法都還來不及說,善住天子就命終了,真正是時不待人,死刀隨業下。

  

  因爲受叁皈依的功德,所以善住天子沒有墮入惡道,轉而投胎到舍衛城裏一位宰相家。由于善住天子害怕受畜生報,所以心很專注,時時刻刻都在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死的時候也是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念心堅住不動,把心靠到叁皈依上,就轉人身當了宰相的兒子,出生的時候還在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有宰相府的人,看到嬰兒一出生就會講話,都認爲是妖怪,不吉祥,後來宰相知道了,去看個究竟,一聽,原來是在念叁皈依,就告訴大衆:「你們這些人實在很愚癡,都七老八十的人還不知道叁皈依,這嬰兒剛剛出生就在念叁皈依,是很有善根的人。」

  

  這小孩長到七歲的時候,在外面玩,遇到了目連尊者,就上前問訊說:「目連尊者,您還認識我嗎?」目連尊者搖搖頭,表示沒有見過。小孩子就說:「以前世尊在天上爲母親說法時,您也在天上,所以我見過您。」目連尊者用神通一觀,這孩子的確是天人來轉世。小孩就說:「我以前叫善住天子,由于世尊爲我受叁皈依,使我不墮惡道,轉世來到宰相府,爲了感謝叁寶的恩德,所以請目連尊者轉邀請釋迦牟尼佛到宰相府慈悲應供。」于是目連尊者將話禀白佛陀,小孩也回去跟父親說明原委。宰相感到很光榮,准備了許多豐富的齋飯供養佛陀及衆比丘僧,佛陀也藉此因緣開示四谛法門,這小孩即得淨法眼藏,證到初果。善住天子因爲叁皈依,解脫了畜生道的業繩,一般人不知道受叁皈依,也不知道修一切善法,所以將來必定是隨業受報,被業繩牽著走。

  

  這一段是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人命無常,要修一切善法,要用功、要修行,而且要了解除了世間上的善法外,還有真空善、中道實相善。悟到真空善就能住到真空涅槃,契悟到實相善,就能成就佛的智慧。古德有這麼一首詩:「有形皆歸壞,不滅爲真空,但見曹溪水,門前坐春風。」要逃離無常,就必須要契悟真空善、中道實相善。《金剛經》提到:「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從這個角度來看,世間善是件福報,不執著這些善事、福報,就能得到解脫。所謂不執著,不是不去做善事,而是必須發廣大心積極去做善事,但是做了善事又不執著、不生罣礙,這樣才能得到解脫,才能契悟到本心本性。所以除了世間上的善法外,還要修真空善、中道實相善,修戒、修定、修慧,這樣不但能保全性命,而且能夠真正脫離無常,脫離衆苦。

  

  

  

  --------------------------------------------------------------------------------

  

  (二十一)940515

  

  

  

  

  將至琰魔王,隨業而受報,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

  明眼無過慧,黑暗不過癡,病不越怨家,大怖無過死,

  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當勤策叁業,恒修于福智。

  

  「將至琰魔王,隨業而受報」,每個人都會死,死的時候諸識皆昏昧。「識」就是分別,由于心的分別而産生執著,我執、我所,我看、我聽、我聞、我說話、我的身體、相貌,我的財産,我的兒女、妻子、眷屬。諸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所謂六根對六塵産生識,就是識塵。由于白天的執著,産生一種情執,情執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情結,不管是好的情結、壞的情結都會障道。人臨終時,心意識皆昏昧,好象作夢一樣,迷迷糊糊,看到什麼都不知道是虛妄的境界,而當作是真實的,就容易入險城。

  

  所謂「險城」,是非常險惡的地方,在事上來講就是閻王府,乃至于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在理上來說,就是五陰境界。所以打坐時,無論産生任何境界,都要知道是虛妄不實的。這一念心要念念分明、處處作主,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不去不來、不生不滅,這樣就絕對不會墮入險城中。《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有當下這念心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其余都是險城,一落入就不得自在,所以不管看到什麼都不能執著,否則就會隨業流轉。

  

  看到好的境界、看到男女就去追逐,這就是隨著業繩牽引。如果平時有定慧,知道要回光返照,不被業繩所轉,就能消業,沒有業繩就能自在。有了業繩就會「將至琰魔王」,到閻羅王那裏去准備受報。閻王前面有一個業鏡,無論善業、惡業通通都會在鏡子裏現出來,閻王就知道你所有的善惡業,乃至你這念心一動,業鏡就能顯現出來。一般人以爲所做事情是神不知鬼不覺,乃至以爲起心動念只有自己知道,其實起念動念就像打雷這麼大聲,因爲動一個念頭就是一個頻道,一個頻道出去是非常猛利的,尤其是起惡念、造惡業時的頻道更強,這就是業繩。無論是善業、惡業,閻王的業鏡,都看得清清楚楚,誰也逃不了這一關。無論貧窮富貴、男女老幼、肥瘦美醜,什麼人都是平等,都要隨著善業、惡業去承受種種的善報、惡報。

  

  「勝因生善道」,做善事就屬于勝因,有殊勝、清淨的因緣、因地,心也善、口也善、身也善,所作的也是善,一切都是光明的。善有種種勝因,也有種種層次差別,無論是上品、中品、下品,只要是勝因,都會生到善道。哪些屬于叁惡道、叁善道?地獄、餓鬼、畜生,屬于叁惡道;人道、天道、修羅道,屬于叁善道。善包括很多:有世間的善法,出世間的善法。最高的出世間善法就能得解脫,其次是淨土,再其次是天堂,再其次屬于人道或修羅道。這裏所說的「勝因生善道」,是指…

《無常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喜施獲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