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導師于九十五年度星燈營開示

  導師于九十五年度星燈營開示

  

  (一)951126

  

  

  今天是中臺禅寺九十五年度星燈營結業典禮,結業就是有成就了,有了成就之後,還要繼續不斷地提升、淨化自己。無論是在家衆、出家衆,都是朝這個方向努力。就佛法來說,除了知識、學問以外,還要在道業上提升自己。

  

  我們每一年都舉辦星燈營,這個活動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一直都在學習、成長當中。爲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因爲生命有限,知識無窮,尤其現在是科學時代,知識、資訊愈來愈多。舉辦星燈營的目的,是在確立知見。什麼是知見?知見就是燈,知見正確了,這盞燈永遠不會熄滅,會一直照亮我們自己;不但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大衆、照亮整個世界,所以知見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講「知見」,社會上講「人生觀」。人生觀正不正確、清不清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生觀錯誤,就會帶來煩惱、愚癡、黑暗。各位在學校裏聽了很多道理,接受了很多知識,必須「博而約」。作學問不但要「博」,還要「約」,要歸納、要統一。好的,就要保留、要整合;壞的,就要去掉。「博而約,約而精」,最後就能達到一個成果。作學問如此,我們的人生觀也是如此。

  

  學業要成就,離不開家庭,所以家庭要和合。如果家庭不和合,成長過程中就會産生偏差的觀念。所謂「家和萬事興」,怎麼樣才能和合?要達到家庭的和合,必須要有傳統的倫理道德。有了倫理道德,家庭一定會和合。什麼是倫理道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就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做父母的對子女要有責任,有慈悲,負責子女的教育,讓子女身體健康,行爲正當,學業成就,這個就是因。爲人父母有這些因,子女就知道回饋、盡孝。

  

  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弟之間不要吵架、不要嫉妒,更不要打架。「兄」,就是年長的;「友」,要友愛、和善,要照顧弟妹,「弟」才會「恭」,才會有恭敬心,才會知道「長幼有序」。「序」是次序,有前有後、有左有右。走路的時候,老大走前面;坐位置,好的位置給年長的坐,這就是序,是一種尊重。如果家庭裏的成員都明白這些道理,就能家和萬事興。目前社會上很少人能做到,多數都在迷惑當中,所以家庭問題層出不窮。

  

  

  

  --------------------------------------------------------------------------------

  

  (二)951203

  

  

  

  倫理道德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原則。諸位都是大專學子,有淵博的學問,但是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人,就從家庭開始,如果不會做人、不會治家,將來想當主管、想獨化一方,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道德,知見就錯誤了,所以倫理道德很重要。

  

  大家都念過《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雖然現在是科技、太空時代,但是做人還是非常重要。爲什麼?人格完整了,做什麼事情都會左右逢源。人格就是我們的福報,人格高尚,大衆都會尊敬你;如果人格惡劣,甚至會出賣父母、出賣國家、出賣朋友、出賣師長。大家不要輕忽這些問題,認爲現在是太空時代了,不需要學這些古老的東西。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傳統的文化曆千古而常新,不管是幾千年、幾萬年,永遠都是真實的道理。尤其西方人現在要學東方文化,要研究孔子、老子的思想。所以,技能、學問、語言雖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人格。

  

  父母對我們有生育之恩、養育之恩、教育之恩,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那就不是人,是什麼?是畜生、禽獸,就會墮落。所以,星燈營最重要的是品德的熏修、人格的養成、知見的端正,這是很重要的,學習到這些,一生都受用無窮,這是大家的福報。

  

  在學校裏面要尊師重道,過去對老師是很尊敬的,所謂「一字爲師,終身爲父」,「我跟您請教這一個字,您對我一解說,我已經了解、通達了,非常感謝您!」教一字,是很短暫的時間,但這個字很重要。例如,報紙上刊登有個母親把兒子殺掉了,文章上寫「母弒子」,這是錯誤的用法。中國文字裏下對上稱爲「弒」,上對下稱爲「殺」,所以,一個字的意義是很重要的。堂堂一個大學生畢業了,甚至當了老師、當了教授、當了學者,一個字用錯,人家就看你的笑話,因此不要看輕這個問題。現在大衆都用電腦,電腦是很快,但最好還是多用筆記,多寫一寫,這是很重要的。剛才提到的就是屬于道德、文化,也就是倫理道德。

  

  同學之間也是一樣,要以文會友,而不是結交吃喝玩樂的酒肉朋友。社會裏的每個人是相互依存的,你依靠我存在,我依靠你存在。如果沒有家庭、沒有父母,怎麼能長大?怎麼能讀書?沒有學校、沒有老師,學業如何成就?沒有同學互相競爭、鼓勵、關心,如何熏修、陶養?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社會、家庭、學校的重要性,覺得我們身爲人是一個最大的福報,這都屬于觀念上的問題。

  

  做什麼事都必須「叁思而後行」,不正確的知見就是垃圾、就是稗草,要把它放到旁邊;正確的、好的知見就吸收。老子說:「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爲,無爲而無不爲」,作學問是一個加號,好的東西天天都要加上去,「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格的培養也是如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哪些人在一起,將來就會受他的影響。和好的同學在一起,品德、學識會進步;跟壞的同學吃喝玩樂,就會墮落,這就是知見。「爲學日益」,爲學是個加號,天天都要增加,不增加就會退步。「爲道日損」,道是什麼?道,是我們的心要清淨、要慈悲。什麼叫作清淨?心中沒有垃圾、沒有骯髒的東西,保持清淨,這就是我們的精神糧食。

  

  

  

  --------------------------------------------------------------------------------

  

  (叁)951210

  

  

  

  人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除了家庭、學業、事業,還有善法、功德,這個大家都知道。至于心靈的淨化,就不簡單了。一般人心中有很多垃圾,要藉由反省、檢討、改過,把垃圾除掉。佛經裏說:「功德歸叁寶,好事給大衆,壞事自己承擔」,這就是正確的觀念。反之,推诿、怕負責任,有了過失也不敢承認。不但不敢承認,還製造一些假的證據來掩飾,這就糊塗了。

  

  心靈生活屬于最高的道德,心清淨了,就是聖賢的心。儒家主張「內聖外王」,是指內外兼修,學術、德行兼修,才能內備聖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風。因此「內聖」,指心中要檢討反省,不能存留一點點垃圾。起了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造作殺、盜、淫,懈怠、墮落,這些都是垃圾。把心當中的垃圾清除幹淨,就能具足正知正見,得到無窮盡的快樂。諸佛菩薩是以禅悅爲食,法喜充滿;衆生是以飲食爲食,以色聲香味觸法爲食,眼睛要看,不看好象少了什麼;耳朵要聽,要聽好的、聽他人的贊歎。衆生都是貪圖色聲香味觸法,心是染汙的。衆生心當中有八萬四千種煩惱,所以佛開設八萬四千種法門幫助對治。佛法就是心法,每個人心當中的種種垃圾,要靠自己掃除,做到了就能「超凡入聖」。心清淨、心無住,就是聖,心量廣大就是聖,慈悲喜舍就是聖,無人、無我、無衆生、修一切善法就是聖,每個人都做得到。

  

  所謂「外王」,就是修一切善法,普度衆生,安定社會,建立富強康樂的國家。在儒家來講是世界大同,在佛法來講就是建立人間淨土,就現代來講要達到世界和平。爲什麼要世界和平?「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獨善其身,是自了漢。除了獨善其身以外,還要兼善天下,這個就是菩薩行,就是「外王」。

  

  大家都看過《大學》,但是不覺得很重要。「大學者,大人之學也」,如果懂得《大學》,小孩通通變成大學生、變成大人。

  

  《大學》裏有叁綱領、八條目。叁綱領,就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每個人都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性,能聽法的這個心就是。明白這個心是本具的,就是「明明德」。爲何要「明明德」?因爲這一念心包含無量的世界、無量的功德、無量的智慧,非常地重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就是指心水。這個心起了煩惱,知見錯誤,消極悲觀的人可能會去跳河自殺;反之,積極樂觀的生活,就會覺得人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這一生活得很有意義、很光明。

  

  身爲大學生,要研究《大學》,最低限度要把這些道理融會運用到日常生活上。「明明德」就是明白自己的覺性。「在親民」,自己明白是自利,可是心量不夠廣大,所以,不但自己明白,還要使更多的人了解,讓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覺性、佛性,人生是很有意義的,不要自殺,不要悲觀,這就是「在明明德,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自利、利他都圓滿了,達到最高的境界──至善,即是止于至善。善有上、中、下之分,至善是最高點。這就是叁綱領。

  

  要達到這叁綱領,必須用八種方法,稱爲八條目。大衆將來想建大功、立大業,想造福世界,就必須從自己開始。八條目爲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要從格物開始。

  

  

  

  --------------------------------------------------------------------------------

  

  (四)951217

  

  

  

  我們…

《導師于九十五年度星燈營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