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有遠大的抱負,以佛法來說就是要普度衆生、成就人間淨土;就大衆而言,就是要天下太平、世界太平。這樣一來,人生不是只爲自己,而是爲了廣大的社會大衆,是不是很有意義呢?如果只是追求自我的享受,爲了吃、穿,這樣子的人生並沒有什麼意義。要把自己的生命擴大,怎麼擴大?先從自己做起,開花、結果,然後再親民、止于至善。在這裏下工夫,我們的心就是活水源頭,始終有用不完的智慧,生命是無窮盡的;如果沒有在方寸之間用功、下工夫,心就是一灘死水。
朱熹〈觀書有感〉詩雲:「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源頭就是本,相信大衆都希望智慧增長,追求智慧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一個是治本、一個是治標。治標方面,例如學心算,把心集中到一點,也可以開智慧。什麼是治本?清淨心、無住心才是根本。舉例來說,爲什麼別人的智慧比我高?因爲我們的腦子過去都想名利財色、吃喝玩樂,這些東西把腦袋占滿了,沒有空間了,所以智慧心就沒有了,心水有塵垢,渾濁了,智慧就沒辦法顯現。
現在明白了,知道要沈澱心水,有了過失馬上改過、向善,反省、檢討,定心、淨心,這就是一條智慧大道。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檢討,經過一年半載,知見就超人一等,這就是找到活水了。《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心就是清淨心、無礙心、廣大心、平等心、不動心。例如,知道這個人的相貌很好,知道就好了,不要再去看眼睛、眉毛、嘴巴長得怎麼樣,不要再去想了。如果妄想一大堆,就不可能有智慧。
大衆親近佛法,是一個大福報,知道這些道理是不容易的,這就是一條菩提大道,有福德、有修行,再配合智慧、技能、心願,心水慢慢沈澱了,渾水就變成清水,化腐朽爲神奇,也就是佛經所說的「轉識成智」。識,就是種種妄想、分別、執著、障礙,把它轉過來就是智慧。人生找到這麼一個方向,就很有意義,光明是無窮盡的。絕對不會感覺到無聊、沒有事做,因爲具有智慧,自然有豐富的工作機會。
--------------------------------------------------------------------------------
(五)951224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要想平天下,先要把國家治好;國家沒有治好,不可能平天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庭是國家的小單位,如果家裏面男盜女娼、亂七八糟,怎麼治國?第一個,福報不夠;第二個,威望不夠,如《孟子》所說「望之不似人君」,嘴歪眼邪、心術不正、偷雞摸狗的,哪裏像一國之君呢?
所以,要治國就先要齊家。怎麼樣齊家?要修身。修身,身體要健全。身體如何健全?不是指強健體格,而是要有人格、品德,把所有的壞習慣通通修掉,「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就是修身。就佛法來說,具足四威儀:「行如風、坐如鍾、立如松、臥如弓」,就是修身。
行如風,走路像微風吹動一樣,身心都很自在,具足威儀,不是左歪右斜、東張西望。這些要在平時努力,平時做不好,哪裏有未來?如何才能修身呢?要正心!心要擺在當中,端端正正、堂堂正正的,不要歪掉了;心歪掉了,行爲就會産生偏差。
心要正,先要誠意,意誠就能正心。誠,就是不欺騙,如《中庸》雲:「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社會上一般人都提倡誠正、誠信,不但有信用,還要誠,不要騙人、爾詐我虞。所以,叁綱領、八條目是世間法中做人做事最高的哲學。
怎樣才能達到意誠?要致知。致知,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佛法來講,就是要有正確的知見。如何才能達到致知?「致知在格物」,這就是重點了。格,就是改革、袪除。物,指心中的垃圾,這就是賊人。王陽明先生說:「捉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要格物,先要改革自己。
學會了八條目,再配合智慧、技能,將來一定能做大事、建大功、立大業。佛經裏說,菩薩要向五明處學習,第一個是內明,明白佛所說的五乘因果妙理,要檢討反省,使心像一面鏡子,不落一絲塵垢;像一潭止水,不起一點波浪,要有正知正見。此外,還有外明──醫方明,要懂得醫學;工巧明,要懂得科學;因明,要懂得哲學、邏輯學;聲明,要通達語言文字。如普臺中小學學生要學四國語言──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大衆也應加強語言學習,能通達外語,全世界都是你的;語言成了障礙,就會寸步難行。
--------------------------------------------------------------------------------
(六)951231
儒家說「內聖外王」,一個是盡作爲家庭一份子的責任,其次,是作爲一個學生,學業要有成就。現在大學很普遍,大學生愈來愈多,但是每個人的專業都不一樣。
普臺中小學除了校訓──「敬、慈、和、真」之外,還有四字箴言。這四字箴言不分等級,小學適用,中學適用,大學也適用。今天將這四字箴言送給各位,作爲結業的禮物。第一、「會」,什麼都要會,除了文學語言,還有遊泳、圍棋、鋼琴、胡琴……要博學多聞,不要浪費時間、對不起自己。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口一天比一天多,在這麼多人當中,沒有幾把刷子是很難生存的。大家都會,就要看看會到什麼程度,當中就有差異了。不但要會,還要「熟」。等于開車一樣,你會開,他也會開,這是會;熟就不簡單了,一個指頭也可以掌握方向盤,這就是熟練。熟之後是「巧」,所謂熟能生巧。最後是「精」,精益求精。每一種學習都要達到這四個標准,要自我要求,「會、熟、巧、精」,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將來畢業了,人家找不到事情做,你憑自己的本事、憑自己的德行,就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面成就的,不是偶然的。
希望各位把佛法的道理應用到日常生活上,才不愧此次參加星燈營講習。第一個是知見要正確;第二個,學習不要虎頭蛇尾,要「會、熟、巧、精」。人容易懈怠、墮落、原諒自己,各位正在學習的黃金時代,自己要有一個標准,要自我要求。現在多吃一點苦頭,吃苦就了苦,了苦就有福報。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很疼愛,「學校課程太多,壓力太大……」學生講這個話是偷安,自己原諒自己,家長也講這個話是過于疼愛小孩,所以自己要知道努力。壓力不是件壞事,人沒有壓力,不容易成功,壓力可以給我們考驗,孟子說:「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要聚精會神,苦其心志,要發大願。「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依著這個原則多磨煉、多努力,將來國家大任才有大衆的一份。
凡事都要經過一番努力、經過一番苦頭才能成就。佛經裏面講「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現代人講「沒有白吃的午餐」,是一樣的道理。過去說「十年寒窗」,現在不只十年,要讀二十年,實在不簡單,如果沒有恒心、耐心,大學畢業大概就停止了。所以,還要繼續努力,「百尺竿頭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大學畢業是百尺竿頭,還要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才能掌握全世界。
今天是星燈營結業,師父送給大衆的禮物,一是最寶貴的知見,第二個,四字箴言「會、熟、巧、精」,學到了,受用無窮。祝福大衆,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學業成就,吉祥平安,功德圓滿。
《導師于九十五年度星燈營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