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十六年新春團拜導師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何事情也不能成功。明白心性的道理,就知道人生的可貴,知道生命的價值是無窮盡的。既然了解自心當中含藏這些功德、智慧,就要開采這座寶山,否則也得不到真實的受用。

  

  

  

  --------------------------------------------------------------------------------

  

  (四)960603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每個人心當中都有一座寶山,無論是禅、淨、密、律,一切法門都要銷歸自性。佛經裏有個公案,琉璃王滅釋迦族時,神通廣大的目連尊者爲了救釋迦族人,把五百童男、童女裝在缽中,送到天上避難。等到戰爭過後,目連尊者到天上一看,缽裏的童男童女通通化成了血水,因爲他們沒有生天的福報。很多人想求生淨土,如果把這個道理明白了,就知道真正的淨土在我們心當中。心清淨才有淨土;心不清淨,即使到天上、到淨土,也得不到好處。明白這個道理,修行都來不及了,哪裏還會懈怠?

  

  因此,時時刻刻都要檢討反省,心當中不能有過失,有了過失要自己忏悔,犯了過錯並不是對不起師父,更重要的是對不起自己。爲什麼對不起自己?修行本來是要求解脫,結果犯了過失、造了惡業,墮入地獄、畜生、餓鬼,淨土就變成了穢土。外在的世界是隨著自己的善業和惡業轉變,心清淨,佛土才會清淨。佛法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不必到外面去求,要在我們的心當中去求。求什麼呢?自己不要打妄想,不要起煩惱,不要起貪、瞋、癡、慢、疑、邪見,有了煩惱,立刻檢討、反省、慚愧、忏悔,把它化掉,就是這麼簡單。佛法中的叁十七助道品可以化除心當中的煩惱,大衆要把叁十七助道品背下來,把《四十二章經》背下來,如果不知道這些法門,如何去化呢?一般人眼睛都往外看,不知道要看自己、檢討自己,所以並不清楚自心當中有什麼煩惱。懂得反省、改過,新春開始就能找到一條菩提道,找到一條生淨土的真實道路──心淨佛土淨。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如果一分都做不到,迷迷糊糊地空過一生,那就是對不起自己。新春開始要除舊布新,何謂「布新」?除了環境要清潔,我們的心更要清淨,心清淨才是真實的修行。朝這個方向努力,必能找到一條新春的大道,找到一條菩提大道,這是無量的功德。

  

  「新年新春萬事新,日新又新在明心,直下承當照古月」,我們心當中有一個古佛、古月,若不直下承當,六根向外攀緣,這個古月就成了「今月」,這樣的「月」就有生滅,白天看不見,晚上才看得見,而且晚上有了雲也看不見。把「古月」找到了,自然而然不受影響,不論刮風、下雨、白天、晚上,時時刻刻都會放大光明。「古月」是每一位的覺性,能時時「照古月」,則「朝朝暮暮在逢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去秋來,春天只有叁個月就過去了,這是生滅。一旦明心見性,直下承當,朝朝暮暮都是在春天,如坐春風當中。

  

  希望每一位除了慶祝新春,更要回光返照,有一個新的開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念念分明,處處作主,修一切善法,不執著一切善法。從過去到現在,大衆都很發心,建設道場、建設普臺國民中小學,今年籌建普臺高中,是新的開始,大家要繼續培養福德、智慧、慈悲,廣集福慧資糧。福德、智慧、慈悲要不斷地熏修、培養,就像我們每天要穿衣、吃飯一樣。

  

  《金剛經》雲:「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以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修行要成就佛的智慧、佛的功德,佛的功德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菩提和涅槃。有了這個願景和目標,就不會走遠路,更不會走錯路,否則,就容易退失菩提心。

  

  

  

  --------------------------------------------------------------------------------

  

  (五)960610

  

  

  我們每一位都應該立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才是最徹底的解脫。這一生做不到,來世還是得繼續努力,而來世也要靠現在廣集福慧資糧,如果現在的路走不正,來世和今世差不多,又是苦苦惱惱度過一生。所以從現在起,修福修慧,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始終不離正念,始終不離當念,始終不離開覺性。

  

  覺性就是佛,覺性就是解脫,覺性就是淨土,覺性始終清淨。每一個人都有覺性,爲什麼卻不能成道、生淨土?因爲這個覺性不清淨,昏昏沈沈、迷迷糊糊。古人說:「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就是覺性,就是一條大路,要想成佛,就不能離開這念心。這念心是一座寶山,一切具足,要在這念心來返照自己,這不是「明明白白一條路」嗎?爲什麼「千千萬萬不肯修」?有些人因爲信心不足,有的人對佛法則是半信半疑,有些人知道修行很好,可是還有很多放不下的事:「兒子要討媳婦、要買房地産、等到事業成就了再說……」諸位要知道,「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無常殺鬼是不等人的。

  

  每個人都有成菩薩、成佛的資源,可是擁有這些資源卻不知道運用,甚至于糟蹋了。知道修善法,這念心就愈來愈慈悲,愈來愈有智慧,愈來愈有福報,愈走愈光明。如果不修善法,貪求名利、財色,徒增煩惱、無明,將來墮入了叁塗惡道,就是自己跟自己作對,對不起自己。既然明白了,要振作起來,「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從今種種譬如今日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現在開始還來得及,知過、改過,有罪皆忏悔,忏悔即清淨。

  

  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都可以發願成佛,慈悲、智慧、禅定圓滿了就是佛,心中的煩惱漏盡就是佛。成佛不是求來的,而是由自己掌控,明白了這個道理,這一生就很有福氣。古德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成佛,是最高、最上的期望,「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雖然成不了佛,也可以成菩薩。「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如果認爲佛的果位太高,成佛的路途太遙遠,認爲自己是個薄地凡夫,不可能成佛,只要修善法就好,就離道愈來愈遠。《六祖壇經》講:「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佛是什麼?智慧佛、如如佛,如如不動的這念心就是佛,平常心就是佛,平常心就是道。做什麼事都要有智慧,要如如不動,就是這麼平常、這麼簡單,翻過來是手掌、翻過去是手背,同樣都是自己的手。說薄地凡夫不能成佛,這是錯誤的觀念,大家要了解,薄地凡夫才能成佛,每一尊佛都是轉化凡夫心而成佛的。所以佛經雲:「不起凡夫染汙心,即是無上菩提道。」凡夫心是很寶貴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雖然凡夫心過去做了很多錯誤的事,只要從現在起不做就好了,過去妄想紛飛,現在不想就好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現在雖然沒有發願成就佛果,只想當菩薩,這也不錯,菩薩的心不離菩提心,只是未能如佛一樣圓滿。菩薩好比初一的月亮,成佛是十五的月亮,月亮是一個,只是二者的光明不同。所以「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很多人不了解此理,認爲:「我們這一生沒辦法成佛,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老老實實做人,就必須要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如果連五戒都沒有做到,怎麼算是老老實實做人呢?

  

  修學佛法就如同到學校求學,受五戒是在人道的學校,修十善是在天道的學校。守五戒、修十善就像是修學分一樣。修四谛是在聲聞的學校,修十二因緣是在緣覺的學校,修六波羅蜜是在菩薩的學校。此外,還有成正覺的學校,修的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法門。佛所說的教理,一切衆生都適用,佛法當中什麼都有,想要吃鹹的,佛菩薩就准備鹹的菜給你;喜歡吃辣的,就准備辣的菜給你;喜歡廣東味的,就爲你准備廣東菜,喜歡吃臭豆腐,就爲你准備臭豆腐。佛法裏面各種酸甜苦辣的菜都有,端看自己要不要吃,吃了就能治病、飽肚皮,不吃,就不能治病,就不能飽肚皮。今天新春,把佛法所有的菜通通送給大家,希望你們照單全收,通通帶回去!慢慢吃、慢慢享用,吃不完、受不盡,還能傳給子子孫孫,同享無量的福報,無量的功德。

  

  最後祝福大衆:新春快樂,吉祥平安,道業增進,發菩提心永不退轉!

  

  

  

《九十六年新春團拜導師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