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期傳佛眼 真佛住中臺▪P3

  ..續本文上一頁家庭、有他的期望,要全身投入來修證、契悟,是不容易的事,但是可以參加精舍的共修活動,利用工作的年假或休假配合禅七活動。禅七的第一天傳授八關齋戒,這是從「事」上入,往後六天漸次由「事」入「理」。什麼是「理」?就是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大衆契悟到這念無爲心、清淨心、絕對的心、真空妙有的心,就是無上菩提、清淨法身,是淨土宗所說的常寂光淨土,密宗所說的大日如來,教下所指的菩提、涅槃,禅宗所悟的本來面目。契悟了這念心,就覺得人生很有意義、生活很有意義,生命是無窮盡的;一落心地,永爲道種,所以「中臺法門」要使有緣的人都能夠契悟。大衆只要朝這個方向努力,這一生一定可以達到不退位的境界。

  

  「中臺廣傳,落地生根」,就是將中臺法門落實,使其生活化、普遍化,所謂「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佛法現代化,現代佛法化;佛法文化化,文化佛法化;佛法藝術化,藝術佛法化。」從這個角度來弘傳真正的禅法、人生的真理,使每一個人都能認識自己。這個法門是直截根源,不浪費時間,更不致于走錯方向。

  

  無論是仕、農、工、商、學、兵,各種行業,都離不開這念心去作用;這念心要有定力,要有智慧,才能穩重待人,處事泰然,這是很重要的。除非不願意嘗試,否則一旦接觸這個法門,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所契悟,有所感受。這個心法是隨著時代的需要來推廣、來弘揚。大衆從中臺法門來契入,很快就能成就,不會走遠路,更不會走錯路,所以稱爲中臺廣傳,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是一種植物,也是一種藥草,它的生命力很強,只要一片或是半片,乃至于叁分之一片葉子落在地上,經過幾天就生根了。「地」代表我們這念心地,這個法門一落人耳根,落入意識,落到心地當中,立刻就生根發芽,所謂「一入耳根,永爲道種」;菩提種子發芽了,很快就會成長、開花、結果,開菩提花,結菩提果,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緣覺果、菩薩果,乃至于無上佛果。這個法門很殊勝,又能普遍弘傳,所以稱之爲「中臺廣傳,落地生根」,在大衆的心地生根。

  

  叁期傳佛眼,第一期是「靈山單傳」;第二期是「曹溪普傳」;第叁期是「中臺廣傳」。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傳到現在,燈燈相傳、光光相照。

  

  悟了這個道理,還要修行、還要保任,才是真功夫。修行,要向內看自己,看自己的習慣、毛病,貪、瞋、癡、傲慢、嫉妒,這都是心在作用,要把心轉過來,用智慧照破;還要作主,時時刻刻作主;能覺能照的心也要歸于本體,清淨、無爲、絕對的無上菩提即現前,這就是淨土,就是佛心。

  

  所謂「叁期傳佛眼,真佛住中臺」,這是中臺山弘法利生的宗旨、目標。真正的佛在那裏?不是在西方、不是在東方、也不是在南方、也不是在彌勒淨土,也不是在西方淨土,不是在任何一個方所,在那裏?真佛住中臺。

  

  

  

  真佛住中臺 

  

  佛法入門,有從事入,有從理入。所謂中臺,有事、有理。從理上來講,中臺在那裏?中臺就是中道實相、靈明不昧的這一念心,稱之爲靈明妙覺;儒家稱之爲靈臺,也就是指我們的心靈世界,能知、能覺的這一念心。用實際的例子來解釋,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不著有、不著無,不偏左、不偏右,離空、離有,不取、不舍、離一切相,這一念心當下即是、動念乖真,這就是中臺,中道的靈臺。時時刻刻保持這念心的存在,時時刻刻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能定、能靜、能安,這一念心清楚、明白又能作主,這念心就是覺者之心,就是佛心,當下就是「真佛住中臺」了。

  

  從事相上來講,中臺就是中臺禅寺,由事可以悟到理。師父經常跟大衆講:全世界的佛法在中國;中國的佛法在臺灣;臺灣的佛法在中臺;中臺山的佛法在那裏?就是在大衆這一念心。每個人能發如是心、如是願、如是修行,時時刻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真正就是真佛住中臺,這是從事到理。事做到了,理就現前,理悟到了以後,藉事煉心,最後到達事理圓融、事理無礙、事理不二。無論在修行上、在生活上,都能達到靜也好、動也好,讀書、做事、乃至于忙碌,但自己那念心始終安詳、如如不動,這就是真佛住在中臺!中臺在那裏?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這就是中臺。

  

  我們中臺山辦了種種的活動、法會,建立道場,目的是在傳佛心法,以達到「叁期傳佛眼,真佛住中臺」的願心。禅七當中希望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能安住這一念心,不打妄想,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這就是定;有定,但是這念心不知道安住在那裏也不對。有些人說,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這念心達到無想,這不是木頭嗎?或者認爲和無想定差不多。這不是無想定,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不但是要無想、無念,而且還要清楚、明白,這就是智慧佛;這念心不動,就是如如佛;智慧佛和如如佛同時存在,時時刻刻不動、時時刻刻清楚明白、時時刻刻能夠作主;能夠保持叁分鍾,真佛就住在中臺叁分鍾;保持五分鍾,真佛就住在中臺五分鍾;保持十分鍾,真佛就在自己的中臺住了十分鍾;保持半小時,就成了半小時的佛;保持一小時,就成了一小時的佛;這就是保養聖胎,這是不容易的,並非一般人所誤認的悟了就了了。

  

  悟後起修才是真修,悟後還有很多的事情,所以古人說:「未悟之前猶自可,悟了之後事更多。」沒有開悟的時候,表面上看,覺得自己修行還不錯,持戒、打坐、禮佛、誦經、修六波羅蜜、修菩薩行、又自利又利他,仿佛自己真正是一位大菩薩。可是悟了以後,才知道我們的所作所爲都屬于事,從事還要入理,理就是歸于自心,歸于這一念「無爲心」。所謂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無爲法就是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將這念心安住在實相、安住在定慧上面,處處作主,這樣就是真正達到「真佛住中臺」。

  

  

《叁期傳佛眼 真佛住中臺》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中臺四箴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