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了,她知道她的母親生前造作很多惡業,依照佛的教訓,她一定墮惡道,究竟到那裏呢?不知道。
她請求阿羅漢,阿羅漢定中見到她的母親在地獄裏受苦,這就說明地獄道的次元和我們人間的不同,他入定就能突破,他能進入五度空間、六度空間,用入定的方法就能突破、能見到,是這麼一回事情。
他見到之後出定再告訴她,我們從這裏來觀察時,這就是事實,這不是幻覺,確確實實可以用現代科學來證明。阿羅漢的定功並不很深,佛在《楞嚴經》上講他的定功是第九次定,菩薩的定功更深。菩薩有很多等級,如果從《華嚴經》上看,從初住到等覺共四十一個階級,換句話說,他們的定功有四十一個不同的層次,層次愈高,突破的次元就愈多,這樣才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佛說的不是假話,經典裏所描繪的他方世界,像《華嚴經》講的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講的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與我們的次元絕定不相同。而我們這個世間,在過去修行的人,他修定到相當程度,榷確實實有見到極樂世界,這例子很多很多,像我們淨土宗的古德傳記裏,慧遠大師當年在世,一生曾經見過叁次,都是在定中見到的。
天臺的智者大師讀《法華經》入定,見到一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靈鹫山講《法華經》,超越了時間,也超越了空間。天臺在中國浙江,他跑到印度去了,定中所現的境界是印度,是一千多年前的印度,所以他出定告訴人,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法會還沒有散。
這些道理許多科學家都肯定,但是想不出什麼方法教時光倒流,回到過去。佛法就有辦法,這個方法就教我們修定,定是清淨心,是個總名詞,在教下裏稱爲「止觀」,在密宗裏稱爲「相應」,在念佛法門裏稱爲「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事實是相同的,禅宗裏稱爲「禅定」。
我們現在提倡的《無量壽經》,采用夏蓮居老居士的彙集本,這本子在所有一切《無量壽經》經本當中,是最好的一個版本,
我明天會向諸位做一個簡單的報告。經題上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淨土的人希望得什麼?希望得「大乘」,希望得「無量壽」,希望得「莊嚴」,這叁個是所求的,特別是「無量壽」,真的是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確實是無量。
「莊嚴」就是我們世間講的真善美,世間人講真善美是有名無實,這叁個字確確實實都沒有得到,都是假的,都得不到;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是真實的,這叫「莊嚴」。用什麼方法求呢?這是佛教給我們修學的標准,也是修行的標准,「清淨」、「平等」、「覺」,爲我們提出這叁樁事情。
你要想得「大乘」,你要想得「無量壽」,你要想得「真善美」,你一定要修清淨心,你一定要修平等心,其實只要心能夠做到清淨、平等,「覺」自自然然在其中了,前面的期求,你就能如願以償。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是果報,我們要問,現前能否得到?現前一定能得到。
如果說現前不能得到,而將來會得到,這個事情不但不能教人相信,我都不相信。現在就能得到,將來也能得到,這個我相信。現在就得到啊,你不能得到,必定有不能得的因緣。
從前章嘉大師曾對我說過一句話,「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說這句話是真實的,可是很多人求,爲什麼求不應呢?一定有障礙,你要把這個障礙找出來,把這個障礙消除掉,感應就現前了。
所以當你有求而求不應時,不能怪佛菩薩不靈,與佛菩薩不相幹,這是實實在在的。佛爲你講道理,佛給你講方法,佛爲你講事實,這些你要懂得。所以佛法裏頭絕對沒有迷信,「迷」正是佛法要破的,佛法是破迷開悟,佛法怎麼會迷信呢?而我們自己迷了卻不自知,還以爲自己是虔誠的佛教徒,爲什麼佛菩薩不保佑我?這就天大的冤枉,完全變成宗教了,把老師當作神來看待。
神能保佑你嗎?神也不能,神果然能保佑人的話,我早就拜神了,我就不學佛了。神也不能保佑人,我們中國古人常講「聰明正直謂之神。」,我們如果是無理的要求,求神保佑我發財,求神保佑我升官,我又貪贓枉法,神還保佑我,那這神不是還和我一樣貪汙嗎?一樣貪贓枉法嘛。這不但對神不敬,對神是侮辱,你們諸位想想對不對?
我們拜神,給他一點賄賂,供養他一點,希望他給我發財,我發一百萬,我供養一萬給你,一本萬利,諸位想想,那有這種神明?所以這真的是侮辱神明,對神明是大不敬。由此去觀察世間人的顛倒錯亂,再看看佛經上佛所講的話,你會點頭,佛講的的確不錯,字字句句都真實。
我們既然知道這個法門,想認識它,想修學它,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前些年我在美國邁阿密作了一個專題講演,題目就是「認識佛教」,錄音帶此地有流通。講演當時有英語翻譯,有很多外國人參與,錄音帶現在把它分開了,國語和英語分開;今年年初,有些同修發心,把錄音帶整理出來,現在印成一本小冊子,我好象看到外面有結緣的本子,諸位應當細細的去看看。對于佛法本質我們認識清楚,我們修學的方向、目標才不會錯,然後我們才能談到念佛成佛。
念佛是佛法裏許許多多方法的一種,我們爲什麼選擇這個方法?成佛,什麼叫「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唯有真實的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現在生活的問題、家庭的問題、事業上的問題,乃至于講到生死的問題,統統都圓圓滿滿的解決了,沒有智慧不能解決啊。
沒有智慧天天在打妄想,那時就愈來愈苦,苦中加苦,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真實的智慧。從真實智慧裏面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禅宗裏有句術語「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真正的我。
大家都曉得佛法裏講「無我」,「無我」是我們凡夫觀念裏錯誤的觀念,這東西沒有,可是有「真我」,常、樂、我、淨四淨德,這是真的,那個「我」就是禅家講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剛才我提到的,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裏所講的「無爲法身」,那是「真我」;把這個「真我」找到了,就得大自在了。
那自在的樣子是什麼呢?我想不少同修念過《普門品》,《普門品》裏講的叁十二應身,那就是大自在的樣子。如果你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了,你就有能力分身,就有能力變化了,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能現什麼身,這個多自在啊。
我們現在很可憐,沒有法子分身,這次我到此地來,這裏的同修見到我,希望我多住一段時期,這就是不能分身,如果能分身,我臺南分個身,臺北分個身,美國分個身,常年住在那地方,這多自在啊。
從這個地方,諸位就可以知道我沒證得「無爲法身」,我若證得無爲法身,我就有此能力了。但是我們相信,確確實實這是真正的事實,事實我們雖然沒有見到,但是佛在經典上講的這些理論,我們細細的想,是正確的,是可能的。換句話說,今天是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還沒達到這個標准,應當更努力、更專精的去修學。
佛法修學的關鍵在專、在精,不能雜,一雜就壞了,我們現在學佛的同修,通病就在雜亂上,雜修、亂修,就像你們在學校裏讀書,科系很多,你在這裏亂修、雜修,這個鍾點聽這個科系,下個鍾點跑到那個科系,這樣子聽上四百年都畢不了業,你不專嘛,如果你專門在一個科系裏上課,四年就畢業了,學位就拿到了。你不專,門門都想學,門門都想聽,門門都想接觸,修成一個大雜燴,這個壞了啊,這是現在學佛人的通病。
前面跟諸位講了大前提戒、定、慧,戒定是樞紐,我們疏忽了,這是我們費了許許多多的時間,費了許許多多的精力,而在佛法上沒有成就的因素,今天明白,搞清楚了,我們要回頭。
當然佛法像一個大學,裏面有許許多多的科系,我們應當如何來選擇?選擇的原則不在這些科系的本身,也就是不在法門,爲什麼?法門是平等的,所以大經上常講「法門平等,無二無別。」,因爲任何一個法門,它的目標都是無上正等正覺,每個門都通達,所以選擇的關鍵在自己,譬如說我們這個講堂,這講堂有許許多多門,每個門都通進來,所以門都是平等的。
那麼你選擇從那個門進來,這是你的條件,如果你站在這個門口,你順便就進來了,這多方便;但這個門偏偏不進,要繞圈子,又想走這個門,又懷疑,又走那個門,繞來繞去,繞了幾十個鍾點還沒有進來,這不是自找麻煩嗎?現在很多學佛的人犯這個毛病,都在門外繞圈子,不曉得一門深入。
當然,這個門古人講有難有易,難易也不在法門,難易在我們自己本身,我們自己本身妄想煩惱重,有一些法門我們就感到難;如果妄想執著輕,法門我們感覺到容易,這就是講衆生的根器不相同。
如果煩惱習氣非常重的,有沒有一個什麼法門讓我們學起來輕松容易成就?這就是我們所要的,這個就是念佛法門,這是一切諸佛菩薩爲我們推薦的。這個法門,業障習氣最重的人也能成就,修學別的不容易,這個法門容易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明天我給諸位介紹淨宗修學的根據,我們的依據,我們明了了,我們的心才能定下來,才能夠專精,功夫才能夠得力,明天晚上再見。
第二天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昨天我們將佛法教學的目標、內容性質,簡略地介紹出來了,我們知道佛說法是因機施教,衆生無量無邊,根性也是無量無邊,所以佛說法一定要契衆生之機;換句話說,一定要令衆生現前就得到殊勝的利益。
我們世間教學也遵守一個原則,學以致用。我們所學的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不上,這種學術就不是真實的。佛法其實比這個還來得現實,也就是說,佛教給我們,一定要我們現在就能受用,現在就得到好…
《念佛的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