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的功德▪P4

  ..續本文上一頁處,否則的話,我們學它做什麼?

  

  每一個衆生根性不相同,智慧不相同,嗜好不相同,換句話說,我們的需要不相同,因此佛說法也就無量無邊了。總而言之,佛能夠滿一切衆生的願望,這點是很了不起,真正令人佩服。于是就有無量無邊的法門,這意思就好象有一個學校,學校裏面開了許許多多的科系,爲了適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願望,任他選擇,這樣的修學就能夠得到快樂,所以修學是一樁很快樂的事情,我們中國古人講「讀書樂」,在學習當中有快樂。

  

  不像我們現在,我們現在當學生學習感到很苦,甚至于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相同,好象被逼迫在學習,不甘心、不情願,這個學習就痛苦了,這也是製度上的問題,現在考學校是按照分數來給你分發科系的,而不是依照你的願望。我們佛法不按分數,是按願望的,你喜歡學什麼法門,佛就給你說什麼法門,這是我們看出佛的無量智慧及無量的慈悲。

  

  因此我們曉得,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並不是教我們統統要學習,正如同學校裏一樣,學校所開的這些科系,並不是教一個學生全部把它學完的,不是這個意思,是讓你在裏面選擇。

  

  世尊當年在世教學那是沒有問題的,任何一個學生見到佛向他求教,佛有能力觀機,他有能力觀察你是什麼樣的根性,你現前的狀況不但他了解,你的過去世、生生世世的狀況,他都知道,所以說法就非常契機,幾句話開導,學生開悟了,明白了,這是我們在經典裏看到很多很多。

  

  佛滅度後,學生們感到佛的教學對于衆生、對于人類、對于社會有很大的利益,如果這教誨要是失傳了就非常可惜,于是許多同學達成一個共識,把世尊當年所教導的,集結留傳給後世。

  

  這是一個很繁重的工作,世尊當年教學並沒有寫教科書,也沒有學生隨堂作筆記,于是在集結時特別請阿難尊者,他是佛弟子當中跟隨佛的時間最長的,阿難是佛的侍者,世尊一生當中,每次講經說法他都在場,即使早年阿難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佛所說之經,佛對阿難一個人也重複說過一遍,于是阿難尊者在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學當中,他聽到的東西是最完整的,當然世尊給他有一個使命,將來他要負貴集結經典。

  

  他的長處是記憶力非常好,聽過一遍永遠不會忘記,他有能力將佛當時所講的重複講一遍,講得很完整,講的沒有錯誤,這是弟子當中,他有此特長。于是在集結經藏時,大家就推阿難複講,請阿難升座複講,一部一部經的複講,並推選一些人來記錄,另有五百阿羅漢,都是當時世尊的學生,請他們來聽,請他們來作證,看看阿難所講的,大家同不同意,如果有一個人提出意見,那這句話就要刪掉,必須每一個人都同意,每一個人都贊成,這才能記錄下來。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經典的第一句「如是我聞」,這個「我」就是阿難自稱,是阿難親自聽佛說的,佛怎麼說,他就怎麼講,就這樣記錄下來稱之爲「經典」,經典在印度是這樣流傳下來的。而且集結一共有四次之多,第一次是阿難尊者集結的,這沒話說。以後去佛時間也久了,最後一次的集結在佛滅度四百年了,時間傳的久,誰有那麼好的記憶力?于是流傳下來的經典難免有一些問題存在,這都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所以善學,會學的人,要掌握原則,掌握總綱領,那就不會有太大的差錯。不會學的人那就很煩惱了,執著在經文,執著在文字上,這就很苦惱。佛對于後世的情形可以說是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佛說他的法運有叁個階段,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一千年,佛滅度後一千年所留傳教導大衆修行的原則,大致上都不會有錯;雖然分了很多宗派,但都沒有問題,修學都可以能斷煩惱,能開智慧,能證果位。可是一千年之後,第二個一千年叫「像法時期」,這「像」就是「相似」,逐漸變質了,法愈傳愈訛,有錯誤的東西夾雜在裏面。

  

  佛法傳到中國,正好是佛滅度一千年,也就是說佛法是在正法的末期,像法的初期到中國來的,幸好是像法的初期。而中國翻經的工作,在過去無論是交通、人材、物力、印刷及流通都有種種的不方便及許許多多的限製,古來的祖師大德,他們的精神毅力,值得我們尊敬,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把梵文經典翻成中文,這個工作從後漢開始,一直到宋朝,時間延續了八百年。

  

  宋以後所翻的經,那數量就很少很少了,八百年的時間,換句話說,中文的經典是在世尊的像法時代完成的,像法初期就開始做譯經的工作。中文經典翻成之後,我們後人有一個疑問,我當初學佛的時候就存著這個疑問,當年印度梵文經典傳到中國的數量不少,雖然是交通工具非常的不發達,傳來的還是很多,一部份是印度的高僧大德來到中國傳教,另一部份是我們中國的大德們到西方去留學,這裏面成就最殊勝的,諸位曉得是玄奘大師。

  

  他們從印度回來也帶了大量的梵文經典,帶回來之後並沒有全部翻譯,而是在其中選擇,當然是選擇最好的、最適合于中國人修學的,所以還有不少的經典沒有翻譯。所以我們中國的《大藏經》並不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全部經典,這個諸位要曉得,只可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的菁華,我們是這樣過來的。

  

  那個原文呢?原始的那些經典到那裏去了呢?爲什麼不保存留傳下來?而只留了中文的譯本,原文失掉了。我學佛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他把佛法介紹我時,我就曾經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的梵文經典到那裏去了?方先說了一句話,說得滿有道理的,他這句話有沒有根據,我不知道,想必是「想當然爾」,不見得他有根據。他告訴我:「我們中文所翻的經典要是和梵文作比較的話,我們的譯本超過原文,第一個意思翻得正確,第二個文字、文詞表達的技巧比梵文還要優美。中國古人自信心很強,讀佛經讀我們譯本就可以了,用不著再讀梵文本。」,你看看這個口氣多大,想想也滿有道理的。

  

  從前的中國人自信心強,不像現在的中國人,對于民族自信心完全喪失掉了,認爲自己都不行,一切都是外國人行,這是很大的錯誤,所以一定要恢複民族的自信心,這個國家民族才會有前途。所以方先這些話,我覺得說得是滿有道理的,雖然他沒有說出依據,但說得很好,總是解答了我們這一個問題。

  

  所以對于中文的譯本一定要有信心,譯本當然也有優劣之分,翻經的道場人才要多,特別是攻于文學造詣的,那翻出來的文字就優美,假如人才少,譯的本子可能會在文字上比較差一點,這是我們現在展開藏經可以看得出來的。

  

  同樣的譯本也出現有多次的翻譯,像大家曉得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們稱《金剛經》,這是諸位很熟悉的。《金剛經》就有六種不同的譯本,現在最流通的是羅什大師的譯本,在《大藏經》裏我們看到有六種不同的譯本;《般若心經》有十幾種譯本,原本只有一個。不同的譯本,我們仔細去觀察內容,大同小異,所以任何一個本子都好,都非常的難得。

  

  如果我們今天是做研究工作,而不是做修學,我們就以一個本子爲主,其它的譯本做參考,使我們對經典達到充分的理解,這是多種的譯本對我們做研究工作的人確實有幫助。

  

  淨土宗的經典,我們今天選擇這個方法來修學,在許許多多法門裏面,我們選淨宗,爲什麼要選擇淨土?這裏面有二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我們自己的根性,以及我們現前生活環境,使我們沒有能力涉獵其它宗派繁瑣的學術。任何一個宗派,它的經論都很多,修行的方法也不簡單,我們在這個時代,自己很難適應那些。而淨宗簡單,它的經典只有叁經一論,而且叁經一論的份量都很少,所以對我們來講非常適合。雖然古大德又補充了二種,這都是我們要知道的。

  

  所以現在淨土五經,五經怎麼來的?是清朝鹹豐年間魏源居士,他將《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附在叁經後面,稱爲「淨土四經」,所以諸位要是看到淨土四經,你就知道魏源附上這個本子的。在民國初年,我們淨宗大德印光老法師將《楞嚴經》裏的一段《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段不長,全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字,比《般若心經》還少,《般若心經》是二百六十字,將二百四十四字附在四經後,就稱爲「淨土五經」,五經是這麼來的。

  

  這五樣東西都不算長篇,都是短篇,五經合印在一起,也不過這麼薄薄的一冊,我們淨宗依據的經論就這麼多,這對我們來講是太方便了。

  

  而且淨宗是一切諸佛之所贊歎,我們初學的時候不知道,到深入經藏之後才恍然明了;最初沒看得起這個法門,以後才發現這個法門是修行證果,無上的法門,真實不可思議,如果諸位不深入經藏,你不知道啊,不曉得這個法門之好,這是以現前的生活環境而言,我們適合這個法門。

  

  另外一個原因是遵守佛的教誨。佛在入滅之前告訴大家,他說他的法運有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這世間沒有佛法,佛法就消失了。他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那麼依照中國曆史的記載,今年是佛滅後叁千零二十年,換句話說,我們在末法一萬年裏,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後面應該還有九千年。

  

  這些年來在西方國家很流行古代的預言,西方人說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但是從佛法來講,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這不是末日,絕對不是末日,我們很放心,但是可能會有災難,說末日說得太嚴重了。

  

  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在正法時期依照佛的教誡去修行就能證果,人心淳厚。像法時期依照戒律來修學就不能成就,要修禅定,禅定成就;這似乎在我們中國也得到了證明,佛法是在像法時期傳到中國來的,在中國一千多年,要是照中國曆史來說,佛法是在後漢永平十年正式傳到中國,公元六十七年,到現在共一千九百多年,這就是像法一千年過去了,末法一千年也過去了…

《念佛的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心地功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