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处,否则的话,我们学它做什么?
每一个众生根性不相同,智慧不相同,嗜好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的需要不相同,因此佛说法也就无量无边了。总而言之,佛能够满一切众生的愿望,这点是很了不起,真正令人佩服。于是就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意思就好象有一个学校,学校里面开了许许多多的科系,为了适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愿望,任他选择,这样的修学就能够得到快乐,所以修学是一桩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中国古人讲「读书乐」,在学习当中有快乐。
不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当学生学习感到很苦,甚至于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同,好象被逼迫在学习,不甘心、不情愿,这个学习就痛苦了,这也是制度上的问题,现在考学校是按照分数来给你分发科系的,而不是依照你的愿望。我们佛法不按分数,是按愿望的,你喜欢学什么法门,佛就给你说什么法门,这是我们看出佛的无量智慧及无量的慈悲。
因此我们晓得,佛所说的一切法门,并不是教我们统统要学习,正如同学校里一样,学校所开的这些科系,并不是教一个学生全部把它学完的,不是这个意思,是让你在里面选择。
世尊当年在世教学那是没有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见到佛向他求教,佛有能力观机,他有能力观察你是什么样的根性,你现前的状况不但他了解,你的过去世、生生世世的状况,他都知道,所以说法就非常契机,几句话开导,学生开悟了,明白了,这是我们在经典里看到很多很多。
佛灭度后,学生们感到佛的教学对于众生、对于人类、对于社会有很大的利益,如果这教诲要是失传了就非常可惜,于是许多同学达成一个共识,把世尊当年所教导的,集结留传给后世。
这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世尊当年教学并没有写教科书,也没有学生随堂作笔记,于是在集结时特别请阿难尊者,他是佛弟子当中跟随佛的时间最长的,阿难是佛的侍者,世尊一生当中,每次讲经说法他都在场,即使早年阿难还没有出家的时候,佛所说之经,佛对阿难一个人也重复说过一遍,于是阿难尊者在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学当中,他听到的东西是最完整的,当然世尊给他有一个使命,将来他要负贵集结经典。
他的长处是记忆力非常好,听过一遍永远不会忘记,他有能力将佛当时所讲的重复讲一遍,讲得很完整,讲的没有错误,这是弟子当中,他有此特长。于是在集结经藏时,大家就推阿难复讲,请阿难升座复讲,一部一部经的复讲,并推选一些人来记录,另有五百阿罗汉,都是当时世尊的学生,请他们来听,请他们来作证,看看阿难所讲的,大家同不同意,如果有一个人提出意见,那这句话就要删掉,必须每一个人都同意,每一个人都赞成,这才能记录下来。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经典的第一句「如是我闻」,这个「我」就是阿难自称,是阿难亲自听佛说的,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讲,就这样记录下来称之为「经典」,经典在印度是这样流传下来的。而且集结一共有四次之多,第一次是阿难尊者集结的,这没话说。以后去佛时间也久了,最后一次的集结在佛灭度四百年了,时间传的久,谁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于是流传下来的经典难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都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所以善学,会学的人,要掌握原则,掌握总纲领,那就不会有太大的差错。不会学的人那就很烦恼了,执着在经文,执着在文字上,这就很苦恼。佛对于后世的情形可以说是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佛说他的法运有三个阶段,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一千年,佛灭度后一千年所留传教导大众修行的原则,大致上都不会有错;虽然分了很多宗派,但都没有问题,修学都可以能断烦恼,能开智慧,能证果位。可是一千年之后,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时期」,这「像」就是「相似」,逐渐变质了,法愈传愈讹,有错误的东西夹杂在里面。
佛法传到中国,正好是佛灭度一千年,也就是说佛法是在正法的末期,像法的初期到中国来的,幸好是像法的初期。而中国翻经的工作,在过去无论是交通、人材、物力、印刷及流通都有种种的不方便及许许多多的限制,古来的祖师大德,他们的精神毅力,值得我们尊敬,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把梵文经典翻成中文,这个工作从后汉开始,一直到宋朝,时间延续了八百年。
宋以后所翻的经,那数量就很少很少了,八百年的时间,换句话说,中文的经典是在世尊的像法时代完成的,像法初期就开始做译经的工作。中文经典翻成之后,我们后人有一个疑问,我当初学佛的时候就存着这个疑问,当年印度梵文经典传到中国的数量不少,虽然是交通工具非常的不发达,传来的还是很多,一部份是印度的高僧大德来到中国传教,另一部份是我们中国的大德们到西方去留学,这里面成就最殊胜的,诸位晓得是玄奘大师。
他们从印度回来也带了大量的梵文经典,带回来之后并没有全部翻译,而是在其中选择,当然是选择最好的、最适合于中国人修学的,所以还有不少的经典没有翻译。所以我们中国的《大藏经》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部经典,这个诸位要晓得,只可说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菁华,我们是这样过来的。
那个原文呢?原始的那些经典到那里去了呢?为什么不保存留传下来?而只留了中文的译本,原文失掉了。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他把佛法介绍我时,我就曾经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的梵文经典到那里去了?方先说了一句话,说得满有道理的,他这句话有没有根据,我不知道,想必是「想当然尔」,不见得他有根据。他告诉我:「我们中文所翻的经典要是和梵文作比较的话,我们的译本超过原文,第一个意思翻得正确,第二个文字、文词表达的技巧比梵文还要优美。中国古人自信心很强,读佛经读我们译本就可以了,用不着再读梵文本。」,你看看这个口气多大,想想也满有道理的。
从前的中国人自信心强,不像现在的中国人,对于民族自信心完全丧失掉了,认为自己都不行,一切都是外国人行,这是很大的错误,所以一定要恢复民族的自信心,这个国家民族才会有前途。所以方先这些话,我觉得说得是满有道理的,虽然他没有说出依据,但说得很好,总是解答了我们这一个问题。
所以对于中文的译本一定要有信心,译本当然也有优劣之分,翻经的道场人才要多,特别是攻于文学造诣的,那翻出来的文字就优美,假如人才少,译的本子可能会在文字上比较差一点,这是我们现在展开藏经可以看得出来的。
同样的译本也出现有多次的翻译,像大家晓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称《金刚经》,这是诸位很熟悉的。《金刚经》就有六种不同的译本,现在最流通的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在《大藏经》里我们看到有六种不同的译本;《般若心经》有十几种译本,原本只有一个。不同的译本,我们仔细去观察内容,大同小异,所以任何一个本子都好,都非常的难得。
如果我们今天是做研究工作,而不是做修学,我们就以一个本子为主,其它的译本做参考,使我们对经典达到充分的理解,这是多种的译本对我们做研究工作的人确实有帮助。
净土宗的经典,我们今天选择这个方法来修学,在许许多多法门里面,我们选净宗,为什么要选择净土?这里面有二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我们自己的根性,以及我们现前生活环境,使我们没有能力涉猎其它宗派繁琐的学术。任何一个宗派,它的经论都很多,修行的方法也不简单,我们在这个时代,自己很难适应那些。而净宗简单,它的经典只有三经一论,而且三经一论的份量都很少,所以对我们来讲非常适合。虽然古大德又补充了二种,这都是我们要知道的。
所以现在净土五经,五经怎么来的?是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他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所以诸位要是看到净土四经,你就知道魏源附上这个本子的。在民国初年,我们净宗大德印光老法师将《楞严经》里的一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段不长,全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是二百六十字,将二百四十四字附在四经后,就称为「净土五经」,五经是这么来的。
这五样东西都不算长篇,都是短篇,五经合印在一起,也不过这么薄薄的一册,我们净宗依据的经论就这么多,这对我们来讲是太方便了。
而且净宗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我们初学的时候不知道,到深入经藏之后才恍然明了;最初没看得起这个法门,以后才发现这个法门是修行证果,无上的法门,真实不可思议,如果诸位不深入经藏,你不知道啊,不晓得这个法门之好,这是以现前的生活环境而言,我们适合这个法门。
另外一个原因是遵守佛的教诲。佛在入灭之前告诉大家,他说他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世间没有佛法,佛法就消失了。他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那么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后三千零二十年,换句话说,我们在末法一万年里,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后面应该还有九千年。
这些年来在西方国家很流行古代的预言,西方人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但是从佛法来讲,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这不是末日,绝对不是末日,我们很放心,但是可能会有灾难,说末日说得太严重了。
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在正法时期依照佛的教诫去修行就能证果,人心淳厚。像法时期依照戒律来修学就不能成就,要修禅定,禅定成就;这似乎在我们中国也得到了证明,佛法是在像法时期传到中国来的,在中国一千多年,要是照中国历史来说,佛法是在后汉永平十年正式传到中国,公元六十七年,到现在共一千九百多年,这就是像法一千年过去了,末法一千年也过去了…
《念佛的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