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的功德▪P7

  ..續本文上一頁》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門的總綱領,就好象我們現在讀書課本的概論一樣,《華嚴》是佛學概論,這個是最圓滿的。

  

  《華嚴經》和《無量壽經》做個比較呢?《無量壽經》第一,《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圓滿,如果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念佛求生淨土,《華嚴》就不圓滿;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的歸宿,是《華嚴》的總結,是《華嚴經》的菁華。所以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很有道理啊,經文雖有多寡不同,裏面的內容毫無差別。

  

  《無量壽經》一共有四十八章,那一章第一?我們再追究,當然是第六章四十八願,我們細細看世尊爲我們講的《無量壽經》,字字句句都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沒有一句話離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第一。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那一願第一?這個大家曉得,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呢?十念必生,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這樣去找,找出佛教最高峰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就解決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問題,一句話就解決了。不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不離這一句名號,乃至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爲一切衆生說種種無量法門,也離不開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這才認清楚,古德所說彌陀名號不可思議,我們才真正懂得不可思議的真相,不可思議的深度,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念這句佛號就會得力,爲什麼呢?沒有懷疑啊,沒有顧慮,死心塌地念下去,曉得一句名號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句名號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你把「一」找到了,這怎麼不歡喜?你把佛法真正的寶找到了,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第叁天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前面我們將念佛法門所依據的經論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今天我們談談修行的方法。首先我們要把「修行」這個名詞的定義搞清楚,「修」是修正,就是把錯誤的修正過來;「行」是行爲,行爲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而佛在說法的時候,將無量的行爲歸納爲叁大類,我想諸位都熟悉,身、語、意,一切行爲總不出這叁個範圍。

  

  身是身體的動作,我們一舉一動是身的行爲。口是言語,言語是口的行爲。意就是思想、見解,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一切法的想法、看法。以上這些行爲有了錯誤,有了偏差,就會招來不如意的果報,因爲行爲是造作的因,有因後面就一定有果,所以善的行爲一定會感得善果,惡的行爲一定會有惡報,因緣果報這是事實,現代人所說的「真理」,這的的確確是真理。

  

  不但世間法,這世間法裏包括六道,六道裏比我們人更高的,智慧福報更大的是天神,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六道的衆生不能夠超越因果的範圍,就是講出世間的四聖法界,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還是在因果的定律之中,所以「因緣果報」實實在在是世出世間的真理,也就是事實的真相,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

  

  我們看到大乘經典裏,爲大衆所敬仰的,無過于《華嚴》、《法華》,《華嚴》它的內容是五周因果,《法華經》也是說一乘因果,這是爲我們說明至高無上的佛法,還是在這因果的範圍之內,沒有法子超越。

  

  我們認清這個事實,然後才知道修正行爲是必要的,諸佛菩薩都是凡夫修成的,不是自然天生的。諸天神仙也是衆生修行成就的,換句話說,佛給我們講的世間,大的類別有十大類,我們稱它作「十法界」。這十法界的業因,佛爲我們說得很清楚,要細說任何一個法界都是無量因緣,就如同佛在《華嚴經》上說的,無量因緣我們很難懂,很難體會,于是佛在無量因緣當中,舉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這樣說就好講了,我們聽了容易領悟,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知道如何避免造作惡因緣,如何修學善因緣,佛的這些話,不是他想象的,不是他去推測的。我們憑空想象、或者根據理論、數學來推測,也許會有差誤,不見得百分之百的正確,佛完全是親眼所見,在佛家講是現量的世界,完全正確而沒有絲毫的差錯。

  

  十法界最下面是最苦的法界,我們今天問,第一個因緣是什麼?最苦的是地獄,地獄是真有,不是沒有。我們問一問,我們現前的人道有沒有?如果你承認現前的生活是真實的,確確實實這是個事實,換句話說,地獄、餓鬼也是真實的,也是個事實,《地藏經》絕對不是憑空而說的,都是講的事實真相。

  

  墮地獄第一個因緣是什麼呢?佛告訴我們是瞋恚心,嫉妒、瞋恚這念頭的意念很強烈,對與自己過不去的這些人或物(包括畜生),以極瞋恨的心去報複,這個念頭是墮地獄的業因,這是最可怕的。所以佛在《楞嚴》裏,就將這樁事情說的特別詳細,《楞嚴》裏,佛爲我們講六道的狀況,在那大段的徑文裏,講地獄占了一半,這樣大的篇幅來說明原因,就是希望我們把事實認識清楚,絕定不造這個業因,不造這個業因,就不會受這個果報啊,這是佛的苦口婆心。

  

  餓鬼道的業因是貪心,貪心變餓鬼,我們中國人常說人死了都去做鬼了,其實這話說得非常不合乎邏輯,爲什麼?這六道輪回,其它的還有五道,爲什麼偏偏去鬼道?那有這種道理?可是這話細細想起來也不無道理,諸位想想,那個人沒有貪心呢?貪財、貪色、貪名、財色名食睡這五樣東西,你要是有很重的貪心,確確實實將來就與鬼道相應了。所以人死了之後不一定在鬼道,但是人的貪心的確很重。

  

  學佛的同修們,聽到佛法,明白一些道理了,世間這些五欲六塵不貪了,舍棄了,改貪佛法,你們想一想,貪佛法將來到那裏去?還是到餓鬼道去,因爲餓鬼道的業因是貪心,不是教你換所貪的對象。所以貪佛法還是變餓鬼,不過在餓鬼裏會享一點福,鬼道裏有鬼王,你看我們民間供奉的土地公、山神、城隍、貪佛法就去當這些了,在鬼道裏做官去了。這土地公就是鄉長,城隍就是縣市長,到鬼裏做官去了。

  

  所以佛法也不能貪,佛是叫我們斷貪心,不是叫我們換對象,所以換對象是沒用處的,沒有辦法超越果報。

  

  畜生道是愚癡,愚癡的相是什麼呢?真、妄。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這些事,你沒有能力辨別,你把假的當作真的,把真的當作假的,把邪當作正,把正當作邪,這是愚癡啊。這個世間像這樣愚癡的人,我們隨時隨地,在中國、在外國,普遍都能看見。

  

  縱然是學佛,佛法裏面也有真假,修學大乘法,裏面也有邪、正,並不是法有真假,法有邪正,是修學的人,人心有真假,人心有邪正,于是法就不純了,我們如果不能辨別,這問題就嚴重了,就是愚癡,愚癡的果報是畜生。

  

  以上這是叁惡道,所以叁惡道的第一個因素是什麼?貪、瞋、癡,貪瞋癡在佛法裏叫「叁毒煩惱」。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我們做早晚課,早課的用意是提醒自己,這一天不要忘了叁寶,依照叁寶的原理原則去修行;晚課是反省,檢點我這一天有沒有犯過失,有沒有做錯事,如果有,要把它改正過來,這叫「修行」。

  

  所以我們的早晚課不是將經文念一遍給佛菩薩聽,佛菩薩不要聽,聽這個幹什麼?是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求佛菩薩給我證明,我要改過自新,你這樣做功課叫「有功德」,爲什麼?你能覺察到你自己的錯誤,這就是佛門講的「開悟」;你知道你自己的過失,你能把你的過失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早晚課是要這樣做法的。

  

  貪瞋癡叫「叁毒」,如果我們心裏頭還有貪瞋癡,你的心就有毒了,心有毒,問題就嚴重了,你的身體不會健康,你的生活不會快樂,爲什麼?你的心裏有毒。《無量壽經》佛明白開導我們,叫我們要「灑心易行」,把心裏的叁毒灑幹淨,把我們所有一切錯誤行爲改過來,「易」就是改過來,這叫「修行」。

  

  叁毒是非常、非常的可怕,外面什麼境界,說老實話,並不可怕,內裏面的叁毒才是最可怕的。內要是沒有叁毒,外面什麼境界也沒有辦法誘惑你,有了叁毒就很容易受外界誘惑,裏面是因,外面是緣,惡因惡緣就造惡業,惡業就感惡報,叁途苦報是這麼來的。

  

  人道第一個業因是五戒,認真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要真正能夠做到,不是形式上找幾個法師來傳戒,去受個戒,你就得了戒;你自己回家去想想,你到底得了什麼?這不就明白了嗎?真正得戒,不一定要有這個形式,你明白了,真正肯依教奉行,你能夠做一條,這條戒你就得到了;你能做二條,二條戒你就得到了。這是我最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自己發願受持,知道佛教誡功德的殊勝及利益的殊勝,我們想得到這個功德利益,我們發願這一生當中認真的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認真去做,絕定不會把它失掉,這叫真的受了戒了,所以不在形式上。

  

  五戒的精神、內容和我們中國儒家的五常完全相同,「常」是常道,就是正常,如果離開這五種就是不正常,不正常問題就來了,正常就沒有問題了,所以叫五種常道,仁、義、禮、智、信。

  

  仁是仁慈,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慧。所以和中國儒家所講「五常」的內容完全一樣,故念孔書的人,依照儒家教學去做,可以得人身,不會墮叁途,儒家修養工夫高的能生天,這是人天法,在佛門五乘佛法裏相當于人乘、天乘。

  

  天比我們人的道德標准高,天要修十善業道,認真受持、學習十善業,來生就能生天。天的壽命長,像我們中國人平常講的忉利天,在臺灣許多本省同胞拜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你要想到他那裏去,修十善業道,就能生天。

  

  我們看看其它的那些…

《念佛的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心地功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