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的功德▪P9

  ..續本文上一頁位禅宗的大德來,他說念佛不好,要提倡教我們修禅,那我們前面幾十年功夫,豈不是白費了?這是不是善知識?給諸位說,這不是的。如果真是善知識,他是禅宗大德,到我念佛堂來講開示,一定也是贊歎念佛,贊歎《彌陀經》,贊歎《無量壽經》,使我們對所修學的經論,對我們的老師,對我們的同學更增長了信心,這個法師就是真正的善知識;如果是破壞我們的道場,就不是善知識,是惡知識,他不是給我們帶來建設性的,他是來破壞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說實在話,這是一個最低的佛學常識。

  

  我念佛,我修淨土,過去我在香港講經,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嶼山聖一法師請我到他道場講開示,聖一法師是禅宗道場,我一進禅堂,我很佩服,在這個時代,還有人每天按照禅堂規矩去坐香,我還沒見過,所以看到非常歡喜。我到禅堂要講什麼呢?還好過去講過《六祖壇經》、《金剛經》,口頭禅還有一點,贊歎禅宗,贊歎他們的老師聖一法師,贊歎他們同學,贊歎這個法門。這是對的,如果說禅不如淨,淨有把握,那你不是破壞人家幾十年的修行?那就犯了很大的過失了,這事絕定不可以。

  

  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請我到他那去講演,演公的道場是修彌勒法門的,我是阿彌陀佛淨土,我到那裏,彌陀淨土一字不提,贊歎彌勒淨土,彌勒淨土我沒學過,我學過《華嚴》,《華嚴經》彌勒樓閣那是無比的莊嚴,贊歎彌勒淨土,贊歎這個法門,使他們的信徒對演培法師更相信、更尊敬,我們這次去就成功了。

  

  諸位也許常聽到佛門有個術語,「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到人家的道場,贊歎他的道場,贊歎他的老師,贊歎他的同學,這個叫「僧贊僧」;而不可說淨土法門好,往生靠得住,彌勒菩薩兜率內院條件很苛刻,不容易去啊,你這樣講,人家修了二十五年了,你就把人家信心破壞了。甚至于我還聽說有的法師講經,信徒都跟他跑掉了,這個是最大的忌諱,還得了,這個不可以的。

  

  這就說明修學要一門深入,佛法的法門很多,大乘經上講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隨著自己根性去選擇,選擇之後就貴在一門深入,果然能依一個老師,依一個道場,一門深入修學,沒有不成就的,所以這個第一是門門第一,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我們看《華嚴》是我們的典範,你看善財童子參訪五十叁位善知識,五十叁位善知識,每個人所修學的法門不一樣,他去參訪。細細觀察經文,我們明白了,每一位善知識自己謙虛,贊歎別人。現在的善知識不一樣了,擡高自己,貶低別人,和《華嚴經》所示現的完全相反。所以佛法今天是衰,不是興,我們臺灣的佛法是衰相,不是興相,臺灣佛法很熱鬧,形式上的熱鬧,大家有錢嘛,世間法裏面大家都在比賽錢,一個個我的房子比你大,我的車子比你高;佛教也是如此,我的廟蓋得比你輝煌,我的廟蓋得比你大,在比賽啊,在搞這個,道與學就忽略了,如何建立學風與道風,這才是佛法興衰的關鍵。

  

  底下一個世紀,科技發達,資訊發達,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我們立刻就知道,所以下一個世紀的道場已經不是一個形式的寺廟,這個東西已經過了時代,會被淘汰。下一個世紀道場的形式是什麼?電腦、資訊,所以底下一個世紀,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有電腦,每一個人都有電腦,電腦和全世界聯線的,你要什麼東西,一按鈕都出來了,是這麼一個時代,我們的生活方式完全改變了。

  

  你要讀經,無論世界那個圖書館所藏的經典,你一按電鈕,目錄全都出來了,想要那個,電腦畫面上全部呈現出來,是這樣的,不必到寺廟去了。學習東西,將來的學生不必上學了,在家裏電腦面前就讀大學了,就參與考試,畢業文憑就從電腦輸入給你了。

  

  在美國確實如此,家庭主婦不要上街去買東西,電腦一按,東西就爲你送來了,你的付款,銀行已經付給他了。你要能想到下個世紀,人是怎樣的生活,我們佛法要如何來弘揚,要懂得這個事實;將來佛法人才在那裏培養?一定是大學研究所,而不是佛學院,這就是現在人所講的,你要有前瞻性眼光,你要看到底下這個世紀是怎麼樣的一個心態。現在電腦資訊日新月異,必定走上這樣的趨勢。

  

  現在中國大陸、臺灣、美國有不少的地方,已將《大藏經》輸入電腦,做成電腦軟體,將來的弘法必定也是在電腦,到那個時候不用電視這個螢幕,用電腦的螢幕了,電腦的螢幕就代替了電視。所以你要聽那個法師講經,一按電鈕,無論在什麼地方,法師的形像就現在你面前,有音聲,有文字。我們如果沒有這樣的眼光,你就跟不上時代了,在六度裏,你不是精進,你落伍了。

  

  真正的佛法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領導這個時代,怎麼會落後呢?這是我們要明白的,而且這個事情就在我們眼前,我們應該從那個方向,那個角度去發展,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了。

  

  有精進而後才有禅定,六度裏的禅定就是自己有主宰、有信心、有方向,他不是亂進,不是雜進,他有方向,他有目標,所以他充滿了智慧,菩薩是以這個自行化他,達到登峰造極,那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成佛了。所以成佛,在前面說過,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佛法整個教學沒有迷信,用現代科學精神的尺度來衡量,它非常合乎科學,它沒有違背科學的原理原則,說實在的,科學還趕不上它,這是我們修學不能不認識清楚的。

  

  到佛的果地上,第一個因素是平等心。菩薩是六度心,萬法平等,十法界平等,六道平等,無有一法不平等,《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同圓種智」就是萬法平等,一切平等,這是如來的果地。

  

  佛將一切衆生分爲十大類,第一個因素我們要曉得,我們要掌握這個大原則、大前提,修學才能得到效果,把我們自己弊病習氣找出來,能找出來了,能發現了,這就是「開悟」;能改正過來,這就是「修行」,這就是「功德」。修行是「功」,你有功夫,修行的結果就是「德」,此「德」和「得」同意思,你真正有收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這些原理原則,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

  

  在無量法門裏,我們非常幸運,幸運在那裏?認識了淨土,淨土的認識非常、非常難,不要看到念佛的人很多,真正對淨土認識的人不多;認識不清楚,他念這句佛號就不得力,爲什麼?他有懷疑,他信心不堅定,遇到逆緣,他說佛菩薩不保佑我,我念「阿彌陀佛」不靈,他就懷疑了,他就退心了。看到別的法門,他心動搖了,看到學禅的,他就想去參禅;看到學密的,他又想去念咒,他心裏猶豫不決,雖然念佛,他沒有功夫,當然他沒有收獲。所以認識淨土是我們修學淨土的先決條件,但是要認識清楚,非常非常的難,淨土教雖然很普遍,要認識清楚卻是真正困難。

  

  我對于這個法門的認識,給諸位說,我花了叁十年時間,在許許多多大乘經論裏面,才把這法門的真相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是得力于《華嚴》、《法華》、《楞嚴》、《般若》這些大經,從這裏面發現淨宗第一殊勝,所以才回過頭來專門修學。

  

  《彌陀經》上,蕅益大師講的信願行,絕定沒錯,這心要清淨、要堅定;願要強烈,我們的行就相應,和念佛就相應了,所以很不容易。我跟大家講解,你們一聽就相信了,你比我省了叁十年的時間了,我叁十年才認識清楚,今天給你一介紹,你就省了叁十年了;你要是不相信,走我的老路,花叁十年時間,說實在話,花上叁十年時間,未必有這麼幸運,許許多多的人,一生當中在經論裏鑽而沒鑽出來,還是忽略掉了,可見得這確是不容易,真正認識清楚、搞明白了,一心一意專修。

  

  修學一定要遵守經典裏的理論,理論是我們深信不疑的基礎,我們一絲毫的懷疑都沒。道理明白了,方法也非常重要,從那裏做起呢?《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句話,我相信大家都念得很熟,意思懂不懂?囫囵吞棗,說不懂又像懂,說懂又確實不懂。

  

  什麼叫「發菩提心」?什麼叫「一向專念」?「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悟、不迷惑,真正覺悟了。我們有沒有覺悟?覺悟的人和不覺悟的人,思想言行不一樣,迷惑的人隨著自己的感情,隨著自己的迷情過日子,所以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而自己不知道。覺悟的人,對于一切人事物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的生活如理如法,生活中得快樂。迷悟的差別,很大很大。

  

  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菩提心那有那麼容易發,世尊有善巧方便教導我們,從生活上啓發實現,所以菩提心就不是一個理論了,不是玄談,落實在實際生活之中,這叫「真修行」。

  

  那從那裏修起呢?佛給我們講,從叁福修起。真正發菩提心,真正覺悟的人一定孝順父母,如果我們看到父母很討厭,迷惑顛倒啊。現在年青人不願意和父母、公婆一起居住,迷惑顛倒,這個不覺悟啊,真正覺悟了會和老人住在一起,會做到孝敬,所以佛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不孝養父母,你一天念十萬句佛號,你一天拜十萬拜佛,還是要搞六道輪回,還是要搞地獄、餓鬼、畜生,西方世界沒有你的份,爲什麼呢?你沒有發菩提心,你迷惑顛倒,這點重要啊。

  

  我在新加坡看到有一些同修聽到我講這個,原先跟公婆離開了,跟父母離開了,自己單獨去住了,聽到我講的,不錯,很難得,真的覺悟了,搬回家去和父母、公婆一起住了。我看到很歡喜,他覺悟了,知道從前做的是錯誤,現在回家孝順父母公婆是正確的。

  

  第二句是「奉事師長」。老師對我們有教誨的恩德,老師的恩德和父母沒有兩樣,所以對老師念念不忘,故修行的根本在「孝親尊師」,老師不在了,我們也念念不忘。我過去在臺中跟李老師十年,李老…

《念佛的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心地功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