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常識問答▪P2

  ..續本文上一頁人人本具的絕對心體。這心體離一切人我、是非、順逆、 得失等等虛妄對待諸法;非空非有,無實無虛,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湛寂靈明,假 名本覺。

  二十七問:什麼叫有爲法?什麼叫無爲法?兩者關系如何?

  答:凡各種條件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叫有爲法。本來就是這樣,不是因緣和 合而生的,叫無爲法。真如、實相、法性、圓覺都是無爲法。但無爲對有爲而說,如 果執取“無爲”,取相分別,又成“有爲”了。

  二十八問:什麼叫生滅法、不生滅法?兩者關系如何?

  答:凡精神的、物質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運動變化、生滅代謝的,都叫生滅 法。悟證本性的人,知本來不生,今亦無滅,空有圓融,寂照同時,故叫不生滅法。 生滅與不生滅,體同用異,它們的關系是不一不異的。

  二十九問:怎樣理解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什麼是萬法歸一、一爲萬法?

  答:一法,指真如自性;一切法,指真如自性所顯的事事物物。兩種含融無礙。 正像種種黃金所造的飾物是一切法,但各種飾物全體都是黃金,無二無別,即是一 法。自性能顯萬法,萬法不離自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返妄歸真,即萬法歸 一。從真起妄,即一爲萬法。修念佛法門的人,到念空妄息,心不散亂時,正是“萬 法歸一”啊!

  叁十問:什麼叫“一切唯心造”?這個心指的是哪個心?

  答:“叁界唯心,萬物唯識。”說明衆生流轉六道,都是生滅妄心所造成。所以 這個心,是指集起的妄心。《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 中,無法而不造。”從總的來說,世間、出世間“十法界”的四聖六凡,皆唯心所造, 心迷隨于染緣,便現“六凡”;心悟隨于淨緣,便現“四聖”。那麼,這個心又是指隨 緣不變、不變隨緣的真如法性,因爲從真起妄,全妄即真。所以,《華嚴經》又說: “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叁十一問:“十方世界,不離一心”怎麼講?

  答:“一心”是指真如實相。實相無相而又無不相,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 界。”十方世界,都在自性包含之中。《楞嚴經》說:“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叁十二問:十方世界和十方佛土有什麼區別?

  答:十方有無量世界,是一切衆生所依止的國土。佛所住、所教化的領土,叫佛 土。十方有無量佛土,其中有淨土、穢土、報土、法性土等區別。世界和佛土含義不 同。十方世界有無佛世界,如釋迦已滅,彌勒未生的中間時期。

  叁十叁問:禅、淨、密叁宗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答:學禅從不思議處下手,直指當人本性,全仗自力。淨土以執持名號爲重點, 自力、他力兼顧。密法著重身、口、意叁密齊修,仗自力外,也仗他力。故叁宗下手 方法不同,但歸趣清淨自心,徹證寂照本體,並無差別。禅之靈光獨耀,淨之一心不 亂,密之當相即道,畢竟又有何別?這就是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叁十四問:爲什麼說淨土法門是殊勝中之殊勝?

  答:這娑婆世界衆生,大都事多身忙,業重障深。淨土四種念佛法門中,以執持 名號爲重點,它的特點很多:

  (1)、下手容易,只念六字(或四字); (2)、收機最廣,叁根普利; (3)、帶業可生,一生成辦; (4)、自力之外,兼仗他力。

  而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今念佛之心,正是自心實相,即是法界全體。所以 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第一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叁十五問:“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是什麼意思?

  答:佛與衆生雖有迷悟、苦樂的不同,但心體全是相同。所以《華嚴經》說: “如心佛亦爾,如佛衆生然,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

  叁十六問:爲什麼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苦是怎樣産生的?

  答:娑婆世界譯爲“堪忍世界”。因爲這世界的衆生,能夠忍受貪、嗔、癡叁 毒,及種種苦惱的侵害、逼迫,不想出離。一切苦惱的産生,主要是迷惑不覺,妄想 執著所引起,所謂“因惑造業,因業受苦。”

  叁十七問:有沒有極樂世界?在哪裏?極樂世界是什麼樣?怎樣産生的?

  答:首先應該說明:世界無盡,衆生無盡,十方有多種類型的無量、無數、無邊 世界。現在天文學家已證實二千億光年之外(一光年約十萬億公裏)還有星系,證明世 界是無有窮盡的。佛經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佛是嚴 戒妄語的。佛教的宇宙觀已逐步爲科學所證實。當然,所謂“西方”只是“指方立 相”,使學人有所歸趣。實際上哪有定相?因爲地球、行星等天體,都在不斷運動 中。又極樂世界與我們這裏由微塵所凝結的穢土也不同,所說七寶莊嚴等,只是借此 處物體,方便說明。正報也是蓮花化生,“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與此處胎胞所生 的不一樣。總之,這個世界是清淨藏心和大慈悲願力所顯現。在《密嚴經疏》上,已 經說明:“今是密嚴藏(包括極樂國土),但于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故非微塵成。”我 們知道,電磁波是四維時空連續區的波浪,可以透過牆壁,普遍存在于虛空之中,如 果轉動接收器,那麼全世界各地的情況,立即出現在當前。在更高維空間的諸佛菩 薩,他們的神通妙用,當然不是世間常識所能想像的。

  叁十八問:有人說: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對嗎?

  答:絕大多數的人,都存著這種“斷滅見”,只知道有形的肉體,不知道無形的 “覺性”。正如下棋,由于這一子之錯,弄得全盤皆錯。

  叁十九問:什麼叫“六道輪回”?有沒有六道輪回?它是怎樣産生的?

  答:各種生命現象,概括爲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由于自 性迷妄顛倒,造作善惡諸業,執持不舍,不同的業力,形成了不同的生命現象——六 道輪回。凡夫迷憫不知,甚可憐憫!

  四十問:求生極樂與求生彌勒淨土有什麼不同?哪個容易?哪個不容易?

  答:極樂世界要從此地經過十萬億佛土,彌勒淨土在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兜率天 之內院。好像往生這兩種淨土,有遠近、難易的不同,近者易生,遠者難生。但所謂 遠和近是凡夫的一種分別心。“心淨則土淨”,雖然西方極樂淨土,遠在十萬億佛土 之外,但是往生的人,可以“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何遠之有?求生兩種淨土,都 是各人的不同願力,如果信願具足,都易往生;若無信願,都難往生。

  四十一問:什麼叫衆生?

  答:一切衆生是衆緣(各種條件)和合所生,故叫衆生。又六道往返流轉,受衆多 生死,故叫衆生。

  四十二問:什麼叫妄心?什麼叫真心?我們平時起用的是妄心還是真心?兩種心有什 麼不同?

  答:起種種分別計度的是妄心。妄想不起,寂而常照,叫真心。沒有修持功夫的 人,平時都是分別、執著,妄心用事。真心用而不著,念而無住;妄心處處黏滯,事 事挂礙。自在和不自在,正是兩心的不同處。

  四十叁問:怎樣去掉妄心,使真心顯現?

  答:不能說去掉“妄心”,只宜說“息下”妄心。比如去波覓水,那麼水也不可得 了。一切佛法,目的都是息妄想,顯真心。所以只要依照佛的教法,認真實踐,一旦 妄想息下,我空、法空、常住真心,便能現前。

  四十四問:什麼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答:念佛決生淨土,故生則決定生;淨土不離自性,故去則實不去。比如明鏡照 物,鏡中種種影像,了了分明(生),但鏡體仍寂然不動(不去)。這就是所謂“生而無 生,無生而生”!

  四十五問:什麼是戒、定、慧叁無漏學?

  答:戒、定、慧是修習佛法的總則,一切佛法都不離戒、定、慧。戒如防賊,定 如縛賊,慧如殺賊。又清淨無染就是戒;寂然不動就是定;觀照無礙就是慧。是自心 一物的叁面,圓融而不可分離。

  四十六問:什麼叫五戒、八戒、十善戒?受持各戒有什麼利益?

  答: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叫作五戒。在五戒基礎上,改不邪 淫爲不淫戒,再加上不塗飾香蔓和不歌舞觀聽(也可以把這一條分爲二條),不眠坐高 廣嚴麗床上,不食非時之食(即午後之食),這叫八戒;因有不非時食的“齋法”,故叫 八戒齋。十善戒是五戒的開展,從行爲、語言、思想叁方面去除十惡,做到十善。行 爲上不殺生而保護生命;不偷盜而勤儉節約;不邪淫而純潔清白。言語上,不妄語而 說老實話;不兩舌而說團結話;不绮語而說樸質話;不惡口而說和善話。思想上,不 悭貪而廣行布施;不嗔怒而難忍能忍;不愚癡而勤修智慧。持五戒得人身,持十善生 天道。至于八戒齋是爲在家人所製的出家法,以一日一夜爲受持的期限。常受此戒, 不墮阿修羅,恒生梵天,或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磐道等。

  四十七問:殺生有什麼惡報?放生有什麼利益?

  答:殺生得多病、短命等報。《楞嚴經》說:“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 緣,經曆千劫,常在生死。”又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 報還自受。”若能常存慈心戒殺、放生,自得長壽、吉祥、眷屬和順等利益。

  四十八問:什麼是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我們能看到的是哪一種身的佛?

  答:法身佛是諸佛的理體。報身佛是功德所成就的果報,分兩種:自受內證之法 樂,叫自受用報身;爲初地以上菩薩所顯現,使其受廣大法樂,叫他受用報身。釋迦 牟尼佛,就是應化身佛。也可以把應現佛身的作爲應身,化現“五趣”之身的作爲化 身。

  四十九問:什麼是因緣所生法?

  答:一切事物,都是“因”(內因)“緣”(外緣)和合所生叫做“因緣所生法”。 比如種子爲因,加上泥土、肥料、日光、人工等緣,便能生長、開花、結果。

  五十問:“因緣所生法”與…

《佛教常識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