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念佛四要訣說,不求一心,如果到臨終仍舊不能一心,那不就會出問題嗎?
這本書說不求一心,是針對初學來說的。如果一開頭就要他達到一心不亂,他一定會畏懼而後退。等到功夫深了,自然就能達到一心不亂,並不是說始終不求一心。
102.念佛必須做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但我念佛時,依然心猿意馬,不能做到一心不亂。不知用什麼辦法,才能使心不往外跑?
先用心口耳叁輪循轉的辦法,如果還不行,就加上數十念珠法。如果仍舊不行,就幹脆丟掉佛珠,單用計數的辦法。
103.念佛念到“打成一片”,是什麼意思?
淨念相繼,再也沒有其他什麼雜念。好像許多鐵屑,熔于一爐,再經千錘百煉,成爲整鐵一片。
104.無念與失念如何分別?
本性一點也不動,本來就沒有念,這就叫做無念。因爲産生了無明,就有了許多妄念。修到妄念斷去,顯出本性,回歸到本來面目。斷妄念的利器,就是正念,或者叫做淨念,如果這個淨念丟掉了,就叫做失念。簡單地來說,無念的意思就是無任何妄念,失念就是失去了正念。
105.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什麼意思?
盡虛空不離一心之外,極樂彌陀都在我心中。心念彌陀,則彌陀顯應,這是自性本分中事,所以說“自性彌陀”。依報(身體居住的環境)和正報(身心),不離一心之外,所以叫做唯心淨土。
106.念佛必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什麼意思?
心有迷惑,妄念紛飛,所以現在造孽,將來墮落,生死輪回,無有了期。念佛一是爲了斷去妄念,二是爲了感應生西。經中明明告誡我們要求得“一心不亂”,六根不約束,思想不能夠專一,淨念不能相繼,就會被其他雜念擾亂。如此下去,則妄念不減,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應,怎麼能夠往生西方?
107.有人念佛見到種種瑞相,爲什麼《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是說真空的本體,瑞相是妙有的表像,像依體有,體因像顯,這就叫做中道。凡夫往往迷像遺體,偏執一端,不知真相,看不到宇宙的本來面目。所以《金剛經》徹底破除這些迷惑。不變是體,隨緣是像。果然能夠明白本體了,就認識表像了;果然能夠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明白了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
108.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到這個境界,還須存往生的願嗎?
存而不存,不存而存。
109.有一種人,身體很健康,但他念佛時,就是心亂,不知道他的亂心是身體的病,還是本性的病?
此事不關身體強弱,一是本性太鈍,二是業障太重。
110.聽說念佛是第六識念出,心亂時,念由六識念出,淨念時是六識念,還是八識念呢?
念雖起于六識,但彌陀聖號卻是第八識種子起現行,不管心亂與心靜,兩識都有關系。
111.古代大德說:“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如此說來,只要意念清淨,雖然不念佛,此心也是佛了?這樣是否叫做真實念佛呢?
心叫做如來藏,淨就是佛,染就是衆生,于是就應該明白這兩句話是至理名言。但如何使念頭離染得淨呢?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宗有各宗的辦法,淨宗則以持名爲捷徑。古代大德說:“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這是說佛號爲因,清淨爲果。不可誤解爲不要修因,就能當下一念清淨。能夠當下一念清淨,能有幾人呢?果然能夠當下一念清淨,那就是大根器的人。
112.病時在床上可以拿念珠念佛嗎?
病時因爲體力不支,不是故意懶惰、怠慢,自然就可以拿念珠念佛,人處危難之中,正需要佛力加持啊!
113.人命終時,子孫悲慘,兩眼流淚,會阻礙往生嗎?
不叫病人看見,就沒有關系。
114.真正念佛的人臨終沒有中陰身,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沒有中陰身?
臨終佛現,即得往生,即字不可滑口讀過,這樣就無中陰身。
115.臨命終時,什麼是正念?
佛子平素修什麼法門,到臨終時,不爲世俗事情牽挂,心仍舊停留在所修之道,這就是正念。
116.平素修持到什麼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一心不亂,經上已經說得清清楚楚。達不到這個程度,只要心口熟練,動念就有彌陀,也有把握往生。
117.弟子慚愧,家事多忙,一天只念佛號一萬二千,其他什麼都不會念,不知今後能否成就?
法門貴精不貴多,你這樣下去很好。周利槃陀伽尊者,念掃帚兩個字,都能證果,何況念萬德洪名呢?古代大德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你居士果然能夠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就遠遠勝過那些高談闊論的人,一定能夠成就。
118.明年五十九歲,運氣不好,請問念佛能消災過運嗎?
除非短命,誰不經過五十九歲。你說運氣不好,那是世俗的迷信。學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見,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無稽之談?經上說:“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夠誠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災難?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的無稽之談,念佛就沒有誠心。
119.平素念佛能夠持之以恒,但是臨終時,精神恍惚,又沒有人助念,能夠往生嗎?
積有善因,自然有善果,到那個時候也許會出現不可思議的感應,但要看你平時的努力程度。
120.平時念佛到臨終時,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纏,以致不能往生,那麼最後的結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樣?
佛化家庭,就沒有這樣的憂慮了。因此,學佛的人修己、化家、風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事,這並不是專爲利他,也正是減少自己的障礙啊!
121.學佛的人臨終前,預先知道自己要走的日子,是不是佛的指示?
有的是佛菩薩現象指示,也有的是淨功感通而知的。
122.報上登載基隆鬧鬼,能夠置人于死地,念佛的人,遇見就沒事,這是什麼因果?
妖由人興,又有俗話說:“疑心生暗鬼。”佛家認爲萬法唯心,能夠說明一切道理。果然能夠心地光明,不懷鬼胎,自然就不會與鬼祟爲伴。
123.修淨業的人往生後,肉體火化,能夠燒出舍利,說明他的功夫達到了什麼程度?能夠燒出舍利,就確定往生了嗎?
古代的大德說,舍利是戒定慧的結晶,必須勤斷貪嗔癡,才有得到的希望。往生西方的人,要靠自力和他力兩種力量,所以並非人人能夠燒出舍利。能夠燒出舍利,當然是淨業成就的表現。
124.在念佛的時候,心裏閑著,無所事事,所以妄念不斷生滅。雖然一時警覺,把心收回,但馬上又去千裏。于是索性翻開書本,眼看文字,心思文意,手念佛珠,口仍念佛,耳聽佛號,鼻聞香煙,這是不是六根清淨呢?
六根門頭,雖然都對淨境,但是六處分飛,怎麼能做到一心呢?請去看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仔細體會,使心專一。功夫火候不到,就不要急躁冒進。
125.念佛人最要緊的就是臨終正念分明,我在早課念誦心經、大悲咒,平時又散念觀音聖號,不可能同時念佛,如果遇到意外命終,怎麼辦?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要一門深入。念佛人應該以念佛爲主,念心經等等可作課外助緣,但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時間,妨礙正課。真正修淨業的人,不會遇到意外橫禍。
126.念佛時,常常定心不住,妄想俗事很多,經上說要句句分明,但思想不能集中,心猿意馬,有什麼辦法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嗎?
方法很多,但要符合自己的情況。居士可以權衡各種辦法,采用適合自己情況的方法。
127.念佛菩薩的名號,念到一心,就會有感應,這個一心能與佛菩薩相應。但念色的心,比念佛的心,更來得痛切,爲什麼不能相應呢?
佛菩薩心念衆生,衆生心念佛菩薩,兩者互念,才有感應。例如打電話,必須雙方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相通。居士念色來得痛切,色念居士也來得痛切。
128.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淨土以後,是不是可以再到十方世界利益衆生?
淨土法門的主旨,就是往生速證不退,然後回到娑婆,廣度衆生,並不是安居極樂,自圖享受。如果是自圖享受,就是小乘,與成佛無份了。
129.在淨土修煉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到十方世界利益衆生?
往生都得不退,一生候補佛位。自然能夠隨意往來十方,不必多講,否則分證聲聞、緣覺、菩薩等果位元,等級很多。在別教菩薩初地,就能百界示現,圓教初住以上就可以到十方示現。這是按通常情況來說的,如果有其他願望,就另當別論了。
130.念佛是爲了明心見性,但不知怎樣去做,才能明心見性?
念佛當然能夠明心見性,但是它的捷徑是求帶業往生,速出輪回。方法在《阿彌陀經》已經說得很清楚,大意是按照信願行,誠心念六字洪名,再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作爲助緣,這樣做就會成功。
131.臨終時因環境以及地方人事等問題,以致快速移動,無人助念,本人神識不清,此情此境,只有任其墮落,有什麼好辦法嗎?
明知是有障礙的地方,就應該早想辦法擺脫。如果自己念佛功夫深,已經能夠來去自由,很有把握,也無所畏懼了。密宗有大灌頂光明咒砂的辦法,但無緣的人,也不會遇到別人來布施。
132.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是否永久住世而不涅槃?
佛有叁身,所謂涅槃的,只是有相的報化二身,法身則不生不滅。西方實報莊嚴土,有阿彌陀佛的報化身,經上記載將來入滅,入滅以後,觀世音菩薩即繼承佛位。
133.弟子閱讀淨宗各祖師著作中說,念佛人在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念念不離阿彌陀佛,甚至睡覺做夢都要會念佛,有這樣的功夫,才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希望,否則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輪回。又說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這樣的標准,弟子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01問~150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