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01問~150問▪P2

  ..續本文上一頁離得很遠,怎麼辦?請開示。

  古代的大德說:能否往生,就看這個人有沒有信願;品位高低,就看這個人念佛功夫的深淺。由此看來,不管念佛功夫的深淺,只要有信願,就能夠往生。雖然有品位高低,但一旦往生,即使是下下品,也已經擺脫輪回,遠遠勝過在二十八天。居士所說的二六不斷、念而不念、一心不亂,都是上上品的因,做不到這個程度,只要具足信願,每天早晚念數百聲、數千聲,中下品也有份。

  134.淨土法門,十方共贊,處處指歸,最爲殊勝。彌陀成佛已經十劫,在十劫前有沒有這樣的法門?這個法門是彌陀獨創的嗎?沒有彌陀,那麼衆生成佛就非叁大阿僧祗劫不可了。是不是其他佛的善巧方便不如阿彌陀佛呢?

  這個問題分叁個方面來回答。一、淨土法門即是念彌陀聖號的法門,彌陀以前,沒有彌陀,自然就不能念。各佛共贊,即是贊歎念誦彌陀聖號。十劫以前,並無彌陀,十方各佛憑什麼開這個法門呢?二、彌陀法門,持名往生,這是依賴彌陀的願力,按照經上所講,是彌陀獨創。至于衆生成佛並非都要經過叁大阿僧祗劫,上乘利根的人,也能頓超,不過稀有難得,不普遍罷了。叁、佛佛道同,善巧方便沒有高低,只因爲彌陀因地發願特殊,所以果地利益衆生也特殊。古代的大德說:“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各佛不及的地方大概就在這裏吧!

  135.念佛時,手數念珠,數完一百零八粒,輪到佛頭珠時,必須將念珠翻轉過來,回頭再數,手數念珠,不能越過佛頭珠,含有乘願再來的意思。但一般人手數念珠,總是越過佛頭珠,對不對呢?

  數珠念到佛頭時,穿繩必有小空閑處,掉轉頭來,才好掐珠再數。如圖省事,越過佛頭,那一段珠已與佛頭緊貼,沒有空閑的地方,不好數珠了,爲了靈便起見,還是掉轉珠頭爲好。至于乘願再來的意思,如果心中有這樣的想法,未嘗不可,但沒有看見有記載。

  136.念釋迦牟尼佛的名字,聞釋迦牟尼佛的名字,得多少功德?消滅多少生死重罪?在無上道會退轉嗎?如果單念釋迦牟尼佛,也能往生嗎?

  此功德不可思議,因爲娑婆世界的衆生,能夠聽到佛名,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恩澤。有多少功德,便滅多少重罪。但往生一事,必須依照佛陀的教導念彌陀。

  137.弟子除了念佛外,還念咒、背經,並且受持《金剛經》一部,是否太雜,改爲單念一句彌陀呢?

  咒和經典,既然念誦已久,就不必舍去,只是每天念誦一遍就可以了,執持名號,應該做到二十四小時不斷,這就叫做淨念相繼。求專當然有益,雜修自然分心。

  138.坐禅時,全身震動,有師傅說,這是外道,應該控製。請開示。

  你既然是修淨,怎麼又去修禅?修禅修淨,左右不定,怎麼行呢?修禅要有師承,即使有師承,腳踏兩只船,不免落水。所謂不禅不淨,二門都破。如果沒有師承,閉目枯坐,恐怕就會落到黑山鬼窟,全身震動還是小毛病,一味盲修瞎練,更怕有大魔境出現。

  139.靜坐念佛微微感到頭痛,因有腦神經衰弱,是否因病業所感,或一心專念,不予理睬?

  你的情況,病和業兼有,或者還有念不如法。如果念佛時,不能心平氣和,過于緊張,也會發生這種病態。你說“一心專念,不予理睬”,正應該這樣。但必須控製妄念,調和呼吸,不急不緩,綿綿密密,如深潭流水,不興微波,病態自然就會消失了。

  140.因病體弱,常思假身虛幻不實,返觀本性了無可得,這是弟子靜坐和平時的修持,間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妥當?

  靜坐則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靜而心不靜。靜坐只有止觀,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隨時覺察是妄,叫做觀照。能了自性無得,那妄念還從哪裏生起呢?這就叫做照破,但這種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離,謬以千裏,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自念自聽,這樣就有止有觀了。如果回向,就是發願,願不要虛發,發得真切,一定就會有所成就。

  141.《阿彌陀經》上說,人臨命終時,如果能夠念佛,從一天到七天,念得一心不亂,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但身體爲病苦所逼,不能出聲正念,甚至心念能力都不足,變成憶佛想佛,能夠往生嗎?

  定期七天,那是平素健康時的用功,並不是對臨終來說的。到臨終時,片刻難待,怎麼還能有七天呢?臨終時如果能夠憶佛想佛,就是心不顛倒,一定能夠往生。否則即使口在念佛,心不在佛,就沒有什麼作用。

  142.人命終時必須念佛念得清清楚楚才能往生,否則即使念佛一生,也會墮落叁惡道,不能遂願。我建議佛教寺院應該設立一個專門收留蓮友臨終備用的房間,由和尚或皈依居士到時候助念,這樣就能做到自度度人了。因爲現在佛化家庭,非常不容易,甚至一家之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對臨終阻礙更大。所以希望能夠實行這個計劃。

  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議論,二是方法。先說第一。正念清楚,才能往生,很對。但不清楚,則要看他的八識田中的善惡種子,哪個起現行,不能直說墮落叁惡道。再說第二。淨土法門,古代早有助念的辦法,現在許多地方也都成立了助念團。但是家中有阻力,沒有適當的公共場所,確實是一件很遺憾的事。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平時念佛精進努力,臨終時有充分把握,排除幹擾,順利往生。二是平時廣結善緣,臨終時自然能夠得到蓮友的幫助。但最後能否往生,歸根到底要看自己最後一念是否正念分明,所以真正的解脫還是要靠自己。

  143.善導大師念一聲佛號,就有一尊佛從口而出,這是神通呢,還是感應呢?

  大師的境界,後學不才,難以測知底細。從理上來說,神通來自定力,感應也來自定力。因此,善導大師的境界,一定兼有神通和感應。得感應就會出神通,出神通就是得感應,兩者確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念佛而口中出佛,顯然是向衆生示範念佛的神力,目的在于感化衆生,說是感應當然可以,說是神通也未嘗不可。

  144.淨土法門貴在念佛求生淨土,如果念阿彌陀佛就往生西方淨土,如果念藥師佛就往生東方淨土,如果沒有念佛,全念大悲咒,像念佛一樣,口念耳聽,專心致志,持之以恒,那麼這個人命終後,誰來接引,往生什麼地方?求大德指示。

  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迎接,《阿彌陀經》有這樣的記載。念藥師佛,藥師佛就來迎接,《藥師經》沒有這樣的記載。念大悲咒,就有念大悲咒的功德,至于往生什麼地方,必須依靠自己的願力。如果沒有願力,僅僅斷了幾分疑惑,恐怕就難以生東方或西方淨土。古代大德說:能不能往生,就全看有沒有信心和願力。所以沒有願力,就不能生東方或西方淨土啊!

  145.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說他的法身充滿虛空,但又說六方有恒河沙一樣多的佛,于是我就産生這樣的疑問,既然阿彌陀佛的法身已經充滿虛空,那麼六方恒河沙數佛坐到哪裏去?

  佛有叁身,你所問的是法身。法身是沒有形狀的,就像虛空一樣,以空入空,相互之間還有什麼妨礙呢?以前的大德用燈光來作比喻,非常恰當。就是說一室千燈,每盞燈的光都能和其他燈光互相融合,即使一室萬燈,也不會互相有妨礙啊!體會了這其中的意思,你的疑問也就解決了。

  146.往生西方,蓮花化生,沒有父母,如果離開蓮花出生以後,那麼依靠誰來撫養長大呢?

  花開出生,自然和淨土聖衆身形相等。好像我們這個地方的竹子,筍尖一冒土,一夜之間就能長大,並不是要繼續幾年。在西方出生的人,都有金色美好的相貌,並且獲得了神通,哪裏還需要受人撫養呢!

  147.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都是佛土,爲什麼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就不會再退道心,再入輪回了,而生到娑婆世界的人,就會退去道心,永遠輪回呢?

  這個問題,古代大德在經文後面早就有詳細的注解,查閱後就自然明白了。這裏再補充幾句。第一,意念不一就不會往生極樂世界,愛欲不重就不會輪回娑婆世界。意念專一就會往生淨土永不退轉,妄想太多就會墮落塵世輪回生死。第二,生到了淨土,周圍就全部都是淨緣,無緣不促進自己道心上升,因此就永遠不會退轉了。我們這個世界是穢土,生到了這個世界,無緣不促進自己欲念增重,所以絕大多數會退去道心。第叁,往生淨土的人,都是淨因成熟的人,已經覺悟,不會退心。輪回娑婆的人,都是業力所牽的人,被妄念迷惑,難以覺悟,所以就只能墮落。簡單的說是這樣,要詳細地說,即使洋洋萬言也難以說盡。

  148.《藥師本願經》也說往生琉璃淨土,就會永不退轉了。雖然沒有說勝過極樂,但比娑婆好多了。那麼我們生東方淨土不也是一樣嗎?況且念藥師佛,現世就能求財得財,求一切得一切,爲什麼不先享受現世利益,再往生東方呢?這樣不是比求生極樂更加舒服嗎?

  你居士如果能夠生到藥師琉璃淨土,自然就會永不退轉了。只怕你去不了,就談不上退不退的問題了。東西兩個淨土,往生不退,當然是一樣,但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往生,就大不一樣了。看經文不能粗心大意,以免到時無效,反而怪佛不靈驗。而且居士貪戀現世享受,本來就是塵根未盡,還想到琉璃世界生芽,哪裏有這樣的事呢?沒有淨因,哪裏有淨果啊?

  149.以前還不像現在這樣深信的時候,閉目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常常有一尊穿白衣,執錫杖的和尚顯現在眼前。在夢中恐怖時,這尊白衣和尚都會來解救。但到現在,這種境界,專心去想都想不出來了。是不是現在比以前退步了,還是從前的境界是不正當的?我雖然修的是淨土法門,但不知道怎樣去觀想極樂國土。雖然丈夫時常提醒我要觀想西方國土的莊嚴境界,才能往生,但我仍然觀不出來。我的修法是不是哪個地方不對頭?毛病在哪裏?請您老開示。

  以前見像,現在不見像,都不要執著。應該一心念佛,不去理它才對。如果執著,反而是病。修習淨土宗,有四種方法,即實相、觀像、觀想、持名。前兩者暫時不多說,觀想和持名合修,從蓮池大師以後,大多不再采用,只是主張專念名號,單刀直入,比較穩當。因爲觀想依照《十六觀經》去修,現在的人都很粗心,難以進入細境。經上說,如果是其他觀想就叫做邪觀。沒有掌握觀想的方法,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莫如誠心念佛,做到心起念,口出聲,耳聽聲,再加上信心和願力,求得心不散亂,就一定能夠成就淨業,何必要去觀想呢!

  150.我已老了,身體常常被病魔侵襲折磨,雖然早晚功課和念佛都不間斷,但仍舊一樣。前天,看了《高僧傳》,裏面有一位法師病了,夢見佛祖給他指示念誦《涅槃經》,然後病就好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他念誦《涅槃經》,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呢?人家說您老在醫藥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我已經患了很多年的肝病,右肋時常作痛,透過背後肌肉也有小腫。我相信我的業重,不願就醫(因行動不自由,腳動病就發作),只以虔誠的心念佛治療,可是功力不見效,敬請老居士贈給我一個治病的方法。

  修法貴在專一,最怕朝叁暮四,腳踏兩只船。要知道所有佛法都能圓融無礙,具體采用哪種方法,就要看各人的情況,當然是應該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念六字洪名,就是治病良藥,只要誠心堅持,一定能愈百病。經上明明告訴我們,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已擁有珍寶,爲什麼還要尋找其他辦法呢?再說老居士念念不忘長年患病,執著幻軀如此嚴重,貪戀娑婆興趣太深。知病是苦,就當舍離,否則就談不上往生了。鄙人雖然稍懂醫藥,但醫藥不能消除業障。敬贈你幾句話,無論是求往生,求去魔,求愈病,都要立定主旨,決不動搖。這就是堅持念佛一法,不再節外生枝了。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01問~150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