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式樣、品質和價格,你都有選擇的必要。這麼說,你是主宰啊!?不對,你雖然選好了,如果他標價一千元,你只有八百,還是不行,必須雙方協調好了,才能成爲交易。由此可知,是互爲因緣,互爲主宰的。由于雙方分別其利害關系而作最後的決定,即是所謂善巧的安排。
程子說:“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所謂“無獨”是“因”,“有對”是“緣”,“自然而然”,即是諸緣和合而生萬物,故曰“非有安排也”。如說有,試問能安排萬物者是誰安排的?
一般人認爲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主宰,表面看來是對的,其實只對一半,因爲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緣十方世界受苦的衆生而産生的,好比“防臺中心”,沒有災民,就用不著成立了,至于能去與否,佛也不能完全作主。當然佛是希望大家都去,但是有的不願去,佛也沒有辦法。所以說,能不能去極樂世界,完全操之在我,只要能依教修行,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人死後到那裏去了?是否還是變人?投生怎麼投法?
現在我還沒有死過,不知道死後究竟去那裏?但我十分的相信隨業受報的道理,非常正確。現以就業的學生來說,是根據他們在校學什麼就幹什麼,這不就是隨業受報嗎?要知道我們每個衆生,他生平一切的善惡思想行爲,等于學生在校所修習的課程一樣,學生是學以致用,那麼人死了是隨業受報。
至于死後是不是還能變人,那要看造的是什麼因,如果殺盜淫妄,無所不爲,死後還想變人,那是萬不可能的!好比貪汙判刑的公職人員,出獄後是不能恢複原職的。其實要想來生變人也並不難,只要受持五戒,堅固不犯,就能達到目的,你若對學佛有興趣,希望發心念佛,求願往生,做個蓮池海會人,比這裏好得太多。
談到投生怎麼投法,雖然有證據,但一般人迷信科學,總認爲不可能,所以不說。現以我們日常生活動態來說明一下,但願能舉一反叁,依理推斷,對這問題也許可以解決。
我們把工廠當作社會,上班比今生,放假當死後,若問放假他們到那裏去了?我說是隨業受報去了。好比歡喜讀書的人就去(投生)圖書館,愛看電影的就進電影院,對球類有興趣的就去球場,也有遊山玩水的,……這種種不同的活動,都是隨著每個人的思想行爲而成就的。假如去圖書館的人,對讀書的興趣不減,下次放假他還會到圖書館去(變人),否則,就會跟著第二興趣去了。
客:這樣解釋是很有道理,思想確實重要。本來我今天應該去看朋友,但是爲了這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所以就來這裏。
僧:衆生善惡的思想行爲很多,而惡業更是多得難以計算,但死後當然不能在各處同時受生,必須按善惡業力的輕重,逐次償報。你今天原定看朋友,但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比看朋友更重要,所以就到這裏來了。由此可知,心能造業,也能持業,因此佛說“回頭是岸”和“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和這道理一樣,只要誠心向善,必得善報。但是不能說,我先去玩個痛快,以後再修好了。假若所造的惡業超過善業,那還是要先受惡報的,希望不要冒這個險,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過頭來,又不知是以何面目,來見江東父老!
佛教講慈悲戒殺,植物也有生命,何以不戒?
心佛衆生,本無差別,迷之爲叁,悟之則一;即一即叁,非叁非一。
客:既無差別,何須修證。
僧:修乃修其未斷之惑,證即證其已悟之真。佛教戒殺,源于同體大悲。佛與衆生,相雖有殊,體則不異。現以我們的身體來解釋同體。所謂“我”,是由五官四肢……組合而成,若以五官四肢等物喻爲衆生,則我即等于佛,無論任何人,絕不無故的傷害自己身體任何一部分。大家倘能作如是觀,保證不會造殺業了。
叁國時候的魏文帝要殺他的弟弟,命他七步成詩,否則,即殺之。他弟弟說:“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此使他的皇帝哥哥,悟及同體之理,得免于死。如明此義,就知道佛教戒殺的道理了。
至于植物也有生命,佛並不是不知道,否則,怎會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但是爲了教化的方便,不得不把宇宙萬有分爲有情和無情兩類。動物因有運行和情識的功能,故稱有情,植物則否,乃稱無情。這是依萬有的現象作權巧的劃分,但體性無二無別。請看易經系辭說:“在天成象(體),在地成形(相),剛柔相推(因緣和合),而生變化(萬有)。”這也是說明從體起用的道理。
客:這樣說,殺害有情衆生固然不對,但砍伐草木也不合理,素食葷食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僧:關尹子說:“天地萬物,無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應(用),我非我我,不得不養。”儒說:“食色性也。”由此可見,衆生的色身,需要飲食物質才能生存,是自然的。以人來說,肉食固然可以充饑,但吃葉菜也不會餓死,論營養還比肉類好。要吃肉是人爲的。不戒砍伐草木,是“賢賢易色”的辦法,既不影響人們生命的安全,又能維護畜類生存的權益,達到修行的目的。
你讀過孟子沒?齊宣王不是說:“何可廢也(不吃),以羊易之(素食)。”教人素食雖然與羊易之目的不同,但理卻很相似。同時我們只要能依教修行,等到有了定功以後,食量就會逐漸減少,或者完全不吃,也不致于餓死。到那時是以法喜禅悅爲食,好像停止不用的汽車,不必加油了。
客:我相信有情衆生,依教修行,必能成佛,無情衆生有無佛性?能成佛否?
僧:以前我不信無情有佛性之說,後來才深信不疑。如果無情沒有佛性,生公說法頑石怎會點頭?以前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弟子們思佛心切,就用栴檀雕了一尊佛像,以資景仰,後來佛回來的時候,像亦出迎,佛即爲像授記,這就證明無情不僅有佛性,而且也能成佛。關于草木成佛,天臺宗已有詳細說明,密宗亦有非情成佛之說。論理,宇宙萬有,都有佛性,論事,情與無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怎奈個中的道理太微妙,一般人難以體會,但願努力如法修行,時間久了,相信比我了解的更具體些。
學佛以來,待人接物更加小心,總不免有些無謂的是非,怎麼辦?
在這世界上,不被別人說是非的人很難得;不說別人是非的人更難得。對付辦法就是“忍”!別人告訴你的事不要信以爲真,自己所見的,裝著沒看到,賢父說:“是非日有,不聽自然無。”最好還能這樣想:可能我過去生中造的口業太多,今生就來受報,隨他說好了,趁這機會正好磨練自己,將來債也還了,行也修了,豈不是一舉兩得?倘能如此,保證就坦然了。
一般人都是喜歡聽好聽的,其實別人說你好,你不是真好,因果不饒你,說好有什麼用?說你壞,你不是真壞,因果不找你,說壞也等于零。遇著這種事,千萬不能用以毒攻毒的辦法對付他,這樣是非將會更多。要想避免別人不說你的是非,首先自己就不能說別人的是非,更要管教子女不說是非,假使大家都能這樣做,以後就沒有是非了。
以前稱搬弄是非的女人爲“長舌婦”,但有些男人的舌頭並不比某些女人的短,我看現在的女人很多都有職業,下班後又要忙于家務,空閑時間少,說是非的機會也少了。也許是現在教育普及,女性的知識水准提高了的關系,不願說人家的是非,這是好現象,希望以後永遠也聽不到“長舌婦”那種聲音,不管是個人或家庭,以及社會,定會減少很多無謂的是非和煩惱。
佛教對兩舌很重視,所以列爲十惡之一。我們修行最重要的是使身、口、意叁業清淨,將來才能超凡入聖,證無上道,否則,不管怎麼修,也是磨磚作鏡,徒費功夫!
客:法師開示的很有道理,但是想做到卻不容易。
僧:修就是要修難做的事,不然,你我早就成了佛。不要怕難,把“我”看淡些,就不會感到難了。
一貫道究竟是什麼教?
根據史料,它是由元朝白蓮教蛻化而成的邪教,爲了適應環境,其教名有清水、八卦、一貫道等數十種,現在又改爲寶光、發一等十八個組,既無公認教主,又無真實教義,所印的修身寶鑒,都是東拼西湊的,毫無系統,義理更談不上,雖然他們也供奉觀音、彌勒、孔子、關公,和呂純陽,說什麼“叁教合一”,“五教同源”,曲解佛教的經典和史實,且以上天挂號,地府除名的謊言來誘騙世人,以致有些忠厚善良的人認爲是佛教,而樂于參加。他表面上挂的是佛教招牌,其實別有用心,如認爲我說的過分,請問凡是參加過一貫道的朋友們,有幾個知道所謂點傳師的真實姓名和住址?爲了防止將來出了事,他就可以逍遙法外,讓別人倒楣。
客:我曾經參加過一貫道各種活動,那是因爲看見他們供有觀音菩薩,才參加的,其實他們是供著「無極老母”,經過引保師介紹和多次調查,然後就宣誓:某某某,今天願求真理大道,性理真傳得道以後,誠心保守,真心忏悔,若有虛心假意,退縮不前,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老母娘)規,泄露天機,匿道不現,不量力而行者,願受天譴,五雷轟身!”後來點傳師用手在兩眉間裝模作樣的點一下,就說得了道,他給我一本修身寶鑒,大意是說,這個大道,自古就有,以前是單傳獨授。現在是叁期末劫,人心太壞,上天震怒,降下九九八十一種災難,但諸仙佛不忍,叩求明明上帝,拯救善男信女,上天開恩,普度叁曹。你們的心腸好,才有緣求得天道。究竟你們得了什麼道?這道就是關、訣、竅叁件寶貝,“點了玄關竅,閻王嚇一跳”,玄關是生性的門戶,無價之寶,將來死了也不會爛,訣就是○字真言,你們要誠心保守,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兒,也不可向別人說,若遇大難,你就默念,老母娘救命仙佛保佑,而逢凶化吉。印即是手印。這個老母娘是生天地萬物的主宰,世上千門萬教,都是奉上帝的命令傳授證明的,最後上帝要派明師降世,大辦收圓。上帝是我們生性的慈母,她是全知全能的…
《初機學佛決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