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机学佛决疑▪P24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不要把我看得太重,须知六亲眷属,皆由宿世业力因缘而成,务须敦伦尽分,各尽其责,如有不如意的地方,要忍让,绝不可存有丝毫敌意。就一般的事情来说,别人帮助了你,你也要报答人家,何况父母有养育之恩,更要尽力报答才对,不然,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从这两年的观察,你的本质并不坏,“爱之深,责之切”,我才力加劝诫,希望你了解,教人为善去恶是我们的责任,好自为之。

  客:我决定改过,绝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我任公职,自问工作技术和效率不比别人差,但升迁不及别人顺利,原因在那里?

  我不是常说,人生的功名利禄等,都是由过去生中善恶思想言行的反应吗?

  僧:你一年收多少稻和葡萄?

  客:都没有种。

  僧:因为没有种,所以没有收成;那么你过去没有种善因,现在当然就没有善果。固然王充说:“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宇宙万物,都各有各的生存能力,别人比你顺利,一定有原因。乌龟可说是最无能的动物,不仅行动缓慢,也不会打架,发现敌情,就把首尾和脚缩到壳里,这样,它就能活下去。最奇怪的是它喜欢吃燕子,还真能吃到,据说它想吃燕子时,故意浮在水上,燕子飞累了,以为龟背是石头,就落下休息,结果被龟吃了。论能力龟不及燕,论事实,燕负于龟。想想这道理,也许就坦然了。以佛法来说,他过去培了很多的福,你只修了点慧,虽然他的能力不如你,但比你有福气,所以你不如他。若以世法来说,也许他会“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你不会这一套,既无出众能力,却有特殊个性,当然就不如人家。但是曾子说:“君子不安贵位,不怀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以守仁。”我以为不管干那一行,应尽力把分内的工作做好,何必计较那些?人格修养,最为重要,如果“不义而富贵”,那是造业,不是荣耀。

  人生真正目的,应以了解宇宙人生真理,求得生死的解脱最为重要,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因此我认为学佛修行,是人生一大乐事!至于功名富贵和物质享受,都是生活上的装饰品,不必过于认真。韩非说:“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岂三大夫不贤?乃三君不明也。”可见怀才不遇,古亦有之。这是个人的别业所感,又何怨!

  论处人的态度,对上要恭敬,只要站稳自己的立场,不用奴颜婢膝,对下要谦和,虽然大权在握,切不可高高在上。遇著看不惯的事,要勉强的去看,因为你不是完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就算你才能出众,但独木难支大厦。钢筋水泥虽坚强,若无水和合团结,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如能做到“大智若拙,大辩若讷”,必能否极泰来,转忧为喜。

  客:出家人真是太伟大了!就像汽车一样,方便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僧:你太客气了!弘法利生,是我们的责任,不能说是牺牲,如说我们是汽车,就要发挥货畅其流的功能,而便民利国,若是载运歹徒,害莫大焉!也就是说,我们是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如果仗佛威光,邪命自活(算命、捉妖、经商看相、占卜吉凶)这样不仅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依教奉行,护持正法,才是如来的子孙。

  我的婆婆待我很刻簿,无论怎样顺从,总是不讨好,师父有什么办法使她对我好一点?

  六亲眷属,都是由宿世业力所成,绝不是偶然的。地藏经业感品说:“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鞑现受报。”可能过去生中你虐待了她,现在就来受报,这是很可能的事。不管怎样,你把做媳妇的责任尽到就行,何必计较那些?你只知道媳妇不好做,其实婆婆也很难当。

  每个人由于宿世业力、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做事的观点就不一样,有了歧见,就有是非,无论如何,你是媳妇,必须孝顺公婆,勤劳家务,敦亲睦邻,节俭朴实,相夫尽礼,教子有方,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说他人长短。万一遇有不如意的地方,也不能拉长著面孔,“猴子不吃人,样子难看”,这样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以上各点如能切实做到,不但现在是个好媳妇,将来也是个好婆婆。

  古今婆媳处不好的多得很,原因就是自私。有的说我从前当媳妇好苦啊!现在对你们这样宽厚,还不知足?像这种观念,不合时宜。好比说,她过去烧柴火煮饭,现在用电锅,不要媳妇上山砍柴,这是时代进步了,那里是宽厚?有的嗔恨心重,认为以前受了多少苦,熬了几十年,才上阶有缺,当了婆婆,如果不好好的威风一下,太吃亏了。还有一种人,对自己的女儿好得很,有好吃的媳妇别想,有难做的女儿没分。这也构成婆媳不和的原因之一。假若她能这样想,我的媳妇是别人的女儿,我的女儿是人家的媳妇,人家虐待她,我心里会难过,我虐待媳妇,别人也伤心。所以说,不管家庭环境好坏,待遇一定要平等,这样彼此间的感情就融洽了。

  现在有些年轻的媳妇也太不像话,因为有的在娘家懒惯了,好的不懂,坏的都会。出去打扮的像活妖精,回家就是夜叉婆,也难怪婆婆生气。要想婆媳处得好,双方必须拿出爱心来,倘能相信因果,持斋念佛,保证会使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佛教的理想,是希望大家都成佛,如果都是佛,有什么意思?

  儒家的思想,最终目的是“止于至善”,三民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世界大同”。现以所问的方法来请教你,如果真的能“止于至善”和“世界大同”了,是不是没有意思?以你的职责来说,是负责学生的管教,目的是希望每个人都是好学生,事实不然,合乎标准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说大家都成了好学生,那就没有事做,因此该管的不管;该教的不教是不是?

  所谓止于至善,必有下善中善和上善之别。下善是上善的方便,上善是下善的究竟。下善是老吾老,幼吾幼,只知自利,而不利他。中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他两利,推己及人。倘能“爱屋及乌,民胞物与”才是上善。大同之治的社会局面,是充满了仁爱的,没有仇恨,自然就没有战争,那时候不仅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且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人人衣食丰足,养生送死无憾,当然就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不是很好吗?如说大家都成了佛,那有什么意思?等于是说“止于至善”和“世界大同”了以后,会造成警察失业,法官改行的社会问题一样的不智!

  一般人是以认识“神”和“物”的眼光,来认识佛和佛土,当然免不了会产生种种疑惑,现在用儒家的话加以补充说明,佛的人格是至善的至善,佛的国土是大同的大同。因为佛是恶尽善满,福慧俱足,不生不灭,大慈大悲的圣人,故称为至善的至善!佛的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所以说是大同的大同!

  佛教的目的,积极的是净化人心,建立人间净土,如果人人都能依教行持,思想就不会贪嗔痴,行为那会杀盗淫妄,这样不仅是家庭和乐,社会安定,国家自然富强了。所谓“人成佛成”,只要人格圆满无缺,又能立志学佛,大家自由自在的生活著,多么好呢!如说都成了佛有什么意思,等于是说都是好人有什么意思的道理一样。作如是答,属於戏论,究何所事,贤者决之。

  这次做生意被一位老朋友骗了,现在生活成问题,怎么办?

  依世间法来说,是交友不慎之所致,依佛法的解释,可能你前生骗了他,事已至此,烦恼也没有用,只有逆来顺受,重整旗鼓,才是办法。以你的品德和能力来说,还是很有前途的,不要泄气,钱是人赚来的,只要身心健康,我想很快就可以恢复过来。既然是老朋友,其中必有原因,不然,他怎不骗别人,你怎么愿意合伙?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真教人难以应付,不但是朋友不可靠,就是父子也不保险。虽然如此,好人总比坏人多,这就要看各人的因缘。交朋友最重要的条件是品德,所谓“立贤无方”,不必分别是那里人,因为好人坏人,到处都有,不能说那里光出好人”那里光出坏人。我认为把利害关系看淡些,所交的朋友比较可靠,若以“毋友不如己者”作标准,那就不合潮流,假使每个人都这样想,保证谁也找不到朋友了。

  凡有诈骗、不道德行为的人,都是由不相信因果造成的,最后绝没有好下场。这种例子很多,难以说尽。我曾见过几个人,利用权势,弄来些臭钱,然后去开农场,买汽车,一个在高雄开餐厅,认为今后的享受可以高枕无忧,乐享天年。事实不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盗遇上贼”,都教别人骗光了,现在没有权势,如同丧家之犬,到处钻营,也没人理会。这是他们应得的报应,谁也不愿同情。这是贪取不义之财的实证,希望作恶者引以为鉴,人与人之间,自然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纠纷,社会也就安定了。

  宇宙万有是否有个主宰作善巧的安排?不然,怎会那么规律?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主宰吗?

  宇宙的主宰是有;不过不是神,而是心(识心),也可说是业力。请问某杀人犯,被判处死刑,你说是谁主宰的?

  客:是法官。

  僧:我说不是,如果他不犯罪,法官敢判吗?他为什么要杀人?是因为他想达到某种程度的欲望而受到阻碍时,才下此毒手,假若他不作无理的贪求,就不会做这种害人害己愚痴的事来。杀人是因,判刑是果,所以说他被判处死刑的主宰不是法官,而是他自己。再请问你写信给我,是谁主宰的?

  客:因为看见法师写的这本书,就想通信。

  僧:这样说,书是通信的主宰,其实不然,书只是构成通信的助缘,因为也有人看了书而未通信的。再以皮鞋店的老板来说,他应该是皮鞋的主宰。你的皮鞋坏了(因),为了要去看朋友(缘),于是就去买,他很自然的给你一双试穿一下,如果他是主宰,那么他给那一双你就应该接受那一双才对。事实不然,鞋的大小、颜色、…

《初机学佛决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