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獅吼棒喝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問答選錄 2 有關佛法修持

  獅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問答選錄

  ○如果佛陀及叁寶真的有無等力量,爲何寺院及佛像又會在戰爭及天災中被毀呢?

  ◎佛像等聖物被毀,不代表它們沒有力量。佛法開示無常之理,世間上的一切事物,無不經曆産生、維持及消失的過程,聖物是如此,世俗的人、事及物也是如此。即使本師釋迦牟尼的應化色身,也在二千多年前示現入滅的現像。世界上的聖物,是令衆生積聚福德資糧的福田。衆生能借著對它們觀仰、頂禮、供養及繞行等修持而積集成佛的資糧。但它們的住世與否,取決于衆生的業力及福德因緣。如果衆生沒有足夠的福德,它們便會不複存在,例如被毀或在天災人禍中消失。拉薩的大昭寺內,供著一尊世上最神聖的佛像。這佛像是悉達多太子十二歲的等身像,依著太子當時的容貌塑製而成,後來傳入漢地,又在漢地文成公主入嫁西藏時傳至拉薩。在曆代的預言中都有述及,即使這尊最神聖的佛像,最終也會沈入地底,自人間世界消失。那是因爲衆生之共業所致,我們不再有福德得見這尊神聖的佛像,並不是說佛陀沒有力量保護他自己的身像,也不是諸佛沒有悲心的緣故。

  ○開了光的佛像就一定要供奉嗎?

  ◎佛像並不是佛,但它代表佛陀,所以是衆生積累功德的資糧田。爲著你自己的利益,你可以供養、頂禮、觀仰及繞拜佛像。這是爲你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不是爲了佛而做的。佛像只是一塊銅或鐵,並不需要飲食或花、燈等供品;佛陀則是圓滿的覺者,當然也不依靠凡夫的供養維生。供奉佛像好比農夫料理土地、施肥、播種、澆水等等。農夫所做的種種,並不是爲了土地能得到利益,而是爲了自己能夠獲利。你供養諸佛也只是爲自己及衆生之利益而做的,並非因爲諸佛有此需要。如果你不願意,不供奉也可以。諸佛有圓滿的悲心,又不需要你的供品,所以絕不會因爲你不供養而對你生氣,你不須以凡俗衆生之心態去猜度佛陀的心。衲見過有些商人把佛像的頭鋸下來做成裝飾品,甚至改爲桌燈座等産品,這樣是很糟的行爲。不論你是否佛教徒,這樣的行爲及這樣地處理佛像是一種惡業因,在未來會引致很嚴重的果報。因果的定律與宇宙的其它定律一樣,不論你是否相信,它一樣會生效。家中放了佛像而不供奉不打緊,但千萬不要毀壞佛像或選購這些被商人刻意毀壞的産品。

  ○舊佛像可以買回來供養嗎?

  ◎如果是從寺院中因各種原因而流出市面的佛像,例如是被偷出的、被搶盜來的或被寺中不良份子私自售出的佛像,最好是不要去買。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爲我們不要鼓勵及支持這種不善行爲;第二是因爲護法的關系。在戒風清淨的寺院,不論有否供奉護法,都會有世間及出世間的護法護持。你的肉眼看不到他們,不代表他們就不存在。這些護法,會用一切力量令使佛像最終被交還寺院,他們的威德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如果是本屬寺院的珍貴古像,最穩當的方法還是不要買回來供奉。其它來源的舊佛像,可以盡管請回供奉,但應請有資格及知識的法師或僧人,依傳統方法重新裝髒及召請勝住。

  ○佛教徒可以經營佛具店及佛像買賣嗎?

  ◎皈依了佛寶的人,應視一切金、銀、銅乃至紙造佛像爲真正如來,不可視爲商品而典當或售賣,此乃皈依叁寶之各別學處之一。上述尤指販賣如來以維持生計及糊口,如果並無分毫營利而純以成本供應及以方便他人的心去做,則還可以說得過去。經營其它佛品,例如香、油燈等物品,則絕對沒有問題。現今商業社會有太多的奇怪佛教産品,純粹是不懂佛法或不理佛法的商人自以爲是地製造出來的,例如印上經文的香爐、印上經文的茶杯及鑄有佛陀聖像的腰帶扣等,我們應盡可能不售賣這些仿似提倡佛法,實則在顛倒佛法的産品。製造佛像的人,最好不要以此爲糊口的職業,只收造像材料成本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工匠必須依〈佛說造像量度經〉或有關論著而塑像,比例及細節要正確無誤,不可憑一己想像而發揮創造。佛經有教導造像的人應如何如法地造鑄佛像,其中並沒說你可以自己憑創意及世間藝術的風格去發揮亂做。如果連我們佛教徒本身都不依佛語及佛經去做,就不必歎息佛法漸衰了,我們自己就正在令它滅亡。請購佛像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在不經意中作語之不善業。如果賣者索價太高,你靜靜走開就算了,不要討價還價或說出:”這阿彌陀佛不值一百元!”這類的話。在討論評述佛像工藝時,只可以說:”這工匠的手藝不太高明!”而不是:”這觀音實在太醜了!”。你不要以爲這些小節不重要,修持的人要連最微的不善及過失也戒免,最微不足道的小善也不可忽略。

  ○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經,不事生産,豈不只是社會的”寄生蟲”?

  ◎由佛教的看法去說,絕大部份衆生畢生所做的事之最終目的是要令自己得到快樂而離開痛苦。但真正的修行人,其中包括了真正修持的大乘出家僧尼,卻犧牲自己的世間福樂,致力于令所有衆生得到真正的快樂而得離痛苦。由這樣的層面去看,世俗的人只爲自己得樂離苦而營營役役,大乘的修持人卻爲了所有人乃至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努力,以非凡的耐力去修持成佛來利益所有生命,所以他們不單不是”寄生蟲”,反而是自願肩負一切衆生的究竟福樂之擔子。即使由世俗的層面去說,僧尼也並非不事生産的人。在世界各宗教的曆史上,神職人員都常常充當著照顧信衆心理及靈性健康的工作,可說是”心靈醫生”或者是”心理醫生”。有很多有威望的宗教人物,更對維護世界和平及社會人心安定有很大的作用。在藏傳佛教中,一些有地位的大師往往有責任照顧整個小區人民的需要,例如確保老弱的人受到照料等。在小區出現不和的緊張氣氛時,往往因爲區內的大師之幾句話就平定了暴動或即將發生之戰事。衲是先世祈竹大師之繼承者;先世祈竹法師是嘉絨區十八地區的精神導師,十八區間之紛爭很多時都由他調解而免致出現流血事件。其它如貢唐大師等高僧,也常常以佛法的悲心及智慧化解本來即將發生之大型戰事。所以,某些出家人又有平息戾氣及紛爭的正面作用。再者,各大宗教的神職人員也同時致力于世俗上之慈善利生工作。天主教德蘭修女大家都知道吧?她一個人的事業及對社會乃至世界的貢獻,你可能做十倍時間也做不來。在佛教中,也一樣有很多利益社會的慈善團體,這些團體往往都由出家人發起及維持。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寺院都致力于賬災施藥等善行,衲所隸屬的大藏寺更有屬下之慈善基金會及免費贈醫施藥的診所,這些都是較能見得到之社會貢獻。所以,說僧尼只念經不生産,純粹是你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見。

  ○學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家,世界豈不是會滅種?

  ◎學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衆弟子,所以在家的修持也一樣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並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確有助于修持之路,但卻並非說只有出家人才會成佛。至于會不會滅種,這是一個很幼稚的問題。如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這人間世界轉生只不過是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並非有恒久福樂的終點。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修持的目的是要成佛或起碼脫六道生死苦海。所以,由佛法的角度說,這個世界並非值得執戀的樂土,你根本毋須擔心有否滅種的問題。如果六道,包括人間,都完全滅種,所有衆生都超脫了六道,那不單不是值得你憂心的事,反而真是天大的好事了。你擔心人人出家修持導致滅種,就如擔心囚犯都變善良了,牢獄豈不是會空掉關門一樣地無意義。這顯然是個無真正內涵的問題。改由另一個角度看,世上有多少人口亦與個人的業力及衆生的共業有關,並不可能因爲多了幾個人出家就會滅種。現今世界上,似乎大部份國家都有人口過多的情況,所以你的問題就也更加不成立了。難道全世界的人一下子都會出家嗎?衲倒希望佛教真的這麼興盛,但恐怕世界的趨勢並非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如果你真的擔心人類滅種,倒不如致力于鼓吹慈悲及和平的理念,令世上少一點戰爭,這才是實際的。這個世界絕無可能因爲多了幾個人當和尚就會滅種!

  ○死後捐贈器官對臨終的修持有影響嗎?

  ◎有些佛教徒擔心在死時身體被碰觸,會引起痛楚及嗔心,以致墮于叁惡道或修羅道中。提問這個問題只證明你未有真正的悲心。大乘弟子常常嚷著要利益衆生,一個有悲心的行者如果能令他人延續生命,即使自己真的會因此墮惡道中,也肯定會不假思索地歡喜應允。在佛教的生死觀中,心識離開身體的一刹那才是生命的結束及中陰期的開始。在呼吸停頓及腦活動停止後,心識不一定馬上離開肉體,所以在佛法觀點上並未真正死亡。但在這階段中,心識雖仍在體內,但肉體上的感官如視覺、聽覺及觸覺等已經不複運作,所以並不會感到痛苦,即使有人施手術切下器官而轉贈他人也不會令你感到肉體上的痛楚,所以你不需擔心。再者,捐贈器官的善行基于悲心,而以悲心爲動機的行爲只會帶來善果,不可能帶來惡果。以悲心而令他人延續生命,肯定能令你的未來生得利益。諸大菩薩等對衆生以身體布施,我們雖無這樣大的悲心,亦不可盲目模仿聖者的大事業,但在亡後捐贈器官類似”身布施”,所以是衲極力支持的大善行。作爲終生口中挂著「慈悲」的叁寶弟子,若能以利益另一生命的心及行爲作爲這一生的終結,是最適宜不過的了,亦可說是不枉此生。我們東方人很注重孝道。這肉身是由父母身體而生長出來的,他們的身體又來自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肉體,所以我們的肉身正是祖上曆代的身體之延伸。你去持咒或供僧當然也能利益在生或已亡之祖輩及父母,但如以這個與他們身體有最直接關系的肉身去作善行,例如捐贈器官及令另一位衆生得以延生等,最能爲他們帶來利益。由大乘的心態去說,即使若有很大的不良後果,你也應安忍承擔,否則就枉稱”大乘”弟子了。然而,由…

《獅吼棒喝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問答選錄 2 有關佛法修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