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講于總統府2001年慶祝行憲暨國父紀念月會▪P2

  ..續本文上一頁熔爐,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乃至紅色、棕色的印地安人,大家和平共處,彼此通婚,一律平等。甚至除了美國本土的人民以外,各國的民族:猶太人、墨西哥人、西班牙人、日本人、韓國人、馬來人等,乃至中國人當中,又有廣東人、閩南人、臺灣人、大陸人。盡管種族再多,大家既然移民到美國,就是美國人,誰要挑起種族間的感情沖突,就會受到法律相當的製裁。偉哉美國,能包容也!

  

  臺灣人民的祖先和現在的居民,都從各方聚集而來,至少在臺灣都居住半個世紀以上,應該都稱爲臺灣人,爲什麼還要分彼此呢?臺灣是二千叁百萬人的共同體,不是孤島,眼看造成臺灣種種情結的人,令人不禁對臺灣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

  

  中國信仰佛教的人士,以淨土宗信徒最多。「淨土叁經」之一的《阿彌陀經》說,東方的世界贊美西方的世界,南方的世界贊美北方的世界,甚至人民早晨起來,各以衣裓,盛衆妙華,遊諸國土,相互供養。臺灣人大都信奉媽祖,數百年來,誰又曾經聽說過,有人要把媽祖趕回大陸的嗎?

  

  星雲一生有叁分之二的生命,約半個甲子的時間都在臺灣度過,我不是臺灣人,我是那裏人呢?我在臺灣並沒有人承認我是臺灣人,我回到大陸,當地人都說我是臺灣來的和尚;我到哪裏都不被認同是當地人,後來我自己安慰自己,我是「地球人」。

  

  後來我到美國去,才數年的時間,美國的官員和社會人士都鼓勵我做美國人。其實,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倡導五族共和,那才是偉大的政治人物。現代臺灣的同文同種,同文化的人,如果彼此還要再自我劃清界線,分成多少的地域、種族情結,實在沒有資格稱爲現代的文化人。

  

  一、二十年前,馬來西亞一千多萬的華人,在經濟上有地位,但在政治上並沒有力量。因爲他們像一盤散沙,盡管成立了多少宗親會,張王李趙,並不團結;組織了多少同鄉會,廣東福建的人士也互不往來。後來他們找我去,希望藉助佛教把大家團結在一起,那時華人領袖的苦心,令我深感欽佩。

  

  有人議論中西文化的差異,認爲西方人士重視團隊精神,東方人則歡喜單打獨鬥。例如西方人打橋牌,注重的是團隊合作;中國人打麻將,都是各自爲主。所以,有心人說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大家不要做那一國人,要做「地球人」。如果大家都有地球人的思想,都有地球村的觀念,哪裏還會有地方與種族的情結呢?

  

  --------------------------------------------------------------------------------

  

  四、對國家的未來,眼光要瞭望全球

  人,不但是研究過去的曆史、研究現在的社會和科學,而且眼光已經注意到未來,所以現在各個大學都爭取設立未來學的系所。

  

  未來學,是一個未知的學科。現代的社會和世間,都不斷地在變化;未來是還沒有發生的情況,要怎樣研究它呢?只有從人類過去的曆史經驗,以及現時生活的體驗,經過思想、經驗、科學和各種學科的尺度,預設未來的世界會成爲什麼情況,未雨綢缪,這就叫做未來學。

  

  上古時代,人類的世界觀只有周遭的親人、宗族,後來集合衆人成爲國家的組織之後,促使人類的世界觀擴展爲一個國家,但由于交通不發達,大多數的國民僅限于自己的國家,對于自己國家以外的世界,則全然不知。

  

  隨著交通的發達,人們逐漸轉變狹隘的觀念,知道「世界」的意義,包括了此國、彼國,乃至無限的國家。像過去中國人稱中原爲天下,把其他國家視爲蠻夷之邦,認爲不是同類,直到清末的八國聯軍之役,許多人才醒悟:原來世界上還有許多強大的國家、優秀的民族並存于世;過去歐洲各國也是自視甚高,當馬可波羅將他在中國等地的遊曆記錄成書之後,西方人士才知道原來在他們的東方,還有民豐物饒的中華民族及其它星羅棋布的國家。

  

  隨著天文科學、太空科學的發達,大家更進一步地了解到:除了我們的地球之外,宇宙中還有十方無量的世界。二十世紀末,日新月異的科技帶動了觀光業和傳播媒體的興盛,人類從各地的旅行遊覽中、從日常的見聞覺知中,漸漸地了解到所謂的「世界」,不再是課本上生硬的知識,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擁有的體驗;不再是有形有相的空間,而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管科技如何發達,人類可以如何無遠弗屆地到達遠方的國度,如果你的心很小,只有一個家庭,那麼一個家庭就是你的世界;如果你的心裏有國家的存在,國家就是你的世界;如果你的心裏有宇宙虛空,宇宙虛空就是你的世界。

  

  在世界已邁向全球一體的世紀中,我們更應將視野投向其它的國家、其它的人群。如果能夠慢慢的再擴大,將法界都容納在心中,體證到「心性之外,大地無寸土」,我們的世界就是虛空,虛空就在我們的心裏。所謂的衆生,無非就是我們心裏的衆生;所謂的宇宙,無非就是我們心中的宇宙。佛教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如果我們能從 「家庭的世界」、「國家的世界」、「宇宙的世界」,提升到 「心包太虛的世界」,將一切的一切都視爲是我的。臺灣是我們的,大陸是我們的,世界是我們的,是則我們不但擁有了一個最美好、最富有的世界,而且也無愧于先人的努力,成爲二十一世紀的先進人類,繼續庇蔭後世的子子孫孫。

  

  未來是美麗的;未來學是值得推廣的一門學科。我們只希望未來的文明,能讓大家和平共有,同體共生;能讓大家和平尊重,公正生活。

  

  上來所說「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第一、對經濟的複蘇,企業要大小共存。

  第二、對社會的治安,全民要同心協力。

  第叁、對族群的融和,大衆要互相尊重。

  第四、對國家的未來,眼光要瞭望全球。

  

《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講于總統府2001年慶祝行憲暨國父紀念月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