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建立全球倫理 二、化解沖突的智慧▪P4

  ..續本文上一頁東歐的大洪水、阿富汗的大地震、印度的熱浪等,使得許多人無辜地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屬,比起以往六年,情況更加嚴重。

  

  除了天災,尚有戰爭威脅、恐怖攻擊、交通事故,以及各種高死亡率的疾病,導致大量生命和財産的損失,都使我們人類的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因此,我們要在這裏共同祈願,並且呼籲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都能至誠地祈禱:「願世界和平、社會安定、國家安全、人人安心。」

  

  然而,如果人類的觀念中沒有和平,如果人類的行爲中,不能付出爲和平而奉獻的努力,「和平」這個名詞,便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從內心的觀念到實際的行動,必須要跟我們祈禱的目標一致。如果我們充滿了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族群,乃至個人的對立與矛盾,甚至個人內心也充滿了公益和私欲的沖突與混亂,便與我們的祈禱背道而馳了。

  

  雖然有博愛的神、有慈悲的佛,永遠都對人類伸出救援的雙手,但如果我們的想法和作法,是仇恨而不是慈悲的愛,是自私的掠奪而不是公益的奉獻,是彼此對立而不是寬容,是相互歧視而不是尊重,是你我猜忌而不是信任,那麼便與自己所祈禱的目標背離了。那並不是神不博愛,也不是佛沒有慈悲,而是人類自己搞錯了和平幸福的方向。

  

  所以,我們祈禱和平,並全力投入對于和平的奉獻,相信一定會有美好和平的明天在我們的世界展現。

  

  (二○○叁年一月二十九日發表于「女性宗教暨精神領袖全球運動」組織發起之「女性和平祈禱早餐會」)

  

  結合婦女力量尋求世界和平

  

  首先,我要爲全球和平計畫的婦女宗教暨精神領袖們祝福。祈願由于這次日內瓦會議的召開,爲全球人類的永久和平,帶來希望,打下基礎,開啓幸福的大門。

  

  其次,我要向全世界的偉大婦女們致敬。不論在曆史上是否留有姓名,女性在人類社會中,永遠是男性最有力的配合者及最可靠的援助者,所以一向在以男性爲代表的成就之中,總有一半是來自女性的貢獻。更何況世界的各宗教中,在其創教者及領導者的背後、身旁和周圍,都有或多或少的女性,給了他們啓示、照顧及支持。也有不少偉大宗教家本身,就是女性。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兩性平等的觀念已成爲文明世界的共識,所以有迪娜·梅瑞恩女士發起召開了「第一屆全球和平婦女宗教暨精神領袖會議」(The First Conference of the Global Peace Initiative of Women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eaders)。以期結合宗教婦女界的菁英們,探討如何以精神價值爲主,共同來協助聯合國,保障各個種族的傳統文化及宗教信仰,緩和世界沖突,促成族群和諧,解決婦女遭壓迫、兒童受虐待,以及普遍性的貧窮和各種災難救援等問題。

  

  世界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中,都有把天稱爲萬物之父,把地稱爲萬物之母的信仰。天地化育萬物,父性及母性各有一半的貢獻。大乘佛教的經典中,以智慧形容父性,以慈悲代表母性,而以智慧和慈悲的配合,來化解衆生的煩惱,救濟衆生的苦難;智慧是自我內在的修養,慈悲是普世博愛的行動。以此可知,婦女的精神,能夠成就世界,孕育生命,能爲人類帶來永久的和平,也能保護地球資源的生生不息。

  

  我聖嚴本人,力量雖然有限,在最近十多年以來,也爲了人類的永久和平而提倡「心靈環保」及「人間淨土」的運動。所謂「心靈環保」,是指經常保持內心的平安和甯靜,不論遇到什麼狀況,只要以智慧心處理事,便不會手忙腳亂地痛苦掙紮;只要以慈悲心對待人,便不會愛恨交加地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也就是把危機變成好運的開始。

  

  所謂「人間淨土」,就是呼籲全人類,在尚未進入終極的歸宿之時,先把無私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在現實的地球世界,積極並普及推展。便能使得一切的仇恨、沖突、歧視、誤解、暴力、恐怖、破壞、不公平等人爲的災難消失,天然的災難,也會相對地減少了。

  

  最後,再一次祝福全球和平計畫的婦女宗教暨精神領袖第一屆會議,圓滿成功。

  

  (二○○二年十月七日發表于「第一屆全球和平婦女宗教暨精神領袖會議」)

  

  以慈悲和智慧處理各種沖突

  

  從中國的哲學和印度的佛教來看和諧與沖突,乃是同一個問題的兩種面向,都是正常的現象。中國哲學的陰陽,及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互動,既有互相沖突的關系,也有互相繁榮的關系。彼此抗拒和爭奪,便成破壞沖突;彼此配合和包容,便能共生共榮。佛教主張的緣起論,認爲人生宇宙的一切現象,皆由因緣生起,也由因緣消失。不論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物質現象,乃至人的生理現象及心理現象,無一不是存在著矛盾和沖突的事實,同時也存在著妥協與調和的事實。

  

  問題是,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些事實,又當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這些事實?若以我們的認知,應當以智慧來處理一切的事,又當以慈悲來對待一切的人。不要爲自身製造困擾,便是智慧;不要爲他人造成傷害,便是慈悲。若能調整心態,以事實的本身看待事實,便是智慧;調整心態,以包容、體諒對待他人,便是慈悲。有智慧,便不起煩惱;有慈悲,便沒有敵人。

  

  因爲,根據我們的認知,對于矛盾與沖突的感受,對于邪惡與不正義的評斷,對于苦與樂、幸與不幸,乃至貧窮與富足等的衡量與感受,都可能是主觀的,都可能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只要調整心態,轉變想法,便可化解心中的委曲、忿怒、不平而求得心安,如果心安便得幸福和平安。雖然人人向自然環境求滿足,人人向社會環境求公正,人人向不同的族群求公平,人人向家庭的成員乃至兩性的關系之間講邏輯、求平等,會有若幹程度的效果,但終究還是免不了外在的沖突和自心的矛盾。

  

  我處理過不少沖突事件,每次都見到發生沖突的兩方人員,都覺得對方是加害者,自己是受害者,都認爲爲了爭取正義及公平,必須采取報複的行動;縱然經過分析討論之後,被判斷爲理虧的一方,也會覺得非常的委曲。我的處理方式是告知他們:以報複來懲罰對方,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是最壞的手段。只要雙方都能付出尋求和平解決的誠意,便能以寬恕對方的方式,來避免自己遭受第二度乃至第叁、第四度的傷害了。

  

  有人認爲,貧窮也會造成沖突。這個看法可能有一部分道理,但絕不是普遍的真理。其實,物質生活的貧窮,不一定就會犯罪,唯有心靈的貧窮、思想的錯誤,才會讓人犯罪,才會爲我們的世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例如我自己曾經有六年在山中修行,每天最好的食物就是番薯葉,也曾經窮得流浪在紐約街頭,但因爲我有宗教的信心,我有把佛法利益分享給他人的弘願,所以反而覺得充滿了幸福。

  

  每一個人或者每一個族群的經濟生活、社會地位,由于先天的條件、後天的勤惰,以及時空環境因素的不同,要求一律平等,是永遠做不到的。唯有鼓勵財富較多的人、知能較高的人,多爲全人類的福利做布施;也鼓勵貧窮的人充實知能,努力進取,並且學習著享受心靈平安的財富。如此才會拉近貧富不均衡的差距,也才能減少各式各樣的沖突現象。

  

  (二○○五年二月一日講于愛爾蘭.都柏林「信仰暨發展」領袖會議)

  

  以慈悲化解鬥爭、暴力與沖突

  

  歡迎來自非洲、亞洲以及臺灣本地的貴賓。曆經長時間的構思與籌備,「亞非高峰會」終于在今日順利舉行,此後叁天,希望諸位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議程,同時也體驗法鼓山上的氣氛,欣賞我們的景色。

  

  此次與會的貴賓,絕大多數是宗教領袖,有的則是亞洲、非洲的青年領袖。這些青年領袖,是未來世界深具影響力的人士,就是以此刻來講,也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國家裏,已在從事各種社會福利與和平的運動。因此,縱然與會的人數不多,但是它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觑,同時也可預見未來諸位對世界的貢獻是相當大的。

  

  過去我參加的許多國際會議,通常只能見到西方叁大宗教的代表,即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至于東方的宗教,或者中華佛教的參與、出席是不常見的。今天在臺灣,法鼓山能以佛教團體的身分來主辦「亞非高峰會」,我覺得非常歡喜,也可說是佛教的一種進步。

  

  大會能邀請到諸位貴賓的莅臨,最主要是由「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GPIW)的發起人迪娜·梅瑞恩女士,于其中穿針引線、聯系奔走,她做得相當好,我非常感謝。西元二○○○年,由于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先生的期許,呼籲在聯合國官方組織與行政體系之外,來自民間的非政府組織,也能夠對世界的宗教、戰爭、貧窮、兒童、婦女以及疾病等議題,奉獻一份力量,以促進世界和平的及早到來。然而到今天爲止,這個世界仍有不少問題沖擊著全球人類,其中最嚴重的,莫過于戰爭、暴力與沖突,例如民族跟民族間的沖突與戰爭、宗教跟宗教間的沖突與戰爭;這些戰爭,至少造成兩個民族或兩個種族、兩個國家受到傷害、停止生産,其後便有貧窮、疾病、婦女、兒童等問題的接踵而來。在臺灣,好象不容易感受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在非洲、在中東的伊拉克,甚至是亞洲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柬埔寨,這些地方都不平安,原因就是陷入鬥爭、沖突和暴力之中,致使當地人民生活貧窮、困頓,痛苦不堪。

  

  因此,本次大會希望達成的目的,就是在慈悲的原則下,探討如何避免沖突、避免戰爭,另一方面則鼓勵經濟的生産、社會的安全,這才是世界人類共同的福祉。否則的話,世界的人民或者民族、種族,經常處于沖突與戰爭的禍亂中,何來幸福、安定的生活可言。

  

  祝福大會圓滿成功,阿彌陀佛。

  

  (二○○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法鼓山「亞非高峰會」開幕致詞)

  

《建立全球倫理 二、化解沖突的智慧》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