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东欧的大洪水、阿富汗的大地震、印度的热浪等,使得许多人无辜地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属,比起以往六年,情况更加严重。
除了天灾,尚有战争威胁、恐怖攻击、交通事故,以及各种高死亡率的疾病,导致大量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都使我们人类的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在这里共同祈愿,并且呼吁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能至诚地祈祷:「愿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国家安全、人人安心。」
然而,如果人类的观念中没有和平,如果人类的行为中,不能付出为和平而奉献的努力,「和平」这个名词,便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从内心的观念到实际的行动,必须要跟我们祈祷的目标一致。如果我们充满了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族群,乃至个人的对立与矛盾,甚至个人内心也充满了公益和私欲的冲突与混乱,便与我们的祈祷背道而驰了。
虽然有博爱的神、有慈悲的佛,永远都对人类伸出救援的双手,但如果我们的想法和作法,是仇恨而不是慈悲的爱,是自私的掠夺而不是公益的奉献,是彼此对立而不是宽容,是相互歧视而不是尊重,是你我猜忌而不是信任,那么便与自己所祈祷的目标背离了。那并不是神不博爱,也不是佛没有慈悲,而是人类自己搞错了和平幸福的方向。
所以,我们祈祷和平,并全力投入对于和平的奉献,相信一定会有美好和平的明天在我们的世界展现。
(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发表于「女性宗教暨精神领袖全球运动」组织发起之「女性和平祈祷早餐会」)
结合妇女力量寻求世界和平
首先,我要为全球和平计画的妇女宗教暨精神领袖们祝福。祈愿由于这次日内瓦会议的召开,为全球人类的永久和平,带来希望,打下基础,开启幸福的大门。
其次,我要向全世界的伟大妇女们致敬。不论在历史上是否留有姓名,女性在人类社会中,永远是男性最有力的配合者及最可靠的援助者,所以一向在以男性为代表的成就之中,总有一半是来自女性的贡献。更何况世界的各宗教中,在其创教者及领导者的背后、身旁和周围,都有或多或少的女性,给了他们启示、照顾及支持。也有不少伟大宗教家本身,就是女性。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两性平等的观念已成为文明世界的共识,所以有迪娜·梅瑞恩女士发起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和平妇女宗教暨精神领袖会议」(The First Conference of the Global Peace Initiative of Women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eaders)。以期结合宗教妇女界的菁英们,探讨如何以精神价值为主,共同来协助联合国,保障各个种族的传统文化及宗教信仰,缓和世界冲突,促成族群和谐,解决妇女遭压迫、儿童受虐待,以及普遍性的贫穷和各种灾难救援等问题。
世界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中,都有把天称为万物之父,把地称为万物之母的信仰。天地化育万物,父性及母性各有一半的贡献。大乘佛教的经典中,以智慧形容父性,以慈悲代表母性,而以智慧和慈悲的配合,来化解众生的烦恼,救济众生的苦难;智慧是自我内在的修养,慈悲是普世博爱的行动。以此可知,妇女的精神,能够成就世界,孕育生命,能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也能保护地球资源的生生不息。
我圣严本人,力量虽然有限,在最近十多年以来,也为了人类的永久和平而提倡「心灵环保」及「人间净土」的运动。所谓「心灵环保」,是指经常保持内心的平安和宁静,不论遇到什么状况,只要以智慧心处理事,便不会手忙脚乱地痛苦挣扎;只要以慈悲心对待人,便不会爱恨交加地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也就是把危机变成好运的开始。
所谓「人间净土」,就是呼吁全人类,在尚未进入终极的归宿之时,先把无私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在现实的地球世界,积极并普及推展。便能使得一切的仇恨、冲突、歧视、误解、暴力、恐怖、破坏、不公平等人为的灾难消失,天然的灾难,也会相对地减少了。
最后,再一次祝福全球和平计画的妇女宗教暨精神领袖第一届会议,圆满成功。
(二○○二年十月七日发表于「第一届全球和平妇女宗教暨精神领袖会议」)
以慈悲和智慧处理各种冲突
从中国的哲学和印度的佛教来看和谐与冲突,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面向,都是正常的现象。中国哲学的阴阳,及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互动,既有互相冲突的关系,也有互相繁荣的关系。彼此抗拒和争夺,便成破坏冲突;彼此配合和包容,便能共生共荣。佛教主张的缘起论,认为人生宇宙的一切现象,皆由因缘生起,也由因缘消失。不论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物质现象,乃至人的生理现象及心理现象,无一不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事实,同时也存在着妥协与调和的事实。
问题是,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些事实,又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事实?若以我们的认知,应当以智慧来处理一切的事,又当以慈悲来对待一切的人。不要为自身制造困扰,便是智慧;不要为他人造成伤害,便是慈悲。若能调整心态,以事实的本身看待事实,便是智慧;调整心态,以包容、体谅对待他人,便是慈悲。有智慧,便不起烦恼;有慈悲,便没有敌人。
因为,根据我们的认知,对于矛盾与冲突的感受,对于邪恶与不正义的评断,对于苦与乐、幸与不幸,乃至贫穷与富足等的衡量与感受,都可能是主观的,都可能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只要调整心态,转变想法,便可化解心中的委曲、忿怒、不平而求得心安,如果心安便得幸福和平安。虽然人人向自然环境求满足,人人向社会环境求公正,人人向不同的族群求公平,人人向家庭的成员乃至两性的关系之间讲逻辑、求平等,会有若干程度的效果,但终究还是免不了外在的冲突和自心的矛盾。
我处理过不少冲突事件,每次都见到发生冲突的两方人员,都觉得对方是加害者,自己是受害者,都认为为了争取正义及公平,必须采取报复的行动;纵然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被判断为理亏的一方,也会觉得非常的委曲。我的处理方式是告知他们:以报复来惩罚对方,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是最坏的手段。只要双方都能付出寻求和平解决的诚意,便能以宽恕对方的方式,来避免自己遭受第二度乃至第三、第四度的伤害了。
有人认为,贫穷也会造成冲突。这个看法可能有一部分道理,但绝不是普遍的真理。其实,物质生活的贫穷,不一定就会犯罪,唯有心灵的贫穷、思想的错误,才会让人犯罪,才会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例如我自己曾经有六年在山中修行,每天最好的食物就是番薯叶,也曾经穷得流浪在纽约街头,但因为我有宗教的信心,我有把佛法利益分享给他人的弘愿,所以反而觉得充满了幸福。
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族群的经济生活、社会地位,由于先天的条件、后天的勤惰,以及时空环境因素的不同,要求一律平等,是永远做不到的。唯有鼓励财富较多的人、知能较高的人,多为全人类的福利做布施;也鼓励贫穷的人充实知能,努力进取,并且学习着享受心灵平安的财富。如此才会拉近贫富不均衡的差距,也才能减少各式各样的冲突现象。
(二○○五年二月一日讲于爱尔兰.都柏林「信仰暨发展」领袖会议)
以慈悲化解斗争、暴力与冲突
欢迎来自非洲、亚洲以及台湾本地的贵宾。历经长时间的构思与筹备,「亚非高峰会」终于在今日顺利举行,此后三天,希望诸位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议程,同时也体验法鼓山上的气氛,欣赏我们的景色。
此次与会的贵宾,绝大多数是宗教领袖,有的则是亚洲、非洲的青年领袖。这些青年领袖,是未来世界深具影响力的人士,就是以此刻来讲,也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国家里,已在从事各种社会福利与和平的运动。因此,纵然与会的人数不多,但是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同时也可预见未来诸位对世界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过去我参加的许多国际会议,通常只能见到西方三大宗教的代表,即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至于东方的宗教,或者中华佛教的参与、出席是不常见的。今天在台湾,法鼓山能以佛教团体的身分来主办「亚非高峰会」,我觉得非常欢喜,也可说是佛教的一种进步。
大会能邀请到诸位贵宾的莅临,最主要是由「全球女性和平促进会」(GPIW)的发起人迪娜·梅瑞恩女士,于其中穿针引线、联系奔走,她做得相当好,我非常感谢。西元二○○○年,由于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的期许,呼吁在联合国官方组织与行政体系之外,来自民间的非政府组织,也能够对世界的宗教、战争、贫穷、儿童、妇女以及疾病等议题,奉献一份力量,以促进世界和平的及早到来。然而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仍有不少问题冲击着全球人类,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战争、暴力与冲突,例如民族跟民族间的冲突与战争、宗教跟宗教间的冲突与战争;这些战争,至少造成两个民族或两个种族、两个国家受到伤害、停止生产,其后便有贫穷、疾病、妇女、儿童等问题的接踵而来。在台湾,好象不容易感受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非洲、在中东的伊拉克,甚至是亚洲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柬埔寨,这些地方都不平安,原因就是陷入斗争、冲突和暴力之中,致使当地人民生活贫穷、困顿,痛苦不堪。
因此,本次大会希望达成的目的,就是在慈悲的原则下,探讨如何避免冲突、避免战争,另一方面则鼓励经济的生产、社会的安全,这才是世界人类共同的福祉。否则的话,世界的人民或者民族、种族,经常处于冲突与战争的祸乱中,何来幸福、安定的生活可言。
祝福大会圆满成功,阿弥陀佛。
(二○○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法鼓山「亚非高峰会」开幕致词)
《建立全球伦理 二、化解冲突的智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