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四)▪P6

  ..續本文上一頁而已。次一等的人才埋頭著書。

  問:你是寫不來吧?

  曉:做一個人,若連篇文章也寫不出來,那確實是太笨了。你只要有論點,佛教是個百貨店,什麼樣的論據都可以找得到,你只要化些精力,哪怕你要論證剛曉是條狗,論據也能找到。所以,最重要的是,你得有自己的思想論點。當然,高明的人只要有思想論點,不一定非要通過寫文章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現在太多的倒是,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卻能寫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你看看現在充斥各種佛教雜志的,純是不疼不癢、可有可無的文章。若這文章只是做爲打補丁——補白,倒還罷了,可卻是正兒八經地占著版面。這種情況呢,是我們辦雜志的人的悲哀,也是整個佛教的悲哀,沒有人能寫出象模象樣的、能拿得出手的文章。最悲哀的是一些“名人”,他們不愛惜自己的名譽,要麼一篇文章投好多家。比如有一個×××,是唐××老先生的兒子,他寫了一篇《論阿賴耶識的偉大意義》,竟然把全國各地的佛教雜志、報刊投了一個遍兒,幾乎全部佛教雜志都登了這篇文章,我們《甘露》好在是季刊,周期長,發現了這件事兒,才避免了再發。我記得在北京開佛教期刊會時——那個會是《佛教文化》與《法音》聯合辦的——何雲先生發言時,只說了一句話,“我只問大家一下,我們的作者在哪裏?我們的讀者在哪裏?我們的編者在哪裏?”這是真的現實問題呀!還有一些和尚,發表不少文章,其實他們字都不識幾個,那是槍手給寫的,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你何苦來哉?有人寫詩,不會寫卻要強寫,那寫的根本就不是詩!

  問:不是詩是什麼?

  曉:是跟形勢的順口溜。他們不愛惜名聲。他們寫詩,可以說既是對詩歌藝術的亵渎,也是對自己的糟蹋。

  問:西方極樂世界的不退轉位等于此地的幾地?

  曉:西方極樂世界的阿鞞跋致,與幾地根本沒有關系,也可能還是凡夫,也可能是地上乃至等覺菩薩,這都有可能。

  問:淨空法師說過是八地以上。

  曉:那根本不一碼事兒,西方極樂淨土比其它淨土殊勝的地方就在于凡夫也可以往生,一往生就是阿鞞跋致。西方的 佛國佛土,不但有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還有凡聖同居土,那就說明了有可能生到那兒還是凡夫。彌陀經上說那兒還有無數的阿羅漢。那兒有九品蓮花,還有的人生到那兒的邊地疑城,這當然絕對不可能是八地以上菩薩。淨空法師是弘揚淨土宗,他當然只挑好的說,生到西方的有八地菩薩是不錯的,但不能說都是八地以上,假如說一往生就是八地菩薩,那八地菩薩也太不值錢了。不過我沒有聽到過老法師的這段論述,是什麼帶子上說的,你告訴我,我記下來。若真如你轉述的,那就是真的有漏洞。

  問:凡夫咋能是阿鞞跋致?

  曉:阿鞞跋致只是不退轉。退轉這事兒,需 具四緣才成立——親因緣、等無間緣、增上緣,還有一個是什麼呢?看起來不服老不行,真是年紀大了,老記不住。想往上進也得具備四緣——親因緣、等無間緣、增上緣,還有一個。親因緣是自己爲求上進而發起的精進的心念;等無間緣是前後念的相續,是這精進心念的前念;增上緣是阿彌陀佛願力及所現的一切,如蓮花池、鳥、樹之類的;另一緣不記得,就算了。四緣具備,當然上進!而退轉時,親因緣——自己懈怠的心念;等無間緣——此懈怠心念的前念,前後念的相續;增上緣呢?沒有。四緣不具備,怎麼退轉?既不退轉當然就是阿鞞跋致了。

  問:往生極樂世界的不退轉與八地菩薩的不退轉有何不同?

  曉:登八地的不退轉位菩薩,他是因爲退轉四緣中的親因緣不具備,有增上緣而沒有親因緣,所以不退轉。往生極樂世界則是退轉四緣中的增上緣不具備,有親因緣而沒有增上緣,所以不退。

  問:我家的孩子實在不聽話,怎麼辦?

  曉:問問題你撿值得問的問,這孩子的事兒既不值得問,而且說實話我也回答不了。在這方面你們是內行,我是外行。你沒辦法,我更沒辦法。

  問:在殺人的同時又救了人,這因果帳怎麼算?

  曉:做兩筆帳來算就對了。比如我殺老虎救了某人甲,到什麼時候老虎找我算帳,這是惡緣。而某甲感謝我,這是善緣。

  問:五百商人出海的故事你知道吧?

  曉:在佛經中五百商人出海的故事挺多的,你問哪個?

  問:商主殺了起壞心的人那個。

  曉:知道,這是《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中的故事(經文在《大正藏》第十二卷),在經的下卷上有這個故事。這故事怎麼了?

  問:殺人卻生天。

  曉:生天是因爲他救了其它的四百九十九個商人,而不是因爲他殺了一個人,這個別弄錯。

  問:你給講講這個故事吧。

  曉:在定光佛時,曾有五百商人一同出海去采寶。其中有一個人,比如我們叫他某甲吧,這某甲呢,起了壞心,他想害了其它的商人,然後自己獨霸財寶。其時,閻浮提有個大導師叫做大哀。海神知道某甲起了壞心,就用神通力告訴了大哀導師,海神說,“這些商人都曾發過大菩提心,假如說某甲真的殺了他們,其罪可是無量無邊,請導師你想個辦法,能夠既不傷害這些商人,又不要使起了壞心的某甲惡業成就”。這個大哀導師想了七日七夜,想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他想,“假如說我告訴那些商人,說某甲要害他們,那麼商人一定要殺了某甲,殺人一定得惡報。若我一個人殺了某甲,我一個人得惡報。與其商人們都得惡報,不如我一個人得惡報。”于是,大哀導師“(以權方便)害一賊命”,殺了某甲。而其報應呢,大哀導師“命終之後生第十二光音天”。大哀導師是釋迦牟尼的前生。故事就這麼簡單。

  問:裏邊沒說惡報呀~~

  曉:我記得曾給說過,都知道我剛曉既長有腳,又長有手,我這裏呢,說了手而沒有說腳,沒說是沒說,但我長有腳,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故事中說了善報,說是生到了第十二光音天,而沒有說惡報。即使沒有說惡報,惡報也一定有,這裏只是沒說而已。寫文章的都懂,假如說一件事兒與整篇文章的內容無關,哪怕它再精彩,也得舍去。

  我勸大家看原經,不要只聽聽我講這個故事就停步不前了,這樣得少爲足可不行。經典原文在講這段故事時,中間有這麼一句話,是大哀導師的原話,“設我獨殺亦當受罪”。這是很要緊的話。

  問:假如說現在有一個殺人狂,他要來把我們這些人統統殺死,該怎麼辦?

  曉:給你叁十棒!你憑空弄這些毫無意義的假設幹什麼~~

  問:管他有無意義,我只是假設,你說怎麼辦?

  曉:你怎麼辦呢?

  問:殺了他行不行?

  曉:在商人的故事中,大哀導師是想了七天七夜,實在沒有更恰當的方法才殺了他的。你既然能殺了他,我想你做到臨危不亂該不難,你組織一下大家,一齊動手,把這殺人狂綁起來,是不是更好一些呢?在商人故事中,海神的話該是處理這樣的事兒的原則,“既不使商人受到傷害,又不使某甲的惡業成立。”假如說你殺了他,那還要警察幹什麼?你殺了他,你就不是你了,你是俠客。

  問:你也是俗人一個。

  曉:作個俗人倒沒關系,千萬別成爲廢人就行了。

  問:爲什麼是俠客?

  曉:你看武俠小說中,俠客都是只顧自己“快意恩仇”,其實是黑幫,眼中根本沒有官府。

  問:故事中說那些商人都曾發過菩提心。大哀導師卻說,若我告訴了商人們,某甲要害他們,那麼商人們就會殺了某甲。既發了菩提心,怎麼會殺某甲呢?

  曉:商人們雖發了菩提心,但還是凡夫,凡夫若一憤怒,當然會殺人了。只要沒登地,都是會的。到八地才不退轉。剛才我說過,舍利弗也有嗔恨心。舍利弗是大阿羅漢呀~~若單從個人修爲上說,阿羅漢是究竟的,比菩薩要高(若從發心度衆生方面來說,阿羅漢不如菩薩),舍利弗還有嗔恨心,何況凡夫商人了。 

  問:六祖的故事中,一個和尚說是風動,一個和尚說是幡動,惠能說是心動,這實在難理解。 

  曉:本來呢,說風動也好,幡動也好,也都沒有錯,應該說是風也動、幡也動、心也動。風動的同時幡就動很好理解,而心動稍微難點兒。當幡向東時,你的心同時也向東,幡向西時,你的心同時也向西。詳細解釋很麻煩。什麼風呀、幡呀的,連同叁千大千世界,都是阿賴耶識“外變器界做依報”之業用。風動幡動的本質當然是心動了。

  問:難道心不動,幡就真的不動了嗎?

  曉:確實。

  問:那麼,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動了沒有?當我的心在想今天中午吃什麼飯時,心根本與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無關,難道旗就不動了?不可能吧?

  曉:好。一方面來說,天安門廣場的紅旗也是你的心識(阿賴耶)“外變器界做依報”(之業用),或者說是你的心識的相分,所以,它永遠于你的心不可分離。你現在在想午飯,只是心力偏向于午飯而已,這時紅旗那方面的心力太小了,你幾乎覺察不到……

  問:覺察不到怎麼知道有?

  曉:不要搶話。一千年前的人從來沒有覺察到萬有引力,但它照樣存在。存在不存在與覺察到覺察不到沒有關系。就象有人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一樣,其實信則有,不信也照樣有。有沒有與信不信沒有關系。

  另一方面,佛教在承認自相續的同時從來沒有否認過他相續。你的心識這時候沒在紅旗上,但天安門廣場周圍的人的心在紅旗上,國旗守護班的戰士的心識在紅旗上,所以紅旗照樣在動。

  問:有的法師們可是說,不管外界動不動,你的心只要不動,就于你沒有關系。

  曉:這說法在我這兒堅決否定!外境動你的心一定動,因爲外境是你的心識(阿賴耶)外變器界做依報之業用,外境與心識根本就是一回事兒,可他們卻把它…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