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師而不受歧視”,後來人們盲目傳承就有了這燒戒疤的習慣,但《大藏經續補》上是這麼記載的:“……熱香頂指爲終身誓……”(見第二十七冊第六十二頁)這就是說燒戒疤只是“我要終身出家”的誓言而已。
問:志德和尚是什麼人?
曉:我記不清了,下去找一下資料。(注:《新續高僧傳》上說,他生于一二叁四年,號雲嚴,十二歲受經于順德開元寺海聞法師,後來被忽必烈尊崇,令主持南京天禧寺、旌恩寺,前後講法華、華嚴、唯識、金剛等疏叁十一年。他拿自己的積蓄蓋殿堂,幷在災年施粥救了數萬災民,因而被賜號佛光大師,幷賜紫袈裟,嚴禁弟子們攀結權貴。“叁十余年,一衲一履,終身不易,午過不食,夜則危坐達旦”,壽八十八,留舍利子無數。)
問:好象南懷謹說過,燒戒疤是始于清代,“僧不投俗投”的緣故。
曉:不錯,南懷謹先生在講《藥師經》時是這麼說的,但他在《大學微言》上說,“有關這兩件事(一件是燒戒疤,另一件是香板的來曆。這一段話是接在前邊雍正年代開始燒戒疤和有香板之後說的),是否如此,我仍然不敢確定,只如野老村言,備做研究參考而已”。南懷謹自己既然如此說,那麼,他的話自然做不得數了。
問:燃身供佛確實是有經典依據的,《法華經》、《楞嚴經》、《梵網經》上都有這樣的話。
曉:誤會了,燃應該是“轉”“修”的意思,通過修煉,轉化色身,不是拿火去燒。四大中火屬暖性,火“燒”指的是投入滿腔的熱情來修行,才(就)能夠轉化色身。
問:有不少書上宣稱,某人做惡,以後連子女都跟著受惡報。比如秦桧,後輩子孫都愧姓秦。有人會修福,子孫後代也享富貴。比如孔子,這到底怎麼回事兒?
曉:“富禍無門,唯人自招”,其實或富貴或災殃這都是自己的業報,孔子會修福,比如孔子的七十代子孫,我們稱甲吧,這樣說起來有個代號方便,甲前世修福不少,所以生到了孔府,甲這一世的富貴之果,其因是甲自己前世修的福報,而孔府只是助緣而已。以前所修的福報爲因,加上孔府這個助緣,得到現世富貴之果。孔府只是助緣而不能把孔子的修福當作因,也有可能我剛曉這一世修得福報,與孔府若緣深,來世也可能做孔子的七十幾代子孫。這也是可能的。我這麼說是告訴你,因與緣要分清,別把助緣當作因。
問:爲什麼一些大德們說是因爲孔子會修福故而現在他的子孫才受人尊敬。
曉:這是大德們爲了導人向善的方便說法,對居士們說,你現在別做壞事,就連兒孫們將來也受好報,這是對剛入佛門但不通佛理的人說的。
問:可見這說法是不對的拉。
曉:有一長者,他的小兒子有一天竟跑到懸崖邊兒上玩,很危險,但這時候長者就不敢大聲吆喝讓他快回來,若一大聲,小兒子可能猛一吃嚇會摔下去,長者就故意柔和地說——過來,我手裏有糖。于是小孩離開懸崖到了安全的地方。但長者手中實在來說幷沒有糖,這長者就是好心行騙了。大德們也是這樣,爲了引誘你遠離叁惡道而騙你說你好好修,將來連子孫也會得好報。因爲人道衆生都顧及子孫。這就象因爲小孩子們愛吃糖,長者才騙說手裏有糖。人們愛兒孫,所以師父騙你們說行善可以使子孫好。
問:那不管怎麼說,這種說法也是要得的。
曉:對,但這說法用處太小,對剛入門的人這麼說行,對稍深一點兒的就得放棄這說法。“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現在很多人放不棄這說法,則這說法就遺禍無窮,大德們說這話是好心,但好心也可爲孽,好多人因此而認不清因果,不能解脫,只能得人天善報,這說法就要少提,甚至不提爲最好。
問:有點兒好處就用又有啥子喲?
曉:錯誤的幹脆丟棄算了,壞處大于好處,要它幹麼子?孔子好,則孔子子孫都好,這與“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唯成份(血統)論”又有什麼區別?佛教中不是沒有圓滿的說法,爲什麼不提呢?
問:我在家吃素,可吃不了,丈夫、父母都反對得厲害,家裏連飯也不讓我做,怎麼辦?
曉:家人都是做什麼的?
問:都在單位裏負點小責。
曉:現在流行這麼一句話,“當官要當副,吃飯要吃素”。現在各單位效益都不好,工人們都把氣出在領導身上,“領導決策有問題才使得效益不好的。”那麼正職是首當其沖。至于吃飯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巴不得長壽,所以吃素的幷不少。當然,這種人生態度我們幷不贊稱。
問:他們不聽的。
曉: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真的下定決心要吃素?
問:真的!
曉:不怕吃苦~~
問:不怕!
曉:好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你就這麼做——
吃肉吧!第一天,家人做肉,你本來是半斤飯量,偏偏吃一斤,家人做的肉,你一個人包下來,說你最愛吃,你只吃肉而不吃飯,告訴說肉最好吃,說做得少了,不夠吃。第二天,讓家人還做肉,他做半斤肉你還一個人包下來。你放心,一家人做飯一頓絕燒不了半斤肉的,你還是只吃肉不吃飯,還說肉少了,半斤飯量你吃一斤肉……天天如此,他炒一斤肉你統統包下來,不吃飯,還嚷不得夠,用不上十天,你的腸胃就會有毛病的,有病也不理,照樣,一頓飯吃肉不停,不久,家人都被你嚇壞了,就不再強求你吃肉了,一半個月這麼折騰的,家人還強求你吃葷~~保證不會了。
問:馊主意!這麼做我自己也受不了。
曉:可見你幷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素食主義者,就當我的話隨風而散吧。再說,吃什麼都沒關系,你首先應做的是要與家人不在吃飯上發生矛盾。
問:萬法唯心造,可這張桌子,不管你認爲它是否存在,它都客觀地在這兒放著,這該如何解釋?
曉: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宗喀巴大師告訴我們,當業已經感果之後,就沒法忏悔了。就象一個孩子,既然媽媽已經把他生下來了,還能再回到媽媽肚子中去嗎?絕對不可能了。同樣的,桌子變現出來之後,就是此業已經由因位到了果位,故而如此。按唯識的觀點,它是共業所感的交叉點。
問:佛教天天把苦挂在口上,實在來說,我已學了半年佛,可內心中從來沒感到過人生是苦。
曉:這問題不需要我來回答,這主要是現在你還年輕,人生閱曆還少,其實你既然已經學了半年佛,叁苦、八苦你應該知道。佛教有句話——學佛先從做人起,中原也有句“人皮難披”的話,你還沒有吃過苦頭,道理是道理,你還缺乏實踐。假如說有一個人,比如你吧,有無二十歲?沒有~~好,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一聽佛說人生是苦,馬上自己說對的,那麼,這有兩種情況。第一,你是大根器人,象喬陳如,初轉*輪,“此是苦,汝應知……”他就立馬證道;第二,你是口是心非,因爲這是佛說的人生是苦,你在內心中迷信于佛,認爲佛說的當然是真理了,但自己在內心中確實是沒有感到苦,可你出去後對別人說起來也是說“人生苦啊”,你只能是人雲亦雲。
問:我出去給別人說的時候人家就轟我。
曉: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有人緣自然人家不轟你了。
問:不是,本來人家不煩我,我是一講佛人家才轟的。
曉:那你給人家講的什麼?
問:苦、空、無常呀!
曉:這就是了~~,你給我說這我也轟你,一個毛孩子來講什麼苦。你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你吃過苦嗎?你老子才吃過苦。你應該講樂。比如我們兩個在一塊玩兒,你講一些快樂的事兒與我分享不好嗎?何苦非讓我感到痛苦呢?我不痛苦你就說我愚癡,我不揍你就夠客氣了,我本來活得好好的,你幹嗎非要啓發我痛苦?顯得你比我深刻?!你這人明明變態麼~~
問:師父說過,甯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這個到底怎麼解決?
曉:你問的話,不太利索,不通泰。這句話道理是有的,但出息是沒的。若讓我來說,我就告訴你,恨不得一日就悟,永遠不要著魔。
問:上個禮拜有個師父來灌頂,每個人只收五十塊錢,我當時沒趕上,很後悔的,我想問一下關于灌頂的事。
曉:對于密宗我是真的不懂,不好回答。
問:那你總聽說過吧,轉述一下別人怎麼說也行。
曉:話一轉述或多或少總有變樣的地方,這樣,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灌頂。比如說一對青年男女,在早些時候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麼,我們現在求法,就如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夥子去追求美人。上師灌頂在此就好比媒婆,她把本尊介紹給你認識,至于這姻緣能否成功,就不是媒婆所能左右得了的了。別說媒婆,甚至父母也沒辦法太作主,若家人太拗,兒女會私奔的,給家人一個長臉,讓你丟人不下。有些媒人很負責任,嘴巧如簧,而且可以擔待事兒,就可比真正有成就的那些上師的灌頂。這灌頂則叫學法灌頂或傳法灌頂,然而近來常有些人出來騙人,自己本就是半瓶子醋,就如同不負責任的紅娘,這灌頂則只是結緣灌頂而已,甚至連結緣灌頂也稱不上,因爲結緣灌頂也是如法如儀,上師很好,只是弟子不是根器;學法灌頂則是上師很好,弟子信心堅固;傳法灌頂則是上師已鑒知弟子皆悉通達叁密法門,堪紹師位。
問:走火入魔是怎麼回事兒?
曉:修行的時候,出現了一些遍計所起色法但認識不清。這主要是正信的問題,皈依叁寶沒修好。皈依修好了,絕不會著魔的,因爲你可以依仗叁寶之力。就象一個王子微服出遊,被一幫惡少欺負,雖說受點兒皮肉之苦,但王子是不怕的,因爲他有王權可以依仗。其實皈依叁寶很重要的,很多學唯識的駁中觀,學中觀的駁唯識,這都是因爲皈依叁寶沒修好,真皈依者會明白,宗派只是行門,各宗有各宗的行持方式,但在理上…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