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二)▪P4

  ..續本文上一頁,不妨稍微涉獵點兒,只要立定腳跟就好了。淨空法師一再告誡要專一,主要就是因爲我們一般人都把握不住自己,隨波逐流。可你看古來大德,哪個不是學貫叁家?

  問:你可以比古德嗎?

  曉:我目下就是要向他們學習,幷決心將來超過他們,不然佛教還有什麼希望?末法時代就是這麼來的,一代不如一代麼~~總認爲自己不如古德~~若肚子中有貨,這樣叫謙虛,謙虛是美德,可你肚中沒東西,那只叫窩囊。

  

  問:龍樹與無著誰高?

  曉:關公能不能打過秦瓊?你這問題就象小孩子的問題,你的思維太簡單了,這問題根本說不通。龍樹的中觀與無著的瑜伽都是來解釋宇宙人生的,所不同的只是他們解釋時所用的角度不同。中觀是從凡夫的角度用二谛來解釋,瑜伽是從聖者的角度用叁性來解釋。中觀二谛是真谛與俗谛,谛就是真理,真谛談空,俗谛說有,一般人認爲空有是一對矛盾,其實呢,不是。在一件事物中,它既有空的一面,又有有的一面,它是矛盾的統一體,這叫真空妙有。我說空,舉這張桌子做例子,你卻偏來辨,非說有。我講有,舉這張桌子做例子,你卻偏來辨,非說是空。其實呢,我說空,是真谛,說真谛就說真谛,你別拿俗谛來攪和,我說有是說的俗谛,說俗谛就說俗谛,你別拿真谛來混淆概念,這樣我只能說你這人概念不清,頭腦有問題,不能說你比我高。龍樹先說空,龍樹這個空在漢語中其實應翻譯作“空性”才完美,佛教用語簡單,但這一簡單把人簡單迷了,人搞不懂龍樹的空,誤解了,當做了“空空如也”,這叫惡取空。于是無著說叁性來破空,他破的是人們的惡取空而不是龍樹的空性。說穿了,龍樹的空就是無著的有,沒有本質的矛盾。

  問:二谛圓融呢?

  曉:這是中觀的東西,所謂二谛圓融就是——有如是有,無(空)如是無(空);也就是該說有時說有,該說空時說空;談真谛就談真谛,說俗谛就說俗谛,不混淆概念。

  

  問:法師你看我能不能成佛?

  曉:能啊。衆生都有佛性。《涅槃經》說,“一切衆生定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 是故我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祖師們說,你只要念過一聲佛,“一聲阿彌陀,皆共成佛道”。你一定得有信心。

  問:萬一我是無種姓衆生怎麼辦?

  曉:你是來繞我呀~~《涅槃經》上還有一段,“善男子,若說一切衆生定有佛性,是人名爲謗佛法僧,若說一切衆生定無佛性,此人亦名謗佛法僧。”《入楞伽經》上,佛對大慧說有五種姓證法。《善戒經》上也有種姓之說。這是聖言量。理解不了,應忏悔自己業障重,千萬別謗法。

  問:法師給解釋一下。

  曉:所謂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是指一切衆生都有成佛的潛在能力,而五種姓則說的是這種潛在能力有大有小。不妨這麼理解,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有跑步的能力,但王軍霞可以跑世界冠軍,我剛曉打死也不行。這有矛盾嗎?沒有!

  問: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怎麼不平等了?

  曉:有人成佛早,有人成佛晚,這不叫不平等,這才叫真平等。因上平等。其實任何一法都有平等與差別兩面。衆生之間,在法性上絕對平等,都有成佛的潛在能力。但在法相上,差別也是絕對的。我們應該在平等中見差別,在差別中顯平等。法性上的平等一點兒也不妨礙法相上的差別,法相上的差別也不妨礙法性上的平等。師父你就是過分強調平等而抹煞了差別,而且混淆法性與法相。這是你沒有理解透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本意。這不怪你,還有好多法師在說法時也是這樣,用一個法門代替一切法門,就象一個藥店只賣人參一味藥一樣,這樣的話,挺好的人參也要變成毒藥,至善至美至圓滿的佛法也要完蛋。一個老師教一百學生,若一百學生最後都一模一樣,這個老師是最不夠格的老師,好老師應該把一百個學生教成一百種不同的面目。淨空法師主張佛教是教育,那麼釋迦就是教育家了,你想他還會讓所有衆生都修同一個法門?以一法代萬法,外道也!是真佛子應 該努力使八萬四千法門都住世!佛與佛的法門也有差別,你竟然完全抹煞這差別,不能這樣幹!如此幹就是在修學佛法的同時卻在誹謗佛法。

  問:佛與佛還不平等?

  曉:有差別幷不是不平等。因爲佛在因地修行時他們所發的別願幷不相同。不相同絕不是不平等,用語要准確,有時一字之差,就要墮“野狐”身的。

  

  問:法師講的挺好,給我們說一下你自己的私事吧?

  曉:隨便你猜測。你把我猜成聖賢也行,猜成惡棍也行,只是別對我說,不然我會忘形的。

  

  問:有時求佛還無求狐仙感應靈,爲什麼?

  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的一切與佛菩薩大致相當,就與他感應了,可你的心態現在是與狐仙相類似,自然與狐仙感應。從這兒也可以看出你自己目下的境界有 多高:與狐仙一樣!狐仙是畜生道。

  問:觀音爲什麼說人有難時,稱念其名號,他聞其音聲而救之?

  曉:觀音是隨時要救我們,但我們與他無緣,我們不接受,所以得念他的名號,你念他 的名號就是與他結緣。

  問:他救我我怎麼可能不接受?

  曉:你怕他騙你!

  問:我怕這幹嗎?

  曉:比如走在大街上,你見一個老太太拿了個很重的大包,你走上去想幫助她,她不認識你,當然怕你這個年輕人拿上她的包跑了她追不上,于是就不接受你的幫助,這就是無緣。但若老太太是你奶奶,你幫她拿,她就高興的接受,這就是有緣。菩薩也這樣,若無緣,他想幫你你也怕她騙你,何況你也不認識觀音菩薩。

  

  問:法師,請再說一下往生的事兒。

  曉:這個已經說過好幾次了呀~~

  問:我還不大明白,你前邊兒始終沒給一個明確的說法,都是稀裏胡塗的。

  曉:哪一點兒不明白?

  問:我一直是持誦六字大明咒,若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就不能再持咒了,得改念阿彌陀佛?

  曉:你發願往生是什麼時候?發心持咒又是什麼時候?當時願是怎麼發的?

  問:學佛不久我就發願持大明咒,當時說願長持,往生倒是去年才有的念頭。

  曉:那麼你還接著持咒,一直持下去,每次持咒回向時都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完全可以往生的。當然得工夫到家!

  問:這樣保險嗎?有沒有念阿彌陀佛穩妥?

  曉:想往生,那麼第一要件是“信”,你這一懷疑,還怎麼往生?

  問:不讓懷疑,可老有懷疑呀,我這是真的懷疑,不是假的。

  曉:記得一位居士給我寫過信,他說,心是會聯想的,念阿彌陀佛,可以聯想到阿彌陀佛的大願、功德等,你念唵嘛呢叭〖HT5, 7”〗口〖KG-0.2mm〗〖HT5,6”〗彌[HT]吽,它是觀音菩薩的心咒,你應該想到觀音菩薩的功德,觀音是阿彌陀佛的脅侍,爲什麼不行呢?當然可以。

  問:阿彌陀佛成佛了,他圓滿,而觀世音還是菩薩。

  曉:你這麼笨,你只要發願往生,別說你念大明咒,不管你修任何法門,都不影響你往生,都可以做往生的助緣。

  問:真的?

  曉:當然!這就是一向專念的道理。現在我們好多居士都誤解了“一向專念”,認爲一向專念就是只許念阿彌陀佛,其它的法門都不准學。其實不是的。比如,在《藥師琉璃光七佛功德本願經》中,佛對文殊菩薩說——若四衆弟子及淨信男女,受持八關齋戒,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無量壽佛,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去處,即于彼界,種種雜色,衆寶華中,自然化生。這不是很明顯嗎?念藥師佛,卻發願往生者,臨終時有八菩薩去送。經中有說要往生者必須念阿彌陀佛嗎?沒有~~

  問:哪八菩薩?

  曉:文殊、彌勒、無盡意、藥王、藥上,這才五個,剩下的叁位菩薩我也記不得了,《藥師經》也是很常見的經典,自己找一下,帛屍梨密多羅譯的《藥師經》中間有八菩薩的名號,其它的幾次翻譯都沒有。

  問:現在流通本《藥師經》上有的,還有觀世音、得大勢、寶檀華叁位菩薩。

  曉:那這就夠八位了,不過現在流通的《藥師經》是雜牌,是相互補充彙集起來的,這個本子是以玄奘大師的譯本爲主,加上了帛屍梨密多羅譯本的八菩薩名和義淨譯本中的咒語,但人們認爲這加得很好,就這麼流行起來了。

  問:星雲法師說過一個事。有一人既拜媽祖,又拜玉帝,還拜關老爺,還拜觀音,多了。但這人遇到強盜時,媽祖讓玉帝去救,玉帝要關老爺去救,關老爺又請觀音去救,正當這些神仙們在相互客氣地推讓時,這人被強盜殺了。

  曉:這事是星雲法師編出來的,絕不會有這樣的事兒,若真發生這事,觀音菩薩、媽祖都該下崗了。專一與唯一是不同的,我們現在要求專一而不是唯一。

  問:往生到底是什麼到西方了?是不是阿賴耶?

  曉:昨晚我做夢到了北京,當時我是真的到北京了,可醒來時卻還在這兒。請問你,昨晚是我的什麼到北京去了?這就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道理。

  問:說到夢了我想請問法師,《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如是觀”到底怎麼觀?

  曉:這四句偈我們稱做六如觀,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把一切東西看得象做夢一樣,象幻化一樣,象水泡一樣,象影子一樣,象露珠一樣,象閃電一樣。

  問:你讓我把這桌子看做夢境一樣虛假,象露珠一樣短暫怎麼可能?

  曉:哦,你幷沒有明白六如觀,沒明白什麼是夢,什麼是幻,什麼是水泡。比如夢觀,是這樣的。我舉個例子——

  我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只大老虎要吃我,嚇得我跑呀跑的,可是又跑不動。這時候你看,真有一只大老虎來吃我…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