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嗎?絕對沒有的!但是我做了個老虎來吃我的夢是真的,絕對有的!不信你可以在我正做夢那一會兒測測我的脈膊、心跳,保證異常,我醒過來時會嚇得滿身大汗。這老虎來吃我是沒有的,我做了個老虎來吃我的夢是真的,這是夢觀。而幻觀呢,幻就是幻化師,也就是魔術師,他拿一塊石頭,在臺上叁下兩下把石頭變出一只鴨子來,那麼這變出來的鴨子是絕對沒有的,變鴨子的那一塊石頭是有的,這個才是幻觀。下邊的泡、影、露、電也與這差不多,所以說,如夢幻泡影,幷不是說把一切東西都看做夢境一樣虛假。
問:那麼夢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曉:詞不達意,不知道大夥兒聽明白他問的到底是什麼了嗎?我們知道,一切有爲法,都是緣起的,那麼這夢也幷不難理解。
問:緣起倒好懂,象這桌子,它就是木材、釘子、皮膠等材料組成的,這就是緣起,可夢還難些……
曉:請你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
問:木材、釘子、膠等衆緣構成了這麼一個四條腿一個面的桌子這麼一個東西……
曉:停,夠了。從這句話中完全可以看出,你不明白緣起法的真實意!你那觀點根本還在“常”見中沒跳出來,你那觀點是爲佛教所破斥的。所謂緣起法,就是衆緣和合所生,但衆緣和合生的什麼?比如這黑板,它是由木板、黑色料等衆緣和合才生起的,但它生起的是這麼一種可以供我們寫字(方便教課)的作用。所謂“作用”,就是說它是抽象的。這麼一種可以供我們寫字的功能,爲了方便起間,我們給它取了個名字,也就是假安立了個名字,叫黑板。這個才叫緣起。不管在什麼地方,你一想起黑板,馬上就聯想到了——哦,黑板就是衆緣和合所生起的一種可以供我們寫字的功能。這才可以說你沾到了緣起法的邊兒。可你現在想到黑板,馬上想到——哦,黑板是木板、黑色料等衆緣和合所生起的這麼一個東西。這就錯了!我們樹立起一個觀念——衆緣和合所生起的這麼一種可以供我們寫字的功能作用是絕對有的,但我們認爲生起了黑板這個東西,其實這就是你給供我們寫字的這個功能加上了一個恒常的自性,這個東西,你給加上的這個自性是一點兒影子都沒有的,絕對沒有!大家記住一句話—衆緣(條件)和合所産生了的只是這麼一種作用,而不是衆緣和合産生了這麼一種東西。
問:(很吃驚)原來這樣?!
曉:是的,佛教的根本教義是緣起。緣起不離性空,也只有緣起才能體現性空,緣生的這麼一種可以供我們寫字的功能絕對有。本來只是爲了方便,我們給這些作用命名爲黑板、桌子等,可我們胡塗,卻把抽象的作用當做了一個個真的黑板、桌子等等的東西,用規範話叫作給它們加上了“自性”,這只是我們的錯誤見解而已,佛教就破的這個,佛教中稱之爲“破見不破法”。我們常說的真俗二谛,真谛就是講的“諸法無自性”,俗谛就是講的“法有作用”,因條件而生起的作用絕對是真實不虛的,而且這作用絕不會失壞變質,若失壞則就無了因果。
注意,我們還常說“萬法唯識”,若說“識”,則“能認識”的心識與“所認識”的桌椅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回事兒,可我們總把它們分開。當我們說語言時,“能诠”的名言音聲與“所诠”的內涵本質本來是兩回事兒,可我們卻總認作一回事兒。想學好唯識,這一點兒一定得弄對。
問:法師,你挺厲害的,聽你講很帶勁兒的,我想問一下真如,你處處強調真如不能受熏,可《佛學概論》上講的就是真如無明互熏。
曉:對,我們學的時候,也是那麼學的,真如無明互熏。但到現在,才發現若真如無明互熏,我們就真的沒有成佛的時候了。
問:你不是說成佛很簡單,只須福智兩種資糧圓滿就行了。
曉:對的,可惜哪一個人真的福智圓滿?說來簡單行來難!比如淨土宗,我們都知道它是易行道,彌陀經上說十念就可以往生,但哪一個人真的能十念呢?祖師大德們慨歎——萬修萬人去的法門卻成了十修九不去。鳥巢禅師對白居易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是叁歲小孩都會說,可是八十老翁也行不來。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你只要照它去行,都絕對可以解脫,這是可以打保票的。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做“衆生本來是佛”,我們都誤解了這句話,拿天臺宗的東西來說,佛有很多種。象我剛曉,也可以稱爲佛,但這佛應該叫“名字佛”。釋迦牟尼也叫佛,他叫“究竟佛”。我們現在通常說的佛都指究竟佛,但在“衆生本來是佛”這句話中,“佛”字指的卻是“名字佛”,也就是凡夫,這句話應該理解爲“衆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潛在能力……
問:這與真如有什麼關系?
曉:你慢慢聽我說。所謂成佛,成一般意義上的究竟佛,也就是徹證真如,轉八識成四智究竟。
九四年時我接觸了清海無上師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我差點兒跟它去了,它有這麼個觀點——我們本來是佛,可後來我們在佛地下到芸芸衆生中弘法度衆時間久了,我們被染汙了。這說法也合于真如無明互熏,你看,我們本來是佛,真如徹證,後來被染汙,真如被無明熏習了,現在我們又在力圖修道再回到佛地去,也就是真如熏無明……
問:不對,不對,本來是佛就象鏡子,後來被熏習,就象鏡子上落滿了灰塵,我們現在是在打掃灰塵,恢複鏡子的明亮度而已。況且,佛教的互熏與清海無上師的熏習根本不同。
曉:請問有幾人看過《大乘起信論》?有幾個人看過《攝大乘論》?……好,把手放下,只有二、叁個人看過,那這熏習就不好說。這個鏡子,鏡子它永遠是鏡子,不會改變。注意——所謂鏡子,它也是緣起的,是作用,不是東西。它可比真如。灰塵蒙住鏡子,使得它失去了顯像的功能,嚴格來說是沒得現行,重點詞應是現行。這來模擬真如受了無明熏習已經錯了,大概你還不明白阿賴耶,灰塵蒙住使鏡子顯像功能暫時沒有現行,這是阿賴耶受了熏習,不是真如。接著聽我說。
有這麼一首偈子,“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雖複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不重複爲礦”。這是《圓覺經》中的一首偈子。我們現在是凡夫,但我們也有佛性,故爾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就象因爲礦中含金量豐富,因而很值錢一樣。雖然說本來就有佛性,但必須得修行才可能成佛。雖然說本來就是金子,但必須得把礦石提煉加工,金子才能顯現。一成了金子,就不可能再成礦石了。一成了佛,也就永遠不會墮落了。八地菩薩已到不動地,不再退了。我們知道,爲什麼會墮落,因爲造業,爲什麼造業,因爲無明。請留心,這個無明……
問:法師你這是很平常的道理,平常到了不必要說的地步。
曉:好吧,可是你得記住。最高深的道理往往蘊含在最平淡無奇的話語之中,就象最玄奧的禅卻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求一樣。你看經典中的話,平淡極了,但經可是“通俗而不易懂”,也只有“經”才含有無量義,經中的真實意你只有成了佛才能真懂,我們現在所說的只是一點兒皮毛……
問:法師你講的夠深了。
曉:差得遠。我就不說了,只拿你剛說的鏡子做比喻,鏡子再蒙灰塵也是鏡子,永遠不失去它顯像的功能,外緣不好——蒙上了灰塵,但顯像功能一點兒也沒有減少。我也要提醒你,阿賴耶與真如你得搞清,二者具有本質的不同。
問:法師,請再說一下,我們還要聽。
曉: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們對真如、阿賴耶太陌生,分不清它們的區別,你們讓我解釋,我只能勸你們若真感興趣,最好把相關的經論看看。學唯識可不是只憑學過概要,聽過百法就夠了的。
問:那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
曉:對的,學佛是很苦的事兒。
問:能不能把它變得輕松些。
曉:可以的,但那樣你永遠成不了大家。我還得檢討一下,我太笨了,對你們卻談這樣的問題是不對機的,沒有把握好應機說法的原則。
問:真如不能夠受熏與成佛後就永不退轉有什麼關系?
曉:請原諒,不再談真如的問題。
問:這是我的最後一個問題,請法師一定回答。
曉:成佛後,如來如見見如來,他徹證真如,一切都清淨,沒有無明,自自然然,真如還能染汙真如?水不洗水、塵不染塵,當然不退轉。
問:《首楞嚴叁昧經》中可是有這樣的說法,文殊在久遠劫前,是龍種上如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通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上說,過去無量劫前,觀音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這又是怎麼回事?而且,《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上還說,彌陀入滅之後,觀音成正等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這又怎麼解釋?這不就是一個怪圈嗎?
曉:這問題毫無意義,我實在想不通你怎麼會問這問題。觀音、文殊可以顯各種身相,他們現在顯的是菩薩相而已,幷不是受了無明熏習退轉了。
問:佛教講的清淨是怎麼回事?
曉:一切都是清淨的,這個說法不好懂。我們把清淨理解成純淨會好懂點兒,純淨就是純淨物,什麼東西都是純淨的。就是說,是什麼東西就是什麼東西,絕對夠純。比如水,它是H2O,純淨的。
問:那麼爲什麼有的水好喝,有的不好喝?
曉:那已經不是水的問題,海水中就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你說的不好喝不是水不好喝。水中含有的氯化鈉,氯化鈉是純的,含有氯化鎂,氯化鎂是純的。還有茶水,它是純的,到最後在茶杯上張一層茶鏽,茶鏽也是純茶鏽。
問:大乘經典的道理我絕對服氣,可我的內心中總覺得大乘經不象佛說的,這該怎麼辦?
曉:又是一個老問題!這是習氣。最初上座部提出大乘非佛說,唐代的玄奘大師已徹底推翻了這個觀念,他是立了個論式——諸大乘經皆是佛說。這是宗,因明上的東西。因是“自許極成非諸佛語…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