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一)▪P5

  ..續本文上一頁你看自己是不是屬于上邊幾類?

  問:屬于人道衆生。

  曉:既然屬于上邊五種內的衆生,佛當然要度。佛的目的是要度你到什麼地方呢?《金剛經》上說“……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是目的。下邊說你的第二問,你能不能成佛,這是不一定的,佛教講有五種種姓——聲聞、緣覺、如來、不定、無。比如朱建華,跳高運動員,世界跳高紀錄假如是二米,朱建華小時候也跳不了二米,但他經過訓練可以跳過二米,破紀錄,但我剛曉打死也跳不了二米,我天生就不是跳高的料。農民都明白,比如種玉米,同一塊地裏的玉米,有些結的穗子飽滿,有些癟瘦,還有些玉米是只有竿子不結穗,爲什麼?下的種子胖瘦不一。修行也是這樣,同樣修行,有的最多能證羅漢果,而有的可以成佛,至于無種姓的衆生,佛說他只能在人天道中,但都得修行,不修行你就要到叁惡道去了。

  問:若不能成佛,那還修什麼?

  曉:菩提種子任何人都有,修行就是給你的菩提種子以生長的機會,若不修,菩提種子永不發芽,你永遠在輪回,修行就是要跳出輪回。

  問:佛說只要披了袈裟,或者念一聲佛號,那怕今生不能得度,你總有得度的一天。

  曉:得度幷不是成佛呀~~

  問:照你這麼說修行真是有點那個。

  曉:拿我剛曉來說,假如說我是聲聞種姓,可我現在在六道中輪回,修行就是要使我的菩提種子生長到最大極限——羅漢果。若我是如來種姓也是同樣道理。

  問:若我只是聲聞種姓,可我卻總想成佛,這不是賴蛤蟆想吃天鵝肉?

  曉:不。假如我水平不錯,想成爲一個一流的作家,我就得向世界一流的著作、作家學習,這樣我才有希望達到世界一流的高度,也有可能我盡了最大能力才達到二流的高度。但假如我向二流作家學習,那麼我最多能達到二流高度,甚至只能達到叁流、不入流的高度。兩千多年了,修道人有多少,但成佛的只釋迦一個,成羅漢、菩薩的也只是牛角般稀少。我們現在也得向佛學,才有望成佛,或者只能成菩薩,若不學佛去學羅漢、菩薩,就虧了。

  問: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種姓怎麼辦?

  曉:我們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種姓,正因爲不知道才天天得想成佛,這樣才能使我們不致灰心喪氣,才能使我們有可能發揮最大的潛能,使我們的菩提種子有望長到最大限度。

  問:最大限度不是成佛嗎?

  曉:假如我是聲聞種姓,但我不知道,當我的菩提種子長到聲聞時就是最大限度。另外注意,佛度化衆生的“度”字,是幫助的意思。

  

  問:我是文聯的,我上個月開始練氣功,感到效果很好。我想問一下,你們見面打招呼就是“阿彌陀佛”,這于我們的“你好”有什麼不同?

  曉:阿彌陀佛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曾經發了四十八願,說任何人只要念他的名字就可得度,我們見面就念他的意思是提醒同修——共同修行佛道的人——別忘了向阿彌陀佛學習,況且念佛是淨土的基本修行方法。我們見面互念阿彌陀佛已經不是純粹的禮節了。

  問:佛教基本叁學戒定慧,我想一直念“你好”,不停地念,也應該可以得定。

  曉:念你好也可以得定,但得定是你的目的嗎?若你目的是得定,那是你根本就沒有正見,無正見指導則不是正定,不能解脫的?

  問:得定了,定不是功德嗎?把這功德回向淨土不就行了?周利槃陀念“掃帚”還能成道呢?

  曉:有道理,但得定以後,安住于定境,你能出來嗎?你想,一個人陷入深深的泥灘中,在還沒有沒頂之時,應該是能救的,但泥灘沒頂之後,還有救嗎?《菩提道》上告訴——已經感了果的業,就沒法忏悔了——你念阿彌陀佛或念經都行,就是別去念你好,那是一條死胡同。周利盤陀念掃帚是在佛身邊(密宗就很講究上師加持),而且人家進行思維,我們呢?時間、地點變了,你還只管念你好來修定,經上不住出現“谛聽,谛聽,善思念之”,你不思維行嗎?

  問:我相信我的能力,絕對可以出來的。

  曉:妄自尊大。我沒能力說破你的道理,我只告訴你——理論上講不通的絕對不會成爲現實,理論上講得通的也不一定就百分之百的是現實。你既然是文聯的,水平一定不差,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本世紀上半葉出現些永動機的想法,就是想造一臺機器,一直可以運轉不停,這在理論上根本說不通,這絕不會成爲現實。剛開始學幾何,先接觸的是直線,然而你能否在宇宙中找到一條直線,有人說陽光的光線是,既然它是從太陽來,就有端點,有端點就不是直線,況且光線在宇宙中的傳播也不是直的。開始學物理就學勻速直線運動,但這種運動存在嗎?不存在。它是科學家抽象出來的。直線、勻速直線運動在道理上都對,它們一個是平面幾何的基礎,一個是牛頓力學的基石。你說念“你好”照樣得定,不會有人念的。爲什麼?佛教講叁世,般若經中說,現在接觸佛教,就說明你無量劫來與無數佛結過緣,既結過緣,阿彌陀佛的名號在無量劫來已經保存在你的阿賴耶識之中了。

  問:你從道理上破不了我。

  曉:我承認我水平有限。但我相信你的絕不是真理,你也破不了人家念佛。就象有人破基督教的“上帝萬能”時說——上帝能否造出一塊連上帝也推不動的大石頭——一樣,基督教幷不曾因爲上帝萬能被破而衰敗,因爲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這是文字遊戲,這錯在于語言文字的局限性而不在于真理。佛教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于是禅宗就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這樣吧,因爲我對淨土宗不透,一宗不透就是宗宗不透,你把地址留給我,以後我會給你解答。

  注意:念你好一直念,那是定心所,定心所就是專注一境而心不散亂,定心所與叁學的定、 禅定的定根本不一回事兒,這個你得分清,禅定之類的你看一下《瑜伽師地論》,不然你就 狂妄,無知者才狂,王朔說,無知者無畏,但屁事不頂。

  

  問:阿賴耶識是一是異?

  曉:你說的一、異具體指什麼?

  問:就是說是不是一人一個阿賴耶?

  曉:你認爲呢?

  問:大概只有一個。

  曉:對,但“一”不是數量一二叁四的“一”,而是整體一。月亮只有一個,可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多”雖只是錯覺,但不能否認長江中的月、水井中的月……

  問:若阿賴耶是一,共業別業如何成立?

  曉:我把臉盆裝滿水,你在水桶裏裝滿水,水桶裏的水與臉盆中的水沒有區別,都是H2O,這不就是共業?我這水是臉盆形,你那水卻是水桶狀這不就是別業?共業別業都不礙阿賴耶,因爲它們只是阿賴耶相分、見分在攪和。

  問:真如呢?它是一還是異?

  曉:當然是一。

  問:對呀。真如與阿賴耶怎麼區別?

  曉:一個是有爲法,一個是無爲法。只有一個地球,伊拉克打科威特,致使聯合國多國部隊幹涉,它兩國打仗,與別人何幹?但有影響。阿賴耶就這樣,它的相分一打仗,它就受影響,剛才我說的共業別業不礙阿賴耶,就象在牛身上拔一根毛一樣,它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計。而真如呢,它則永遠清淨,不受別人影響。況且無爲的真如不可以用有爲的數詞來界定。

  問:這個問題說詳細點。

  曉:真如與阿賴耶它們兩個是體與用的關系。真如是無爲之體,阿賴耶是有爲之用。我晚上在盆中得到一個月亮,你在桶中得到一個月亮,現在我把盆子中的月亮端到上海去,你把水桶中的月亮拿到新疆去,先說阿賴耶這個有爲之用,盆子與水桶中的月亮的移動就是阿賴耶相分的變化。上海臉盆中的月,新疆水桶中的月,雖然距離變了,但二者的清淨度絲毫不受影響,這清淨度就相當于真如,那改變的距離就相當于阿賴耶。

  問:你舉的這例子我聽不懂。

  曉:那你就幹脆記住,若有人問你阿賴耶是一個還是有多少衆生就有多少阿賴耶,你就告訴他問題提錯了。

  問:剛才我還有點兒明白,這樣一說我又胡塗了。

  曉:這是因爲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不然爲什麼說得讓你更胡塗呢。是這樣,阿賴耶本是整體,你若問是一個還是一個衆生一個,這是一二叁四五……是數詞,整體是不能用數量來加以區別的。識外無境,我們習慣上把“整體一”叫做“一個整體”,這是習慣說法,這說法不十分准確,《大乘起信論》中說——“……不一不異,名阿賴耶”,這就破斥了數量觀念。

  問:佛經中的本生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曉:這問題我避免回答。我有一個原則,第一不談“苦”,因爲還年輕,對社會的酸、甜、苦、辣嘗得太少,若談苦會給人一種“爲賦新詞強說愁”之感。若我有了六、七十歲的一把年紀,那時談苦會好些。第二不談“事”,因爲“事”是證悟後的境界,象《普門品》中的口念觀音名號,可以入水不浸,入火不焚,我剛曉若跳入大火,即使口誦佛號,保證必死無疑。在白馬寺焚經臺,竺法蘭、迦葉摩騰把經放入大火經燒不毀,而文革時有多少經典被燒,這該怎麼說?

  問:法師你說遠了,我只問佛本生故事是真是假。

  曉:要是禅師,你這麼問是要挨揍的。

  問:打死我也要問。

  曉:我不能判定。

  問:我看你是沒信心。

  曉:若說信心所的“信”,我絕對有,若如淨土宗信願行的“信”,我們在座的各位都不具備,那個“信”是信心所達到極致。你問得緊,我告訴你,這答案不定,你若是佛教徒,我會這麼說,從理論上說,因爲我也沒證得果位,只能從理論上說,本生故事絕對是實有其事。你大概不是佛教徒,我只能這麼說,那只是講明一個道理而已。此謂“欲令入佛智,先予以鈎牽”,也就是說答案只能隨“時勢之移”。

  問:法師你有沒有感到現在的早晚殿徒具形式而沒有實際內涵,…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