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九華山仁德大和尚有一次在開示中說,我們常說讓照看話頭,然而呢,卻總是到念頭起來之後才發覺,這就已成了話尾。那麼師父你看,剛才我舉的我自己的經驗是不是在話尾上轉,在“誰”上轉,根本就沒有照顧好“念”,也就是說我根本就沒入門。不過,也有些法師們開示就是讓在“誰”上用工夫。這我就沒辦法判定了。
問:有沒有好的方法?
曉:你問問石頭比問我剛曉還強些。
問:參禅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曉:成佛。
問:不對,我是問達到什麼樣的境界就可以出禅堂了。
曉:我明白你的話了!參禅的遠期目標是成佛,近期目標是明心見性。用唯識宗的話叫打破第七末那識。打禅七就是這個意思,用參禅的方法破除第七識。念佛七、觀音七都是這個意思,用念佛的方法破第七識,用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破除第七識。因爲第七識強烈的我執,使得我們不能解脫。幷不是在禅堂中坐七天就叫打禅七,一定得明白,七不是七天的意思,而是指第七識。
問:在你們佛學院早幾期的《甘露》中,有一篇短文,說有人參禅時忽然發起笑來,可文後幷沒有解釋爲什麼發笑。這情況到底咋回事兒?
曉:《甘露》最早是黃複彩老師編的,他是《安慶日報》編輯室主任。我也記得有這麼一個小短文,好象是學僧習作。但到底爲什麼會坐著坐著發笑了呢,不外乎這麼兩種情況——一種是根本就沒用上功,是想起了什麼可笑的事。比如,有一次九華山佛學院打禅七,坐著坐著忽然心源法師在偷偷地笑,別人還以爲他得了“禅樂(悅)”呢,後來他對我說,其實是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什麼事呢?在心源還是小孩子時,一天他正在玩兒,鄰居喊他——小光子(心源法師的乳名),你媽媽又給你生了一個小弟弟,你快回去看。他真的就跑著回去往媽媽房間中鑽,正好接生婆從房間中出來,一見心源要往房間中擠,一巴掌把他打了出來,“趴一邊兒玩兒去,有你什麼事,你來幹啥?”心源法師說他是坐著坐著想起了這件事就發起笑來了,什麼得了禅樂(悅)。這其實是沒用上功。另一種情況是用上了功,但對其中的境界認不清。皖峰老法師在他的《古今大德嘉言懿行錄卷一——初皈依叁寶者必讀的課本》中舉有一個公案——有個和尚一坐禅,就有一只獅子來給他跳舞,他很高興,因爲文殊菩薩前邊才有一只獅子。首座和尚給他了一把刀子,讓他殺了獅子。當他再坐禅時,獅子又出現,他順手一刀,誰知道這一刀卻是紮在了自己的腿上。這個和尚就是對于遍計所起色法認識不清,要著魔。
曉:林柏川是哪一位,能否讓認識一下?……好,你紙條上讓從理論上解釋一下六道輪回、叁世因果相續的真實性,這個問題很難說,我們討論則效果會好些,不然你寫這麼個問題,只是幹巴巴地聽我說,我不一定說到你心裏去。你可以隨時打斷我的話。
六道輪回的現象自不必多說,說道理則要從生死問題入手,關于生死有叁種說法:A.一世說,生即父母生下我,死即我一口氣上不來,一切都完了,人死如燈滅。B.二世說,死了後還要再生。C.叁世說,解釋這叁世說,則要說你的第二問,因果相續。因果其實不單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面太窄了。你經常鍛煉,故而身體棒棒的,這是因果。你殺了人,所以被槍斃,這是因果。y=f(x)函數式中,因爲自變量x變了,所以函數值y也要改變仍是因果……因果其實不是佛教所獨有,佛教所獨有的是對因果的“特殊見解”——在因果相續過程中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主體,也就是“因果相續,但無自性”。先說刹那之因果,佛教是怎樣解釋過去刹那、現在刹那、未來刹那之間的相互關系呢?過去(前)刹那絕對不是現在(此)刹那,也絕不是未來(後)刹那,在這叁個刹那的背後絕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東西在貫穿支配,是無常變化的,刹那刹那無常變化。但變化之間有一個相續關系,此一刹那絕不是前一刹那,但此一刹那依前一刹那而有,後一刹那絕不是此一刹那,但後一刹那依此一刹那而有。這就是從緣起法上理解因果,這是佛教所獨有的。把一刹那擴充到一分種、一小時、一天、一月、一年、一輩子,都是這麼個關系。那麼,在生我剛曉的一刹那呢?難道不是依生我那一刹那之前的一個刹那而有,莫名其妙一下子就有了?我這一生之中刹那相續,難道在我死的那一刹那因果就不再相續?這不是因果叁世相續的道理嗎?有法師解釋叁世六道輪回時說,我這一期生命是人,死後來世爲牛,就如同住旅店。說這輪回就是由人的軀殼這個“旅店”搬到牛的軀殼那個“旅店”,這說法完全胡說八道,《解深密經》有言——阿陀那識甚微深,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爲我。佛說的多明白呀,“恐彼分別執爲我”,佛就怕我們把心識執爲常我,搬家這說法還是把它執爲了常我。記住,輪回是(因果)相續,而不是搬家。
問:能不能當下拿出事實證明確真有來世?
曉:先說從理論上你能否理解?
問:理論上說得過去,但你對金先生說過——理論上說得通的也不一定是事實。
曉:好,那麼請問你能否拿出事實來證明一定沒有來世?
問:(張口結舌)……
曉:做個很簡單的實驗,買根繩子挽個套,脖子一鑽,一下子就知道有無來生。我們不相信來生,是因爲受後天文化的影響太深而已。其實死沒有什麼了不起,它只是我們生命形態的轉換罷了,這種轉換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只是死時的轉換一下子力度太大,我們感到難以接受——我這一生是有身根的,到那一下子轉換成中陰身,沒了扶塵根。
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怎麼才能看見?
曉:你憑當下問我時的心念則永遠看不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顯現的,當你與彌陀本願相應時才能看見。可我們現在所看見的一切,都是衆生業力所顯現的。業力與願力截然不同。還有,淨空法師說過,佛教的一切東西都是表法的。比如西方,絕不是陝西那個方向,藥師佛的東方也絕不是上海方向,我們大殿中的橫叁世佛,就是東方藥師佛,中間釋迦佛,西方彌陀佛,他所表示的就是任何地方、任何處所都有佛,不讓人執著。再者,西方指黃昏,東方指早晨,這是說任何時間都有佛,還是讓人不要執著。佛法時時處處都在讓人破執著,如此而已。
問:有人說極樂世界的人無男無女,挺奇怪的。
曉:胡說,經典上說無男無女?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不退位聖者,該顯何身度人時就顯何身!應該說是可男可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二十二願爲國無女人願,二十叁願爲厭女轉男願。爲什麼呢?我們知道,若一個地方既有男人,又有女人,就顯得關系很複雜,很難處理。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發願,就得避免這複雜局面,讓人都顯同種相,若顯男相都顯男相,要顯女相都顯女相,既然法藏立願顯男相,自然那兒都是丈夫相。當然,有女才有男來以示區別,既然只男無女,就不必要“男”這個名身了倒是真的。
問:我也想學佛,法師能否介紹一下該按什麼順序學。
曉:先學因明,即佛教邏輯,若一個人邏輯思維不清楚,你沒有資格學佛法,現在欠缺的就是因明,故很多出家師父的話是經不起推敲的;第二步學對法,即俱舍;第叁步是戒律;第四步是般若;第五步是瑜伽(藏地把第五改爲中觀)。這是當初那爛陀寺規定的學佛次第。
問:佛教是無神論,爲什麼《地藏經》中有那麼多鬼神?
曉:《地藏經》中有不少的神鬼,但絕不能因爲這而說佛教是有神論。爲什麼呢?佛教承認有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種種不同生命形態,如餓鬼、山神、樹神、草木神,但他們都是“衆生”之一,與我們人平等,他不可能主宰得了我剛曉的一切,絕不能成爲第一因,佛教徒絕不能把他們當作崇拜對象。
問:《普門品》中說的觀音菩薩,活脫脫就是神。
曉:《普門品》的重點有兩個,一是觀音菩薩觀世間苦難聲而去解救;二是觀音菩薩解救苦難的方式是應以何身得度而現何身救之,靈活之極。這其中的內涵就是——第一個重點是說觀音菩薩具無量大悲,第二個重點是觀音菩薩有無量的智能。淨空法師說,什麼叫觀音呢?觀音表征慈悲,不懂得的把觀音看作神,明理的方解佛陀說《普門品》的真實意——佛陀是向我們發出號召,向觀音菩薩同志學習。
問:既然存在餓鬼、天神等生命形態,我爲什麼看不見?
曉:你太笨了!就象一臺電視機,你天線不好,只能收一個河南臺、中央臺,你架一個鍋, 立馬可以收看幾十個臺。你把你的思維維度調調,立馬可以覺察天神。
問:做佛事超度到底是否管用?
曉:從道理上來說絕對有用,在經典上完全可以找到做佛事有功德利益的依據。比如誦《地藏經》,經文上就把誦此經的功德利益列得清清楚楚。而且說,幫死去的人誦經,死者只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做的大部分佛事幾乎是毫無用處。因爲我們誦經者的心是散亂的,而且有時候爲了趕時間還偷工減料故意漏幾句,你想這樣的佛事還能超度人嗎?絕對不能!
問:有無依據?
曉:在《相應部五》中記載,一個佛弟子發現有人在幫別人做超度,就去請教佛——大德,你是世尊、正等覺者,請問能否把所有的亡者超度到天界?佛回答的很巧妙——若一個人一直造殺、盜、淫……死了後,別人爲他祈禱,合掌繞行,念誦“願此人死後超生天界”,這個人能生到天界嗎?接著佛又舉了很多比喻、例子。這就很明顯。
問:那我們現在可以請和尚做佛事嗎?
曉:若自己家人死了,最好自己誦經,這樣最有效,因爲親人對自己很有感情,自己誦經時可以很投入。你到廟裏請和尚誦,其效果值得懷疑,因爲和尚的道行也不過爾爾,真正的大德高僧有幾?在古代,印刷水平有限,所以只有廟裏的和尚們才有佛經讀,一般人沒有讀佛經的機會,使得要誦經做佛事只能請廟裏的和尚。而現在呢,佛經隨處可見,你只要願意,任何人都可以研讀,明白了道理,最好自己誦。這樣也可以改變和尚在有些人心目中的印象——和尚的任務就是給死人念經的。
問:現在還有居士在到處忙忙碌碌的去給人做佛事,這樣還闊闊綽綽。
曉:那不是居士,是騙子。
問:人家這是勞動所得。
曉:那麼你是傻子!這件事就是騙子與傻子共同上演的鬧劇。
問:現在也有不少的感應故事,法師你怎樣看待?
曉:我們看曆史,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新皇帝登基瑞相什麼的特別多,爲什麼呢?臣子們爲討新君高興附會的!注意——附會不是瞎編,瞎編是無中生有,而附會是對某件事做錯誤的解釋,做這解釋還有可能是別有用心。感應故事也是,本是很平常的事,當事人或出于什麼目的,也或者是愚昧,認爲真是佛菩薩感應。哪來那麼多感應?佛教注重的是你德行夠不夠,而不是怪事多不多。況且經上明明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問:難道感應故事都是假的?
曉:真的不多,但不全是假的。我記得天津有居士給寄過一篇稿子,內容是這樣——他們買了些魚去放生,放入水中後魚卻不動,于是他們懇切地念觀音菩薩,念大悲咒,七八分鍾後,魚會動了。他們說這是觀音感應。
其實,這有什麼奇怪的。你去買來那將要被殺的魚放生,魚離了河水,環境大變,當然不適應。南方人剛遷移到西北大草原上,也得好長時間去適應草原環境。我剛到九華山也是水土不服,好長時間一直肚子不好,這沒什麼。魚對于環境大變不適應,于是“昏迷”了,剛放入水中,一時還沒有緩過勁兒來,因此不動。七八分鍾後緩過勁兒來,當然就會遊動了。剛開始時魚不動也幷不是死了呀。你若真能把一條已死好幾天,已經臭了的魚用大悲咒念活,那我真服你。寫這樣的稿子我只能說你學佛根本還沒沾住門邊兒。這稿子我就沒用。後來大概是《臺州佛教》登了這篇文章。還有種情況——集體說謊,有人爲了本集體的利益,中間再有些愚昧不明真相者起哄,會造成很大聲勢。氣功界集體說謊這事兒最多。這就得靠智 慧辨別。故,要明白,所謂感應故事,一定得是不可思不可議的事兒,可思可議的不算。
問:金山活佛能把死動物救活。
曉:問題是你不是金山活佛。當然這居士時時想到佛菩薩比心中整日是嗔恚、憤怒要好得多,但不可否認你仍然是愚昧,學佛就爲的不愚昧。
問:那麼該怎麼放生?
曉:古德們編有放生儀規。
問:有人說我們放生的同時也造很大業。
曉:放生的功德是很大的,但放生也有一定的規則,你得注意。比如放泥鳅,就得明白泥鳅的生活習性,要把它放在河邊淺水處,若你爲防止再有人捉,而把它放入長江當中,則它必死無疑,這樣呢,你放生的功德就打了折扣,不圓滿,但到底有多大罪過?大乘主要看發心,罪一定有,但絕不是十惡不赦,不必爲此擔憂過甚。我們知道,只有不做事才不會犯錯誤,但不做事你就是廢人。若怕造罪而不放生,就是因噎廢食,也不對。同樣,是草原上的生物你就別拿到山林中放,淡水中的生靈也別往海水中放……還有,不要非擠到諸佛菩薩節日時放生,因爲在平時,阿叔還擔心他們抓的活物賣不了,到節日時知道有佛弟子要買東西放生,就在前一天捕許多等我們買來放,這最要不得。所以,放生也有講究,雖然罪不十分大,但能避免最好。
問:人家說虛雲老和尚是八地菩薩,是不是?
曉:不知道。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