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P22

  ..續本文上一頁發願,沒有這些個你怎麼能達到真實呢?所以說藉假修真。有時候我們自己要有知見,有時候又不要有知見,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當你跟人家爭執辯論有些什麼問題,那你靜下來,用我、人、衆生、壽者有沒有,就是這四相有沒有。我、人、衆生、壽者沒有,那你是正確的;若有,你是不正確的。

  例如像證道歌當中說,永嘉大師證道歌說我們互相之間要不要诤論?诤論是不是就是不對?他說四句偈子,在那個證道歌裏頭我摘的四句偈子,說我們在辯論當中要不要顯現真理?說圓頓教沒有人情,有疑,有懷疑不能解決,有疑不決直須诤,這個诤非是山僧诤人我,不是用人我知見來搞鬥爭的;爲什麼?修行恐落斷常坑。學般若智慧的人,學,沒有成,最大的利害關系是什麼?斷滅見。諸法都空了,什麼也不做了,什麼也不學了,什麼也不修了,這不是斷滅知見嗎?偏于斷見,斷見就執到空的一面去了。最大的過患是藉著般若義,佛說的執我度衆生無生可度,說須菩提你不要這樣想,沒有衆生可度,那你把這個沒有般若智慧來當成煩惱來爭執;說佛都這樣說了,無生可度,無法可說,我也無法可聞,那該一天睡大覺,那不是墮落了,那就墮落斷常坑。執常執斷都落坑,都了不了生死。執常的他還能有功德,也不對;執斷的,功德相都沒有了。所以學習的時候,學般若的特別注意的要有智慧,你做任何事物都要用腦子,再用佛的教導衡量一下這些認知的過程。

  佛在跟須菩提說這些話的時候,須菩提他們那些當機衆都證得阿羅漢果了,佛說破他們法的知見,他們對法的執著,佛是給他們破除他知見的。如果對我們來說,我們不是當機衆,我們是善根衆,種善根吧!將來向這方面求。所以學金剛經、學般若門最大的毛病墮于斷見,要把這個毛病一定改。常聽到學大乘經的,我就是佛了還修什麼,不講因果了,什麼都不講了,沒有善惡,沒有因果,那都是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這是說大話,不行,因爲你沒到這個地位。這是特別注意的,經常聽到有人學了金剛經了,拿金剛經話來說,這是不可以的,要有智慧,不然那會跳到崖裏頭去了。有智慧的人他不會冒險的,例如古來人說“馬到懸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補漏遲”,平常那馬跑到懸崖去,你這時候才勒馬叫馬不跑了,辦不到了,馬就跳下去了;那個船開到大江中心去了,你來補船的漏洞,晚了,船到江心補漏遲。你把馬放它跑,跑到前頭是懸崖,它止不住了。“馬到懸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補漏遲”,你的修行,斷煩惱,你要這樣理解了是漸漸漸漸的,不要跳崖,跳崖落到斷見坑。說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即是生滅,沒有生滅,那又落于常見了,落于常見坑了。修行的人不斷不常。

  你要修行哪一法,每一法都有利,有利一定有弊,有進一定有退,你把退想好;就是要有智慧,要有般若智慧,不要做傻的事,意思就是這樣含義。因爲你聽到每一法要知道每一法的因緣,這個金剛經須菩提請問的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心,當你修行的時候,千萬注意,既不落斷也不落常。同時先認識自己,我們衆生最大的過錯不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盡做些冒險事,修行也如是。同時我剛才說這兩句比喻的話,假使你在修行當中遇到些個災難,甚至是命難,你怎麼樣對待?你是佛弟子,依著佛法你怎麼對待?正常修行當中無災無害,像我們在普壽寺大衆這個道場,你這樣修行有什麼災害!什麼事都找不著你,任何的事沒你份,你就好好修行,很安穩。但是你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有啊,想入非非,很多道友想打般舟叁昧,一個念佛七都住不下來,要打般舟叁昧,這是冒進。說我學佛法,修行勇猛精進;說得很好,願很大,能做得到嗎?甚至于什麼叫般舟叁昧還沒搞清楚,怎麼樣修、修的次第也沒搞清楚。

  我今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拿般若經來講,就像現在我們講這段經文,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經,讓我們生極樂世界,勸我們念佛得到念佛叁昧,生極樂世界。如果咱們拿這段經文來印證我、人,我是現在修行者,要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佛,這個中間有沒有我、人、衆生、壽者?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相續不斷,你怎麼理解?以金剛經和阿彌陀經,你怎麼樣來理解,用你的智慧,有矛盾沒有?觀音菩薩在法華經普門品,法華經咱們剛講完,普門示現大慈力,經常度衆生,觀世音菩薩有沒有我、人、衆生、壽者?地藏經,地藏菩薩在地獄化度衆生,常在地獄化度衆生,有地獄相,有衆生受苦難相,有沒有?他們都是般若智慧成就的。地藏菩薩跟佛講,佛贊歎,地藏菩薩痛哭流涕,他還有感情嗎?好多大菩薩在聞法,爲了衆生悲傷流淚,這是情感嗎?是大慈大悲嗎?這些個都是問號。你要學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對這些個現相你怎麼樣理解?

  本來要想求成道求智慧的,智慧沒得到,那又發生了很多的障礙,障礙就是業,就是沒有那種般若的智慧判斷是非能力,那你修行往往落入邪見坑。我剛才念那個永嘉大師證道歌說圓頓教,聽起來是圓滿的、超生的、立即成佛的,但是你有這些個智慧的能力沒有?第一個具足智慧,這就辨別你生智慧的。若是從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四相所不遣,任何的疑沒有,有智慧就無疑,有疑的時候就沒智慧。那些個大菩薩向佛請問,他是代衆生問的,不是他懷疑,他不懷疑。如果大家讀地藏經,看見普賢菩薩問地藏菩薩,問他地獄的事,普賢菩薩不知道地獄的事嗎?他是讓地藏菩薩說,藉此一問,地藏菩薩一說,令一切衆生知道了地獄的苦難,避免,不墮地獄。大菩薩的問答,像須菩提這些問答,須菩提不是不知道,須菩提都知道了,須菩提有智慧,爲什麼?利益後世,就是度末法的衆生得到利益。

  一切衆生皆具足佛性,既然具足佛性,一切衆生都是佛,但是他迷了,需要返本還源。具足是一回事,應用又是一回事,所以我們講性空緣起就辨別這些事。用世間法說具足,你沒有用,沒有用等于沒有。咱們現在世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誰開的?人民開的,咱們都是人民,咱們都是銀行的主人,你到中國人民銀行去拿錢,辦得到嗎?人民警察給人民服務的,人民是主人,警察是傭人。當你沒犯法你是主人,當你一做錯誤事,傭人就幹涉主人了。你拿這個例子說,我們本具足佛性,人人都是佛,現在你失掉了、迷了,這個權力沒有了。因爲你失掉了,失掉了還有嗎?我們要把它恢複回來,要學,這樣來學金剛經不會有錯誤的。千萬不要拿大菩薩的聖境,因爲走路還得一步一步走。咱們說那小孩子,叁兩歲小孩子他是人,什麼都具足的,但是他這個時候還不成長,還沒有人的智力,大了才行。咱們剛信佛,信佛的根底沒打下,沒打基礎,沒牢固,學般若經,學金剛經,或者學大般若,往往學錯誤的。空的,都是假的,一開口就空的、都是假的,對不對?對,沒錯,是都是假的,你假得了嗎?你給他兩耳光,他馬上就跟你打架。你是假的,我打的是假的,我沒打你真的,行嗎?不行。就像我們人民說我是主人,我這主人到銀行去拿錢;拿不到的,辦不到。一定把這個道理懂得,完了時候你就懂得了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就因爲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把那個人失掉了,把那本性迷掉了。以下再看迷掉了的情況。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如來說我,或者說如來,或者每個說有我者,這個我不是真我,非有我;但是凡夫認爲這個是我。如來也說有我,如來說有我非我。凡夫以爲是我,真我,他不是非我,他把這個我當成實在了。所以佛經常用那個例子,說空拳哄小兒,小孩哭,說別哭,我給你個玩具,我給你個吃的,小孩真不哭了,這一撒手什麼也沒有。佛利益衆生說有功德、有福德,這等于哄你,你就修行修行;等你修成了什麼也沒得,我即非我就這個含義。如來說是隨緣,不是真實的,如來說那個我不是我,執我非我;但是凡夫他就當成真實的了。受苦,八苦交煎,有嗎?凡夫他是有,他苦就是苦,他解脫不了。經常說痛就是痛,對我們凡夫說痛就是痛;佛說歌利大王割截他身體,他沒有痛。前一次跟大家講你能覺到痛,覺到痛那個它不痛,痛不是覺,覺不是痛。這個義理就知道了佛說的有我非我,沒有個我存在,那爲什麼佛要說我?隨你的緣,因爲你執著我,佛就跟你說我。幹什麼?去你那個執著,就這個含義。佛說我不是我,沒有我;凡夫就執著是我,我就是我。這是一重義。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凡夫是假名,不是凡夫,是名凡夫,這是隨緣義。例如說如來說我、佛說我是清淨法身,是自在的、無礙的自性清淨,以這個爲我。這個我具足什麼?常、樂、我、淨四清淨,這個我是常、樂、我、淨我;凡夫那個我是貪、瞋、癡、無明、十惡;都是我,名字同,義理不同。咱們就說人,拿這個來舉例說,人,其實籠統的,非常籠統,說哪個人、哪裏的人、什麼時候的人,過去的人、現在的人、未來的人,黑人、白種人、黃種人、紅種人,顔色也不同,你要把這個人分析起來,你寫一萬子、寫十萬字也寫不完人,還沒把人弄清楚。就舉這麼一個例子吧!這只光人間,還有天上的天人。所以凡夫這個名字就統一了,凡是一切沒修成的都叫凡夫,凡是凡夫都認爲有我,不論大人小孩。大家可以觀察一下,不會說話的小孩他那貪心表現,你給他什麼東西他都拿到;或者剛會說話,我看這個小孩小名叫妞妞,誰動他東西都不行,他說妞妞的、妞妞的,他就知道是妞妞的。你問他什麼是妞妞的?他就答覆不了你了。無始時來的業,這就叫凡夫。

  有我就有對待,有我就有人,這個人指著他人說的,有我、有人,我相、人相,整個衆生相。但是有一點一切衆生相是相同的,哪…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