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是非法相,法相沒有了,非法相也不存在了。對于般若不得言無言有,說有是錯誤的,說無是斷滅的,也是錯誤的,不立文字,不立語言,這種含義就是般若波羅蜜法。這經文裏頭後頭說得到的,若言有,佛有法可說,有文字相、有我相、有人相、有衆生相、有壽者相,那就是謗法。“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我說的法都是比喻過河的一個筏子、一個船,過了河,你還要船做什麼?要筏子做什麼?知我說法,法尚應舍,法應該舍掉,何況非法呢?非法更不立了。
【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即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佛說到這又假一個征啓的意思,何以故,什麼原因我作如是說?這個意思就是讓你不要執著相。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就是學般若波羅蜜的衆生心不要取相,要一取相就執著了,就執著什麼了呢?我、人、衆生、壽者,就是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就是心不爲相轉,心要轉相。這一切經論,凡是般若部的,乃至圓滿教義都如是說,心不被相轉就是佛,心要被相轉了就是衆生。佛跟衆生的分別點,就是你爲相轉不?不爲相轉即同如來,爲相所轉即是衆生。
若取著了一切法相,那就叫執著我、人、衆生、壽者。不執著一切法,不執著一切相,就消滅了我、人、衆生、壽者。法相是對非法相說的,法相既然不著,非法相也不著,若取非法相也不可取、也不可著,這就是佛所說的邪知邪見。
迷了,迷人,就是對于般若經沒有開悟,不明白般若經佛說的義理,那就對佛相對菩薩相生起執著,對衆生相生起執著,有揀擇、有男女、有好醜,這都叫分別相。所以在一切法上不要執著,因爲我們的執著就分善分惡、分好分醜,乃至于長短、方圓、大小,一切相對法。在這一切法上,何者是法?何者是非法?
在這個意義上,所以以前這些個跟佛出家修道學習已經二十年了,這法把他以前的執著都給他遣掉,不要再執著了。這個含義是什麼?不論淨法染法,你在法上去取執著;這不是世間相取執著,在法上取執著;到這個時候了,般若是遣除一切法的,是講空義的。所以說不應取法,這個法是佛所說的法,佛說的貪瞋癡法我們要舍掉,佛說的戒定慧法我們要保持。在這個法會當中,就是現在到了般若部了,不要再執著法與非法的差別。因爲一切比丘執著,不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般若會上全是遣執著的。不要執著,如來平常的一切的談話說法都含著這個道理,是你們不理解。所以佛這時候跟他們說,說汝等比丘應該怎麼認識我說的法,你把我說的法當成一個過河的船,當成一個筏子,過了河了不要再執著法了,這一段的意思就是這個含義。
因爲這些個大阿羅漢,現在這千二百五十人俱,佛給說般若波羅蜜經是當機衆。咱們前頭序分當中,佛只給千二百五十人比丘(都是證得阿羅漢果的)說的法,沒有優婆塞、優婆夷,也沒有凡夫,這千二百五十人就是常隨衆,佛是轉變他們的,都讓他們行菩薩道,都讓他們成佛。所以在我們學經的時候,第一個你要注意佛在這個法會當中對什麼人說法,而且這個法只是對這些人說的。
因此不應該取法和非法,沒有法,也沒有非法。這個道理一定弄清楚,弄不清楚你會墮斷滅知見的。學完般若經,戒學部也不要了,戒研部也不要了,那咱們就麻煩了,不是正學的,咱們還沒到這個地位,等你到了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時候。因爲這些當機衆都證得大阿羅漢的,他把苦與樂、是與非分別特別清楚,不肯行菩薩道,不肯發大菩提心。佛是轉小向大的,般若經主要是轉小向大的,那才是真正當機衆。不但非法不應當取,就是法也不應當取,沒有法與非法的差別。
因此如來常說所說的法像筏子,像過河的船,像過河的筏子,你過了河了,那個筏還要它做什麼?還要船做什麼?你過了河,你還背著個船嗎?到岸則舍。你們這些二乘人已經到了岸了,出了到了生死彼岸了,向佛果去求。這是佛度有,說空法,度有法。如果你有法還沒具備,那你還不能舍棄,就是這樣含義。說空,只是爲那些執著的人度有。那河就是能度,有河得有船,你過不去河,有船就過去了,所以這需要法;已經過到河那邊去了,那法就不需要了。因爲有就需要空,就是空亦不空,這個含義要懂,空不是斷滅的。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于意雲何,你聽到這些話,你怎麼樣想?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如來是不是有個佛道可成?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了?如來有所說法耶?都是問號。問須菩提說:你怎麼認識的,佛成的道業,無上正等正覺的道,有個得嗎?乃至于佛說法度一切衆生,佛說法了嗎?有所說法?這是佛問須菩提。佛不會問我們,爲什麼?我們還沒到這個程度,我們還得見相忏悔,還得持戒,還得發心,你到什麼位子說什麼的話。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須菩提怎麼答覆的?爲什麼須菩提是當機衆,須菩提本身就是空生,在佛弟子當中解空第一,在佛的大弟子中悟解空義的他是第一的,所以佛說這些法跟須菩提說,而且須菩提能理解,所以他才能夠作爲請佛說這種法。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他也老老實實跟佛說,沒有個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無定法,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是個一定的法,不是從外邊得來的。假使我的心沒有我,無我相,沒有我了當然沒有人了,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無相的意思。
佛說的法就像一個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藥,那這就是緣起。因爲他有病,這個緣得吃藥。佛說法是對著衆生有這個病,佛說法就是藥。因爲衆生執著,貪瞋癡煩惱很重,佛給他說法,要斷煩惱,要消滅妄想。但是佛說法是對機的,對哪一類人說哪一類法。我們衆生他不管對象,也不管聽懂聽不懂,他也沒辦法來判斷,所以不能夠隨機說法;還一說,不能假善巧方便變通,盡說成語。咱們就現實例子說吧!我看過很多佛學院的法師講課的時候就是念念經文、念念注解,因爲他自己也沒深入,也沒法把它變通來給學生講,這就是法滅的現象。法不對機,不對機他要謗毀。法不對機,他聽了他煩惱,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生出障礙,他要謗毀,這是法不對機的現象。
不但一般凡夫,就是聖人、大阿羅漢,在戒經裏頭舍利弗收了兩個弟子,教給他一個學定、一個學慧,這兩個弟子修了叁年什麼也沒得到,退心了。佛就知道了,佛就跟舍利弗說:你把這兩個顛倒一下,學定那個人叫他學慧,學慧那個人叫他學定。舍利弗照著佛的囑咐給他倆顛倒,給他倆重新說,不到一百天兩個人都證得了,開悟了。爲什麼?大阿羅漢能觀機的時候觀得很短。
那我們現在說法就是講經,你這個講經是照本宣科,法不見得對機。機呢?也是現在講經的很少,只要講經我就去聽,但是我能進入不能進入那是另外一回事,聽聽經種種善根就好了,是這種心情。說者沒有那種慧解,不能觀機。我上來就跟大家說,佛說般若經的時候是對千二百五十人說的,沒有另外的,沒有優婆塞、優婆夷。不像別的經,大乘經典,種善根的經典,四衆弟子、天、人很多,般若經沒有,金剛經沒有。般若經,大概大般若般若部分都是這樣子。咱們心經對什麼人說的?根本沒有說,開始就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對哪個人說?向哪些人照見五蘊皆空?咱們學華嚴經全是大菩薩,是果位上的大菩薩,舉的例也是大菩薩的例子,就舉個善財童子一生成佛。說法要對機,有機才有法。
須菩提答覆佛說,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他的理解力,他是當機衆,他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是外頭來的,也不是從外頭得到的,怎麼樣能契合呢?我達到無心,這個心上沒有我、沒有人、沒有衆生、沒有壽者,無一切法,這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假其他解說了。這個人血壓很高,你再給他吃補藥,完蛋了,那就要送他快點死。他已經就血壓很高了,因爲你不知道他的病,你再給他吃點補藥,那麻煩了,那血壓不更升高了。所以知病下藥,得對病投藥。咱們這末法說法,現在說法,種善根,只要有說法的我聞一聞種善根,並不是求證得。
我知道我們最近道友的心情,老和尚再講一講吧!只要有講經聽聽就好了,是這種心情;並不是想聽,我要證得般若波羅蜜,沒這個心。有嗎?你們哪位有想證得觀自在菩薩、想證得須菩提以上的位?須菩提是當機衆,他請佛說。說者,聽者,大家來種善根,是這樣一個過程。當然不會證得了,學,我們是學的過程。學什麼?學習無我。學習無我,也沒有人,沒有我,沒有他,我、你、他不存在,什麼男性的女性的、老人小人,一律平等,沒有這些差別相。金剛經還加了很多比喻,心經什麼都沒有,一開始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那以後都是加以解說,怎麼照見五蘊皆空的,下頭是解說。就像此經,金剛經說須菩提請問佛怎麼樣住、怎麼樣降伏。什麼呢?心,就完了,我現在只求我怎麼樣住到我的心、怎麼樣能降伏它,那佛再分別解說。純粹對阿羅漢說的,他們都達到無生了、都達到空義了,但是只是半邊。佛說般若經是全面的,不是半邊,不是我空,法也空。須菩提這些大阿羅漢我是空了,法不空;佛就著重顯示法空,不要在法上執著,執著你解脫不了。
因此才說沒有一定法,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是定法,哪有個法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但是你得證得,你真正契入。例如我們禅宗祖師丹霞劈佛,很多的例子劈佛像,沒有個佛,但是他可以。如來的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沒有個證得的心,沒有個得的心,又有什麼證得。那是不是就說沒有?那又…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