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無垢修持晶鬘
敬禮上師
時大師蓮華生,擁具加持教法之持明,住啤嗎岡珠晶隱地,卡珍公主磋嘉媽向之求法。此一時也,大師爲未來世有情故,開示無垢修持晶鬘。未來世之大衆,谛聽!
化身蓮華大師示言:若心誠修法,須有具德可信上師,得清淨不斷之傳承者。
若汝師虛诳,教法錯謬,則汝所修持均爲顛例。以此乃極險,故遇具德上師實爲至要。緊記之!
磋嘉媽白言:何謂不斷之傳承耶?
化身大師答言:須由法、報、化叁身而下不斷之傳承。我之傳承即爲此也。法身普賢王如來傳與報身無量光佛,又以善巧方便傳與化身的我,汝,善女人,從化身中受持,即是得此傳承及其加持。
化身蓮華大師言:上師不應對非器及缺緣者授與心要。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此等之徒不敬師,只爲騙取教授。接受此衆,必將教法轉托他源,徒令口授浪費。不按傳承之告誡。以此等人不修持故,將甚深法與之,與將金粉撒于水溝無異。斯非教授之根器。以不理解與缺信故,此等無能任持教法。將口授付與非器,教法變成文字言诠,令教法變壞。若授與非人,教法糟蹋,毫無義利。爲保持此甚深法要,應善巧審查、及抉擇弟子根器。緊記之!
化身大師言:勿以法傳與曲解者。
磋嘉媽白言:爲此將生何種過患?
大師答言:此等非器,無能了悟口授要點。以缺傳承之授與故,不能與法合,而其品器遂變腐敗。以法傳與巧作世智辯聰、善于詞令者,只令謗法。謗法者積集惡業,而汝本身,以忿怒故,亦卷入惡行。此是之故,師徒由法卻均集惡業。無有義利也。
化身蓮華大師雲:勿讓糟蹋教法者相隨。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商人追逐名利生計,不以法爲祈求。只以曾“修習”,“受”與“了知”佛法爲滿足。于微小得、名、食、財、樂與敬之求,即不守教授,縱曾得上師之密授,亦複如是。反之,肆意宣揚,揉雜錯誤,與吹噓以嘩衆取寵。勿以教法授與利用其師及佛法行爲如騙子之徒。不必將無死甘露,自已仍未嘗受,便給他人,故應只付與至誠懇求者。若糟蹋密咒道甚深法,則不能獲加持,空行母及護法衆將怒,致招來障礙。緊記之!
化身大師言:由此口授撮出甘露傳與堪能持續修法者,自內心願求勝解者與恒常修習者。
磋嘉媽問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此類人,以師爲佛,生大信心。以口授爲甘露,得信力。以心無疑慮故,以教法爲如意寶珠。知輪回苦惱爲毒,爲來世精進修持。以現世馳求無益,于欲成就無上覺中堅忍。此等尊貴者,于名利染著競逐之過患中無染,而爲勝利者之秘密心裔。若將教授付于此衆,于自他均有義利。緊記之!
非器無能盛雪山獅子乳。然若注于金瓶則爲極妙。
化身大師雲:若以一期覺悟而不欲自律者,則修行無法入心。故自律爲至要。
磋嘉媽白言:何能進入自律之道?
大師答言:初修法時,若不自律,則爲懈怠、自欺,卻無能有成也。以此故,住于靜處,如屍林、高地、雪山、僻處、成就者所住之地、密林等,于吉祥之月如夏秋季等,或于吉祥日如初八、白月、十五日等。
于此等地,汝應掃淨、敷座、設壇城、陳設供品,于壇中安奉正覺之身、語、意(漢譯者按:一般以法像、經續、塔表正覺之身、語、意)。向地神、龍族等放多瑪,獻以飲用,命無障礙,應來護助。
于翌晨勿呆誤。向上師叁寶獻供,召請本尊、空行、護法並獻食子,如是修法。放食子時,勿向外,應向己身,作勿令成就漏失之緣起。
于盡日一切覺受,皆視如夢。意者,任運安坐一切所顯均無修整。任一切覺受即歸自然與放下。安住明覺而無執著。
于中夜,以厚眠入法性,而住于無想中。堅固思維,望能知夢!以此能令夢中住于法性,而無散亂與夢魇。
早上以法性爲道,當此睡醒時,汝身放下,意住法性,以無執、無修、無昏沈修本有覺性。勿墮懈怠,以醒覺自律而修。
出關前勿穿他人之衣服,以能招罪障與漏失故。若食太甘,易墮欲望散亂。若食太薄,則體力消減,無法自律續修。食宜調和合宜。
勿食不淨、偷來及棄食。勿食犯戒破叁昧耶等之食,或被惡念所染者。否則,成就延誤或未及期出關之障生。
勿動床座。若于滿所發願之數,閉關圓滿前,移動床座,則祥兆境界將失,並遇突然之障。
勿爲他人修保護法,或爲人驅魔,否則自己能量即減。勿洗刷身上、衣物、頭、發等之汙垢,否則成就減滅。勿剪發、剃須、修甲,此等均減弱咒力。勿于關中替人說法,否則障成就之兆。不只于一次受發願閉關日期之戒,而每日均受之,否則受魔羅之影響。
與人交談,則咒力不生,故當禁語。若以金剛誦念密咒,或揚聲誦忿怒咒,其力消滅,非人與神祗驚伯暈眩,故如法低聲以誦。
若躺下而誦,手放胸前記數,則能自障。于任何時,坐者身直則脈直,風可運行自如。以心風相連故,風運行自如者,心則易于集中。以此甚深義故,應作七支坐法。
無于日間眠,以生多種障故應盡法除之。
勿將涕唾吐于人多來往處,否則咒力損滅。
于出關前,斷一切利他、追求或散亂之行爲,及一切擾亂身、語、意者;安忍集中于修持中,功德增長能自受用。
于關中,若一切善惡示現或幻相等,勿著于喜惡或取舍。要住心于自然直至圓滿。
閉關圓滿作酬恩獻供,開閉關限製,然于數日中仍住于關之境性中,勿入市集或遠行。叁日內,除自己床勿睡余處,勿見非共有叁昧耶之人。
勿以法物示人,勿將成就物(出關前早上供物)與人而留自用。
由入關至圓滿,縱何事發生,勿中途出關。以此爲魔羅所生障故,勿順從之。
于任何時,修行果者,勿偶然住于世法。勿隨手拈來而食。勿著髒壞衣。勿隨處躺臥。勿令人見,或去人來往處。勿作瑜伽律儀之非時行。于任何時,行爲均應檢點。
總之,若欲得樂,如法修持,更應自律,並于不如意處安忍。于晝夜中分段修持,則汝之樂長久。緊記之!
化身大師雲:若欲得無上覺,而不能守護閉關時限之戒,魔障即生。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己發願修無間斷之口耳教授,誠修對治:以離對于別人恭維之染著,對別人因恭敬頂禮、獻供、求加持所予飲食之貪著,此只能擾亂無定無信者之淨修。
初者,可發誓修叁日、七日、九日、半冬月、一夏月,漸次推至年月。發願修十二年最爲殊勝,次爲六年,叁年或一年則更次之。若仍屬不能,當守如下律儀:以身、語、意全部投入于修法中,維持六個月、夏季或冬季,毫無懈怠或惰住,此中利益甚大,並能入覺悟道中。
總之,不能守戒,乃違越之主因。故不當受不能守之戒。自按能力受可守之戒。如此修持則更深,緊記之!
化身大師雲:于實踐上師真實口授以修持時,勿言爲至要,應作禁語。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一切散亂中,無利語最。由此而生無義空言,即扼殺修持。能禁語者爲最殊勝之閉關;能使人于鬧市中,仍無散亂。
縱修何種自律,禁語最爲第一。若不能者,最低限度于關中禁語。以禁語故,修持不致爲俗語所亂,語之力得成,而速獲成就。
總之,修法以外或與法無關之言語毫無義利,不需要者。若于停止日常語言之後,仍不竭力用語言唪誦以達無上覺,則猶如喑啞。緊記之!
化身蓮華大師雲:觀修本尊時,了知身、語、意之定止爲至要。
磋嘉媽白雲:何謂也?
大師答言:觀身爲尊身,顯而非有,爲身之定止。以語持本尊咒,清淨明朗,如虛空性之回響,爲語之定止。其意,清淨離思索,顯空不二,爲意之定止。不離身、語、意之定,是謂大手印。
于持續唪誦善逝精要之叁字時;嗡爲身、阿爲語、吽爲意,即與一切善逝之身、語、意無別。
總之,若不離身、語、意之覺,修密咒道決不致入歧路。緊記之!
蓮華大師言:記每座之時及唪誦之數爲至要。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于唪誦時,將每日分成叁或四座,發願晝夜唪誦,以一千之數爲最勝,五百爲次,最少乃百零八遍。
圓滿此數之前禁語,而不讓俗語滲雜。若如是者,無障可生也。
生圓次第無分、修行果猶如緩流爲口授實修之不共處。
一切所冀望者如淨垢、積資糧、除障、速達二成就等均容易以生圓無分及行果唪誦而得。
于一切唪誦中,當誦嗡阿吽,爲一切善逝身、語、意之精要。其爲最深邃及包含一切。故發願唪誦或置于他咒之頭而唪誦之能得大加持。
總之,集涓滴可成大海。勿讓兩唇空過,無間斷收集密咒之每一字,亦爲至要。于某一點即得成就。緊記之!
蓮華大師雲:苟不能以方便知見雙融,密咒將流入歪道。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方便者修法之無诳原則,或爲生起、或爲圓滿次第。知見爲見,法界空性之義及自光明。若不了知見爲自空性,于己體現,則非入于知見之道。無方便之知見,無能有任何境界,以無知見之方便,法性不能入于修持中,故須將二者雙融無令分離。
總之,將方便與知見分離,猶如鳥欲以單翼飛行,無能達佛境。緊記之!
蓮華大師雲:若不修根本後得無分,無法入空性界。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于上座時,住于如幻法性中,覺受而非分別。于下座時,了知一切皆爲空性、無自性。對空之覺受無動觸與執著,必可超越上座下座,離于所觀之境及特征,如雲霧于空中即時消散。
總之,無論上座下座,觀法性者超乎明與障,如攬鏡觀物者。
蓮華大師雲:修持時若不能自然清除沈掉,縱有修法,仍不免墮入兩端之過患。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于上座時,住于自然法性中,于沈掉生起觀照之,見昏沈本亦法之空性。于掉舉生時亦觀掉舉,所掉舉者亦爲空也。
若執著于擯棄沈掉之念已除,則無染于認定其爲實體,沈掉即自解脫,…
《空行教授 第七節 無垢修持晶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