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節是什麼時候?你們誰知道?(下面許多人面面相觑、仍然搖頭。)10月1日。1990年聯合國第45屆國際會議上決定: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爲國際老人節。所以,“十一”國慶節,就是國際上所有老人的節日。“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小孩子會穿最好看的衣服,那到了“十一”國慶節時,希望老菩薩們精進念阿彌陀佛,好不好?
人老了以後,皮膚、頭發、骨骼等都會加速退化,他們雖渴望欲妙受用,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體的風脈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極其薄弱;常受衆人欺辱,感到萬分絕望,徒生苦惱;身體四大紊亂,故要遭受百病萦身、多重損惱的折磨;行住坐臥、活動活動也是氣喘籲籲,感到困難重重,做什麼事都很費勁……年老的這些痛苦,不用多說,相信許多人也應該清楚。
下面講一個米拉日巴尊者的故事,進一步闡明老苦的道理:
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到北馬雪山去修行,當時正值秋收季節,路上遇到一個約十五歲的少女,具足空行母的各種征相,正領導著許多村民在收割莊稼。米拉日巴尊者向她化緣,她很高興地答應了,並說:“請先到我房子的門口等一下,我馬上就回來。”
尊者依言走到她門前,剛把門推開一道縫,突然從屋裏跳出一個老太太,手中緊抓著一大把灰,怒聲喝道:“窮要飯的遊方瑜伽士,你們夏天來討牛奶和酥油,冬天來討糧食,現在你是不是見無人在家,又想趁機來偷我女兒和媳婦的首飾珍寶?”說著准備將灰撒到尊者臉上。
米拉日巴尊者平靜地說:“老太太,請稍等一下,先聽我唱一首歌,唱完你再撒灰不遲!”于是給她唱了一首道歌,講了許多老苦的道理,並告誡她要好好修行。唱完以後,老太太就生起了信心,在尊者面前忏悔往昔的一切罪業,手中的灰也從指縫間落在了地上。後來少女回來了,聽了尊者的一些開示,供養了很多食物,並皈依成爲尊者的弟子。
下面引用一部分剛才的道歌,與華智仁波切的解釋結合起來,講述年老之後的苦狀:
米拉日巴尊者說:“拔出牧樁之起式,悄捉小鳥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叁時,祖母身衰心意敗。”
正如尊者所形容的,年事已高的老人,站起來時,不能自然而然立即起來,必須要兩手撐地,那姿勢就像從堅硬的大地中拔出木樁一樣。有些老年人下課時,穿鞋也要好半天,年輕人快快樂樂地出去了,只有他坐在那裏起不來。包括平時走路、上廁所,很多方面年輕人都不理解,但也沒辦法,人到了這個時候,都是這樣。
他們行走時,也是彎腰低頭,雙足不能速起速落,慢慢騰騰蹒跚而行,就像兒童蹑手蹑腳去捉小鳥一樣。我們學院分了個老年淨修班,專門把老菩薩們安排在一起,這樣很好,畢竟他們的想法、意樂、行爲都差不多。否則,老年人跟小孩子、年輕人一起上課,下課後可能就把他們撞翻了。那天我遇到老年班正在下課,看老菩薩們一個個很開心——“今天法師講了什麼?”“不知道,我聽得不是很清楚,只不過一直傻傻地呆著而已。”(那個人已經感覺到了,當時我就在你的身邊。)
他們坐下時,由于手腳關節疼痛難忍,不能輕緩坐下,有時候拄著拐杖,慢慢慢慢地坐下去,但到了最後,因無力支撐身體的重量,只能“砰”一聲沈重落下,如同重物墜落到大地上一樣。不過,有些小孩子也喜歡這樣坐。2004年我講《大圓滿前行》時,正講這一段的當天,我旁邊的小西繞措坐下時,好像一個大口袋扔在了地上,我的整個法座都在震動。但今天還可以啊,我沒有發現她這樣。
米拉日巴尊者又說:“外皮集聚諸皺紋,內失血肉現凹凸,癡啞盲聾境迷亂,倘若具足此叁時,祖母示現忿怒母。”
老年人由于體肉幾乎耗盡、皮膜聚集,所以身上、臉上都是溝壑縱橫,布滿皺紋。又因體內的血肉減少,骨頭和皮之間的肉慢慢幹了,使得骨節暴露無遺,牙腮骨、關節頭也全都凸出在外。同時意念減退,到了如癡如啞、如盲如聾的地步,內心始終處于迷迷糊糊的狀態中。
很多老年人看到這種情景,心裏特別苦惱,其實也沒什麼可苦惱的,這完全是自然規律。就好比到了秋天時,再怎麼灑水、施肥,鮮花仍會慢慢枯萎,人老了也是同樣如此,所以應當順其自然,沒必要去做什麼整容手術。
前幾年,有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想爲乳房做整形手術。醫生擔心她身體吃不消,手術可能有風險2耀她卻執意堅持,非做不可。當記者問及原因時,她直言不諱地回答:“就是爲了美麗,這樣才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愉快,愛美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去醫院做了除皺手術。他告訴記者說:“我平時愛鍛煉,身體沒任何毛病,就是臉上皺紋實在太多了,看起來特別不舒服,所以我下決心求助于整容醫生的妙手,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另外,2007年62歲的陳姨也接受不了自己變老的事實,非要做面部拉皮、隆胸等多項手術,結果手術沒有成功,整容讓她離開了人間。而且,術前她沒有把整容的事告訴家人,對老伴也只說是6000元的小手術,但實際上卻花掉了25萬人民幣。
2008年,南京一位65歲的老太太也去整容。她告訴醫生,自己老伴染黑了頭發後,看起來年輕多了,兩人一起上街時,總覺得別扭,心裏不是滋味。與老伴商量一晚後,她決定到醫院做全面除皺的手術。醫生怕她身體不行,沒有承受能力,勸她不要冒險,但她執意非做不可。
……
現在許多老年人,不懂生老病死的規律,一味做些毫無意義的事,真的特別愚癡!其實,衰老一旦已經降臨,你再怎麼躲避也無濟于事。我認識一個很有錢的老年人,身邊許多人常吹捧她越老越年輕、越老越漂亮,她聽了以後美滋滋的,很受用。但實際上,誰都看得出來,這只是恭維而已。然而,就是爲了這些恭維,她自己飽受了很多痛苦。所以,不懂萬法規律的人,行爲總是非常可憐。
我們作爲修行人,應從內心中認識這些道理。以後一旦老年來臨,遭受到了諸多痛苦,如《正法念處經》中形容的:“人爲老所壓,身羸心意劣,伛偻柱杖行,此苦不可說。”也會明白這是自然規律,每個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因此,當自己五根慢慢衰退時,假如你是佛教徒,念阿彌陀佛、行持善法是最好的。否則,怎麼樣都不願面對無常,非要靠整容來挽留青春,這完全是白費心機。你是年輕人的話,這樣做我們也理解,而如今整容四分之一的都是老年人,這個問題就值得深思了。
米拉日巴尊者又說:“身著沈重褴褛衣,口進冰冷渾濁食,睡處四層皮墊褥,倘若具足此叁時,人狗踐踏似證士。”
老年人周身體力衰退,想梳妝打扮的念頭已經消失,以至于穿的衣服總是破破爛爛,沈甸甸的。不過,現在的老年人,大多數還特別喜歡打扮。一般來講,人到了這個時候,應該沒有愛美的興趣了。
我今天碰到兩個中學同學,談起往日的時光,我感慨地說:“我們都老了。”一個同學叫甯瑪才讓,生性就愛開玩笑,他說:“是啊,要在以前,你可是特別喜歡打扮的。”我驚訝地問:“我喜歡打扮?”“喜歡哦!你在上課時還照鏡子。”“不可能!我又不是小女孩。”……我倆爭論了很長時間,我想不起來有這回事,但也很難說。(衆笑)不好意思啊!不過現在不要說上課,就算是下課也沒那種想法了。這個同學以前在課堂上總愛說些話,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老師特別討厭他,但他現在這種本性還沒改,今天一起吃飯時,一直在說這個、說那個。
人老了以後,吃的也是殘羹剩飯,再加上舌頭功能退失,所有的食物都感覺冷冰冰、髒兮兮的。而且由于身體沈重,怎樣都覺得不舒適,即便四周有依靠物,比如可以拉些繩子,也不能經常從床上站起來。
老年人的身體,真的跟年輕人無法相比。所以,我們身邊有老人的話,應該照顧得周到一點,給他專門弄個樓梯,爲他上廁所、起床等方面提供一些方便。如今許多高齡老人,不光是身體不便,內心也很失落。有時我去一些養老院,看到那裏的條件不錯,但老人們心裏很落寞。如果你觀想不來老苦,到了那裏以後,看到老人們睡的地方、吃飯的狀況,就會感悟到:“哦,總有一天,我也會變成這樣。”所以,這個修法並不難。
人到了那個時候,外在的幻身老朽不堪,內在的意識完全頹敗,昔日的美貌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皮膚上皺紋累累,顯然已示現了忿怒母的醜陋形象。有些老年人常誇耀自己年輕時如何漂亮,但現在再怎麼講,臉上也找不到一絲漂亮的痕迹。而且,平日裏說話吞吞吐吐,走路顛顛倒倒,跟年輕時相比,簡直相差懸殊。不僅如此,《佛說八師經》裏還說:“念人衰老時,百病同時生。”人衰老時會百病叢生,精神也不好,心裏也痛苦,此時若有人幫助他,真的非常感激。因此,希望你們有能力的話,應該爲老年人提供各種方便。
聽說老年班的法師很慈悲,老人們想什麼都能理解,說什麼也能去照辦。我們安排法師時就是這樣考慮的,挑一些脾氣好、忍耐心強、慈悲心重的人,可以照顧老菩薩們,希望他們長久住世。據說重陽節之所以定在九月初九,也是因爲與“久久”同音,取生命長久、健康長壽之意。但無論這個願望有多好,關鍵還是要在各方面對老年人給予幫助。
同時,老年人也要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應該多修往生法,爲來世做好准備。現在世間上很多老年人沒有這個概念,整天迷迷糊糊的,跟家人吵架,怨天尤人:“兒子不管我了,媳婦態度不好……”每天說這些無聊的話,日子過得特別苦。
其實人老了以後,別人都會欺負他,而他自己衰弱無力,即使衆人在他頭上跨來跨去,也站不起來反抗,真好似無有淨垢分別的證悟者一樣。如果是個年輕人,從他頭上跨過去,他肯定火冒叁丈,罵你不長眼睛。但人老了就沒力氣了,任憑別人怎樣侮辱,也無力爭辯,似乎沒有好壞的分別了。可是,還沒到這個份上時,像剛才所講的老太太、老公公,他們發瘋一樣地想抓住青春,不知死亡將至,實在很可悲。所以,作爲修行人,年老時一定要服老,不要妄圖以其他方式推翻這個規律。
以上所講的內容,如果你能觀想得來,是非常甚深的修法。其實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都是很好的修行教材,若能對每一個道理進行思維,最終認識到無常等規律,並對此産生堅定不移的定解,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瑜伽師地論》中,還講了老苦的五種狀況[2]:一、盛色衰退:身體、臉色的光華消失,不複年輕時的模樣。二、氣力衰退:以前力氣充沛,年老後虛弱不堪。叁、諸根衰退:眼、耳、鼻等諸根日益老化。四、受用境界衰退:過去可隨意享受各種妙欲,人老後就有心無力了。五、壽量衰退:壽命日漸窮盡、有減無增,除了有證量的高僧大德,誰也無法增加一天的壽量。
不過,同樣是衰老,修行人在面對時,與世人有天壤之別,甚至還能利用它導人向善。日本有一位良寬禅師,畢生精進修持,從未懈怠。晚年時,家鄉的親戚來找他,說他外甥不知上進,整日花天酒地、不務正業,希望禅師能用佛法開導他。于是禅師答應回去看看。
禅師回到故鄉後,外甥對他的突然到來,有預感是來教訓自己的,但仍然殷勤接待,並特地留他住了一夜。誰知禅師一句重話也沒說,好像什麼事都不知道的樣子。
第二天,禅師臨走時,對外甥說:“我老了,兩只手老是發抖,你能幫我把鞋帶子系上嗎?”外甥很歡喜地照做了。
這時,禅師語重心長地說:“謝謝你了。唉,人老了,做什麼都沒用,連一個鞋帶都不能系。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輕的時候,把人做好,把事業基礎打好。”說完話後,禅師就離開了,對他的非法行爲只字不提。但從那天以後,他的外甥痛改前非,再也不去花天酒地了。
可見,有些老禅師因爲一生修行,點點滴滴的行爲都能感化他人。所以,我們學院的老年人回去時,跟世人接觸的過程中,也不要動不動就示現忿怒相。本來你的年紀就已經大了,樣子就是“忿怒母”了,如果再加上嗔恨心,那就更不好看了。所以,要以微笑的“忿怒母”來接近別人,切莫認爲自己是老人,大家就非得尊重你。有時老年人脾氣不太好,就算以前修行不錯,但到了最後,經常對人大發雷霆,一直沒完沒了、啰啰唆唆,致使別人都不管他了。因此,老年人自己也要注意,如果你想度化衆生,應當采用一種其他的方法。
總而言之,麥彭仁波切在《君規教言論》中講過,生老病死是一種規律,誰也沒辦法超越[3]。有些人因承受不了衰老的痛苦,故希望盡快死去,但實際上,所有的老人又非常害怕死亡……諸如此類的老苦,也相當于是惡趣衆生的痛苦了。
其實,人一旦衰老,就應該坦然面對。不要像有些老人那樣,明明已經80歲了,卻非要年輕40歲,想重新過美好的生活,這是辦不到的。薩迦班智達也說:“諸人羨慕得長壽,又複恐懼成衰老,畏懼衰老望長壽,此乃愚者之邪念。”一味地渴望長壽、畏懼衰老,這是愚人的邪念。因此,人也不要太愚癡了,怕老是根本沒有用的,而應像藏地有些修行人那樣,老了的時候特別開心,以這種方式來面對。即使你做不到這樣,也不要總想著要長壽:“醫生,你不能讓我死啊!一定要想辦法讓我活100歲!”這是不現實的,醫生又不是萬能的。
當然,這一點口頭上誰都會說,但衰老真正到來時,你到底會如何面對?這要看你肚子裏有沒有一點境界了。如果有境界的話,實際行動中就會做得出來。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的上師,今年79歲。
[2]《瑜伽師地論》雲:“謂于五處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氣力衰退故,叁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壽量衰退故。”
[3]《君規教言論》雲:“衰老疾病死亡等,衆生共同之規律,豈能有誰超越此?”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一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