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是究竟法嗎?▪P2

  ..續本文上一頁animitta):是與即將成熟而導致下一世投生至何處的善業或惡業有關的目標或影像,或是造該業的工具。例如:虔誠的信徒可能會看到比庫或寺院的影像;醫生可能會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則可能聽到被宰殺的牛的哀號或看到屠刀。

  叁、趣相(gatinimitta):這即是臨終者下一世將投生的去處。例如:即將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會看到天界的宮殿;即將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會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將投生至地獄的人可能會看到地獄之火。”

  在【阿毗達摩概要精解】第四章第17節裏菩提比丘說:“人們會體驗到不可喜、可喜或極可喜所緣是由自己的過去業所決定。如是所遇到的目標提供過去業成熟的因緣,而生起爲果報心。該果報心自動地會與該所緣的自性相符,完全沒有刻意造作,即有如鏡中的臉影與真正的面容相符一致。

  由于不善業成熟,人們遇到不可喜所緣,以及生起識知該所緣的不善果報心。在此,根識、領受、推度與彼所緣肯定是不善果報心。除了苦俱身識之外,它們都是舍俱。

  反之,由于善業成熟,人們遇到中等可喜或極可喜所緣,以及識知該所緣的善果報心。在此,根識、領受、推度與彼所緣四種果報心肯定是善果報心。除了樂俱身識、體驗極可喜所緣的悅俱推度與悅俱彼所緣之外,它們都是舍俱。”

  佛陀指出“業”的作用,它是無主宰的,我們因爲受到無明的蒙蔽與渴愛的束縛,所以我們認爲有一個“我”,因而這“我”造業,感召果報而受苦。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第五章 第8節裏菩提比丘說:“業之定法(kammaniyama)是獨立運作的;它確保所造的業依其善惡而帶來相符的果報,即如所種下的種子肯定會依其種類而長出果子。在諸緣具足時,業即會産生其果,即果報心與心所,以及業生色(kamma-samutthana-rupa)。”

  依作用:諸業執行各種不同的作用(kicca),在此提及了四種。業能在不同的時期,執行當中一個或多個作用。

  1.令生業(janakakamma)是在結生及一輩子裏産生果報心、心所與業生色的善或不善思。在結生那一刻,令生業産生了結生心以及組成新生命的身體的業生色。在一世之中,它繼續産生其它果報心與業生色,例如五根、性根色及心所依處。只有在臨死時成熟的業才能産生結生心,但一切善與不善業都能在生命期裏産生其果報。通常執行産生結生的是「足道之業」或「完成作爲之業」,但「未足道之業」也能夠執行産生結生。

  2.支助業(upatthambakakamma):這是沒有機會成熟以産生結生的業,但它支助令生業,延長後者所産生的善報或惡報,或者是支助後者所産生的五蘊。例如,由于善的令生業成熟,某有情投生爲人,支助業即協助延長其壽命,以及確保他健康、豐衣足食。反之,當不善的令生業帶來病痛時,其它不善業則可能支助它,以令醫藥無效,因而延長了病痛。當某有情由于不善的令生業而投生爲動物時,支助業即會援助該惡業産生更多的苦果,也可能延長其壽命,令到不善果報心之流更長久。

  3.阻礙業(upapilakakamma):此業也是沒能産生結生之業,但能夠阻礙令生業,以縮短後者的善或惡報。即使令生業在過去造下時是很強,但在阻礙業的直接對抗之下,它即不能全面地産生它的果報。例如,在阻礙業的影響之下,原本能夠導致投生到高等善趣的令生業,變成只能導致投生到較低等的善趣;原本能夠導致投生到高等家庭的令生業,變成只能導致投生到較低等的家庭;原本能帶來長命的業,變成只能帶來短命;原本能帶來美貌的業,變成只能帶來平庸的面貌等等。反之,原本能夠導致投生到大地獄的不善令生業,變成只能導致投生到小地獄或餓鬼道。

  在一生當中,可看到許多是阻礙業造成的事件。例如,在人間裏,這種業會阻礙業生五蘊,而支助惡業成熟,導致個人在財富、親友等方面遭受損失與痛苦。在惡趣裏,阻礙業則可能對抗令生業,而帶來一些快樂。

  4.毀壞業(upaghatakakamma):此業可以是善或不善;它中止了較弱的業,不令它繼續産生果報,而引生自己的果報。例如,某人生爲人,其令生業原本能夠帶給他長壽,但毀壞業的出現令到他早日夭折。根據列迪長老,毀壞業也能中止眼、耳等五根作用,而導致瞎眼、耳聾等,也能夠導致變性。

  表:四個四種業總覽

  

  依作用 依成熟的次序 依成熟的時間 依成熟之地

  1

  令生業 重業 現生受業 不善業

  2

  支助業 臨死業 次生受業 欲界善業

  3

  阻礙業 慣行業 無盡業 色界善業

  4

  毀壞業 已作業 無效業 無色界善業

  表源自【阿毗達摩概要精解】第五章

  【阿毗達摩義廣釋】對令生業及毀壞業之間的分別所作的解釋是:“令生業在引生自己的果報時並沒有中止其它業,而毀壞業則先中止其它業的果報,然後産生自己的(結生)果報。”但【阿毗達摩義廣釋】所提到的其它論師則認爲毀壞業完全沒有産生自己的(結生)果報;“它只是中止其它業的果報,然後讓另一種業有機會産生它的(結生)果報。”

  以八正道消除“業”的作用或“淨業

  我們的一生當中,都是這四種業: 令生業, 支助業, 阻礙業和毀壞業支配我們所有善,惡,苦,樂,窮,富,貴,賤,壽,夭,有,無的果報。若你能如是去看待它,在證悟涅槃之前,就應謹慎造業,試圖以八正道淨化自己的叁門之業。

  這八正道是:

  1.正確的知見,正確的對輪回的主體的認知(以解除斷見(natthika-ditthi),無作見(akiriya-ditthi)和無因見(ahetuka-ditthi))及無明,無明是對以下八事的無智:四聖谛、過去世、未來世、過去世與未來世、緣起。

  2.正確的思惟,以解除貪,瞋,癡。

  3.正直的言語,以解除妄語,惡口,兩舌,绮語。

  4.正當的行爲,以解除殺,盜,邪淫,及正淫。

  5.正當的職業,以解除邪命,對于出家衆是指無理求取,貪欲無厭足,並以種種技術咒說來維持生命,以非法求衣,非法求食,非法求得床座和其它用品,故弄玄虛,誦經征費,占蔔看相,查地理看風水說吉凶等。在家衆的邪命有販賣人口,經營武器軍械,殺生工具,飼養屠宰動物和賣肉,沽酒,經營毒藥,毒品麻醉物,嫖賭,看相,看命,看風水,使用蠱術等。

  6..正當的努力,依正精進向正道前進。

  7.正直的憶念,依正念以提升念的清淨,從而滅盡識。

  8.正確的禅定,依正念以達到念的清淨,達到無念無識的狀況,進而以慧觀照名色法的真相。每一種禅那(Jhana)善心都會導致(禅修者)投生到與其層次相等的色界天。色界天的層次是跟佛說的四禅一樣,只有四禅天。

  這樣做只是爲了避免造業,淨化自己的業。

  八正道是中道,是導致苦息滅的道路。 這八正道就是戒、定、慧叁學。正語、正業、正命的叁法包含在戒學中。正精進(正方便)、正念、正定的叁法包含在定學中。正見、正思惟(正志)的二法包含在慧學中。它的開展就是叁十七菩提分法∶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和八聖道分。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佛寶寺

  

《‘業’是究竟法嗎?》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