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业’是究竟法吗?▪P2

  ..续本文上一页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库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三、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在【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四章第17节里菩提比丘说:“人们会体验到不可喜、可喜或极可喜所缘是由自己的过去业所决定。如是所遇到的目标提供过去业成熟的因缘,而生起为果报心。该果报心自动地会与该所缘的自性相符,完全没有刻意造作,即有如镜中的脸影与真正的面容相符一致。

  由于不善业成熟,人们遇到不可喜所缘,以及生起识知该所缘的不善果报心。在此,根识、领受、推度与彼所缘肯定是不善果报心。除了苦俱身识之外,它们都是舍俱。

  反之,由于善业成熟,人们遇到中等可喜或极可喜所缘,以及识知该所缘的善果报心。在此,根识、领受、推度与彼所缘四种果报心肯定是善果报心。除了乐俱身识、体验极可喜所缘的悦俱推度与悦俱彼所缘之外,它们都是舍俱。”

  佛陀指出“业”的作用,它是无主宰的,我们因为受到无明的蒙蔽与渴爱的束缚,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我”,因而这“我”造业,感召果报而受苦。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五章 第8节里菩提比丘说:“业之定法(kammaniyama)是独立运作的;它确保所造的业依其善恶而带来相符的果报,即如所种下的种子肯定会依其种类而长出果子。在诸缘具足时,业即会产生其果,即果报心与心所,以及业生色(kamma-samutthana-rupa)。”

  依作用:诸业执行各种不同的作用(kicca),在此提及了四种。业能在不同的时期,执行当中一个或多个作用。

  1.令生业(janakakamma)是在结生及一辈子里产生果报心、心所与业生色的善或不善思。在结生那一刻,令生业产生了结生心以及组成新生命的身体的业生色。在一世之中,它继续产生其它果报心与业生色,例如五根、性根色及心所依处。只有在临死时成熟的业才能产生结生心,但一切善与不善业都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其果报。通常执行产生结生的是「足道之业」或「完成作为之业」,但「未足道之业」也能够执行产生结生。

  2.支助业(upatthambakakamma):这是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支助令生业,延长后者所产生的善报或恶报,或者是支助后者所产生的五蕴。例如,由于善的令生业成熟,某有情投生为人,支助业即协助延长其寿命,以及确保他健康、丰衣足食。反之,当不善的令生业带来病痛时,其它不善业则可能支助它,以令医药无效,因而延长了病痛。当某有情由于不善的令生业而投生为动物时,支助业即会援助该恶业产生更多的苦果,也可能延长其寿命,令到不善果报心之流更长久。

  3.阻碍业(upapilakakamma):此业也是没能产生结生之业,但能够阻碍令生业,以缩短后者的善或恶报。即使令生业在过去造下时是很强,但在阻碍业的直接对抗之下,它即不能全面地产生它的果报。例如,在阻碍业的影响之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善趣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善趣;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家庭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家庭;原本能带来长命的业,变成只能带来短命;原本能带来美貌的业,变成只能带来平庸的面貌等等。反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大地狱的不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小地狱或饿鬼道。

  在一生当中,可看到许多是阻碍业造成的事件。例如,在人间里,这种业会阻碍业生五蕴,而支助恶业成熟,导致个人在财富、亲友等方面遭受损失与痛苦。在恶趣里,阻碍业则可能对抗令生业,而带来一些快乐。

  4.毁坏业(upaghatakakamma):此业可以是善或不善;它中止了较弱的业,不令它继续产生果报,而引生自己的果报。例如,某人生为人,其令生业原本能够带给他长寿,但毁坏业的出现令到他早日夭折。根据列迪长老,毁坏业也能中止眼、耳等五根作用,而导致瞎眼、耳聋等,也能够导致变性。

  表:四个四种业总览

  

  依作用 依成熟的次序 依成熟的时间 依成熟之地

  1

  令生业 重业 现生受业 不善业

  2

  支助业 临死业 次生受业 欲界善业

  3

  阻碍业 惯行业 无尽业 色界善业

  4

  毁坏业 已作业 无效业 无色界善业

  表源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五章

  【阿毗达摩义广释】对令生业及毁坏业之间的分别所作的解释是:“令生业在引生自己的果报时并没有中止其它业,而毁坏业则先中止其它业的果报,然后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但【阿毗达摩义广释】所提到的其它论师则认为毁坏业完全没有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它只是中止其它业的果报,然后让另一种业有机会产生它的(结生)果报。”

  以八正道消除“业”的作用或“净业

  我们的一生当中,都是这四种业: 令生业, 支助业, 阻碍业和毁坏业支配我们所有善,恶,苦,乐,穷,富,贵,贱,寿,夭,有,无的果报。若你能如是去看待它,在证悟涅槃之前,就应谨慎造业,试图以八正道净化自己的三门之业。

  这八正道是:

  1.正确的知见,正确的对轮回的主体的认知(以解除断见(natthika-ditthi),无作见(akiriya-ditthi)和无因见(ahetuka-ditthi))及无明,无明是对以下八事的无智:四圣谛、过去世、未来世、过去世与未来世、缘起。

  2.正确的思惟,以解除贪,瞋,痴。

  3.正直的言语,以解除妄语,恶口,两舌,绮语。

  4.正当的行为,以解除杀,盗,邪淫,及正淫。

  5.正当的职业,以解除邪命,对于出家众是指无理求取,贪欲无厌足,并以种种技术咒说来维持生命,以非法求衣,非法求食,非法求得床座和其它用品,故弄玄虚,诵经征费,占卜看相,查地理看风水说吉凶等。在家众的邪命有贩卖人口,经营武器军械,杀生工具,饲养屠宰动物和卖肉,沽酒,经营毒药,毒品麻醉物,嫖赌,看相,看命,看风水,使用蛊术等。

  6..正当的努力,依正精进向正道前进。

  7.正直的忆念,依正念以提升念的清净,从而灭尽识。

  8.正确的禅定,依正念以达到念的清净,达到无念无识的状况,进而以慧观照名色法的真相。每一种禅那(Jhana)善心都会导致(禅修者)投生到与其层次相等的色界天。色界天的层次是跟佛说的四禅一样,只有四禅天。

  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造业,净化自己的业。

  八正道是中道,是导致苦息灭的道路。 这八正道就是戒、定、慧三学。正语、正业、正命的三法包含在戒学中。正精进(正方便)、正念、正定的三法包含在定学中。正见、正思惟(正志)的二法包含在慧学中。它的开展就是三十七菩提分法∶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和八圣道分。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佛宝寺

  

《‘业’是究竟法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