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近代人作的。這兩樣東西,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修觀察這個法門。
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無佛也。
爲什麼這個心能作佛呢?心本來就是佛。是心作菩薩,因爲心本來就有菩薩。是心作餓鬼、作地獄,這個心本來裏面就會變餓鬼,就會變地獄。它能變,它什麼都不是,但是什麼都能變。這是講體,能變之體。所以清淨心裏頭,確確實實本來無一物。那個物從哪裏來的?心想生的。你心想,這個本來無一物它就會變。
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
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正明了,徹底、究竟的明了了。
法界無相故。諸佛無知也。
這個正遍知,是什麼樣子?正遍知是無知。《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爲什麼無知呢?因爲法界無相。法界就是真心,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物從哪裏來的呢?物從心想生的。心想不是真的,所以現的相也不是真的,一切相都有生滅。心想有生滅,所以現相就有生滅。因此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你要知道,諸佛無知,心地清淨,一念不生,無知啊。
以無知故。無不知也。
因爲無知,所以他無所不知。我們今天什麼都不知道,一塌糊塗,原因在哪裏呢?我們知道得太多了,因爲你有所知,所以就有所不知。這是真實的道理。現在人學佛,真叫可憐啊。學佛怎麼個學法呢?要廣學多聞。那就完了。要樣樣都知道,結果是樣樣都不知道,這可憐呐。古人學佛,跟諸位說,是學無知。古人學佛是從修定下手,是從無知下手。無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後得智。所以無知是根本。《般若經》上說的很好,“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無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後得智。所以你要想無所不知,你就先修無知。
無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廣不可測量。故譬海也。
這個事情很妙,一般人想不通。無知,他怎麼樣樣都曉得?那我無知,我什麼都不知道,爲什麼你問我,我還是不知道呢?其實,你是自以爲你無知,實際上你已經有知了。怎麼有知呢?“我覺得我無知啊”,這就是有知了。你怎麼會知道你無知呢?你知道你無知,你已經有知了,你就錯了。你這個心不是在定中,每一天有胡思亂想,有是非人我,這些都叫有知。無知是甚深的禅定。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此二句。名莊嚴口業功德成就。
佛的音聲微妙,盡虛空遍法界他的音聲普聞,沒有達不到的地方。不像我們一般人的音聲,靠近聽的聲音大,遠了漸漸就聽不見。佛的音聲,無論遠近,音量是相等的。這個微妙啊,盡虛空遍法界,他這個音量都是均平的。梵響,梵是清淨。聞十方,十方世界普聞。爲什麼佛的音聲梵響聞十方,我們在此地聽不到?諸位要知道,不是佛的音波沒有達到此地,是我們這個收音機有故障。我們那個頻率不對,所以接收不到。這是實實在在的。要怎樣把這個故障修複呢?修清淨心,心清淨了,這個障礙就沒有了。換句話說,它裏面,我們現在講細胞,就是裏面這個零件,它自動就會調整。調整到正常,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我們坐在此地也聽得清清楚楚。要心清淨,願清淨,信清淨,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我們在此地就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此二句。名莊嚴心業功德成就。
這兩句要緊,爲什麼呢?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心成就的。阿彌陀佛心業功德莊嚴,他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呢?“同地水火風”。這底下有個小注:四大皆空。這就是說,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所以清淨心裏頭沒有分別,更沒有執著。禅宗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就開悟了,明心見性,五祖忍和尚把衣缽就傳給他。他那個時候二十四歲呀,爲什麼人家有那麼大的成就呢?五祖大師門下的大弟子神秀法師,能講經說法,爲什麼五祖不把衣缽傳給他?說老實話,五祖把衣缽傳給神秀,大家都服氣,絕對沒有一個人爭。傳給惠能,大家不服氣。現在一般人認爲,講經說法,這個法師很了不起。那個沒有講經說法的,年紀輕輕的,看不出來他有什麼行爲,則沒有看在眼裏。尤其惠能法師是南方人,那個時候有像現在這樣省籍的隔閡,大家瞧不起他,認爲他是野蠻人,南蠻子,怎麼到這裏來沒有幾天,衣缽就給他了?所以沒有一個人服氣啊。就是神秀知道的太多了,有所不知。惠能大師這個心清淨無知,他真的是無所不知。從哪裏能夠看出來呢?他得到衣缽之後,五祖就叫他趕緊走,知道有人要害他。他這出去避難,就在當年,他逃在曹河村,曹河村裏面遇到無盡藏比丘尼。無盡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經》,《大涅槃經》的分量也相當多,這個經有兩個翻譯,一種本子是叁十六卷,一個本子是四十卷,所以分量相當大。遇到惠能大師,無盡藏比丘尼向他請教,他就給他講解《大涅槃經》。他, 叫無盡藏比丘尼念給他聽,他不認識字,念給他聽,聽了之後他就跟他講解,無盡藏比丘尼開悟了。他會講經,什麼經都會講,什麼經也沒學過,決定沒有講錯。講錯怎麼叫人開悟呢?他是無知而無所不知,神秀是有知而有所不知,所以五祖不能把衣缽傳給他。心要清淨,心要像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所以“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主要取這個意思。心裏面不能有一點點東西。世法不能有,佛法有行不行呢?佛法有也不行,神秀就是因爲有佛法,所以五祖不傳衣缽給他。佛法也沒有,那才是道地的清淨,才是真清淨。這樣的功夫,上上乘的功夫。我們做不到,做不到怎麼辦呢?念阿彌陀佛。我們要叫心裏面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成功了。這個修行方法,比禅裏面方便多了。那麼我們有這一個阿彌陀佛,妨不妨礙呢?不妨礙。爲什麼呢?阿彌陀佛是自性名號,就是真如自性的名號,因此就沒有妨礙。縱然有礙,也不怕。到達西方,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然以神力加持我們,使我們明心見性。所以這個心要空,心裏頭什麼都不能有。這是真的,這是事實。心裏面要有一物,心就壞了,心就有病。心裏面什麼都沒有,這個心是正常的,是健康的。所以佛與大菩薩,心裏都是清淨的,都是無一物。
天人不動衆。清淨智海生。
此二句。名莊嚴大衆功德成就。淨土所有天人。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成就大乘根。不可傾動也。
“天人不動衆”,我們曉得,西方世界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世界。諸佛的刹土都沒有辦法用時間來計算,無始劫以來,我們娑婆世界也是如此。唯獨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這個裏面的所有一切大衆,都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用我們現代的名詞來說,就是十方諸佛世界裏頭那些人移民過去的。從前叫往生,現在叫移民。他移民的條件,就是心要清淨。只要心清淨,他都接納,心不清淨就去不了。因此那個世界就變成一個平等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清淨心。“淨土所有天人”,到達西方淨土,實在講都不是天人,都是菩薩了。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都是阿毗跋致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可是佛在經上有時候也說天人,有時候也說聲聞,這些問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已經看到了。佛說這些話,是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在西方世界,從實質斷證功夫上來講,譬如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那我們已經是阿毗跋致菩薩了,但是這個阿毗跋致菩薩不是自己修來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修的。自己是什麼身份呢?自己是人的身份,六道裏頭人道的身份,煩惱一品也沒斷,這樣去往生的,是說這個意思,從斷證上來說。第二個意思,是你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你是哪一道的衆生。從人道去的、從天道去的,就叫天人;從四果四向去的,那就叫聲聞,是這麼個意思。可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都蒙如來本願的加持,“皆從如來清淨智慧海生,成就大乘根不可傾動也”,這一句就是圓證叁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只要叁四劫的時間,就圓滿菩提了,就成佛了。這是很不可思議呀。這個兩句,“名莊嚴大衆功德成就”,實際上是講阿彌陀佛威神本願加持大衆,使大衆才能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它是列在觀察導師如來這一段文裏面。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此二句名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西方極樂世界上首就是本師阿彌陀佛。如果這兩句是列入在下面一段,那這個上首就是指菩薩。西方極樂世界上首菩薩是觀音、勢至。但是他這個地方是列在佛,列在佛,這個上首就是如來。這兩句贊歎阿彌陀佛。“如須彌山王”,用須彌山來比喻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阿彌陀佛在一切諸佛如來當中,他特別超勝。須彌山王,這個跟《無量壽經》上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那個語氣完全相同。世尊贊歎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這就是須彌山王,佛中之王。“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這個意思完全相當。“勝妙無過者”,勝是殊勝,妙是微妙,沒有任何一尊佛能夠超過阿彌陀佛。這個原因在哪裏,我們也要曉得。阿彌陀佛接引衆生,幫助一切衆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這個方法太妙了,所有一切諸佛在幫助衆生圓成佛道,確確實實是比不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方法,就是用名號,只要念名號就成功了。你看,這麼容易,這麼簡單,所有一切諸佛度衆生的方法都比這個繁瑣,都不容易啊。他這個是太容易、太簡單了,人人都會念。只要肯念,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天人丈夫衆。恭敬繞瞻仰。
此二句名莊嚴主功德成就。但言天人者。淨土無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
天人,這是指西方淨土煩惱還沒有斷的這一些大衆們。這個丈夫,是對于大菩薩的稱呼,他們見思、塵沙煩惱都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品了,也就是我們常講,四土裏面實報莊嚴土的菩薩。而天人呢,這是屬于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所以,天人丈夫衆就是…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