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11

  ..续本文上一页是近代人作的。这两样东西,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修观察这个法门。

  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无佛也。

  为什么这个心能作佛呢?心本来就是佛。是心作菩萨,因为心本来就有菩萨。是心作饿鬼、作地狱,这个心本来里面就会变饿鬼,就会变地狱。它能变,它什么都不是,但是什么都能变。这是讲体,能变之体。所以清净心里头,确确实实本来无一物。那个物从哪里来的?心想生的。你心想,这个本来无一物它就会变。

  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正明了,彻底、究竟的明了了。

  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

  这个正遍知,是什么样子?正遍知是无知。《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为什么无知呢?因为法界无相。法界就是真心,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物从哪里来的呢?物从心想生的。心想不是真的,所以现的相也不是真的,一切相都有生灭。心想有生灭,所以现相就有生灭。因此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你要知道,诸佛无知,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无知啊。

  以无知故。无不知也。

  因为无知,所以他无所不知。我们今天什么都不知道,一塌糊涂,原因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得太多了,因为你有所知,所以就有所不知。这是真实的道理。现在人学佛,真叫可怜啊。学佛怎么个学法呢?要广学多闻。那就完了。要样样都知道,结果是样样都不知道,这可怜呐。古人学佛,跟诸位说,是学无知。古人学佛是从修定下手,是从无知下手。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所以无知是根本。《般若经》上说的很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所以你要想无所不知,你就先修无知。

  无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

  这个事情很妙,一般人想不通。无知,他怎么样样都晓得?那我无知,我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你问我,我还是不知道呢?其实,你是自以为你无知,实际上你已经有知了。怎么有知呢?“我觉得我无知啊”,这就是有知了。你怎么会知道你无知呢?你知道你无知,你已经有知了,你就错了。你这个心不是在定中,每一天有胡思乱想,有是非人我,这些都叫有知。无知是甚深的禅定。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佛的音声微妙,尽虚空遍法界他的音声普闻,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不像我们一般人的音声,靠近听的声音大,远了渐渐就听不见。佛的音声,无论远近,音量是相等的。这个微妙啊,尽虚空遍法界,他这个音量都是均平的。梵响,梵是清净。闻十方,十方世界普闻。为什么佛的音声梵响闻十方,我们在此地听不到?诸位要知道,不是佛的音波没有达到此地,是我们这个收音机有故障。我们那个频率不对,所以接收不到。这是实实在在的。要怎样把这个故障修复呢?修清净心,心清净了,这个障碍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它里面,我们现在讲细胞,就是里面这个零件,它自动就会调整。调整到正常,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坐在此地也听得清清楚楚。要心清净,愿清净,信清净,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我们在此地就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这两句要紧,为什么呢?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心成就的。阿弥陀佛心业功德庄严,他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呢?“同地水火风”。这底下有个小注:四大皆空。这就是说,佛心清净,一尘不染,跟虚空一样,没有分别。所以清净心里头没有分别,更没有执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开悟了,明心见性,五祖忍和尚把衣钵就传给他。他那个时候二十四岁呀,为什么人家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五祖大师门下的大弟子神秀法师,能讲经说法,为什么五祖不把衣钵传给他?说老实话,五祖把衣钵传给神秀,大家都服气,绝对没有一个人争。传给惠能,大家不服气。现在一般人认为,讲经说法,这个法师很了不起。那个没有讲经说法的,年纪轻轻的,看不出来他有什么行为,则没有看在眼里。尤其惠能法师是南方人,那个时候有像现在这样省籍的隔阂,大家瞧不起他,认为他是野蛮人,南蛮子,怎么到这里来没有几天,衣钵就给他了?所以没有一个人服气啊。就是神秀知道的太多了,有所不知。惠能大师这个心清净无知,他真的是无所不知。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呢?他得到衣钵之后,五祖就叫他赶紧走,知道有人要害他。他这出去避难,就在当年,他逃在曹河村,曹河村里面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经》,《大涅槃经》的分量也相当多,这个经有两个翻译,一种本子是三十六卷,一个本子是四十卷,所以分量相当大。遇到惠能大师,无尽藏比丘尼向他请教,他就给他讲解《大涅槃经》。他, 叫无尽藏比丘尼念给他听,他不认识字,念给他听,听了之后他就跟他讲解,无尽藏比丘尼开悟了。他会讲经,什么经都会讲,什么经也没学过,决定没有讲错。讲错怎么叫人开悟呢?他是无知而无所不知,神秀是有知而有所不知,所以五祖不能把衣钵传给他。心要清净,心要像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所以“同地水火风”,就是四大皆空,主要取这个意思。心里面不能有一点点东西。世法不能有,佛法有行不行呢?佛法有也不行,神秀就是因为有佛法,所以五祖不传衣钵给他。佛法也没有,那才是道地的清净,才是真清净。这样的功夫,上上乘的功夫。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呢?念阿弥陀佛。我们要叫心里面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那就成功了。这个修行方法,比禅里面方便多了。那么我们有这一个阿弥陀佛,妨不妨碍呢?不妨碍。为什么呢?阿弥陀佛是自性名号,就是真如自性的名号,因此就没有妨碍。纵然有碍,也不怕。到达西方,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自然以神力加持我们,使我们明心见性。所以这个心要空,心里头什么都不能有。这是真的,这是事实。心里面要有一物,心就坏了,心就有病。心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个心是正常的,是健康的。所以佛与大菩萨,心里都是清净的,都是无一物。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此二句。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净土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

  “天人不动众”,我们晓得,西方世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世界。诸佛的刹土都没有办法用时间来计算,无始劫以来,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如此。唯独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这个里面的所有一切大众,都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用我们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十方诸佛世界里头那些人移民过去的。从前叫往生,现在叫移民。他移民的条件,就是心要清净。只要心清净,他都接纳,心不清净就去不了。因此那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平等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是清净心。“净土所有天人”,到达西方净土,实在讲都不是天人,都是菩萨了。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都是阿毗跋致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可是佛在经上有时候也说天人,有时候也说声闻,这些问题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已经看到了。佛说这些话,是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在西方世界,从实质断证功夫上来讲,譬如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那我们已经是阿毗跋致菩萨了,但是这个阿毗跋致菩萨不是自己修来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的。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修的。自己是什么身份呢?自己是人的身份,六道里头人道的身份,烦恼一品也没断,这样去往生的,是说这个意思,从断证上来说。第二个意思,是你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你是哪一道的众生。从人道去的、从天道去的,就叫天人;从四果四向去的,那就叫声闻,是这么个意思。可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都蒙如来本愿的加持,“皆从如来清净智慧海生,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这一句就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只要三四劫的时间,就圆满菩提了,就成佛了。这是很不可思议呀。这个两句,“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实际上是讲阿弥陀佛威神本愿加持大众,使大众才能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它是列在观察导师如来这一段文里面。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此二句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西方极乐世界上首就是本师阿弥陀佛。如果这两句是列入在下面一段,那这个上首就是指菩萨。西方极乐世界上首菩萨是观音、势至。但是他这个地方是列在佛,列在佛,这个上首就是如来。这两句赞叹阿弥陀佛。“如须弥山王”,用须弥山来比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如来当中,他特别超胜。须弥山王,这个跟《无量寿经》上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那个语气完全相同。世尊赞叹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这就是须弥山王,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这个意思完全相当。“胜妙无过者”,胜是殊胜,妙是微妙,没有任何一尊佛能够超过阿弥陀佛。这个原因在哪里,我们也要晓得。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个方法太妙了,所有一切诸佛在帮助众生圆成佛道,确确实实是比不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方法,就是用名号,只要念名号就成功了。你看,这么容易,这么简单,所有一切诸佛度众生的方法都比这个繁琐,都不容易啊。他这个是太容易、太简单了,人人都会念。只要肯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但言天人者。净土无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

  天人,这是指西方净土烦恼还没有断的这一些大众们。这个丈夫,是对于大菩萨的称呼,他们见思、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了,也就是我们常讲,四土里面实报庄严土的菩萨。而天人呢,这是属于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所以,天人丈夫众就是…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