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陀佛的宝座,先观这个。

  佛本何故庄严此座。

  阿弥陀佛的座是非常非常庄严的,《十六观经》里面有。

  见有菩萨。于末后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见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爱乐。增上修行。

  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的时候,他老人家就是在菩提树下,就是碧钵罗树,树下是铺草作垫子,坐在那个上面入定,在那里打坐。他成佛了,我们世间人不认识他,对他也不恭敬,也没有人去理他。佛一示现成佛,如果没有人祈请他说法,他随时就般涅槃了,就入灭了。为什么呢?在这个世间没事情做嘛。没事,当然就走了。幸好敬居天人,这个诸位读经,读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你就晓得,敬居天人是四禅天里面五不还天,这些天人看到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他们赶紧下来,来请法。这样,释迦牟尼佛才没有入灭。所以敬居天人帮了我们好大的忙。这确确实实是这样的。那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示现很庄严的宝座呢?假如释迦牟尼佛示现像极乐世界那样庄严的宝座,我们这个世间人一看到,一定奇怪,这不晓得从哪儿来的,这个一定是怪异,不寻常,又起了疑惑了。实在讲,我们的根性很劣,没法子啊。所以世尊示现的身相,丈六金身,叫劣应身,敷草而坐,成无上菩提。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法藏菩萨看到这个情形,所以自己才发愿。他老人家成佛的时候,不是在一般的处所,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的,世界就那么庄严了,他的宝座如果再铺上草座,那人家也瞧不起了。所以说一定是跟这个大环境里面的庄严要能够相称,这才是正常的。

  我成佛时。使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

  什么叫宝王呢?是宝当中最大的,宝当中最殊胜的,我们就称他做宝王。他这个座也大,佛的身相也大,所以他的座也大。他这个座,是无量珍宝、微妙净华装饰在这个宝座上。这个是佛座,我们先观察佛座,然后才知道坐在这个宝座上的人,是多么的尊贵。像从前,世间的帝王宫殿里面,我们看到皇宫里面大殿当中皇帝坐的宝座,看到那个座的庄严,就想到坐到宝座上的人,他是什么样的身份,于是对他就起了信心,恭敬心,敬爱之心。印祖说的好,佛法里面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如果我们对这个人有十分的诚敬,我们一定得圆满的利益。这个道理在此地。

  相好光一寻。色相超群生。

  此二句名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这两句,“相好光一寻”,这个光是常光,一寻是长度的单位。我们中国古时候,八尺叫一寻。另外一个讲法,我们一个人两手展开,这个长度叫一寻。在此地,我们应当取这个意思。为什么呢?西方世界人的相比我们高大太多了,决定不是八尺。所以他这个一寻,就是指他两个手展开的时候。这是常光,不是放光,是常光。

  观无量寿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诸佛如来都已经证得圆满的清净法身。法是什么呢?法就是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他的身,也就是他的净土,身土不二。“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众生想佛,佛就现身。以清净心想佛,佛就现的报身;以杂染心想佛,佛就现应化身。佛在什么地方呢?无处而不在啊。前面跟诸位提过,《楞严经》上说的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个话说的是真实话,但是很难懂。为什么呢?不是我们常识所能够见识得到的,这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这完全说的是理,也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在经论里面常常给我们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由此可知,我们的心想关系就太大了。心想善,就现善法界;心想恶,就现恶法界。这个六道,三善道、三恶道,从哪儿来的?就是我们心想而生的。离开一切善、恶,这个心清净了,清净心所感的就是清净法界,就是净土了。所以说,心净则土净。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我们为什么要起恶念呢?为什么不起善念?我们很想今生后世都能享受善的果报,我们都有这个愿望,都有这个希求,可是念念当中他想恶念,他不想善念,你这个善的果报怎么会得到!善因才能得善果啊。善因是什么?善的念头,善的言语,善的行为,我们才能得善果啊。恶的念头,恶的言语,恶的行为,就会得恶报。这些事情,初学佛的同修都知道,也都能明了,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一切人、事,他就忘掉了,他又造恶了,所以遭来一生不如意,这个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今天所希求的,是一切善法当中第一善法,我们要求生西方净土,这是无比的善法。我们要用不善的心,怎么能往生净土?如何修这个大善?那就是把这一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供养给别人。如果有人能够接受,我们见到能生欢喜心,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这叫修第一大善。那么反过来,人家修净土,你要想办法去障碍他,去阻挠他,不让他成就,你所修的就是第一大恶。这个第一大恶,将来堕阿鼻地狱。这个不是小恶啊,这是障碍人修净土,这个是第一大恶,我们必须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佛法,障碍佛法,破坏佛法,破坏所有一切大乘法,那个造的业,没有障碍人念佛往生这样重。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所以心想佛时,你的心这个时候就成“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是佛是理,是性德;是心做佛是事,是修德。这个心怎么作佛呢?念佛就作佛了。念菩萨就作菩萨,念佛就作佛,念五戒十善就作人、就生天,念贪嗔痴慢就要堕三途,你就作三途嘛。所以自作自受啊,不是别人安排给你受的。实实在在讲,统统是自作自受。你为什么会变成饿鬼呢?因为你贪心太重。为什么你会变畜生呢?愚痴太重。为什么会堕地狱呢?嗔恚心太重了,嫉妒嗔恚呀。都是自作自受,这两句是讲一个例子。如果把这个话讲完全来,我念给你听听:是心做佛,是心是佛;是心作菩萨,是心是菩萨;是心作饿鬼,是心是饿鬼……,这十法界,十句就念全了,只举出这一句。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作自受。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这是讲到最高的。一切诸佛正遍知海,这个正遍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智慧大,我们用海作一个比喻。无量无边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的。怎么想呢?想佛嘛,想佛就成佛了。所以这非常非常重要。下面解法界身。

  法界身者。法界是众生心法也。

  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范围太广太大了,我们只讲他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娑婆世界六道轮回,只说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众生心法”。众生种种不同的心想,现出三界六道的现象。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界六道,也没有十法界,什么原因呢?因为十方世界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个想法,都想阿弥陀佛,他没有其他的想法,他没有杂念。这个念佛净念嘛,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统统想阿弥陀佛,因此他那个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他不复杂,不像我们这里复杂。我们说每个人心里念头太杂了,西方世界念头只有一个。这些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晓得。

  以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故名心为法界。法界能生诸如来相好身。是故佛身名法界身。

  这些话不难懂。我们今天这个身,诸位想想,是不是法界身?当然是法界身,没有办法离开法界嘛。不过因为我们的心想太杂乱了,现的这个身相不怎么好,不像佛身那样清净庄严。他为什么那样清净庄严?人家想的好啊,我们想的不好啊,都是从心想生。

  是身不行他缘。是故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佛要帮助一切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实离苦得乐。这个真正离苦得乐,诸位要知道,唯有成佛。所以一个人如果修行,他不想成佛,那都是行邪道,不是正法。一定要发心成佛,这才是正道,才是真实究竟圆满,一定要发成佛的心愿。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愿望呢?都是教我们念佛,尤其是叫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前面跟诸位说过,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代表,念阿弥陀佛,就念一切诸佛了。所以佛的名号、佛的形相,“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众生心想佛时。佛身相好显现众生心中也。

  相随心转,这个道理世间算命看相的人都懂得。你的心善不善,看你相貌就知道了,瞒不过人的。怎么样装模作样,可以欺骗世间的愚痴人,世间聪明人、有学问的人、有修养的人,你就骗不了他,他一看就明了了。所以修行人,相貌就很重要。相貌并不是叫你天天去化妆,那个没用处的。现在还有很多整形的,那更糟糕了。要修好的相貌,先修好的心,好的念头。心好、念头好,你这个相貌就好了。不但相貌好了,身体也好了,百病不生。所以,心地清净,这是第一殊胜。在我们这种程度,修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就是想阿弥陀佛。所以家里面供的阿弥陀佛像,常常看、常常想,常常叫阿弥陀佛这个相在我们心想之中,你就不会去胡思乱想了。常常想阿弥陀佛,经典念熟了,你这个观想的能力就强了。实实在在说,天亲菩萨这个二十四首偈颂,我们一定要把它念的背,背得很熟。为什么原因?经太长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很长,我们很难去想。怎么想法呢?这个念佛五念门里头有“观察”。我们怎么观法呢?天亲菩萨这二十四首偈颂,就是一个观想的纲领。你把他这个东西背熟了,常常就能够将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统统现在你的心想当中。他是纲领啊,这非常非常难得。近代人夏莲居老居士作了一个《净修捷要》,你看他那个《净修捷要》,是根据什么作的?根据天亲菩萨的五念法作的。所以用《净修捷要》这个方法也行,也能把三经里面所讲的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心想中。《净修捷要》好啊,这…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