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9

  ..续本文上一页啊!其实,那里没有阿罗汉,是这么个意思。

  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

  这个女人也不是真的女人。这个人他的行为、他的言语、音声很弱,不像个男人,所以说他是女人,叫讥嫌名,而不是真的。

  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

  他眼睛并没有瞎,但是他是非邪正不能辨别,瞎子啊。这骂那瞎子就是残障,不是真的残障。

  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

  这个意思说的好,不但西方世界没有女人根缺二乘,连那个讥嫌名都没有。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这些人,个个都是勇猛精进,这是为我们说出这一桩事情。我们在这个世界,精神提不起来,会懒惰,会懈怠,一旦往生了就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呢?这一首偈里面跟我们讲的很清楚,很明白。亲近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你,使你精神饱满、意志坚定,不疲不厌,这是得佛力的加持。

  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

  我们今天听到佛名,听到《无量寿经》,佛就以本愿摄受我们。我们能够在一生当中不会退转,能生欢喜心,这也是佛力的摄持。这是佛对我们慈悲到了极处,只要我们真正知道感恩,真正知道佛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加持,我们与佛就相应了。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

  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

  怎么会叫我们退转,怎么会叫我们软弱呢?不可能,佛力一定加持。

  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这是举一个例子,佛能够教阿罗汉,阿罗汉里头有根性很劣的,不肯回小向大的,佛都有办法叫他回小向大,叫他发无上菩提心。这是很不可思议。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佛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

  我们这个世界,不但我们这个世界,他方诸佛世界也不例外,一切众生都有求不得苦。哪一个众生心里头没有愿、没有求呢?求不得啊。为什么不得呢?有障碍啊。这就是所讲的业障,我们所求不能满愿,就是因为有业障。必须业障消除,我们所求就满愿了。所以,忏除业障是所求必应的一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忏除业障,过去生中所造的业障,业障已经成了,无可奈何。这一生当中,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所造的业障也已经形成了。今天明白了,今天了解了,今天觉悟了,从今以后不再造业障。我们自己有心有愿,往往是善愿、好的愿,都会遇到许多障碍,不能成就。要晓得为什么呢?我前生障碍别人的好事,今天我想做好事,人家障碍我啊。我要尽心尽力的去忏悔,从今而后看到别人有善心、善事,不但不障碍,我们要帮助他,尽心尽力的去成就他,成人之美,我们将来在菩提道上就不会有障碍了。所以,什么样的因,一定有什么样的果报。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我们今天在这一生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或者物质环境里面,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自己要冷静去想想,这一切不如意,都有不如意的因在啊。这个因跟缘没有消失,这一些不如意的人与事都不会离开我们。一定要以耐心,要以善心,要以真诚不退心去修学,认真的忏悔,求佛菩萨加持,我们的善心善愿才能够现前。那么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在这个世间,要想消除业障,难啊,太难太难了。这一生修得再好,这一转世,算你不错吧,来生再得人身,再得人身,这一生所修行的都忘记的干干净净,来生又要从头来起。如果遇不到善知识,误入歧途,那就坏了。所以昙鸾法师在此地劝我们,“唯有求生净土”。真的,三界之外,别无生处。只有求生净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所有一切的障难永远离开了,在西方极乐世界快速成就,“各称所求,满足情愿”。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此二句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

  这两句是这一大段的总结。前面这十七桩事,说明西方世界生活环境的圆满。不仅是美好,是真正的圆满,没有一丝毫的缺陷。因为这个缘故,天亲菩萨讲,“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我是看到这个情形,所以愿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愿生。释器世间清净讫之于上。

  释是解释,器世间是物质环境。西方世界物质环境简单就介绍到此地。这十七桩事情,清净庄严,所以决定求生。向下去,是众生世间清净,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人事环境。人事环境里面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老师阿弥陀佛,一个是同参道友,这诸大菩萨,人事环境好啊。西方世界没有一个恶人,没有一个不善的人,没有一个障碍你的人。个个人都帮助你,成全你,这个世界就太美好了。所以看到物质环境好,再看到人事环境更好,哪有不求生的道理呢!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

  这是偈颂里面第二大段。在第一大段里面,教我们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就是物质环境。第二段这是观“众生世间清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情世间,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人事环境。自古常说,“做事难,做人更难”。所以人与人之相处,非常不容易。不但世法里头不容易,佛法里面也不容易。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之中也是良莠不齐。像六秦比丘,就很不听话,处处破坏师兄弟们正修正行。佛灭度之后,在佛门里面出家人嫉妒嗔恨心并没有说他一剃度就消除了,没有那么容易。剃度之后,嫉妒嗔恨还照样的有。最著名的像禅宗,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得法之后,五祖会下的那一些弟子们,没有一个服气。不但不听老师的教诲,还一个一个到外面去追查,要把六祖惠能抓回来,把衣钵夺回来。这个我们在《坛经》里面都看得到的,害得他跑到猎人队里面去做杂工避难,躲避了十五年,不是短时间啊。所以这个自古以来都不免。现在我们处在五浊恶世,修行难,太难。你真正想用功,那个不用功的人恨你,嫉妒你,想尽方法障碍你。在这个环境里面修行,当然就难,所以修行成就要三大阿僧祗劫。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障难太多。我过去生中障碍别人,这一生当中别人障碍我,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都在嫉妒障碍之中,不是被别人害,就是害别人,就是干这种事情啊。这是我们必须要求生净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不但我们要求,天亲菩萨、无住菩萨、文殊、普贤都要求生净土。原因在哪里呢?西方净土没有障碍。西方净土确确实实没有嫉妒嗔恚,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想用功,每个人看到都赞叹,都欢喜,都帮助你。这样好的人事环境,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的。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十方诸佛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佛国土,他们的庄严胜过西方净土。很多的胜过西方净土,确确实实是很多很多。为什么诸佛都赞叹西方净土,说西方净土是第一呢?他第一在哪里呢?诸位一定要晓得,诸佛净土纵然庄严,而不是六尘说法。六尘不说法,庄严虽然是美好,可以享受,得不到法益,不能开悟,不能断烦恼,所以这是比不上西方世界。在人事环境方面,诸佛刹土里面的人事环境没有西方世界人事环境这样的整齐。这是西方净土第一殊胜之处。所以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去往生。

  这一段里面,又分为两段,两个中段。第一段是教我们

  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

  我们仔细看看我们的导师,这对我们关系非常重要。你看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在一生当中如果要想有真实的成就,那个关键在善知识。如果能够遇到善知识,亲近真正的善知识,我们这一生成就的增上缘就具足了。这个关系非常重大。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增上缘。我们对老师不能不认识,不能不了解。所以这个下面一共说了八桩事情,介绍阿弥陀佛。下面还有一行半,是给我们解释“众生”的意思:

  受众多生死故名为众生者。此是小乘家释三界中众生名义。

  这个讲法是小乘里面所说的,就是在六道轮回里面生死不断,生生死死,这个叫众生,众多的生死,轮回生死众多的。

  大乘家所言众生者。无生无灭是众生义。

  这个意思就比较深了。大乘法里面常讲,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既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决定没有生灭。所谓生缘聚现的这个相,我们叫它生。灭的时候,散了,缘聚缘散。实在讲,这个里面确确实实找不到生灭。这个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是讲的是众缘和合。譬如我们这一个毛巾,这个毛巾它是众缘和合的,它是线织成的。我们把线头抓到的时候,一展开时,它原来是一条线。这个线织成的时候,就成了毛巾,我们叫它做毛巾,这个相就生成了。我们把这个线头拆开之后,这个毛巾没有了,就灭了。请问问,它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那个线再一分析,是纤维。科学家再分析,就分成了分子、原子、电子。原来是这些东西聚合的,只有缘聚缘散。缘聚的时候不生,缘散的时候也不灭。一切万法,确确实实是这一个真相。所以这个“众生”,是把这个万事万物的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确确实实没有生灭。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

  无生无灭是众生义。五受阴通达空无所有。是苦义。

  我们讲世间苦,怎么苦呢?五受阴,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种受都不是真的。所以佛给我们讲,“观受是苦”,没有一样真实。这个说法也是大乘的说法,跟小乘说法不一样。小乘这个苦,是烦恼,令人心烦恼乱,这个苦。本经是大乘经,净土是大乘法门,所以要用大乘的教义来阐扬,来说明。我们看底下的这个偈颂: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此二句名庄严座功德成就。

  我们观察天亲菩萨五念门里面,第四门是观察,观就是观想,《十六观》里面叫观想。他不用观想,用观察,意思就是说,察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此可知,观察比观想意思来得更明显、更清楚,就是比观想要想的很清楚、很明白,不能够含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先观导师阿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