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P26

  ..續本文上一頁思議

  西方世界的人有身有心,身也受樂,心也受樂,他那個受樂沒有間斷的,不像我們這裏是憂悲苦惱無有間斷,苦無間斷。那個地方是沒有苦,樂無間斷。爲什麼他受樂?前面十四條都講的很清楚了,這個總共十七條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一般的狀況,所以這個世界叫極樂,沒有苦的緣。換一句話說,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絕對不會讓你生起憂悲苦惱的念頭。這念頭生不起來,所以他就樂了。

  16,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

  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者。

  這個大義就是大乘之義。

  偈言。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故

  這一段在上卷偈頌裏面,昙鸾菩薩的注解說得詳細,這個地方省略掉了。把前面合起來看,意思就非常的圓滿。主要是解釋平等,沒有譏嫌之名。女人及根缺、二乘,這個都是譏嫌之名,不是真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爲什麼說他是女人呢?就是說這個比較軟弱,沒有丈夫氣概,笑話人像個女人,這是譏嫌之名。其實呢,他不是。這個根缺也是的,他明明有眼睛,可是你雖然有眼睛,你看事看不清楚,人家就講,你眼睛瞎啦?你沒有看清楚啊。這叫譏嫌之名,是這個意思。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有女人、有根缺、有這個二乘種,所以這是屬于譏嫌之名。這個解釋,使我們對于經典裏面所說的意思完全明了了,對真相完全明了了。

  淨土果報平等一相。而願往生者。本則叁叁之品。

  這個叁叁之品,就是九品。本來是九品,九品往生,沒錯的。可是那個九品的相,你看不出來。

  今無一二之殊。焉可思議

  這個就是大乘最殊勝的義理,在西方極樂世界顯現出來了,西方世界變成事實了。這個裏面怕大家有疑惑,不能不多說幾句。如果就自分上來說,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本分這個能力來講,四土叁輩九品這個界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如同像我們這個世間人,每個人所造的業,善業、惡業,我們的果報決定不平等。在這個社會,我們地位不平等,我們生活的果報不平等。有人富有,有人貧窮。這個什麼原因呢?是業力不平等。所以說是善業的得善果,惡業的得惡報。財富也不例外,財富這個果報從哪裏來的呢?是我們過去生中財布施,你修的這個因。你過去修的這個因多,這一生你得的果就多,你得的財富就多。你過去修的少,你這一生得到的就少。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縱然貧窮,我們也不會怨天尤人。我過去生中沒修嘛,他修了嘛,他修他得,這是應該的。我沒修,怎麼會得到?不可能嘛。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一定要修啊。這個叫自分果報不相同。可是假如你這個地方有一個大慈善家,有大福報的人,你居住在這個地方,他造了許許多多房子,統統都一樣的,非常豪華,你來了都送給你住,那麼你這個生活好像顯得平等啊。這個平等從哪裏來的?是別人送給你的,不是你自己的力量。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如此,我們自分有四土叁輩九品,但是佛統統布施給你,住的一樣,穿的一樣,吃的一樣,樣樣都一樣,連相貌都一樣,這是阿彌陀佛布施給你的。所以這個平等法界是這麼來的,不是你自己能力,不是你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給你的。就像我們世間大富長者家裏兒子,兒子到他家裏去投生,作他的兒子,那兒子沒有能力,爲什麼也住那麼豪華的房屋,出門也有高級轎車呢?那是他爸爸的,不是他的,是他爸爸那個福報,他在那裏享受,這麼個道理。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說實在話,我們業障很重,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等于變成阿彌陀佛的兒子,這爸爸有福報,統統享他的福,享現成的,不要修,享現成的,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本則叁叁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一點差別都沒有。到西方世界,一切的受用跟阿彌陀佛相同平等的,所以這是真正不可思議,難信之法。不但我們一般人不相信,多少菩薩、聲聞、緣覺,你跟他講他都搖頭:沒這個道理,沒聽說過,不曉得是阿彌陀佛的福報加持給大家的。

  17,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者。

  這就是佛家常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一句話也是真的,那麼你求,求不到。有很多人求,求沒有感應。那是什麼原因呢?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他說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看求成佛,求往生,都能求到。這是大事。這世間裏面這些名聞利養,那是雞毛蒜皮小事,哪有求不到的道理呢?沒有一樣求不到。問題出在哪裏呢?出在你的求不如理,不如法。就是你在理論上錯誤,方法上錯誤,那你就求不到了。理論方法都沒有錯誤,求的時候求不到,就是業障太重了,你有障礙。你能把業障消除,你所求的它就會應,有求必應。這個話,不少年了。我是二十六歲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就依他老人家的教誨認真修學。我這一生當中證明了這一句話:有求必應。我這個求願,從來沒有一次是失望的,沒有。但是感應時間長短有,有的很快就滿願了,有的要等好多個月,等到半年才感應,這個事情是有的,但是決定有感應。這是有求必應。

  偈言。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

  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求願,立刻就圓滿。爲什麼呢?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不像我們這裏,還要自己去消業障。那個地方不需要消業障,阿彌陀佛威神幫助你,有願立刻就能得到。

  彼國人天

  人天就是說明帶業往生的,煩惱一品還沒有斷,就像我們這樣去往生的人,

  若欲願往他方世界無量佛刹供養諸佛菩薩。及所須供養之具無不稱願。

  這是舉一個願大的。見佛,這個不是容易事情。一般人見不到佛,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見不到佛。只有法身大士,想見佛的時候可以見得到。不是法身大士,想見佛見不到。何況六道凡夫,哪有那麼容易見佛啊!可是西方世界的人,想到他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不是見一尊佛,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佛我統統都要見,統統都要去禮拜供養、聽佛說法,這個願大,沒有比這個願更大了。那麼到佛那個地方去,總還要帶一點禮物去供養,不能空手去,所以要帶供養具。“所須供養之具”,你帶什麼東西去供養佛?經上常常舉的例子:幢幡,寶蓋,香華,這些供養之具,到那裏去莊嚴道場,去供佛。你所想要供養佛的這些禮物,隨心所欲,“無不稱願”,你想什麼就現什麼。同時去供養無量無邊諸佛,諸位想想,如果不能分身,你怎麼能夠遍供?你曉得你有能力分多少身?佛無量無邊,你分身就無量無邊,不止千百億,千百億那個數量太小太小了。所以到達西方世界,我們就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天天去供佛。供佛是修福,那個福報多大啊。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所以很容易就圓滿了。圓滿了就成佛了。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容易,時間很短,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是因爲他修福修慧這個緣太殊勝了,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很快的福慧就圓滿了。福慧滿了,就是二足尊。“歸依佛,二足尊”,福滿足了,慧滿足了,這就成佛了。就舉這一條,最不可思議的,這個願都能夠滿,其他那個小的願,那就不必說了,那太容易了。

  又欲向余國生。修短自在。隨願皆得。

  這是第二個,又舉一個例子。假如說你想到他方世界去度化衆生、去示現,像普門品裏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示現這個身相住在這個世間,壽命長短自在。修就是長,壽命長,短就是壽命短,他壽命是自在的,是願力住持的,不是像我們,我們現在這個壽命是業力住持,壽命到了,不能不死。佛菩薩示現的,他沒有壽命,他願意住多久就住多久,什麼時候想去他就可以去得了,生死自在。我們是生死不自在,迷惑顛倒,生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死也不曉得到哪裏去,迷惑顛倒,這就苦,就可憐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倒駕慈航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他知道他從哪兒來,他從極樂世界來的;到這兒來幹什麼事情,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來度化衆生的。度化衆生事做完了,他喜歡走,就走了。所以得大自在呀。

  未階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用。焉可思議。

  實在講,像我們這些人往生的,有沒有得自在位呢?沒有,自在位是八地菩薩,八地菩薩叫不動地,得自在了。七地菩薩還有退轉,不自在,八地以上才自在。我們是凡夫,與八地菩薩距離太遠太遠了,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威神一加持,我們那個智慧、能力、神通,跟八地菩薩沒有兩樣,所以這是很不可思議。

  到這個地方,是把西方依報的環境舉出十七類,這十七類的莊嚴功德成就就簡單介紹到此地。我們看了西方世界的狀況,仔細想一想看,我們應不應該去?跟這個世界做一個明確的比較,這個世界我們還要不要再住下去?西方世界真的去得了,人人都去得了,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去。肯去的話,沒有一個去不了。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示現自利利他者。彼淨土功德無量非唯十七種也。

  這是總結,實在講,西方極樂世界莊嚴成就是無量無邊,就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沒有人能夠說得盡。菩薩在此地爲我們介紹,把它歸納成十七類,特別告訴我們,不只這十七類,無量無邊,這是舉幾個例子而已。

  雖曰利他。自利之義炳然可知。

  炳是清楚,是鮮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裏面真實的利益,我們能夠看得出來。

  入第一義谛者。彼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谛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說應知

  這一段,我們留在後面再講,後面“略說入一法句”這一段裏頭再詳細說明這個意思。這是從理論上講,顯示西方極樂世界真實不可思議,與《華嚴經》上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完全相同。所以古德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這個話說的非常有道理。你把這個意思搞清楚了,你就能夠深信不疑。這是總說西方依報的環境,就是一般生活狀況,下面這是入第二個大段,介紹正報。正報是什麼?正報是人。前面是講生活環境,現在也介紹人事環境。人事環…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