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思议
西方世界的人有身有心,身也受乐,心也受乐,他那个受乐没有间断的,不像我们这里是忧悲苦恼无有间断,苦无间断。那个地方是没有苦,乐无间断。为什么他受乐?前面十四条都讲的很清楚了,这个总共十七条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一般的状况,所以这个世界叫极乐,没有苦的缘。换一句话说,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绝对不会让你生起忧悲苦恼的念头。这念头生不起来,所以他就乐了。
16,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
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
这个大义就是大乘之义。
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
这一段在上卷偈颂里面,昙鸾菩萨的注解说得详细,这个地方省略掉了。把前面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的圆满。主要是解释平等,没有讥嫌之名。女人及根缺、二乘,这个都是讥嫌之名,不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为什么说他是女人呢?就是说这个比较软弱,没有丈夫气概,笑话人像个女人,这是讥嫌之名。其实呢,他不是。这个根缺也是的,他明明有眼睛,可是你虽然有眼睛,你看事看不清楚,人家就讲,你眼睛瞎啦?你没有看清楚啊。这叫讥嫌之名,是这个意思。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女人、有根缺、有这个二乘种,所以这是属于讥嫌之名。这个解释,使我们对于经典里面所说的意思完全明了了,对真相完全明了了。
净土果报平等一相。而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
这个三三之品,就是九品。本来是九品,九品往生,没错的。可是那个九品的相,你看不出来。
今无一二之殊。焉可思议
这个就是大乘最殊胜的义理,在西方极乐世界显现出来了,西方世界变成事实了。这个里面怕大家有疑惑,不能不多说几句。如果就自分上来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本分这个能力来讲,四土三辈九品这个界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如同像我们这个世间人,每个人所造的业,善业、恶业,我们的果报决定不平等。在这个社会,我们地位不平等,我们生活的果报不平等。有人富有,有人贫穷。这个什么原因呢?是业力不平等。所以说是善业的得善果,恶业的得恶报。财富也不例外,财富这个果报从哪里来的呢?是我们过去生中财布施,你修的这个因。你过去修的这个因多,这一生你得的果就多,你得的财富就多。你过去修的少,你这一生得到的就少。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纵然贫穷,我们也不会怨天尤人。我过去生中没修嘛,他修了嘛,他修他得,这是应该的。我没修,怎么会得到?不可能嘛。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一定要修啊。这个叫自分果报不相同。可是假如你这个地方有一个大慈善家,有大福报的人,你居住在这个地方,他造了许许多多房子,统统都一样的,非常豪华,你来了都送给你住,那么你这个生活好像显得平等啊。这个平等从哪里来的?是别人送给你的,不是你自己的力量。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如此,我们自分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佛统统布施给你,住的一样,穿的一样,吃的一样,样样都一样,连相貌都一样,这是阿弥陀佛布施给你的。所以这个平等法界是这么来的,不是你自己能力,不是你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给你的。就像我们世间大富长者家里儿子,儿子到他家里去投生,作他的儿子,那儿子没有能力,为什么也住那么豪华的房屋,出门也有高级轿车呢?那是他爸爸的,不是他的,是他爸爸那个福报,他在那里享受,这么个道理。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说实在话,我们业障很重,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变成阿弥陀佛的儿子,这爸爸有福报,统统享他的福,享现成的,不要修,享现成的,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一点差别都没有。到西方世界,一切的受用跟阿弥陀佛相同平等的,所以这是真正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不但我们一般人不相信,多少菩萨、声闻、缘觉,你跟他讲他都摇头:没这个道理,没听说过,不晓得是阿弥陀佛的福报加持给大家的。
17,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者。
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一句话也是真的,那么你求,求不到。有很多人求,求没有感应。那是什么原因呢?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说有求必应,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看求成佛,求往生,都能求到。这是大事。这世间里面这些名闻利养,那是鸡毛蒜皮小事,哪有求不到的道理呢?没有一样求不到。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你的求不如理,不如法。就是你在理论上错误,方法上错误,那你就求不到了。理论方法都没有错误,求的时候求不到,就是业障太重了,你有障碍。你能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它就会应,有求必应。这个话,不少年了。我是二十六岁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就依他老人家的教诲认真修学。我这一生当中证明了这一句话:有求必应。我这个求愿,从来没有一次是失望的,没有。但是感应时间长短有,有的很快就满愿了,有的要等好多个月,等到半年才感应,这个事情是有的,但是决定有感应。这是有求必应。
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求愿,立刻就圆满。为什么呢?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不像我们这里,还要自己去消业障。那个地方不需要消业障,阿弥陀佛威神帮助你,有愿立刻就能得到。
彼国人天
人天就是说明带业往生的,烦恼一品还没有断,就像我们这样去往生的人,
若欲愿往他方世界无量佛刹供养诸佛菩萨。及所须供养之具无不称愿。
这是举一个愿大的。见佛,这个不是容易事情。一般人见不到佛,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也见不到佛。只有法身大士,想见佛的时候可以见得到。不是法身大士,想见佛见不到。何况六道凡夫,哪有那么容易见佛啊!可是西方世界的人,想到他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不是见一尊佛,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佛我统统都要见,统统都要去礼拜供养、听佛说法,这个愿大,没有比这个愿更大了。那么到佛那个地方去,总还要带一点礼物去供养,不能空手去,所以要带供养具。“所须供养之具”,你带什么东西去供养佛?经上常常举的例子:幢幡,宝盖,香华,这些供养之具,到那里去庄严道场,去供佛。你所想要供养佛的这些礼物,随心所欲,“无不称愿”,你想什么就现什么。同时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诸位想想,如果不能分身,你怎么能够遍供?你晓得你有能力分多少身?佛无量无边,你分身就无量无边,不止千百亿,千百亿那个数量太小太小了。所以到达西方世界,我们就有能力分无量无边身,天天去供佛。供佛是修福,那个福报多大啊。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所以很容易就圆满了。圆满了就成佛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容易,时间很短,不要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他修福修慧这个缘太殊胜了,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很快的福慧就圆满了。福慧满了,就是二足尊。“归依佛,二足尊”,福满足了,慧满足了,这就成佛了。就举这一条,最不可思议的,这个愿都能够满,其他那个小的愿,那就不必说了,那太容易了。
又欲向余国生。修短自在。随愿皆得。
这是第二个,又举一个例子。假如说你想到他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去示现,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示现这个身相住在这个世间,寿命长短自在。修就是长,寿命长,短就是寿命短,他寿命是自在的,是愿力住持的,不是像我们,我们现在这个寿命是业力住持,寿命到了,不能不死。佛菩萨示现的,他没有寿命,他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什么时候想去他就可以去得了,生死自在。我们是生死不自在,迷惑颠倒,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死也不晓得到哪里去,迷惑颠倒,这就苦,就可怜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倒驾慈航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他知道他从哪儿来,他从极乐世界来的;到这儿来干什么事情,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来度化众生的。度化众生事做完了,他喜欢走,就走了。所以得大自在呀。
未阶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用。焉可思议。
实在讲,像我们这些人往生的,有没有得自在位呢?没有,自在位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得自在了。七地菩萨还有退转,不自在,八地以上才自在。我们是凡夫,与八地菩萨距离太远太远了,可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我们那个智慧、能力、神通,跟八地菩萨没有两样,所以这是很不可思议。
到这个地方,是把西方依报的环境举出十七类,这十七类的庄严功德成就就简单介绍到此地。我们看了西方世界的状况,仔细想一想看,我们应不应该去?跟这个世界做一个明确的比较,这个世界我们还要不要再住下去?西方世界真的去得了,人人都去得了,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去。肯去的话,没有一个去不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示现自利利他者。彼净土功德无量非唯十七种也。
这是总结,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庄严成就是无量无边,就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没有人能够说得尽。菩萨在此地为我们介绍,把它归纳成十七类,特别告诉我们,不只这十七类,无量无边,这是举几个例子而已。
虽曰利他。自利之义炳然可知。
炳是清楚,是鲜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面真实的利益,我们能够看得出来。
入第一义谛者。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这一段,我们留在后面再讲,后面“略说入一法句”这一段里头再详细说明这个意思。这是从理论上讲,显示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不可思议,与《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完全相同。所以古德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这个话说的非常有道理。你把这个意思搞清楚了,你就能够深信不疑。这是总说西方依报的环境,就是一般生活状况,下面这是入第二个大段,介绍正报。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人。前面是讲生活环境,现在也介绍人事环境。人事环…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