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少菩薩、羅漢,聽佛說這個法門,才聽幾句,掉頭而去,不高興,也不要聽了。什麼原因呢?不能接受。爲什麼不能接受呢?沒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福報啊。《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他沒有善根、沒有福報,所以一接觸,掉頭就走。由此可知,確實不容易。我們今天遇到了能生歡喜心,這都是自己善根發現,佛力加持,能把我們一下就提升到這個平等法身。所以這個平等法身不是自己有能力證得的,是佛力加持的。拉到這個地步之後,慢慢你自己再來修行,自己再內證。到自己內證的功夫確實不要佛力加持也證到八地了,這個時候佛加不加持呢?佛還是加持。不但你證到八地佛加持你,你成佛了阿彌陀佛還加持你。這個很不可思議啊。雖然我們講,佛佛道同,成了佛都平等了,在這個時候你是修淨土法門的,你是修念佛法門的,以念佛法門接引一切衆生的,阿彌陀佛加持你,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加持你。你要問,你怎麼知道的?其實你要問我怎麼知道的,那是你自己迷惑顛倒。《無量壽經》上講的嘛,你看釋迦牟尼佛,跟大家講《無量壽經》了,那個容光煥發,阿難尊者就是侍者,從來沒有見到佛的容光有這麼好。是什麼呢?十方諸佛加持釋迦牟尼佛,使釋迦牟尼佛這一天的容光、精神超過以往。佛力加持啊。世尊要宣揚這一部經,都得一切諸佛加持,我們要跟大家講《無量壽經》,講這個淨土叁經、五經,必定也得諸佛加持。所以講這個經不會生病,講這個經不會老。爲什麼呢?諸佛加持嘛。你講其他的經,得不到諸佛加持。所以有些老法師遇到我,常常問我有什麼秘訣,我就把秘訣傳授給他。可是他要相信,不要講別的經,專講《無量壽經》,專講《阿彌陀經》。爲什麼呢?你會得到一切諸佛加持。你講別的經,我們沒有看到這個例子。唯獨這個經上的時候有例子。所以這是平等法,平等經。要把這個認識清楚,依照這一本經修行。實實在在說,所有一切經,所有一切法門,統統包括在這一部經當中。真正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一切經。《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大本、小本內容沒有兩樣。這是第一段,平等法身的意思。我們再看第二段:
菩薩得報生叁昧。
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佛叁昧不是修的,到那個地方念佛叁昧你就得到了。是報生,是報得的,不是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使你成就的。
以叁昧神力能一處一念一時
處是處所,時是時刻,
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及諸佛大會衆海。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容易了。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你看成了佛了,我們念叁歸依,“歸依佛,二足尊”,足就是圓滿,兩種圓滿。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智慧圓滿,福德圓滿,福慧圓滿就成佛了。那個福慧要怎麼圓滿呢?供養佛是修福,這是最大的福報。能夠在一處一時一念遍供十方世界一切如來,你說這個福報多大。我們今天可憐,一尊佛都遇不到。每一年過年,很多道場拜萬佛,《萬佛名經》裏面,總共才一萬兩千尊佛,漏掉的太多太多了。十方諸佛無量無邊,你才拜了一萬兩千尊佛。何況你拜的時候有口無心,與諸佛不能感應,還是虛作了。這個是實話,你才曉得,修福報不容易啊。生到西方世界,就容易了。每一個人得阿彌陀佛神通的加持,個個人都能分身,都能化身,像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上講的千百億化身。到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同一時、同一念化的身,不止千百億。因爲十方諸佛如來不止千百億,每一尊佛那裏都去供養,都去聽法,那千百億化身還不夠啊。無量無邊的化身供養諸佛修福,聽諸佛說法修慧,所以那個福慧很快就圓滿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要叁大阿僧祗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爲什麼圓滿呢?因爲他那個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聽諸佛說法,是這麼個道理。所以,這麼好的修行地方,你要不去,那就是李老師從前講,你要不是愚癡,就是狂妄,非愚即狂。換句話說,你的頭腦不正常了。正常人聽到這個事情,哪有不去的道理呢!
此能于無量世界無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脫一切衆生常作佛事。
這是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大慈大悲,看到哪一個世界沒佛,沒佛一定是衆生罪業極重,迷惑顛倒,不能感得叁寶住世。那怎麼辦呢?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去應化,到這個地方作種種方便,去教化衆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裏面講的叁十二應,這個叁十二應裏面,除了以叁寶身份出現之外,都可以。因爲衆生沒福,不能用叁寶的身份出現。叁寶身份出現,這個地區衆生有福報,這是感得叁寶。不用叁寶的身份來出現,幫助衆生,誘導衆生常作佛事。這個佛事就是令一切衆生覺悟,令一切衆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這叫作佛事。
初無往來想供養想度脫想。
西方世界人天天做這些事情,從來沒有間斷,從來沒有休息,從來沒有感覺的疲勞,沒有感覺得厭倦。爲什麼呢?他心清淨,沒有著相。我們這個世間的人,有往來想,去供養佛,回來見阿彌陀佛,有去有來這個念頭。有供佛、有聞法的想,有到無佛處所教化衆生想,這一想就壞了,這一想是凡夫,他方世界的菩薩,不是極樂菩薩。極樂菩薩沒有這個念頭,他心是真清淨。有這個念頭心就不清淨了,就不是淨心菩薩了。這說明,西方世界菩薩確確實實都是普賢菩薩,都是修普賢行的。普賢的心是清淨心,所以他不疲不厭,無有疲厭。因此佛在經論裏頭常常告訴我們一樁事情,非常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要知道這個原理,所以你想佛你就成佛,你想菩薩你就成菩薩。你要專想才行,才能成就。你要想得太多、想得太雜了,那叫亂想,雜想,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專想,你才會有成就。這一樁事情非常要緊。有許多同修身體不好,體質很弱,多病,來問我,問我怎麼調養。實在講,我知道,他爲什麼會多病,會苦惱呢?他一天到晚想病,這個很苦啊。一個好好健康的人,如果想病,他一定會得病,想什麼病就得什麼病。爲什麼呢?一切法從心想生嘛。你說這個糟糕不糟糕。所以很多退休了的人,你看沒有退休之前很有精神,做事情頭腦很清楚,退休之後沒事幹了,沒事幹天天在家打妄想。想什麼呢?我退休了,我老了。老的好快,一兩年之後老相出來了。爲什麼呢?他沒事情幹,天天想老,想老就老了。老了之後一定會有病,就想病,于是什麼病都來了。病了之後就想死,那怎麼不死呢!從心想生嘛。佛教給我們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想老,不要想病,不要想死,所以人就不病,不老,不死。他沒有這個念頭嘛。所以縱然你身體有病,你想佛,不要去想病,你那個病很快就好了。現代醫生也常講心理健康,這個就叫心理健康,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在佛經典裏面才懂得這個道理,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所以學佛要趁年少,你希望你年年十八,十八歲學佛,依照這個方法學,就年年十八,就不會老了。我五十、六十歲學佛,那也只能保持五十、六十這個樣子,不能再恢複到青春年少的樣子了,你保持不住了。所以懂得這個原理,這一生當中你就能得幸福,真的得幸福得快樂,樣樣都能夠得到圓滿。所以人家沒有念頭,心地清淨。
是故此身名爲平等法身。此法名爲寂滅平等法也。
實在天親菩薩、昙鸾法師所講的都是指《無量壽經》。這末後一段,
未證淨心菩薩者初地已上七地已還諸菩薩也。
你看這都是地上菩薩,八地以下的,沒有證到清淨心,沒有證到。八地以下,初地以上。
此菩薩亦能現身。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
他們也行,沒有證得淨心菩薩,他也可以去供養諸佛,也可以聽佛說法,也能夠到他方沒有佛的世界去示現種種身,幫助這些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也能作,但是他比那個八地菩薩差一等。底下講:
要須作心入叁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爲未得淨心。
這就是,他一定要動一個念頭,我入定。入定之後才有能力,不入定他就不行。八地以上不要去入定,心得清淨、得自在了。七地以下要入定才行,就是要動個念才行,不動念頭不行。這動念頭呢,心就不清淨。所以修禅,禅的時候打坐入定,這個定有入有出,這個定是小定。小定有入有出,入定的時候定境現前,出定定境就失掉了,就沒有了。佛在《楞嚴經》上講首楞嚴大定,叫做性定,就是真如本性的性定,沒有出入的,這個是真實的定。淨心菩薩所證的,那就是首楞嚴大定。七地以下的,不是首楞嚴定。那是什麼呢?《楞嚴經》上所講的舍摩他,這個叁摩禅那,那是有入有出的,七地以下的菩薩們所證的。雖然這個有入有出的定對我們來講也很不容易,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有入定的這個能力,以這個能力念佛求生淨土,是決定得生。但是要不念佛修淨土呢?大概將來的果報是在初禅天,就是四禅天、四空天,出不了叁界。這個裏面利害得失實在講太大太大了。倓虛老法師告訴我們,他說他一生當中見到修定的,修禅定的那些同參道友們,得定的他見過,開悟的他一生當中不但沒有見過,聽都沒聽說過。要開悟,才能出得了叁界。得定,果報就是在四禅天、四空天,出不了叁界。換句話說,這個定要失掉之後,還要墮落,還要輪回。所以這個是不究竟,說明禅跟淨這個功德利益相差懸殊,很大很大。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菩薩于七地中得大寂滅。
所以在修行過程當中,七地是一個關卡,很重要的一個關卡,就是七地菩薩的定功已經很深很深了。有出有入的定七地是達到最高的最高峰,因爲再往上去就沒有出入了,有出有入這是最高峰。所以得大寂滅。這個定境當中,境界裏面
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衆生可度。
也就是大乘法裏頭常講的“無佛無衆生”,定…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